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交通运输的发展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推进衡水区域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促进各种运输优势互补,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将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本文针对衡水区域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衡水区域 交通运输 经济发展
衡水市地处华北平原内陆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北临京、津,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加快推进衡水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统筹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衔接,满足多样化运输需求,将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一、衡水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一)铁路
衡水境内拥有京九、石德两条国家铁路,在衡水市区呈“十”字交叉通过,走向基本贯串衡水南北、东西,使衡水有“京南第一大站”之美誉。京九铁路:位于京广、京沪两大干线铁路之间,是连接首都北京至香港九龙的一条一级双线铁路。纵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广东等9省市,全长2381千米。石德铁路:西起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向东经衡水,至山东省德州市,全长约180公里,绝大部分在河北省石家庄、衡水境内。
(二) 公路
衡水市公路网是以大广高速公路、石黄高速公路、衡德高速公路及G106京广线和G307岐银线为骨干,以省道S231保衡线、S282肃临线、S040石黄高速武强连接线、S281富德线、S302正港线、S392衡井线、S385宁武线、S383武千线、S391衡德路、S393郑昔线、S324邢德线等为主干,以其它县乡村道路为基础的公路网。
(三)道路运输
衡水市主要运输方式为道路运输。在客运和货运方面,道路运输都占有明显的优势。“十一五”期间,公路运输共完成客运量1.05亿人,客运周转量77.83亿人公里;货运量1.44亿吨,货运周转量699.05亿吨公里。
1.汽车保有量
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目前达到25万辆。衡水市货车总量年均递增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道路运输站场基础设施有所改善
全市共有客运站83个(其中一级站1个、二级站11个、三级站15个、五级站5个、乡镇客运站51个),拥有货运站场122家,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站场为中心,县级站场(点)为节点的站场网络体系。
3.客运网络基本形成
全市共有客运企业3家,营运班线客车1319辆、30969座,客运线路887条(其中跨省187条,跨市149条,县际291条,县内260条),年均日发班次1551班。高速公路客运班线24条,全市乡镇通车率100%,行政村通车率达到100%,已基本形成了连通全市所有县、乡、村的客运网络。
4.出租、公共交通运输稳步发展
全市有客运出租汽车公司21家(其中市区内7家),拥有客运出租汽车1986辆(其中市区1324辆轿车);有公交公司10家(其中市区1家),拥有公交车884辆。
5.现代物流已见雏形
全市共有运输货物企业7家,拥有营运货车32400多辆、193600多吨位(其中危货502辆、8400吨位),农用车3400辆、4500吨位,拖拉机1900辆、3200吨位。安平物流基地已投入使用,区域物流中心(衡水货运站)也正在建设中。
6.运输服务业逐步壮大
全市已发展搬运装卸30户,维修场家336户(其中一类9户,二类74户,三类253户),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8个,驾校36所(二级驾校15所,三级驾校21所),建立维修救援网点11个。
(四) 航空及水运
王瞳机场是衡水境内唯一的军用机场,位于故城县里老乡。现已列入省民航发展规划,计划启动前期工作。京杭运河冀津段贯通我市东部,目前除山东段、江苏段等部分通航,其余段尚未发挥航运功能。河北省已经启动水运规划,为京杭运河冀津段复航创造前期条件。衡水湖属内陆湖泊,目前码头建设初具规模。
二、衡水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衡水市交通运输体系,已初步形成公路、铁路、城市交通等多方式共同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格局,具有“公铁为主、骨架成型”的特点,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改善。但是从发展现代交通业、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看,衡水交通运输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交通结构尚不合理
在衡水的综合运输体系中,仅有公路、铁路两种运输方式,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方式尚未实现突破,加之国家铁路受能力因素制约,能够承担的客运量仅为5.05%,承担的货运量仅为1.78%,大量的客、货运输需要公路提供,而衡水公路干线的集聚,至今未形成交通经济学中提出的“经济走廊”。
(二)干线通过能力仍显不足
京九、石德铁路干线能力利用率都在90%以上,处于饱和状态。一些主要公路干线交通量达到或接近线路设计能力,加之多数省道混合交通,重型车比例大的路段,路况差、瓶颈现象严重;干线公路沿线城镇化趋势明显,過境交通与城镇内部交通相互制约和牵制,严重影响公路的通行能力。
(三)运输网络、装备水平有待提高
衡水市综合交通运输设施虽然已形成一定规模,但运输网络整体水平不高,主要干线及广大农村道路技术标准偏低,与衡水公路交通量快速发展的态势很不相应。交通运输工具技术状况参差不齐,运输效率、效益和安全性都有待大幅提高。
(下转第241页)
关键词:衡水区域 交通运输 经济发展
衡水市地处华北平原内陆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北临京、津,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加快推进衡水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统筹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衔接,满足多样化运输需求,将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一、衡水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一)铁路
衡水境内拥有京九、石德两条国家铁路,在衡水市区呈“十”字交叉通过,走向基本贯串衡水南北、东西,使衡水有“京南第一大站”之美誉。京九铁路:位于京广、京沪两大干线铁路之间,是连接首都北京至香港九龙的一条一级双线铁路。纵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广东等9省市,全长2381千米。石德铁路:西起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向东经衡水,至山东省德州市,全长约180公里,绝大部分在河北省石家庄、衡水境内。
(二) 公路
衡水市公路网是以大广高速公路、石黄高速公路、衡德高速公路及G106京广线和G307岐银线为骨干,以省道S231保衡线、S282肃临线、S040石黄高速武强连接线、S281富德线、S302正港线、S392衡井线、S385宁武线、S383武千线、S391衡德路、S393郑昔线、S324邢德线等为主干,以其它县乡村道路为基础的公路网。
(三)道路运输
衡水市主要运输方式为道路运输。在客运和货运方面,道路运输都占有明显的优势。“十一五”期间,公路运输共完成客运量1.05亿人,客运周转量77.83亿人公里;货运量1.44亿吨,货运周转量699.05亿吨公里。
1.汽车保有量
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目前达到25万辆。衡水市货车总量年均递增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道路运输站场基础设施有所改善
全市共有客运站83个(其中一级站1个、二级站11个、三级站15个、五级站5个、乡镇客运站51个),拥有货运站场122家,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站场为中心,县级站场(点)为节点的站场网络体系。
3.客运网络基本形成
全市共有客运企业3家,营运班线客车1319辆、30969座,客运线路887条(其中跨省187条,跨市149条,县际291条,县内260条),年均日发班次1551班。高速公路客运班线24条,全市乡镇通车率100%,行政村通车率达到100%,已基本形成了连通全市所有县、乡、村的客运网络。
4.出租、公共交通运输稳步发展
全市有客运出租汽车公司21家(其中市区内7家),拥有客运出租汽车1986辆(其中市区1324辆轿车);有公交公司10家(其中市区1家),拥有公交车884辆。
5.现代物流已见雏形
全市共有运输货物企业7家,拥有营运货车32400多辆、193600多吨位(其中危货502辆、8400吨位),农用车3400辆、4500吨位,拖拉机1900辆、3200吨位。安平物流基地已投入使用,区域物流中心(衡水货运站)也正在建设中。
6.运输服务业逐步壮大
全市已发展搬运装卸30户,维修场家336户(其中一类9户,二类74户,三类253户),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8个,驾校36所(二级驾校15所,三级驾校21所),建立维修救援网点11个。
(四) 航空及水运
王瞳机场是衡水境内唯一的军用机场,位于故城县里老乡。现已列入省民航发展规划,计划启动前期工作。京杭运河冀津段贯通我市东部,目前除山东段、江苏段等部分通航,其余段尚未发挥航运功能。河北省已经启动水运规划,为京杭运河冀津段复航创造前期条件。衡水湖属内陆湖泊,目前码头建设初具规模。
二、衡水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衡水市交通运输体系,已初步形成公路、铁路、城市交通等多方式共同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格局,具有“公铁为主、骨架成型”的特点,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改善。但是从发展现代交通业、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看,衡水交通运输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交通结构尚不合理
在衡水的综合运输体系中,仅有公路、铁路两种运输方式,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方式尚未实现突破,加之国家铁路受能力因素制约,能够承担的客运量仅为5.05%,承担的货运量仅为1.78%,大量的客、货运输需要公路提供,而衡水公路干线的集聚,至今未形成交通经济学中提出的“经济走廊”。
(二)干线通过能力仍显不足
京九、石德铁路干线能力利用率都在90%以上,处于饱和状态。一些主要公路干线交通量达到或接近线路设计能力,加之多数省道混合交通,重型车比例大的路段,路况差、瓶颈现象严重;干线公路沿线城镇化趋势明显,過境交通与城镇内部交通相互制约和牵制,严重影响公路的通行能力。
(三)运输网络、装备水平有待提高
衡水市综合交通运输设施虽然已形成一定规模,但运输网络整体水平不高,主要干线及广大农村道路技术标准偏低,与衡水公路交通量快速发展的态势很不相应。交通运输工具技术状况参差不齐,运输效率、效益和安全性都有待大幅提高。
(下转第2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