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交通工程施工质量对社会生活安全影响极大,对此,相关人员需加强对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目前,高铁出行已然成为人们主要的出行方式,无砟轨道的使用弥补了有砟轨道的不足,极大程度的提升了人们出行的安全性。但在期间,只有加强施工要点研究,才能确保无砟轨道的施工质量,从而为社会交通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词:高铁;无砟轨道;施工要点;质量控制
我国高铁建设的迅速崛起,高铁在交通工程中的地位也逐渐升高。一方面,高铁行驶速度较快,可达到300km/h,另一方面,高铁继承了火车的运行优势,降低了交通压力对行驶速度的影响。而无砟轨道的应用则进一步推动了高铁的发展。有砟轨道会由于列车行驶速度过大,出现粉砟现象,从而影响交通安全,而无砟轨道则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但前提是施工质量达到施工要求。因此,施工人员需深入施工要点分析,全方位检测施工质量。对此,本文将浅要探讨无砟轨道施工特点,继而结合施工要点分析质量控制措施。
1无砟轨道
无砟轨道用混凝土与沥青混合料代替了散粒碎石道,具有平顺性好及稳定性好的优势,并且由于故障发生率低,降低了维修压力。其根据不同参数可分为不同结构,如根据钢轨支承方式,无砟轨道可分为点式及连续式,而根据道床板施工方式则可分为预制与现浇,但无论结构类型如何,无砟轨道路基施工要求在原则上是保持一致的。我国第一条无砟轨道综合试样的完成时间为2007年1月,后随着施工技术的提升,无砟轨道开始在高铁领域得以推广。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钢轨、道床、道岔,此外,还有轨枕及扣件,其性能优化的关键在于道床板施工技术的提升,其采用了刚性强的粘结硬化材料,提高了系统扩散功能,优化了轨道的受力结构,从而可更好的保证运行安全[1]。
2高铁无砟轨道施工要点
2.1预备无砟轨道
在铺设前,需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做好线下工程的评估,同时,需要确保轨道底板座施工作业已经完成。在此基础上,需反复确认前期工程与设计要求相符合,尤其是工程变形及沉降检测,需要进行重复测验,从而奠定施工基础。
2.2混凝土底板座
混凝土底板座施工对于施工质量影响极大,在此期间,需确保每个施工环节都达到施工要求。第一,混凝土搅拌工作需符合施工等级的要求,无砟轨道施工中一般选用低塑型混凝土,其水泥用量较大,并具有大应变的优势,其弹性模量上限为2000,可消耗的满足无砟轨道的施工要求。第二,混凝土养护,在浇筑作业完成后,需进行养护工作,养护周期至少为一周,在养护作业中,可采用覆盖膜撒喷水的施工方式,在此期间,如果发现施工问题应及时进行补救,例如,如果覆盖膜出现破裂,如果不及时修复则会引发道床开裂,影响高铁运行安全,对于覆盖膜破裂的问题,可以底板座切割裂缝,裂缝间距为5m,深度为底板座的1/3,从而减小沉降现象对施工质量的影响。第三,强度检验。在施工作业完成后,需进行强度等级的实验,在确保达到标准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2.3轨道板的施工
轨道板鋪设主要包括粗调、精调、灌注、固定及连接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粗调作业中,施工人员可先对轨道吊及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进行检验,确保其强度高于15MPa,在此期间,需为轨道精调做好准备工作,因此,可先进行精调位置的定位,并在相应位置上安装发泡材料的膜制件。随后,需再一次对轨道板进行检验,如轨道板编号是否正确、上边缘是否有破损,如果有,深度为多少。一般来说,轨道板上边缘破损深度应不大于5mm。
第二阶段:在精调作业中,施工人员需做好轨道网的复测,确保复测数据无错误,确保无误后,可根据粗调作业中预先安装的膜制件的位置进行施工,针对于前后装置的安装,则可将装置横向安置于轴杆正中心,保证精调装置的伸缩量在10mm左右,从而提升其自身的可调节能力。
第三阶段:灌注作业,在轨道板灌注作业中,其灌注材料为沥青与砂浆。在此期间,需进行边缘密封工作,轨道板边缘密封采用纵向密封,先进行轨道预湿作业,在此过程中,需以梯形乙醚泡沫作为精调板与水的隔离,避免精调板湿水性能下降,随后,运用水泥沥青进行封边,其高度需高于轨道板底边1cm,在此过程中,需确保施工面的平整,及施工边缘标注点不被水泥沥青掩盖。
第四阶段:固定作业,在进行轨道板的固定时,为避免轨道板上浮,则需通过压紧装置进行轨道板的固定。当轨道曲线方位不得高于设定值45mm,当超过时,则需另增固定装置。
第五阶段:纵向连接,当砂浆垫层达到规定强度时,则可进行轨道板的张拉,完成纵向连接。一般来说,砂浆垫层强度为9Mpa时,则可由内至外的进行两侧钢筋的张拉,并在完成后对宽接缝进行处理,在此过程中,可在接缝处安置两个钢筋型骨架,并向缝中注入混凝土,并确保施工面的平整[2]。
3高铁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
无砟轨道作为一项新型高科技轨道工程,其施工质量的控制应当深入研究轨道施工特性。无砟轨道工程的整体性较强,即任何一个施工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进行施工质量控制时,应当做好材料管理及施工技术监管。
针对材料管理,相关人员需加强基础材料质量检查,并根据设计要求剔除不合格材料,并需提供质量检测标准为后续检测提供参考。与此同时,需做好材料养护工作,保证施工材料的性能。
对于施工技术,相关人员需加强对道梁施工及防水层作业的研究,确保施工面平整,并做好施工隔离。在此基础上,需做好施工人员培养工作,确保其施工水平能满足施工技术要求,对此,应当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及职业道德意识,从而全方位控制无砟轨道施工质量。
此外,应当做好阶段性工程的验收工作,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止损,及时补救。在此过程中,需加强施工管理标准化建设,确保验收工作的秩序性。
结语
无砟轨道在交通领域中的使用极大程度的增加了施工安全,对此,相关人员应做好工程检验工作,并严格把控施工要点的施工质量,从而全面推动我国交通工程的发展。与此同时,需加强施工队伍培养的研究,降低施工人员素质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并不断优化施工技术,提升无砟轨道的施工水平。此外,需加强材料管理,全方位保证轨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旺明.高铁无砟轨道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9):140-141.
[2]李石磊.高铁无砟轨道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分析[J].居舍,2019(12):56.
[3]魏佳奇.高铁无砟轨道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分析[J].智能城市,2018,4(21):52-53.
关键词:高铁;无砟轨道;施工要点;质量控制
我国高铁建设的迅速崛起,高铁在交通工程中的地位也逐渐升高。一方面,高铁行驶速度较快,可达到300km/h,另一方面,高铁继承了火车的运行优势,降低了交通压力对行驶速度的影响。而无砟轨道的应用则进一步推动了高铁的发展。有砟轨道会由于列车行驶速度过大,出现粉砟现象,从而影响交通安全,而无砟轨道则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但前提是施工质量达到施工要求。因此,施工人员需深入施工要点分析,全方位检测施工质量。对此,本文将浅要探讨无砟轨道施工特点,继而结合施工要点分析质量控制措施。
1无砟轨道
无砟轨道用混凝土与沥青混合料代替了散粒碎石道,具有平顺性好及稳定性好的优势,并且由于故障发生率低,降低了维修压力。其根据不同参数可分为不同结构,如根据钢轨支承方式,无砟轨道可分为点式及连续式,而根据道床板施工方式则可分为预制与现浇,但无论结构类型如何,无砟轨道路基施工要求在原则上是保持一致的。我国第一条无砟轨道综合试样的完成时间为2007年1月,后随着施工技术的提升,无砟轨道开始在高铁领域得以推广。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钢轨、道床、道岔,此外,还有轨枕及扣件,其性能优化的关键在于道床板施工技术的提升,其采用了刚性强的粘结硬化材料,提高了系统扩散功能,优化了轨道的受力结构,从而可更好的保证运行安全[1]。
2高铁无砟轨道施工要点
2.1预备无砟轨道
在铺设前,需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做好线下工程的评估,同时,需要确保轨道底板座施工作业已经完成。在此基础上,需反复确认前期工程与设计要求相符合,尤其是工程变形及沉降检测,需要进行重复测验,从而奠定施工基础。
2.2混凝土底板座
混凝土底板座施工对于施工质量影响极大,在此期间,需确保每个施工环节都达到施工要求。第一,混凝土搅拌工作需符合施工等级的要求,无砟轨道施工中一般选用低塑型混凝土,其水泥用量较大,并具有大应变的优势,其弹性模量上限为2000,可消耗的满足无砟轨道的施工要求。第二,混凝土养护,在浇筑作业完成后,需进行养护工作,养护周期至少为一周,在养护作业中,可采用覆盖膜撒喷水的施工方式,在此期间,如果发现施工问题应及时进行补救,例如,如果覆盖膜出现破裂,如果不及时修复则会引发道床开裂,影响高铁运行安全,对于覆盖膜破裂的问题,可以底板座切割裂缝,裂缝间距为5m,深度为底板座的1/3,从而减小沉降现象对施工质量的影响。第三,强度检验。在施工作业完成后,需进行强度等级的实验,在确保达到标准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2.3轨道板的施工
轨道板鋪设主要包括粗调、精调、灌注、固定及连接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粗调作业中,施工人员可先对轨道吊及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进行检验,确保其强度高于15MPa,在此期间,需为轨道精调做好准备工作,因此,可先进行精调位置的定位,并在相应位置上安装发泡材料的膜制件。随后,需再一次对轨道板进行检验,如轨道板编号是否正确、上边缘是否有破损,如果有,深度为多少。一般来说,轨道板上边缘破损深度应不大于5mm。
第二阶段:在精调作业中,施工人员需做好轨道网的复测,确保复测数据无错误,确保无误后,可根据粗调作业中预先安装的膜制件的位置进行施工,针对于前后装置的安装,则可将装置横向安置于轴杆正中心,保证精调装置的伸缩量在10mm左右,从而提升其自身的可调节能力。
第三阶段:灌注作业,在轨道板灌注作业中,其灌注材料为沥青与砂浆。在此期间,需进行边缘密封工作,轨道板边缘密封采用纵向密封,先进行轨道预湿作业,在此过程中,需以梯形乙醚泡沫作为精调板与水的隔离,避免精调板湿水性能下降,随后,运用水泥沥青进行封边,其高度需高于轨道板底边1cm,在此过程中,需确保施工面的平整,及施工边缘标注点不被水泥沥青掩盖。
第四阶段:固定作业,在进行轨道板的固定时,为避免轨道板上浮,则需通过压紧装置进行轨道板的固定。当轨道曲线方位不得高于设定值45mm,当超过时,则需另增固定装置。
第五阶段:纵向连接,当砂浆垫层达到规定强度时,则可进行轨道板的张拉,完成纵向连接。一般来说,砂浆垫层强度为9Mpa时,则可由内至外的进行两侧钢筋的张拉,并在完成后对宽接缝进行处理,在此过程中,可在接缝处安置两个钢筋型骨架,并向缝中注入混凝土,并确保施工面的平整[2]。
3高铁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
无砟轨道作为一项新型高科技轨道工程,其施工质量的控制应当深入研究轨道施工特性。无砟轨道工程的整体性较强,即任何一个施工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进行施工质量控制时,应当做好材料管理及施工技术监管。
针对材料管理,相关人员需加强基础材料质量检查,并根据设计要求剔除不合格材料,并需提供质量检测标准为后续检测提供参考。与此同时,需做好材料养护工作,保证施工材料的性能。
对于施工技术,相关人员需加强对道梁施工及防水层作业的研究,确保施工面平整,并做好施工隔离。在此基础上,需做好施工人员培养工作,确保其施工水平能满足施工技术要求,对此,应当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及职业道德意识,从而全方位控制无砟轨道施工质量。
此外,应当做好阶段性工程的验收工作,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止损,及时补救。在此过程中,需加强施工管理标准化建设,确保验收工作的秩序性。
结语
无砟轨道在交通领域中的使用极大程度的增加了施工安全,对此,相关人员应做好工程检验工作,并严格把控施工要点的施工质量,从而全面推动我国交通工程的发展。与此同时,需加强施工队伍培养的研究,降低施工人员素质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并不断优化施工技术,提升无砟轨道的施工水平。此外,需加强材料管理,全方位保证轨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旺明.高铁无砟轨道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9):140-141.
[2]李石磊.高铁无砟轨道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分析[J].居舍,2019(12):56.
[3]魏佳奇.高铁无砟轨道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分析[J].智能城市,2018,4(2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