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语言交际。如何能使口语交际教学与阅读教学相得益彰、水乳交融呢?如何有心智、有灵性、创造性地使用文本内容,挖掘出多姿多彩的口语交际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熟读唐诗三百首——再现文本,激发“对话”信心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运用模仿文中某些词、句、段的结构方式进行造句说话的训练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开动脑筋,搜集已获得的材料进行说话训练。
如《夜莺的歌声》一文运用了排比句,为了锻炼排比句的使用,我让学生反复读句子并体会其写法,然后让他们用“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进行模仿说话。通过这样的训练,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让学生体会到了语言的丰富性、多样性,激发了学生“说”的信心和兴趣。
二、淡妆浓抹总相宜——演练文本,创设“对话”平台
儿童学习语言是以内隐认知为主的,在实践中习得是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中,要根据课本的特点,创设情境,安排适当和适量的表演,为学生构建一个交际平台,关键是选好表演的“点”,再立足于理解。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学会用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文中的角色,用全部身心展示自己对角色的体验和理解,努力把无声的语言演绎为有声有色的生活话剧。
三、意匠如神变化生——辩论争议,转化“对话“思维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容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生动的语言教学因文本理解的差异而创造出更多的精彩,同时也创设了精美生动的口语交际舞台。如:
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紧扣题眼“亲人”铺设了这样的话题——
师:谁能举例子,说说什么人是你的亲人?
生:爸爸、妈妈……
生:亲人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师:志愿军是中国人,和朝鲜人民有血缘关系吗?
生:没有。
师:是亲属吗?
生:不是。
师:那么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是亲人吗?
生:不是。
师:因此我说作者说得不对。既然不是亲人,哪来的“再见了,亲人”?(学生纷纷举手)
师:想跟我辩论吗?但现在你们还辩论不了。我希望你们好好进行第二轮阅读,怎么读?1.抓住事实,理解之后,用自己的话来给我讲道理,来说服我。2.要抓情感,自己体会、感悟情感之后,有感情地读出来,来感动我。用理解来说服,这叫“晓之以理”;用体会来感动,这叫“动之以情”。
支老师在本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准备材料来驳倒老师,从而激发学生辩论的欲望,激发他们读书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口语交际与阅读教学的统一。在交往、对话、交际且所有参与者“共生发展”的过程中,在交流、碰撞、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师生获得心智的澄明、精神的敞亮,文本解读也从肤浅走向深刻。学生在价值引导下构建新知,给阅读课堂增添了神奇的魅力。同时在辩论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快捷的语言组合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口语交际综合素养。
四、笔有千钧任歙张——填补空白,丰富“对话”空间
书画艺术中总要留点“布白”,追求一种空灵,虚中求实,从而达到“无为处皆成妙境”,给人以美的享受。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因而也可借鉴“布白”手法,引导学生在“疏可走马“处进行想象,阅读就不是机械地接纳文本,而是学生充分依据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验,在教师、学生的交流感悟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对文本意义进行挖掘,对文本空白进行填补,对文本进行重塑与再创造。
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我对学生说:“老师很同情善良的小羊,狼扑向小羊时,发生了什么事,谁能使小羊脱离危险呢?”学生一听,立即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有的想象猎人出现了,开枪打死了凶恶的狼:有的想象狼撞上了一块大石头,摔到河里死了……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想象之门不断开启,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对话演示当时的情景。虽然学生展现的情况各不相同,但交流起来却是绘声绘色,妙趣横生。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就能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产生丰富多彩的回答,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这样在师生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二月春风似剪刀——創新文本,重组“对话”语言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创造,进行“二度开发”,使学生在编辑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到创造语文的快乐。这种语言运用的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迁移、运用能力,而且能促进合作探究和口语交际能力。如学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草原》《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可以利用景物特点和游览顺序等因素,通过“假想旅游”的方式创设出“导游”与“游客”之间的口语交际情境。这些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对已有、已生成的资源有选择地重组、提升和扬弃,在开放的目标中弹性地加入新知识、新思维和新方法。学生在角色中、转述中、自我推荐中、自我介绍及表演等多项交际情境中轻松愉快地自由交流,在交流中发展合作精神,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泗洪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一、熟读唐诗三百首——再现文本,激发“对话”信心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运用模仿文中某些词、句、段的结构方式进行造句说话的训练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开动脑筋,搜集已获得的材料进行说话训练。
如《夜莺的歌声》一文运用了排比句,为了锻炼排比句的使用,我让学生反复读句子并体会其写法,然后让他们用“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进行模仿说话。通过这样的训练,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让学生体会到了语言的丰富性、多样性,激发了学生“说”的信心和兴趣。
二、淡妆浓抹总相宜——演练文本,创设“对话”平台
儿童学习语言是以内隐认知为主的,在实践中习得是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中,要根据课本的特点,创设情境,安排适当和适量的表演,为学生构建一个交际平台,关键是选好表演的“点”,再立足于理解。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学会用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文中的角色,用全部身心展示自己对角色的体验和理解,努力把无声的语言演绎为有声有色的生活话剧。
三、意匠如神变化生——辩论争议,转化“对话“思维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容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生动的语言教学因文本理解的差异而创造出更多的精彩,同时也创设了精美生动的口语交际舞台。如:
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紧扣题眼“亲人”铺设了这样的话题——
师:谁能举例子,说说什么人是你的亲人?
生:爸爸、妈妈……
生:亲人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师:志愿军是中国人,和朝鲜人民有血缘关系吗?
生:没有。
师:是亲属吗?
生:不是。
师:那么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是亲人吗?
生:不是。
师:因此我说作者说得不对。既然不是亲人,哪来的“再见了,亲人”?(学生纷纷举手)
师:想跟我辩论吗?但现在你们还辩论不了。我希望你们好好进行第二轮阅读,怎么读?1.抓住事实,理解之后,用自己的话来给我讲道理,来说服我。2.要抓情感,自己体会、感悟情感之后,有感情地读出来,来感动我。用理解来说服,这叫“晓之以理”;用体会来感动,这叫“动之以情”。
支老师在本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准备材料来驳倒老师,从而激发学生辩论的欲望,激发他们读书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口语交际与阅读教学的统一。在交往、对话、交际且所有参与者“共生发展”的过程中,在交流、碰撞、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师生获得心智的澄明、精神的敞亮,文本解读也从肤浅走向深刻。学生在价值引导下构建新知,给阅读课堂增添了神奇的魅力。同时在辩论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快捷的语言组合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口语交际综合素养。
四、笔有千钧任歙张——填补空白,丰富“对话”空间
书画艺术中总要留点“布白”,追求一种空灵,虚中求实,从而达到“无为处皆成妙境”,给人以美的享受。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因而也可借鉴“布白”手法,引导学生在“疏可走马“处进行想象,阅读就不是机械地接纳文本,而是学生充分依据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验,在教师、学生的交流感悟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对文本意义进行挖掘,对文本空白进行填补,对文本进行重塑与再创造。
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我对学生说:“老师很同情善良的小羊,狼扑向小羊时,发生了什么事,谁能使小羊脱离危险呢?”学生一听,立即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有的想象猎人出现了,开枪打死了凶恶的狼:有的想象狼撞上了一块大石头,摔到河里死了……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想象之门不断开启,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对话演示当时的情景。虽然学生展现的情况各不相同,但交流起来却是绘声绘色,妙趣横生。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就能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产生丰富多彩的回答,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这样在师生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二月春风似剪刀——創新文本,重组“对话”语言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创造,进行“二度开发”,使学生在编辑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到创造语文的快乐。这种语言运用的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迁移、运用能力,而且能促进合作探究和口语交际能力。如学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草原》《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可以利用景物特点和游览顺序等因素,通过“假想旅游”的方式创设出“导游”与“游客”之间的口语交际情境。这些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对已有、已生成的资源有选择地重组、提升和扬弃,在开放的目标中弹性地加入新知识、新思维和新方法。学生在角色中、转述中、自我推荐中、自我介绍及表演等多项交际情境中轻松愉快地自由交流,在交流中发展合作精神,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泗洪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