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一片苏州园林来隐居

来源 :风尚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喜爱苏州,并且被那里的园林所迷住,那你一定会非常羡慕施珏。在上海浦东这样崭新的市区,在最国际化的别墅楼盘,居然把一套最普通的别墅生生变成一个微型私家园林。为了打造这个家,除了需要大量金钱和时间,更重要的是主人的耐心。








  精雕细琢复刻苏州园林
  一切都是从一个梦想开始的,在施珏十来岁的时候,出门旅行还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尽管她老家离苏州不远,可她一次没去过,只有爸爸出差去苏州时给她带回来一套明信片,苏州园林里的小桥流水,屋瓦窗棂都成了陪伴她如梦的美景,“那个时候我就想,要是能住在里面该多好啊”,站在花厅里的施珏隔着花窗,隔着栏杆,看着冬日里依旧温和平静的池水,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记忆,但是最大的不同在于,梦想已经实现,她真的成为一个微型苏州园林——匊园的主人。
  我们所在的花厅是施珏最爱的地方,位于园内别墅的第一层,这不算正式的客厅。正式的客厅里摆着6张太师椅,主人座和客座分得清清楚楚,中间一张小圆桌,而且桌椅皆是明清时代的老家具,所以那里更像一个小型陈列室,而花厅则轻松许多。
  按照古代的说法,花厅本就是亲密朋友或者家眷闲话家常的地方,“我特地按照传统建成鸳鸯二厅,男女隔开,男眷里面放了些收集回来的字画,女眷的小厅就用来喝茶会友,”施珏介绍道:“这里三面都用了油木雕花的玻璃窗,景观最好,正面对着室外的池塘和池塘另一面的书房,两侧又有植物相伴,可惜现在是冬天有点冷,到了春夏时,所有的窗户都可以拆下来,直接对着池塘荷花品茶才是享受。”
  房间里的装饰有的是她多年到苏州民间收集回来的老古董,比如老式座钟,也有的仿古新做的,比如屋顶的悬梁。别看木制的东西占了一大半,这里头学问可大了。施珏说:“家里顶部的装修几乎都用香樟木,因为这种木头最防白蚁,因为白蚁一般都从顶上来,只要上面止住了就不怕下面的受影响,所以雕花的木门木窗就用油木来做,防水防潮,不易变形。”最夸张的是就连地砖也要跟苏州园林里的古代老砖一样,可惜那种砖现在市面上很少见,她无意看见一种西班牙的广场砖,颜色青灰,带有天然的凹凸感,她心里便知“对了”,就是房间里要的感觉。为了保证人生活的舒适,施珏还在地砖下铺地暖,可以说,这屋里没有一个地方不是她智慧和心血的凝结。




  借鉴《红楼梦》里的天然之趣
  直到参观完了整个园林之后,才能理解她所说的“没有什么艰难,因为没有一处是容易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把一个西式别墅彻底改头换面花了3年的时间,但里面的装置却是几十年收集的宝贝,还有一些牌匾正在制作中,这房子的修建仿佛是一件永不会完工的任务,“花的时间和心血比金钱更难以估量”,但也不要以为这里就是一个极尽奢靡的场所,对于酷爱《红楼梦》施珏来说,她非常赞同贾宝玉所说的“天然图画”的含义,“中国古人的生活是很讲究,但不是没有来由的讲究,一定是顺应自然的。”
  室外的布局很能说明这一点,她将别墅自带的两千平米的草地改成了一个花园和水池,但并没有安装昂贵的水池循环系统,就用石灰和硫酸铜来控制其酸碱度和藻类的生长,“古人可是连化学办法都没有呢,依靠淤泥、石灰、鱼本身的作用就能达到平衡保证干净了。”
  施珏的父亲就是家里的园丁,不仅要负责池塘的卫生,还要修建植物,施珏一直不喜欢欧洲园林的种植,“所有的花都剪得一模一样,草坪一定每天修,我倒觉得没必要,就像我家里的梅花有腊梅红梅绿梅,根本没有种在一起,有的靠近竹子,有的在石桥边,梅花很容易长出分开的枝桠,我爸爸偶尔剪剪,高矮都不要紧,剪下的花枝随便插在哪个花盆里就很好看了,屋后靠里面还有一个小菜地,爸爸种一些日常可以吃的青菜,旁边是棵高大的枇杷树,看起来也很协调啊。家里不能每一处都精雕细刻,毕竟这是住所而不是博物馆,保留自然的美才更像生活。”
  所以别墅的一层只有饭厅、客厅、鸳鸯厅和自建的书房,卧室都在二楼,是现代装修。施珏的儿子十来岁,当年她就是怀孕时开始设计这个房屋的,可以说儿子和家同时长大,但她并没有刻意培养儿子热爱中国传统生活的意思,“这是我家,关键得我喜欢,苏州园林是经过历史考验的美,它会自然而然地影响到下一代,我现在只希望自己能在这里颐养天年。”正说着,只见施珏的父亲正从菜地里弄出一把菜,问小孙子是要做汤吃还是清炒,孙子却嚷嚷着昨天刚吃过,想吃院里种的竹笋,施珏耐心地告诉他:“这个季节还没有呢,等它们长出来要到春天才行。”




  水阁书房
  水阁书房是匊园的核心所在,这里原本没有房屋,是特地建起的一座,原型是苏州网师园的濯缨水阁,当然面积是小了许多,里面仅仅摆着一张铺满宣纸和笔砚的书桌,两个小书柜立在两侧,打开窗户便能看见池塘和花厅的曲折栏杆。从外部看才能看出它的极致讲究,屋顶采用了古代有名的歇山顶,四面的戗角都是施珏专门找手工艺人亲手做的,线条飞扬挺拔,顶上两旁的雕刻是工匠们直接用梯子站在这里雕上去的,花了一个月的功夫才完成这两边相互照应的“鹤鹿同春”,连松枝的痕迹都是立体的,栩栩如生。
  书房外的几个红色带点烟熏黑色的柱子都是真正老杉木做成的,外面包了7层麻布,每一次都要在梅雨季节阴干完成,有弹性,有生命,跟铜质的假柱子有天壤之别,风吹雨打十年了也不会裂开,相反晕染上一些时光的灰黑色更好看。

其他文献
超市购物,同类货品总摆在一起,虽然功效相近,但漂亮的包装总能让其中一些产品卖得更贵些……相同的道理放到汽车上,就是几款出自同一平台的车型,由于功能取向和品牌定位的不同而产生了价格差别。作为消费者,你会怎么选呢?  大部分车迷菜鸟或多或少都有接触过“平台”这个字眼的经历,粗略地总结归类,大概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某新车上市时的宣传字眼;  ②身边朋友曾为两款车型是否属于同一平台闹个面红耳赤;  
期刊
追求速度感不懈的豪雅TAG Heuer一开春就惊艳表坛,这款全新MIKROGIRDER概念表,计时精准度达小数点后的第五位,即1/2000秒,精准度超乎想象。更设有各自独立的双频系统,有需要时才启动高速机制,全新调节系统展露于表面,镂空处可见双刀片支架与线性震荡器。三个世纪以来制表业都遵循着传统的产生、储存、调节能量的方法,但MIKROGIRDER凭借其潜在的强大力量及节省能量的新机芯,将时间切割
期刊
起源于17世纪欧洲的私人会所,从最初的贵族沙龙聚会,渐渐演变成为上流社会的最佳娱乐社交场所,成为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的高端消费和生活方式。  在中国内地,十几年前,只有在北京、上海这两个政治经济中心才有这样高端私密的会所出现。但如今,时代在改变,会所也在改变。北京会所依旧守着自己率先打下的江山,愈发低调地服务自己的会员;上海充分体现它国际化的一面,会所更时尚,有更多“老外”会员,音乐美酒必不可少;而
期刊
淮海中路796号是一个符号,但你却说不出它的名字,门口没有任何标识,只有熟悉的人才知道走进去便是闹市中心难得一见的风雅之地,两栋修建于上个世界20年代的别墅如今属于奢侈品界的大佬历峰集团,KEE会所就在三四层。  这里的一切仿佛都带着百年前的辉煌灯火,木头楼梯上留着无数双手抚过的光泽,窗棱的颜色很深,据说都是曾经的旧物经过维修后留下来的。左右两边别墅分别叫做东西楼,东三层是lounge和bar。西
期刊
在这里可能遇见财经界骄子,也可能瞥见坐在二楼阳台上的著名台湾艺术家黄湘玲,徜徉在无数个《夜夜夜夜》里的齐秦,或者跟高晓松一起追忆白衣飘飘的年代,他们在这里成为普通的客人,也会走上小舞台献唱。精心策划的活动中,即使你不善于交流,在这里你依然会广结人脉。  香舍会总经理谢菲从香舍会的logo开始介绍会所——它是个精致的铁艺鸟笼,里面镶嵌着“Belle Epoque(美丽年华)”,会所内琉璃打造的灯罩和
期刊
没有深邃的门帘,没有严肃的保安,当电梯走到高腾大厦的24楼,在开门的瞬间其实你已经来到了M1NT会所,一个非常简单的接待台有点让人起疑——这也跟想象中的高端会所太不像了。  因为它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奢靡,布局很简单,左边是Lounge和餐厅区域,右边是club,深色的木制地板,或白或黑或深红的沙发,吊顶也是黑色钢面的材质,唯有大面积的玻璃窗是光的领地,这样才能更好地欣赏正对面的黄浦江和东方明珠,到了
期刊
今年的SIHH比去年最大不同的地方,是少了两个品牌──Girard-Perregaux及JeanRichard,因此空闲的时间也较多,可以每个品牌逐一欣赏清楚本年度即将推出的新品。若要为今年的2013 SIHH下定案,我会认为各品牌都在采取保守的策略,叫人惊喜的作品不是没有,只是不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向旧作取经,例如改用不同的表壳物料(Richard Mille的RM56-01用上全蓝宝石水晶做表壳
期刊
作为深圳最具法国情调西餐厅的女主人、香舍会的创始人,麦广丽经常出席上流圈子举办的与艺术及经济相关的活动。  深圳的美酒品鉴会、时尚品牌会、服装发布会、艺术鉴赏沙龙、财富沙龙等公开或私密活动,几乎她都能接到邀请。然而她并不喜欢别人叫她“名媛”,无论是艺术家、事业女强人、慈善家、美食家、商人、时尚推手,各种标签贴在她的身上,她都觉得有些别扭:“我就是我,既不是名人,也不是什么‘家’,这些标签都太大了。
期刊
也许你会发现,在每一个型男中,都有一份Geek情。  不能说是宅男,因为Geek其实比宅更高层次。或者都是漫画迷,都是科幻痴,但Geek极有可能是货真价实有各样学识之仕,只不过Geek男们有一般傲气。他们就是不屑看得起趋之若鹜的花花时尚,他们宁愿自成一格,有他们的穿衣混搭方式。也许一直以来他们的独特风格都被笑话成老土。但近年幸运地有一众设计师慧眼相看,但最应该感谢的,应该是美剧《生活大爆炸》The
期刊
产品没有性别  当这个优雅的法国女人陷入思考,将握着钢笔的手横在红唇前的时候,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枪炮与玫瑰”的印象,有着权力的驾驭感,又有着高层的亲和力。  这种印象被反映进现实,也是Virginie的职场写真——从雅诗兰黛集团旗下品牌La Mer海蓝之谜的亚太区总经理,到Newell Rubbermaid集团旗下高端书写品牌派克的副总裁兼总经理,对一柔一刚的产品销售驾驭有度,颇有“温柔一刀”的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