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更要有“实”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6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不管是常态课还是观摩课,教师不仅重视导入如何引人入胜,而且非常重视课堂结尾的拓展延伸。尤其在评比课、观摩课上,结尾的拓展更是司空见惯,但也经常出现拓展有形无实,欠科学、欠合理现象。结合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课例,从五个方面来阐述科学、合理的拓展技巧,使拓展式结尾真正发挥实效,而不是一种摆设。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拓展式结尾
  古人云“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在形式多样的课堂结尾中,拓展式结尾最为常见,尤其是评比课和观摩课上,教师普遍认为:如果没有拓展,总感觉缺了点什么,课堂缺乏深度。不可否认,对于文科教学,恰当、合理、有效的结尾拓展,的确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抑或启迪思维、抑或升华主题、抑或深刻领悟。因此,拓展式结尾教学成了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主旋律,新课改伊始,它是一种“流行”,如今它却有“程序化”之嫌。拓展式结尾时常出现理解偏差,抛弃文本,漫无边际等问题,不但不能深化主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而且让人感觉纯粹是“为拓展而拓展”,成为一种形式、一种摆设。笔者根据自身的观课经历,谈谈有效的课堂结尾拓展技巧。
  一、拓展内容,务必紧扣主题
  课堂教学主题是一堂课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课堂结尾拓展不能脱离课堂教学主题。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围绕“主题”拓展延伸,就意味着要紧扣内容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拓展。任何离开文本主旨的拓展都是空中楼阁,流于形式,意义不大,课堂结尾亦是如此。
  例如,八年级上册《早期爱琴文明与城邦国家》一课,一位老师在课堂接近尾声时说:“由于雅典与斯巴达都想压制对方,彼此征战,发生了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5世纪晚期,希腊走向衰落。”然后抛出了一个拓展问题:古希腊的衰落对我国目前所倡导的和平崛起有什么借鉴意义?其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爱好和平的情感教育,其实,这种拓展,既没能达到对“主题”的深化理解,也无法实现情感教育的预期目标。因为,一是本课主旨是让学生了解欧洲古典文明时期著名城邦雅典与斯巴达的工商业活动、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重点是当时政治制度,尤其是雅典民主制,而上述拓展没有围绕主题;二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在教材中只有一句话,距今二千多年,教师没有补充史料,学生对战争残酷性的感受几乎为零,要让学生从中获得借鉴,实在勉为其难。
  反之,如果教师是在八年级下册《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一课的结尾,设置类似的拓展问题: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这对我国目前所倡导的和平崛起有什么借鉴意义?这就属于扣主题、合理、恰当的拓展。因为本课主旨是让学生理解“一战、二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及其倡导爱好和平的重要性。
  因此,拓展式结尾要强化学生对文本主题理解感悟,而不应该弱化主题,随意拓展。
  二、拓展要求,凸显迁移能力
  知识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包含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如果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正迁移,就不能形成能力。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尽量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产生正迁移。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学会对历史现象、现实问题和地理事物进行较为正确的观察、分析、认识和判断的技能,是历史与社会学科一项重要的课程功能。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的结尾拓展,训练学生对历史知识、地理知识迁移能力是一种常见的教学行为。如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多样地形》一课的结尾,老师出示《温州地形图》,设置了这样一个拓展问题:今天我们了解了中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你能否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家乡的地势、地形特点?作出判断的依据什么?观察地图,说明“鳌江”它为什么会自西向东流?
  在课堂的结尾处,联系家乡自然环境,寻找类似情境。一方面,通过对家乡地形、地势的观察,拉近地形、地势这种抽象概念在学生心中的距离,有利于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中国地形、地势特征。另一方面,通过拓展学以致用,进一步巩固学生利用地形图,分析地形、地势特征的基本技能。显而易见,课堂结尾问题设计,重视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三、拓展容量,应该适可而止
  课堂结尾的合理拓展,提升了教材的内涵,提高了课堂实效,彰显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这促使我们历史与社会教师为此煞费苦心,热衷于课堂结尾的拓展环节设计。在一些观摩课上,时常可见一些教师在课堂尾声时,一个接一个地抛出问题,看上去学生情趣盎然、发言踊跃,但却不知,容量过多的拓展使得课堂结构失衡,反失和谐。例如,一位老师对七年级上册《黄河——母亲河》一课设计了三大板块:走近母亲河(让学生了解黄河长度、流域面积、流经省区、注入地、分界点和重要支流等)——感恩母亲河(让学生理解黄河流域对我国农业和水利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保护母亲河(让学生关注母亲的危机)。课堂设计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可是,最后“保护母亲河”环节,连续提出三个拓展问题:先是请学生当小医生,找出黄河母亲之忧,让学生对“地上河”进行专家门诊并帮助开出“药方”。其次问:我们了解母亲河的概况,欣赏了母亲河的风光,也知道了母亲河的现状,请大家为保护母亲河写一句公益广告语!最后又抛出:温州母亲河——温瑞塘河在哭泣,请学生为解决温瑞塘河污染问题献计献策。从本课教学目标和知识分布结构而言,对于母亲河——黄河的保护大概6~8分钟即足够,而结尾连续拓展使得这个环节足足用了13分钟,使得课堂教学的第二环节“感恩母亲河环节”,学生反而“感恩不深”,无法真正体会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由此可见,结尾拓展延伸要把握好“度”:一是选择的数量要有限度,拓展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看是否必要,如重复、不扣主题要大胆舍弃,如上例中关于温瑞塘河保护的拓展,纯属多余重复。二是占用的时间要有限度,拓展总是着眼于文本“局部内容”的深化,如果花费时间过多,容易削弱“其他重点知识”的学习时间,使课堂结构失衡。   四、拓展问题,必须科学开放
  拓展式结尾教学中,教师都要设置问题情境,以激起学生的深入思考,深化对学习主题的理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但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问题情境的科学性和开放性,使得一些问题不符合现实逻辑、不具开放性,拓而不展,影响了上述拓展功能的实现。比如,两位教师根据历史与社会课标2-2-7条:例举实例,说明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了解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自编《唐朝的对外交往》教学内容,进行同课异构,最后拓展时,一位老师问:唐朝的对外交往如此活跃,这对我们现代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另一老师问:今天我们以唐朝对外的文化交流为例,展示了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让我们体会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多方向、多角度的,你对这些有什么看法或者获得哪些启示?
  二者课堂结尾拓展,哪个更科学、更符合现实逻辑?更能激发学生思维?显而易见是第二种方式。一是现代中国对外的交往、开放程度肯定是超越唐朝,再谈借鉴意义是否科学,值得商榷;二是第一种拓展方法,限定学生思维,学生只有一种答案——即像唐朝一样积极交流,这违背《学记》倡导的“道而弗牵”教学原则。而第二种方法,贴近学生实际,有一定开放性,重视学生体验与感悟,反而越有价值。
  由此可见,拓展式结尾教学,只有设置切合学生实际,科学而适当开放的问题,才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阀门,拓展文本宽度,开拓学生视野,提升思维品质。
  五、拓展形式,最好衔接自然
  在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观摩研讨课上,经常发现课堂结尾拓展,呈现时比较突兀。拓展式结尾应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不生硬,不是为了文本拓展而进行拓展,而是“有教无痕,润物无声”,使得课堂结尾拓展与其他环节无缝对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例如,一位老师根据课标2-3-8条: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开发了《停滞帝国》一课教学资源。从感悟近代清朝屈辱入手,引出课题——从马戛尔尼使华探究清朝危机缘由。设置两国“互赠礼物之别”和马戛尔尼沿途所见“生产方式的不同”,让学生体会中、西方科技、经济的差距;通过乾隆接见马戛尔尼的“礼仪冲突”,让学生感受两国民主政治观念的冲突;通过乾隆对马戛尔尼提出要求的“自大回绝”,让学生体会清朝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最后是拓展环节:马戛尔尼使华以失败而告终,1794年9月,马戛尔尼回到英国,向国王和议会呈送了一份使华报告。假如你是马戛尔尼,请你从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方面概述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本课以马戛尔尼使华过程为线索串联整堂课,设计“礼品配置——沿途见闻——礼仪冲突——英使请求——回国汇报”五个环节,“回国汇报”这一拓展式结尾,不仅升华主题,再次强化清朝在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方面隐藏危机,而且把拓展融入到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个环节中,成为文本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使课堂有个完整结构。这就是拓展的最高境界了。
  总而言之,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拓展式结尾教学的普遍采用已成不争事实。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当注重锤炼课堂结尾的拓展艺术,掌握科学方法和技巧,才能使之有价值、有意义,而不至于有形无实、贴标签。拓展式结尾欲“拓”则要成,否则宁“弃”拓展。因为,只有成功的结尾拓展才会对课堂起着画龙点睛、锦上添花之功效。
  [参 考 文 献]
  [1]粱梦园.结尾也精彩——课堂结尾艺术[OL].http:∥blog.stnn.cc/sanersbook/Efp_Bl_1002255275.aspx,2008(12).
  [2]孙晓东.例谈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补充与拓展[J].时代学习报,2010(9).
  [3]陈春露.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OL].http:∥qzgzlsjy.blog.163.com/blog/static/683494082010873639396/2010(9).
  [4]富兵.历史与社会教材编写探索[Z].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2011(120).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其他文献
近年来,应用中药提取加工制成的注射剂大量应用于临床,在抗病毒治疗中使用较多的有: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粉针剂)、穿琥宁注射剂等.民间一般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
冲积层岩溶地区桩基础施工目前在国内是首次出现,其主要技术难点是由于复杂的连通溶洞在钻孔过程中造成孔内泥浆水头迅速下沉,可能造成孔壁坍塌埋钻事故.采取全护筒二次成孔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降纤酶5 BU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 d.时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20 mL
目的: 观察凯时即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疗效. 方法: 将50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予综合治疗及对症治疗, 治疗组在该基础上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实施辽宁省中小学专家型校长成长计划的通知》(辽教发【2012】134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夯实教育强省基础,加快全省教育现代化进
星级游船公共广播系统的特点及选型朱翔(长江轮船海外旅游总公司)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境外来华观光旅游的海外宾客以及国内外出观光旅游的
<正>教学目的: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体会人物形象,把握情感。教学难点: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
科学概念在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学中应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出发,分析初中生概念学习的障碍,从"生动直观,感受概念;引发冲突建构概念;类比同化,强化概念;反馈
摘 要:数学要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数学课堂要展现浓重的数学气息,借助课堂教学文化的基蕴,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充分感知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优化。优化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教学要素,使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内容决定课堂教学的形式,讲授式、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操作体验式、合作学习式等不
为了治理毕节-都格高速公路K141左侧含煤地层高路堑失稳边坡,以工程地质条件为背景,根据野外勘察分析及位移监测孔曲线,概括边坡失稳破坏三大特征;结合边坡剩余下滑力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