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产业集聚、FDI流入与城市创新能力

来源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f00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中国2009—2019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探究本土产业集聚模式、FDI流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在整体、不同区域与不同城市规模下对于城市创新的影响差异.实证结果表明:FDI流入能够显著地提升城市的创新水平;两种集聚模式中,专业化产业集聚的创新外溢效应更为显著,但呈现抑制性溢出;在与FDI的交互作用中,专业化集聚的影响更大;多样化集聚模式在东部城市能够显著促进创新,而两种集聚模式在中西部城市均不能显著提高城市创新绩效;多样化集聚能够提升小城市的创新能力,而FDI流入和专业化集聚的交互作用对于大城市而言有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线上授课风靡全国,加速了互联网与高校教学的融合.在深刻认识到了传统的课程教学与考核体系的不足之后,分析性地阐述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医工融合”的号召,提出“线上+线下”教学,师生共同努力参与教学全过程,形成一种较完备的混合式课程教学与考核体系.以《生物数据分析》为例,进行课程改革的实践,并对全过程混合式考核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作为我国高校受众面最广的课程之一,大学英语正面临学分压缩的挑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评测效度为不少学习者诟病,促发大学英语教师持续的职业发展需求.加之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转向,对ESP课程的需求日趋高涨.然而ESP相关指导性文件尚未问世,诸多应用型高校教师出现转型的茫然与焦虑.作为我国首个国家英语测评标准,《中国英语等级量表》对我国英语教学具有引领作用.通过阐述量表对教师技术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解放性知识三维发展的启示,旨在为ESP教师转型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华北理工大学在新发展阶段,急需新发展理念促进高质量的发展,建议通过创新“院办校”模式、协调建构教学科研PI一体化团队、志愿服务促建思政绿色生态、持续提高开放水平和建设多方共享平台全面发展,突破当前的改革瓶颈,引领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关键步骤和主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潮流,统筹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将文化强国建设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中,不仅对文化强国建设实践从战略上进行科学规划,形成了以建设文化强国为总体性目标,以主流意识形态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全民族道德素质的提升、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以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协同推进的一整套严密的文化强国战略体系,并不断把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设计转化为具体的实施策略,具体实践指向文化创新、培育文化主
中国共产党强大的凝聚力是党能够团结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坚持党的宗旨既是党的凝聚力的核心要义,也是源泉动力.党的凝聚力的构成要素是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强有力的着力点,党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强弱和落实程度直接关系党凝聚力的强弱.因此,践行好党的宗旨是增强党的凝聚力的根本有效途径.
马克思哲学突破以往的批判理论,在“实践”的社会空间与历史时间中考察人与思维、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实现了批判性思维的范式转换.这一范式转换标志着哲学批判性思维及其问题意识的全面转向,完成了哲学聚焦的对象从“精神世界”到“物质与精神世界统一”的场域转换,实现了哲学关注的主体从“片面、个别或抽象的人”到“普遍具体实践的人”的现实复归.马克思哲学批判性思维是人类批判理论演进的逻辑必然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其内含的“客观实践性”“问题链的生长性”以及“价值关怀性”的精神特质,是进一步推动时代理论创新和社
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党的凝聚力的形成发展与增强的规律史.中国共产党凝聚力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建设伟大事业的重要保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增强党的凝聚力的源动力;理想信念是党凝聚力不断增强的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科学创新理论的指导是党的凝聚力发展的基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增强党的凝聚力的关键和独特优势、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增强党的凝聚力的根本途径.
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掌握大数据处理能力,并日益深度介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跨界治理之中.大数据技术使得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跨界治理的伦理价值目标与手段发生改变.然而,大数据为多元治理主体参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跨界治理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导致了道德责任缺失、诚信意识错位、主体道德冲突等一系列伦理失范现象.在对跨界治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伦理缺失现象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分析了伦理失范的原因,并提出了重建跨界伦理秩序的人本式治理、合作式治理、共享式治理的实践模式建议.
黑格尔的现实观认为国家是现实的一种形式,是伦理理念的现实.依照它的合理的本质,市民社会中“私利”与“公善”的矛盾能够在遵循国家的普遍性中得到解决.马克思对黑格尔现实观的批判性超越体现在将“现实”从国家理念中拯救出来并转入市民社会的现实,形成对“现实”的总体看法和对现实矛盾的解决.马克思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来理解现实,对革命的实践而言,一切现实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短暂性持存,现实的矛盾正是在这一实践中得到解决.实践的批判性和革命性的要求就在于不断改变现存状况,现实就是实践正在生成的现实及其发展过程.不断自
乡村治理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具有紧密关联,综合时代变迁、实践困顿及条件支撑等因素观之,大数据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各地较具代表性的实践案例分析,认为大数据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主要体现为决策依据维度、权力运行维度、治理架构维度、治理效能维度,通过提升乡村治理的前瞻化水平、精细化水平、系统化水平、智能化水平,塑造乡村源头治理、精准治理、开放治理、融合治理的模式.目前在思维理念转换、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壁垒消除与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大数据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还存在一定阻滞因素,可从治理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