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列通项公式问题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ilswu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求通项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形式,但是这方面的题目形式多变,技巧性较强,导致这一内容成为学生学习数列问题的难点。本文对一些常见的递推数列求通项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希望对广大中学生朋友们突破这一难点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数列;通项公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观察法
  例1:根据数列的前4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1)9,99,999,9999,...
  (2)1,1/2,1/4,1/8,...
  解:(1)变形为:101- 1,102- 1,103- 1,104- 1,......
  ∴通项公式为:10n- 1
  (2)变形为:1/21-1,1/22-1,1/23-1,1/24-1,......,
  ∴通项公式为:1/2n- 1
  观察法就是要抓住各项的特点,与常见的数列形式相联系进行变形,探索出各项的变化规律,从而找出各项与项数n的关系,写出通项公式。
  二、定义法
  例2:已知数列{a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数列{bn}是公比为q的(q∈R且q≠1)的等比数列,若函数f(x)=(x- 1)2,且a1=f(d- 1),a3=f(d+1),b1=f(q+1),b3=f(q- 1),求数列{an}和{bn}的通项公式;
  解:(1)∵a1=f(d- 1)=(d- 2)2,a3=f(d+1)=d2,
  ∴a3- a1=d2-(d- 2)2=2d,
  ∴d=2,
  ∴an=a1+(n- 1)d=2(n- 1);
  又b1=f(q+1)=q2,b3=f(q- 1)=(q- 2)2,
  由q∈R,且q≠1,得q=- 2,∴bn=b·qn- 1=4·(- 2)n-1 当已知数列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时,只需求得首项及公差或公比,可直接利用等差或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定义写出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三、叠加法
  例3:已知数列6,9,14,21,30,...求此数列的一个通项。
  解:已知a2- a1=3,a3- a2=5,...,an- an- 1=2n- 1,...
  各式相加得:an- a1=3+5+...+(2n- 1)=n2- 1
  ∴an=n2+5
  对于可表述成为an- an- 1=f(n)的形式的数列,即可通过叠加的方法消去a2至an- 1项,从而利用的已知求出。
  四、叠乘法
  例4:设数列 {an}是首项为1的正项数列,且满足(n+1)a2n+1- nan2+an+1an=0,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 (n+1)a2n+1- nan2+an+1an=0,可分解为[(n+1)an+1- nan](an+1+an)=0
  又∵ {an}是首项为1的正项数列,
  ∴an+1+an≠0,
  ∴ (n+1)an+1- nan=0,
  由 此 得 出 :a1=2a2,2a2=3a3,...,(n- 1)a(n-1)=nan,这n- 1个式子,将其相乘得:a1=nan,又∵a1=1,∴an=1/n,∵n=1也成立,∴an=1/n(n∈N*)。
  对于相邻的两项有确定的比例关系的递推式,可以通过叠乘法消去和,从而利用的已知求出此类数列的通项公式。
  五、取倒数法
  例5:已知数列{an},a1=-1, n∈N*,求an =?
  解:把原式变形得 an+1- an+1·an= an
  两边同除以 anan+1得1/an=1/an+1 +1
  ∴{1/an} 是首项为 -1,d=-1 的等差数列
  故an=-1/n
  有些关于通项的递推关系式变形后含有 anan+1项,直接求相邻两项的关系很困难,但两边同除以 anan+1后,相邻两项的倒数的关系容易求得,从而间接求出 an。
  六、利用公式 an=Sn-Sn-1(n ≥ 2) 求通项
  例 6: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 {an} 的前 n 项和为 Sn满足 S1> 1 且 6Sn=(an+1)( an+2) n ∈ N*,求 {an}的通项公式。
  解:由 a1=S1= 解得 a1=1 或 a1=2,
  由已知a1=S1> 1,因此 a1=2
  又由 an+1= Sn+1-Sn= 1/6 (an+1 +1)(an+1 +2)-1/6 (an +1)(an +2)得(an+1+an)( an-1-an-3) =0
  ∵ an> 0 ∴ an-1-an=3從而 {an} 是首项为 2,公差为 3 的等差数列,
  故 {an} 的通项为 an=2+3(n-1)=3n-1。
  有 些 数 列 给 出 {an} 的 前 n 项 和 Sn与 an的 关 系 式Sn=f(an),利用该式写出 Sn+1=f(an+1),两式做差,再利用 an+1=Sn+1-Sn导出 an+1与 an的递推式,从而求出 an。
  七、构造等比数列法
  例 7:已知数列 {an} 满足 a1=1,an+1=2an+1 (n ∈ N*),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解:构造新数列 {an+p},其中 p 为常数,使之成为公比是 an的系数 2 的等比数列,即 an+1+p =2(an+p) 整理得:an+1=2an+p, an+1= 2an+1 ∴ p=1 即 {an+1} 是首项为 a1+1=2,q=2 的等比数列∴ an+1=2·2n-1
  ∴an=2n-1。
  原数列 {an} 既不等差,也不等比。若把 {an} 中每一项添上一个数或一个式子构成新数列,使之等比,从而求出 an。该法适用于递推式形如 an+1=ban+c 或 an+1= ban+f(n)an+1= 或an+1=ban+cn其中 b、c 为不相等的常数,f(n) 为一次式。
  总之,数列是初等数学向高等数学过度的桥梁,而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又是学好数列知识的关键,它具有很强的技巧性。但是由于同学们在刚刚接触数列知识时,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没有系统的方法,常常感觉无从下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共同思考,不断的完善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和技巧,开拓思维,创新学习,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并能融会贯通的运用到其他的知识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Cheng Baojuan .Fractional recursive progression item formula of the solution of [J].Education Forum,2012,(3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6  数学是初中学科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学生数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所谓优质高效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使得尽可能多的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维及数学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获得尽可能多的收获。本人对于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探索如下: 
中图分类号:H319  【课时安排】三课时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整节课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在对话中有体验、有感动、有领悟、有思索。一堂好的语文课还应当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得到欢乐、得到满足,让课堂始终充满情趣和童趣。  第一
经过近4a研究,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的2002年玉米基因大会上向400多名科学家公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该计划的副主管、生物学教授卡伦·科恩说,
历史特点类问答题,解题思路是多样的.只有掌握了解题的思路,才能紧和题意,条理清晰地作答.本文以2008-2012年高考试题为蓝本,从原因、内容、影响、比较等五个思路分析,把握答
目的晚期肺鳞癌治疗方式相对有限。Ⅲ期临床试验提示,rh-Apo2L有望为其提供一种新颖、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观察rh-Apo2L、长春瑞滨及两药联合对人肺鳞癌细胞SK-MES-1
中图分类号:G61  幼儿天生爱游戏,而角色游戏又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在角色游戏中,通过对角色的扮演等,幼儿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和未来社会角色交往以及未来社会角色情感进行初步体验。这对于幼儿的成长与一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角色游戏对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也可通过观察幼儿的角色游戏,了解到幼儿的生活经验,从而解读童心、走进幼儿的世界。  社会生活发展变化快,新事物层
面对现代制造背景下,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应该如何培养才能适应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需求这一实际问题,本文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
目的:应用神经内镜并模拟尸头解剖,观察神经内镜下经眉间入路的显露范围,并测量解剖学相关参数。探讨神经内镜下眉间入路对中线前颅底、鞍区及附近手术的显露范围、适应证及
中图分类号:X32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号召。倡导低碳生活,提升公民节能减排意识,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变暖的重要措施,"低碳生活"已成为世界流行语。为响应党的十八大号召,为改善校园环境,认真开展"校园节能减排"的研究和建设。我就节能减排,和谐发展,让学生了解低碳知识,提高节能意识,培养学生低碳生活习惯,积极创建"低碳
中图分类号:G623.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3~105页例7、例8、例9以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操作、观察、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