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失独老人养老保障问题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14409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阜新市作为一个常住人口达192万的地级市,为沈阳经济区重要城市之一。但阜新市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严重,出现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与此同时,每个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一旦发生不幸事故孩子去世,这些失独老人如何面对以后生活,养老问题将如何解决,都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 失独老人 养老保障 问题探究
  一、我国失独老人养老保障问题现状
  实行计划生育是结合当时中国国情而制定的政策,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政策实施以来为国家人口的控制作出了巨大贡献。专家估算,目前全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他们是计划生育的贡献者,也是牺牲者,这些家庭基本面临“老不起、病不起、伤不起”的困难。有关专家推算,1975~2010年出生的2.18亿独生子女中,超过1000万会在25岁之前死亡,意味着有2000万名父亲和母亲在中老年时期失去唯一子嗣,成为孤立无助的失独老人。在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中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他们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经常有大批集体上访的人群,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是年逾花甲的失独老人,反映的是一个共同的问题,谁来为他们养老送终?
  二、失独老人养老保障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国家政策层面
  失独老人问题是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而产生的,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类型发生了巨大转变,由原来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转变。当年许多家庭响应国家计划生育的号召“只生一个孩子”,如今却无法规避成年子女突遇死亡的风险。虽然制定了一些政策法规,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失独老人的危机。同时,地方政府可自行调整,使政策的摇摆性很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失独老人的基本养老问题。
  (二)个人层面
  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导致一部分独生子女意外身亡。据调查,造成独生子女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和疾病,其他如溺死、自杀和意外人身伤害等也存在,但比例较小。
  三、失独老人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政府切实承担起责任
  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为国家作出了贡献,国家应使这些家庭优先享受政策带来的成果。政府在解决失独老人的社会问题时,应承担起社会救助的主体责任,对失独家庭给予生活补偿和养老关爱。
  (二)落实失独家庭社会补偿和关爱措施
  首先,大力推进养老保险和独生子女保险工作开展,健全养老保险和独生子女保险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失独老人的经济困难,缓解经济压力,免除其后顾之忧。养老保险可以提高失独老人的养老金。其次,鼓励重组完整家庭,如果失独父母提出再生育要求,有关部门应积极相助。若无生育能力,政府应鼓励并帮助领养子女,争取组建一个新家庭。再次,落实物质扶助措施。一要建立失独家庭扶助制度,给予固定的优抚金,确保其能达到当地平均生活水准。二要建立失独保险制度,可以由国家购买商业保险,为失独家庭提供医疗服务和养老保障。最后,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尽快建立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失独老人居家养老提供优质的服务平台。同时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积极组建志愿者队伍,实施亲情关怀,帮助失独父母重新融入社会。
  (三)加强独生子女对意外事故的风险意识
  目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独生子女一代在日趋激励的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大压力。为了降低独生子女的死亡率,规避突发事件中的意外事故,社会、学校、家庭应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加强风险意识,降低独生子女非疾病的死亡率。
  总之,失独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仅关系老人的切身利益和家庭的幸福圆满,更关系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因此,面对失独老人群体的养老保障问题,社会各方面都要共同努力,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商晓萌.邹议“失独者”的心理健康问题[J].华章,2013,(5).
  [2]宋强玲.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2013,(5).
  [3]董丽红.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12,(6).
  [4]杜静.失独家庭,谁来养老?海峡财经导报,2012,(8):1-2.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白先勇先生的自译作品《台北人》为个案,发现身为离散译者的白先勇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通过音译、选择性诠释、直译等一系列方法对译文进行改写,重新诠释原文精神;对西方主流文化进行抵抗,使自身代表的华裔族群在宿主文化中发声,最终通过杂合的译文,实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间的平等与交融。  关键词: 白先勇 英译《台北人》 自译 离散译者 主体性  一、引言  自从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的“
摘 要: 物理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物理实验应平民化、全员化、日常化和开放化。  关键词: 物理实验 平民化 全员化 日常化 开放化  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运用实验能为学生学习物理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同时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础
摘 要: 微博、微信,随着微时代的来临,微课正开启教育“微”时代。本文以小学美术为切入点,结合教学案例,阐述美术“微课”的几个特性。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微课 特性 翻转课堂  今天你“微”了吗?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频……“微时代”的来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冲击,同时对教育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微课”热随之兴起。2012年秋季开始,教育部面向全国中小学举行微课作品征集评选大赛。“
摘 要: 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数”与“形”是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始终的基本内容。数是数量关系的体现,形是空间形式的体现,两者是对立统一的,我们在探讨数量关系时常常要借助图形直观地进行研究;而在研究图形时,又常常要借助图形间隐含的数量关系求解。“数形结合”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方法,如果长期渗透,运用恰当,就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和思
摘 要: 学分制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为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必由之路。如何在现行的学年制教学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起符合国际需求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成为各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焦点与难点。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学分制改革为例,分析了学分制改革的难点与困境,希望为各高校的学分制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关键词: 学分制 教学管理制度 分层教学  一、学分制教学的特点  学分制,是指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相关教育工作者及管理人员对数学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中数学是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该课程有较强的思维性和抽象性,这就需要学生有极强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才能够很好地学习和掌握。本文对我国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剖析,同时也介绍了案例式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便我国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借鉴。 
摘 要: 虽然小学生爱动爱玩,但是也有对于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把握和利用学生的特点,改进英语教学,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通过有效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激发兴趣 有效训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得到了更广泛运用,英语教学也因此受到了更多重视。课堂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
摘 要: 幼儿进入初级教育时期,会因为环境变化产生各种不良心理,其中“焦虑”是最为普遍,也最为明显的心理问题之一。幼儿的焦虑心理如不加以重视,及时调整,会对幼儿身心发展造成恶劣影响。因此,本文以幼儿焦虑心理个案为例,对幼儿教育者如何积极进行心理干预,从而助力幼儿生命健康成长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焦虑心理 心理干预 个案辅导  进入教育初期的幼儿,表现出最为普遍也最为明显的心理问题
摘 要: 试卷质量分析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教学效果检查的重要依据。本文对试卷样本,从成绩分布、试卷难度、信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对试卷命题质量做出科学的鉴定和总结,提出提高试卷的命题质量的方案,以便对教学进行有效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试卷分析  试卷及试题分析是科学评价一份试卷质量的基本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1]。试卷分析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进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有
摘 要: 《远离尘嚣》是新古典主义后期的重要诗人托马斯·哈代的一部代表作品,反映了变幻莫测、无从把握的命运和作为人的本能和感情之表现的爱情。本文从哈代生活的社会背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和达尔文进化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远离尘嚣》中宿命论和悲观主义产生的原因和本质。  关键词: 《远离尘嚣》 哈代 宿命论 悲观主义  哈代是维多利亚时期以来最受读者欢迎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以宿命论和悲观主义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