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美国家执政党应对社会矛盾的主要作法及其启示
袁东振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6期撰文指出,为了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拉美国家的一些执政党和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试图缓解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这些措施主要有:(1)扶危济困,促进社会和谐。许多拉美国家把减少贫困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出台了减少贫困的专门计划和措施,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墨西哥的“团结互助计划”和“教育、食品和卫生计划”,哥伦比亚的“根除极端贫困计划”,玻利维亚等国家的“社会基金计划”,智利的“智利团结”计划,巴西的“零饥饿计划”等等。(2)促进就业增长,维护社会稳定。(3)加强对腐败行为的治理,缓和民众的不满情绪。(4)推动社会改革,促进社会公平。(5)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安定。拉美国家应对社会矛盾的经验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1)警惕“拉美化”或“拉美现象”的出现。拉美国家曾经长期忽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所实施的政策有利于中高收入阶层,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作用不够,结果加大了贫富差距,加剧了财富占有的两极化,加剧了社会矛盾,甚至引发了激烈的社会动荡,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所谓“拉美化”或“拉美现象”。(2)充分重视农村和土地改革在缓解社会矛盾方面的作用。拉美国家土地改革和农村改革不彻底,是社会矛盾长期得不到缓解、社会冲突加剧的重要根源。(3)充分认识社会政策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职能。(4)重视税收制度调节收入分配和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5)关注经济改革对中下社会阶层的冲击。(6)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和团体在缓和社会矛盾方面的作用。发挥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在减少贫困、缓和社会矛盾方面的作用,在拉美已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其经验值得借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主要内容
秦刚在《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实践的呼唤和现实的要求,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深化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4)建设创新型国家。(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和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7)实施人才强国战略。(8)走和平发展道路。在这一系列新成果中,科学发展观明显处于一个统领地位,主导着各个方面的理论创新。其他各个方面的理论观点,可以说是科学发展观在不同方面、不同领域的全面贯彻、深入展开,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短期内西方发达国家共产党“边缘化”政治处境难以彻底改变
孙勇在《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4期撰文指出,发达国家共产党从上世纪80年代起,其影响力就开始趋于衰退,其衰退与当代全球化进程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全球化日益成为导致共产党影响力持续衰退、在西方政治生活中不断“边缘化”的重要诱因。(1)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激化了工人阶级的内部矛盾,使发达国家共产党的力量体系发生瓦解或重组。(2)全球意识增长所带来的人类思想方式变革,削弱了西方民众对传统“阶级政治”的认同。(3)以绿党为代表的新政治政党的兴起对传统政党政治尤其是左翼政治构成了严峻挑战。(4)“新自由主义”的蔓延加剧了世界政治的右倾化,动摇了共产党与其他左翼政党联盟的政治基础。(5)面对全球化对传统政党政治的冲击,其他政党顺应时代潮流进行的主动革新,进一步打压了共产党的生存空间。而反观共产党近年来的政策调整,则更多的是对过去教条、错误做法的纠正和弥补。这就决定了它们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以遏制下滑趋势、保持党员队伍稳定和扭转自身形象为重点,而无法取得政党竞争的优势。事实上。不仅当前共产党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核心主张——提倡自由平等和反对社会不公正已被其他政党所吸纳,就连“社会主义”大旗也日益面临被“夺走”的威胁。同时,共产党自身在现实斗争中所暴露出的执政能力较弱、自身定位不准、斗争经验不足、手段方式不活、宣传力度不够、内部不团结等问题也大大降低了西方民众的认同度。可以预测,今后西方共产党的生存空间仍有进一步趋于压缩的可能,其“边缘化”的政治处境在短期内难以得到彻底改变。
我们应如何对待“民主社会主义”
肖枫在《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2期撰文指出,我们姑且将谢韬先生所说的“民主社会主义”当成就是“社会民主主义”,即社会党人的意识形态标识,我们应如何对待它呢?(1)对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作抽象的价值评估。不能笼统地说社会民主主义所提倡和实践的东西,是好、是坏,是对、是错,一定要看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什么情况下,其客观社会效果如何。谢先生的文章肯定民主社会主义,在当前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对推动资本主义改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包括促进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主义因素的增长等诸多方面起了积极作用,虽有夸张溢美之成分,但应当说大体上是正确的。但是要由此去追溯历史,进而肯定社会民主主义在“战争与革命”年代的作用,并否定共产党人当年的革命路线,则是错误的。客观历史事实是,在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的年代,社会党奉行的“和平改良”路线,实际上是一种“不作为”的路线,其结果是使社会党“边缘化”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生活中起不了多大作用,对此,没有必要加以拔高。特别是在革命形势高涨的情况下,社会党人仍鼓吹改良,客观效果只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2)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参考借鉴很必要,顶礼膜拜要不得。过去将社会党扣上“叛徒”、“工贼”之类帽子,现在还有人不将民主社会主义视为一种社会主义流派,这种观点也值得商榷。事实上中国改革广泛借鉴了国外各种成功的经验,其中就包括了瑞典的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又吸收借鉴了民主社会主义的有益成分;既不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也不是西方国家的民主社会主义,而是中国化的、创新了的马克思主义,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任何社会模式,即使在某个国家十分成功,也不能照搬于世界,更不应对其顶礼膜拜,只能够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参考借鉴。(3)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民主”模式,借鉴参考很必要,照抄照搬更有害。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民主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党人专用的意识形态口号,决没有其字面意义所表示的“民主+社会主义”那么美妙和简单。如果将“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的旗帜和口号,不但无助于中国的发展,而且会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因此,总体而言,对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应当采取的态度是:参考借鉴有必要,顶礼膜拜不值得,迷信照抄更有害。
袁东振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6期撰文指出,为了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拉美国家的一些执政党和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试图缓解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这些措施主要有:(1)扶危济困,促进社会和谐。许多拉美国家把减少贫困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出台了减少贫困的专门计划和措施,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墨西哥的“团结互助计划”和“教育、食品和卫生计划”,哥伦比亚的“根除极端贫困计划”,玻利维亚等国家的“社会基金计划”,智利的“智利团结”计划,巴西的“零饥饿计划”等等。(2)促进就业增长,维护社会稳定。(3)加强对腐败行为的治理,缓和民众的不满情绪。(4)推动社会改革,促进社会公平。(5)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安定。拉美国家应对社会矛盾的经验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1)警惕“拉美化”或“拉美现象”的出现。拉美国家曾经长期忽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所实施的政策有利于中高收入阶层,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作用不够,结果加大了贫富差距,加剧了财富占有的两极化,加剧了社会矛盾,甚至引发了激烈的社会动荡,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所谓“拉美化”或“拉美现象”。(2)充分重视农村和土地改革在缓解社会矛盾方面的作用。拉美国家土地改革和农村改革不彻底,是社会矛盾长期得不到缓解、社会冲突加剧的重要根源。(3)充分认识社会政策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职能。(4)重视税收制度调节收入分配和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5)关注经济改革对中下社会阶层的冲击。(6)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和团体在缓和社会矛盾方面的作用。发挥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在减少贫困、缓和社会矛盾方面的作用,在拉美已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其经验值得借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主要内容
秦刚在《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实践的呼唤和现实的要求,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深化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4)建设创新型国家。(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和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7)实施人才强国战略。(8)走和平发展道路。在这一系列新成果中,科学发展观明显处于一个统领地位,主导着各个方面的理论创新。其他各个方面的理论观点,可以说是科学发展观在不同方面、不同领域的全面贯彻、深入展开,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短期内西方发达国家共产党“边缘化”政治处境难以彻底改变
孙勇在《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4期撰文指出,发达国家共产党从上世纪80年代起,其影响力就开始趋于衰退,其衰退与当代全球化进程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全球化日益成为导致共产党影响力持续衰退、在西方政治生活中不断“边缘化”的重要诱因。(1)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激化了工人阶级的内部矛盾,使发达国家共产党的力量体系发生瓦解或重组。(2)全球意识增长所带来的人类思想方式变革,削弱了西方民众对传统“阶级政治”的认同。(3)以绿党为代表的新政治政党的兴起对传统政党政治尤其是左翼政治构成了严峻挑战。(4)“新自由主义”的蔓延加剧了世界政治的右倾化,动摇了共产党与其他左翼政党联盟的政治基础。(5)面对全球化对传统政党政治的冲击,其他政党顺应时代潮流进行的主动革新,进一步打压了共产党的生存空间。而反观共产党近年来的政策调整,则更多的是对过去教条、错误做法的纠正和弥补。这就决定了它们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以遏制下滑趋势、保持党员队伍稳定和扭转自身形象为重点,而无法取得政党竞争的优势。事实上。不仅当前共产党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核心主张——提倡自由平等和反对社会不公正已被其他政党所吸纳,就连“社会主义”大旗也日益面临被“夺走”的威胁。同时,共产党自身在现实斗争中所暴露出的执政能力较弱、自身定位不准、斗争经验不足、手段方式不活、宣传力度不够、内部不团结等问题也大大降低了西方民众的认同度。可以预测,今后西方共产党的生存空间仍有进一步趋于压缩的可能,其“边缘化”的政治处境在短期内难以得到彻底改变。
我们应如何对待“民主社会主义”
肖枫在《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2期撰文指出,我们姑且将谢韬先生所说的“民主社会主义”当成就是“社会民主主义”,即社会党人的意识形态标识,我们应如何对待它呢?(1)对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作抽象的价值评估。不能笼统地说社会民主主义所提倡和实践的东西,是好、是坏,是对、是错,一定要看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什么情况下,其客观社会效果如何。谢先生的文章肯定民主社会主义,在当前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对推动资本主义改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包括促进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主义因素的增长等诸多方面起了积极作用,虽有夸张溢美之成分,但应当说大体上是正确的。但是要由此去追溯历史,进而肯定社会民主主义在“战争与革命”年代的作用,并否定共产党人当年的革命路线,则是错误的。客观历史事实是,在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的年代,社会党奉行的“和平改良”路线,实际上是一种“不作为”的路线,其结果是使社会党“边缘化”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生活中起不了多大作用,对此,没有必要加以拔高。特别是在革命形势高涨的情况下,社会党人仍鼓吹改良,客观效果只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2)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参考借鉴很必要,顶礼膜拜要不得。过去将社会党扣上“叛徒”、“工贼”之类帽子,现在还有人不将民主社会主义视为一种社会主义流派,这种观点也值得商榷。事实上中国改革广泛借鉴了国外各种成功的经验,其中就包括了瑞典的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又吸收借鉴了民主社会主义的有益成分;既不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也不是西方国家的民主社会主义,而是中国化的、创新了的马克思主义,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任何社会模式,即使在某个国家十分成功,也不能照搬于世界,更不应对其顶礼膜拜,只能够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参考借鉴。(3)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民主”模式,借鉴参考很必要,照抄照搬更有害。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民主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党人专用的意识形态口号,决没有其字面意义所表示的“民主+社会主义”那么美妙和简单。如果将“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的旗帜和口号,不但无助于中国的发展,而且会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因此,总体而言,对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应当采取的态度是:参考借鉴有必要,顶礼膜拜不值得,迷信照抄更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