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务型教学法是目前二语/外语教学界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途径。本文对任务型教学法作了简要阐述,并重点探讨了在任务的设计过程中应处理好的两个关系:完成任务与学习语言之间的关系;任务的难度和语言的学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原则。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 任务设计 设计原则
1 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特点及作用
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二语/外语教学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的最新发展。任务型教学要求学习者完成具体的任务,如:讲述某个故事,叙述某一生活片段,提出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等。它是一种“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成就”(钟启泉,2001:260)的教学途径。
Nunan(2000)概括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如下特点:(1)强调通过交流来学会用目的语交际。(2)将真实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3)学习者不仅注重语言的学习,而且关心学习过程本身。(4)把学习者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5)试图将课堂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堂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所以,任务型教学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提倡真实的语言输入,鼓励学习者在做中学,即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它既强调语言形式的学习,又强调具体任务的完成。
由此看来,任务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一个具体的问题或任务能使学习者产生明确的方向感,问题的解决或任务的完成又能使他们获得成就感。这种方向感和成就感能够有效地提高和保持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兴趣。另一方面,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能够充分体验到如何搜集、处理各种信息;如何与同伴交流、合作;如何使用语言处理人际之间的信息差(information gap)、推理差(reasoning gap)、观点差(opinion gap) (Gray 1990:261)。这些显然已经超出了语言学习本身,而将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工作生活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
2 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
通常意义上的“任务”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游戏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Richards等人(2000:468)给语言教学中的“任务”下的定义是,为达到某一具体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活动。而更加明确的是Peter Skehan (1998:122-126)在总结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五点定义:①任务以意义为主;②任务中要有问题需要通过语言交际进行解决;③任务与真实世界的活动有类似之处;④首先要完成任务;⑤根据结果评估任务。
实际上,Skehan对“任务”定义的这一总结同时也为设计任务,评价任务提供了一些指导原则。Pica等人(1993:234)把任务分成拼板式任务(jigsaw tasks);信息差任务(information-gap tasks);解决问题式任务(problem-solving tasks);做决定式任务(decision-making tasks);交换意见式任务(opinion exchange tasks)。不论什么类型的任务,设计者都应注重任务的真实性,即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任务还要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强调学生使用何种语言形式;评价任务应注重学习者是否能成功地完成该任务。
3 任务的设计
任务是需要设计的。Richards等人(2000:468)指出任务中包含的一系列因素会影响任务的执行,比如,给某一任务所确定的目标,完成某一任务所采用的操作方法,任务所要花费的时间,执行任务所产生的结果,评定任务执行的成功程度等等。除此以外,在设计任务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第一,完成任务与学习语言之间的关系;第二,任务的难度和语言的学习之间的关系。
3.1完成任务与学习语言
任务型教学法,一方面是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是利用任务来学习语言,促进学习者中介语的发展。但在应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往往会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将重点放在完成任务上,学习者会采取各种有效的语言的、非语言的交流技巧来执行任务,而不顾及语言形式。不管是语言使用的准确与流利,还是复杂的语言结构的使用,都被置之一边。这样一来,任务型教学法就因过分强调完成任务的重要性而忽视提高语言水平这一语言教学的中心目的,最终导致学习者的中介语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在任务执行前特别强调执行任务过程中语言的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的话,显然又与任务型教学法的“首先要完成任务”这一原则相悖。
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将研究兴趣投向了任务设计这一课题——如何设计任务,使其既包含对语言形式的关注,同时又保持任务本身的真实性和交际性。
Fotos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 任务设计 设计原则
1 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特点及作用
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二语/外语教学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的最新发展。任务型教学要求学习者完成具体的任务,如:讲述某个故事,叙述某一生活片段,提出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等。它是一种“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成就”(钟启泉,2001:260)的教学途径。
Nunan(2000)概括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如下特点:(1)强调通过交流来学会用目的语交际。(2)将真实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3)学习者不仅注重语言的学习,而且关心学习过程本身。(4)把学习者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5)试图将课堂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堂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所以,任务型教学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提倡真实的语言输入,鼓励学习者在做中学,即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它既强调语言形式的学习,又强调具体任务的完成。
由此看来,任务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一个具体的问题或任务能使学习者产生明确的方向感,问题的解决或任务的完成又能使他们获得成就感。这种方向感和成就感能够有效地提高和保持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兴趣。另一方面,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能够充分体验到如何搜集、处理各种信息;如何与同伴交流、合作;如何使用语言处理人际之间的信息差(information gap)、推理差(reasoning gap)、观点差(opinion gap) (Gray 1990:261)。这些显然已经超出了语言学习本身,而将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工作生活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
2 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
通常意义上的“任务”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游戏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Richards等人(2000:468)给语言教学中的“任务”下的定义是,为达到某一具体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活动。而更加明确的是Peter Skehan (1998:122-126)在总结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五点定义:①任务以意义为主;②任务中要有问题需要通过语言交际进行解决;③任务与真实世界的活动有类似之处;④首先要完成任务;⑤根据结果评估任务。
实际上,Skehan对“任务”定义的这一总结同时也为设计任务,评价任务提供了一些指导原则。Pica等人(1993:234)把任务分成拼板式任务(jigsaw tasks);信息差任务(information-gap tasks);解决问题式任务(problem-solving tasks);做决定式任务(decision-making tasks);交换意见式任务(opinion exchange tasks)。不论什么类型的任务,设计者都应注重任务的真实性,即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任务还要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强调学生使用何种语言形式;评价任务应注重学习者是否能成功地完成该任务。
3 任务的设计
任务是需要设计的。Richards等人(2000:468)指出任务中包含的一系列因素会影响任务的执行,比如,给某一任务所确定的目标,完成某一任务所采用的操作方法,任务所要花费的时间,执行任务所产生的结果,评定任务执行的成功程度等等。除此以外,在设计任务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第一,完成任务与学习语言之间的关系;第二,任务的难度和语言的学习之间的关系。
3.1完成任务与学习语言
任务型教学法,一方面是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是利用任务来学习语言,促进学习者中介语的发展。但在应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往往会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将重点放在完成任务上,学习者会采取各种有效的语言的、非语言的交流技巧来执行任务,而不顾及语言形式。不管是语言使用的准确与流利,还是复杂的语言结构的使用,都被置之一边。这样一来,任务型教学法就因过分强调完成任务的重要性而忽视提高语言水平这一语言教学的中心目的,最终导致学习者的中介语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在任务执行前特别强调执行任务过程中语言的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的话,显然又与任务型教学法的“首先要完成任务”这一原则相悖。
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将研究兴趣投向了任务设计这一课题——如何设计任务,使其既包含对语言形式的关注,同时又保持任务本身的真实性和交际性。
Fo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