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逻辑”里的陷阱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xx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批判性思维研究者尼尔·布朗及心理学教授斯图尔特·基利,这对黄金搭档在《学会提问》一书中,对遍布于日常生活里的“奇思妙想”进行了大盘点、大总结,指出在语言及情感掩护下隐蔽的诸多逻辑陷阱,教授人们正确提问、质疑权威、还原问题真相的本领。
  作者首先讲述了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对于海绵式思维中国读者并不陌生,在信息海洋中不加选择地全盘吸收,完成知识的原始积累。淘金式思维则知易行难,需要人们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谨慎行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知识展开积极互动”。
  伴随着书中内容的逐层深入,那些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小场景一个个映入眼中,比如父母对孩子行为的定论指责、非此既彼地二分选择,以及电视广告中“某研究显示,某产品对某症状有特效”等。这些貌似无懈可击的“强势”语言,其实都暗藏着诸多漏洞,在作者环环紧扣的深入分析中,一个个现出了原形。读者在目瞪口呆的同时,也将开始进行积极地自我反醒,重新审视这个充满逻辑谬误、语言暴力及思维陷阱的纷繁世界。
  数字一向被人们视为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但在本书中作者深刻揭露了数字是如何长袖善舞,在白纸黑字的世界里颠倒乾坤,掩盖真相的。当数字与人的思想相结识,它便有了意识形态,与文字串通一气,令没有防备意识及辨伪能力的信息使用者掉入“真实的谎言”里。
  “根据我的医生建议,我应该服用抗抑郁药物来帮助自己克服最近一段时间的抑郁症状,所以我不需要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在这一句话中,患者认为应该理所当然地无条件接受医生的判断,在这里他陷入了几个误区:专家至上,两难选择,价值观假设。仅凭医生的建议,并不应直接产生药物对自己不会产生副作用的结论,医生未必认为药物不会对患者产生副作用,甚至医生并不十分了解患者的身体体质及发病原因,而仅是给出了一个最简单快捷却未必安全的治疗建议。另外,对于抑郁症状,并非只有服药缓解症状、不服药症状无法消解两种选择,或许还有其他更积极的治疗方式。在这里患者隐藏了一个价值观假设,即“医生的话总是正确的”,它的虚伪性并不难求证。
  如何能够有理有据地质疑权威言论,找到其中隐藏的破绽?这并非一门高深的学问,只需按照书中的方法,以科学推理的态度,有意识地锻炼培养自己主动思考的能力,分析论题和结论之间的关系、为证据寻找成立的理由、敏锐地捕获那些可以有多种解释的短语、寻找推理中的谬误,就可以在充满“奇妙逻辑”的世界里找到一条通往真理的路径,世界会因思考而不同。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一连串的黑天鹅事件被报道,极具破坏力的灾难令人防不胜防。从石油污染、汽车召回、生产延迟、金融崩盘到电话窃听丑闻,给卷入其中的公司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然而,从细节上去审视这些危机就会发现,它们一定程度上都属于自我引致的灾难:一个咄咄逼人的生产进度会导致员工忽视生产安全;内部员工可能会警告同事潜在的风险,但声音从未被传达给公司的高层;决策者可能忽视、误解甚至压制坏的消息,以致最终事与愿违。很
期刊
业务经理是化妆品企业销售环节不可或缺的营销职位。由于业务经理长期出差在市场上,为了监督和管理好业务经理团队,使之真实而有效地为其品牌的销售工作服务,很多企业都制定出了严密的监管制度:有的企业要求业务经理出差过程中,每天早上上班了就要用当地市场的固定电话给公司指定人员报一次岗;有的企业要求业务经理出差期间,每天晚上要用电子邮件给销售总监或主管发一份当日的工作总结报告等等,可以说是高招迭出。  笔者最
期刊
莎翁有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这个问题,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或许是:资深人士,招,还是不招,这是一个问题。资深人士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好处是能够加速公司的成长轨迹;而隐患在于,稍有不慎,不但会毁了公司的自有文化,公司甚至还会因此堕落至死。  著名的科技企业家Ben Horowitz在自己的博客上发文《Old People》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期刊
一名20多岁、表情诚恳的美国女性倚身进入镜头画面,声称她让自己的父母注册了Facebook账户,因为她读到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年长人士容易变得具有“反社会倾向”。镜头随后转向一辆驶过乡间的丰田(Toyota)威飒(Venza)轿车,车顶上还架着山地自行车,一对年长夫妇在车内欢笑聊天,显然他们就是片头年轻女性的父母。就在女儿不屑一顾地表示父母只有19位Facebook好友时,镜头切换至这对老夫妇把自行
期刊
与企业打交道多了,看到它们不同的发展历程,甚至亲身参与了一些企业的变革,常常不由得感慨不已:为什么这些企业的命运差异就这么大呢?其实客观来讲,可以说每家企业老板都盼望着某一天能够做大做强,成为业内领先的企业,并且无论在“利”还是“名”上都能有较大收获。尽管也有部分企业嘴巴上说着什么“不求大、只求好”,“不要老盯着那些大企业,而要埋头做好自己的事”,但实际上从他们时不时地对那些火速发展的企业所发出的
期刊
很多描述老牌企业如何通过创新实现业绩增长的案例,都将焦点集中在它们在某一个方面取得的成功上。这些做得好的企业—如依靠ING Direct网上银行模式赚取规模收益的荷兰国际集团(ING Groep NV)、推出织物气味清洁剂纺必适(Febreze)和静电除尘拖把组速易洁(Swiffer)这种分类产品的宝洁——确实值得尊敬,让人羡慕。但是,大公司的经理人深知对于一个市场领导者来说,通过创新实现业绩增长
期刊
看看这三个故事:  ·当你去Enterprise Rent-A-Car租车公司取车时,会获得一瓶免费的冰水。这种行为不仅能取悦顾客,而且在过去20多年中,由于客户的忠诚度提高,公司每年业务增长了11%。  ·宜家“Bang牌”马克杯的最初设计成本是50美分,之后他们又重新设计了两次——现在一个托盘上能放以前三倍的杯子数量。这种做法使宜家的物流成本降低了一半以上,最终降低了马克杯的价钱,即使在通货膨
期刊
热狗与香槟、足球和美酒,抑或是溢价时装品牌和快时尚品牌相结合,看上去似乎很不寻常——但是在当前严峻的经济环境中,这种高端品牌和日常品牌混搭的新战略正在兴起。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譬如消费者对德国最大的连锁超市阿尔迪的喜爱,在经济困难时期为它带来很明显的积极效应。阿尔迪在营销运动中提出这样的口号:“只喜欢那些价格更便宜的品牌”。阿尔迪联合常务董事罗曼·埃尼说,通过这样的合作,可
期刊
2012年,是库克独自执掌苹果的第一年,是这家消费电子巨头的库克元年。这不是库克首次统领苹果,此前他曾数次出任临时CEO,以炫目的业绩与股价表现赢得了投资者信任。但这一次,库克的背后,已经没有了那座熟悉的高山。  站在巨人乔布斯的阴影下,统领着全球最成功的科技公司,不仅要有出色业绩推动股价,还要有创新维系苹果品牌,库克的压力可想而知。十多年前,也有人承接过相同的职位,面临着同样的挑战,那人就是微软
期刊
或许世界上很多故事,只有少数人才会知道,也迟早会被多数人所忘记。穿越浮云,只希望在指责和怀疑中,能留下对最需要我们同情与支持的中国互联网创业者们,一点点或许不足为奇的经验教训。  团购像座擂台,无论是留下来的还是出局者,都是上过擂台的大无畏实践者。出局的,虽然伤痕累累,都是硬汉;留下来的,面对的是更多的前所未有的挑战,等待他们的是人生的考验与升华。即便世人不屑于关注出局者的心得,或许这些体会,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