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摘要:当下,“有效教学”已成为教育界流行、时尚的词汇。何谓“有效教学”?难道说我们之前的教学都是无效教学吗?其实,笔者认为“有效”的涵义应包含三个层面:(1)绩效——学生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智慧;(2)时效——单位时间里的课堂教学效率;(3)有效面——受益学生比率。一句来概括就是: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指一堂课45分钟),让最多数的学生大面积提升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智慧。只有当这“三效”真正达到最大化时,也就是教学真正为学生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基,这样的教学才称得上是有效教学。近日,教授学生学习第三套中学生广播体操时,正逢学校开展轰轰烈烈的有效教学教改实践。讲座听了,书籍资料看了,但并没有多少现成的模式可参考,我决定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试验、探索、研究。
关键词:广播操有效教学 尝试 效果与环节
一、三效合一:“有效教学”涵义解识
当下,“有效教学”已成为教育界流行、时尚的词汇。何谓“有效教学”?难道说我们之前的教学都是无效教学吗?其实,笔者认为“有效”的涵义应包含三个层面:(1)绩效——学生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智慧;(2)时效——单位时间里的课堂教学效率;(3)有效面——受益学生比率。一句来概括就是: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指一堂课45分钟),让最多数的学生大面积提升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智慧。只有当这“三效”真正达到最大化时,也就是教学真正为学生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基,这样的教学才称得上是有效教学。
笔者认为,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普遍的、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二、过程实践:“有效教学”途径尝试
教授学生学习第三套中学生广播体操时,正逢学校开展轰轰烈烈的有效教学的教改实践。讲座听了,书籍资料看了,但并没有多少现成的模式可参考,我决定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试验、探索、研究。
我的教学实践采用模式对比的方式:一块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另一块探究有效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便于比较,形成有利于实践的一些经验和途径。
具体操作如下:课前,我把广播操图解复印后,人手一份。将全班学生分成九小组,每组6人,每组共同完成一节操。要求是:1)反复观看图解,掌握动作技术要领;2)请教于老师;3)在规定时间内熟练掌握动作,能给其他同学做示范;4)最终能够教别人。分组以后,同学们围在一起,单就自己本节任务,仔细观看图解,比对动作,适时选出组内成员进行展示,让其他人给予帮助与纠正。有动手的、有动脑的、有喊口令的、有煞有介事观摩的,还有帮助搬腿、搬手的。整堂课学习氛围很浓烈。
但不足的是:场面乱,耗时多,效率低。接着,我让每组出两个代表,在全体同学面前表演。从预备节一直到第八节,九组的代表各自展示了组内学练的效果。展示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受性别、年龄、身体素质、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各组练习的水平有较大差距。虽然学习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整套操的练习还是在学生们反复的比对与提醒中完成了。
课后我寻思:依这样的学习进度,学整套操,不是要花很长时间吗?接下来,我该怎么办?我深知备课的作用,教师不仅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人。
第二课,我决定重新分组。在第一课分组的基础上,我决定组合整套操的人员。全班可分6个小组,每组九人,这九人包含学过预备节和其它八节操的学生。要求:1)学习的形式: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相互示范、相互纠错;2)学习的方式:可以是一对一、二对二的教学,或是其它的组合;3)学习的目的:积极主动,手脑并用,全员参与,不许只看不做;4)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看谁学得多、学得好。
重新分组后,学生们按照我的要求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在练习中,我发现:比较于我任教的另几个“传统式”教学的班级,课堂上学生懒散、消极、不合作、不动脑筋、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几乎看不见了。虽然老师没有要求大家必须学多少节,但同学们丝毫不肯放松要求。大家认真学习,相互间取长补短,及时比对各自动作。实在遇有不清楚的地方,请教老师。
不知不觉间,临近下课,为了验证学习的效果,我把学生们召集到一起并提议在我的统一口令下一起做操。起初,大家都很犹豫,我在队前喊口令,后面仅有少部分同学在做,这与我最初的“没有只看不做现象”的要求相矛盾的啊。显然,大多数学生仍旧顾虑重重。其实当时的我也很担心,不清楚这种教学方法能否奏效。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们的体操知识还很有限,手、脑并用的能力还不很高,对动作的把握还需要一个过程,示范又没有老师标准,口令又不够洪亮……种种因素决定了他们要做好也确实有难度。于是我再次试探学生:“要我重新来教大家吗?”学生们普遍沉默,然后一致要求:“老师,再给一堂课练练吧。”平心而论,我的实验才刚刚开始,我也不情愿放弃,于是我答应了。
第三课,开始时我仍沿用第二课的分组。但不同的是,我课前准备好了音乐设备,给学生们配上广播操伴奏曲。我没有指定学生和着伴奏曲去练习,而是由他们自行决定:你来,我欢迎;你不来,也行!开始时,仅有几个人,后来,参加做操的学生差不多有一个组,再后来,变成了集体行为,最终发展到全班,学生们的胆子大起来了。看到他们手舞足蹈,心中总感到有一丝遗憾,因为动作不到位,有些节拍,依样画葫芦,缺少力度和美感,动作与音乐的配合很不协调……这告诉我:他们学得并不轻松。此情此景,我免不了心生疑惑:这算“有效教学”吗? “有效教学”是否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
然而比较“传统式”教学的班级,我心里又感到高兴:如果仍然是看教师示范,跟着教师做广播操练习,学生根本不担心学不会,更谈什么自主去动手、动脑,甚至于相互比较、讨论、纠错、改进,若是那样还是墨守成规。同时,我在“传统式”教学的班级,教一套操也需要五课时,而“有效教学”实验班的学生从一无所知到大体了解再到基本掌握,整过实践过程,几乎是在自我练习中进行的。三课时中,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由传授变为解惑,师生许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这无疑就是一大进步。
第四课,我设练习辅导点,请练习较好的学生分别培训九节广播操。学生们在练习过程中,可以自我选择、比对动作,自我演示、相互评议,自我纠错、反复练习,最终达到自我提高的过程。最后一次跟音乐节拍的集体完整练习,学生们非常认真,也取得了令我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比照反思:“有效教学”革旧除弊
四、细化环节:“有效教学”达成前提
教学的有效性,是课改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而把每节课上成有效的精品课,除了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外,关键还在于对每节课的环节精雕细琢,细化环节,灵活程序,优化效果。那么有效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的细化极为重要呢?
首先,活动单设计的有效性:活动单必须具备几个部分,视具体教学要求来安排。通常包括课题、学习目标、教材重难点、活动过程、课堂检测五部分。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科学、合理、准确,活动过程要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它包括外在(做、讨论、小组合作交流等)的活动和内在(用脑思维)的活动。活动要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每一个活动要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展示、自我完善、点评提升等过程。活动中设计的问题要明确,语言要简洁,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其次,有效教学评价的多样性,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的评价就内容而言不能局限于结果评价,而应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其主要包括:
1)教学目标评价
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知识、技能、情感三个目标是否有机相融、和谐统一。
2)教学内容评价
教师能否准确把握所教内容的重点、难点,能否从教学实际出发,转变教学观念,对教材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能否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
3)教师行为评价
教师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得法、到位;是否创造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否能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交流;教师能否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否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准确、具体、有激励性;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教师的鼓励艺术很关键,学生身、心发展的素质水平不一,其中少数学生难免有思想波动情绪,教师要通过鼓励,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质,要预防学生有“躺倒不干”的现象等。
4)学生行为评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
5)教学效果评价
主要的方面:一看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二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三看课堂练习的效果。当然,还要考虑其它的一些次要因素。
再者,在有效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试验品,就体育学科而言,不能偏离“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目标及能力的培养是实践的第一要素。此外,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不能混淆,教师仍然是主导地位,学生仍然是主体地位。切忌学生盲动,而教师漠不关心,看似生动活泼有效的课堂,其实效果了了。
课改需要实践,而实践刚刚起步,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这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深入。有理由相信:专注于教学有效性思考的教师和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必将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广播操有效教学 尝试 效果与环节
一、三效合一:“有效教学”涵义解识
当下,“有效教学”已成为教育界流行、时尚的词汇。何谓“有效教学”?难道说我们之前的教学都是无效教学吗?其实,笔者认为“有效”的涵义应包含三个层面:(1)绩效——学生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智慧;(2)时效——单位时间里的课堂教学效率;(3)有效面——受益学生比率。一句来概括就是: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指一堂课45分钟),让最多数的学生大面积提升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智慧。只有当这“三效”真正达到最大化时,也就是教学真正为学生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基,这样的教学才称得上是有效教学。
笔者认为,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普遍的、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二、过程实践:“有效教学”途径尝试
教授学生学习第三套中学生广播体操时,正逢学校开展轰轰烈烈的有效教学的教改实践。讲座听了,书籍资料看了,但并没有多少现成的模式可参考,我决定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试验、探索、研究。
我的教学实践采用模式对比的方式:一块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另一块探究有效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便于比较,形成有利于实践的一些经验和途径。
具体操作如下:课前,我把广播操图解复印后,人手一份。将全班学生分成九小组,每组6人,每组共同完成一节操。要求是:1)反复观看图解,掌握动作技术要领;2)请教于老师;3)在规定时间内熟练掌握动作,能给其他同学做示范;4)最终能够教别人。分组以后,同学们围在一起,单就自己本节任务,仔细观看图解,比对动作,适时选出组内成员进行展示,让其他人给予帮助与纠正。有动手的、有动脑的、有喊口令的、有煞有介事观摩的,还有帮助搬腿、搬手的。整堂课学习氛围很浓烈。
但不足的是:场面乱,耗时多,效率低。接着,我让每组出两个代表,在全体同学面前表演。从预备节一直到第八节,九组的代表各自展示了组内学练的效果。展示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受性别、年龄、身体素质、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各组练习的水平有较大差距。虽然学习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整套操的练习还是在学生们反复的比对与提醒中完成了。
课后我寻思:依这样的学习进度,学整套操,不是要花很长时间吗?接下来,我该怎么办?我深知备课的作用,教师不仅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人。
第二课,我决定重新分组。在第一课分组的基础上,我决定组合整套操的人员。全班可分6个小组,每组九人,这九人包含学过预备节和其它八节操的学生。要求:1)学习的形式: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相互示范、相互纠错;2)学习的方式:可以是一对一、二对二的教学,或是其它的组合;3)学习的目的:积极主动,手脑并用,全员参与,不许只看不做;4)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看谁学得多、学得好。
重新分组后,学生们按照我的要求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在练习中,我发现:比较于我任教的另几个“传统式”教学的班级,课堂上学生懒散、消极、不合作、不动脑筋、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几乎看不见了。虽然老师没有要求大家必须学多少节,但同学们丝毫不肯放松要求。大家认真学习,相互间取长补短,及时比对各自动作。实在遇有不清楚的地方,请教老师。
不知不觉间,临近下课,为了验证学习的效果,我把学生们召集到一起并提议在我的统一口令下一起做操。起初,大家都很犹豫,我在队前喊口令,后面仅有少部分同学在做,这与我最初的“没有只看不做现象”的要求相矛盾的啊。显然,大多数学生仍旧顾虑重重。其实当时的我也很担心,不清楚这种教学方法能否奏效。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们的体操知识还很有限,手、脑并用的能力还不很高,对动作的把握还需要一个过程,示范又没有老师标准,口令又不够洪亮……种种因素决定了他们要做好也确实有难度。于是我再次试探学生:“要我重新来教大家吗?”学生们普遍沉默,然后一致要求:“老师,再给一堂课练练吧。”平心而论,我的实验才刚刚开始,我也不情愿放弃,于是我答应了。
第三课,开始时我仍沿用第二课的分组。但不同的是,我课前准备好了音乐设备,给学生们配上广播操伴奏曲。我没有指定学生和着伴奏曲去练习,而是由他们自行决定:你来,我欢迎;你不来,也行!开始时,仅有几个人,后来,参加做操的学生差不多有一个组,再后来,变成了集体行为,最终发展到全班,学生们的胆子大起来了。看到他们手舞足蹈,心中总感到有一丝遗憾,因为动作不到位,有些节拍,依样画葫芦,缺少力度和美感,动作与音乐的配合很不协调……这告诉我:他们学得并不轻松。此情此景,我免不了心生疑惑:这算“有效教学”吗? “有效教学”是否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
然而比较“传统式”教学的班级,我心里又感到高兴:如果仍然是看教师示范,跟着教师做广播操练习,学生根本不担心学不会,更谈什么自主去动手、动脑,甚至于相互比较、讨论、纠错、改进,若是那样还是墨守成规。同时,我在“传统式”教学的班级,教一套操也需要五课时,而“有效教学”实验班的学生从一无所知到大体了解再到基本掌握,整过实践过程,几乎是在自我练习中进行的。三课时中,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由传授变为解惑,师生许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这无疑就是一大进步。
第四课,我设练习辅导点,请练习较好的学生分别培训九节广播操。学生们在练习过程中,可以自我选择、比对动作,自我演示、相互评议,自我纠错、反复练习,最终达到自我提高的过程。最后一次跟音乐节拍的集体完整练习,学生们非常认真,也取得了令我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比照反思:“有效教学”革旧除弊
四、细化环节:“有效教学”达成前提
教学的有效性,是课改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而把每节课上成有效的精品课,除了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外,关键还在于对每节课的环节精雕细琢,细化环节,灵活程序,优化效果。那么有效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的细化极为重要呢?
首先,活动单设计的有效性:活动单必须具备几个部分,视具体教学要求来安排。通常包括课题、学习目标、教材重难点、活动过程、课堂检测五部分。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科学、合理、准确,活动过程要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它包括外在(做、讨论、小组合作交流等)的活动和内在(用脑思维)的活动。活动要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每一个活动要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展示、自我完善、点评提升等过程。活动中设计的问题要明确,语言要简洁,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其次,有效教学评价的多样性,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的评价就内容而言不能局限于结果评价,而应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其主要包括:
1)教学目标评价
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知识、技能、情感三个目标是否有机相融、和谐统一。
2)教学内容评价
教师能否准确把握所教内容的重点、难点,能否从教学实际出发,转变教学观念,对教材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能否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
3)教师行为评价
教师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得法、到位;是否创造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否能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交流;教师能否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否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准确、具体、有激励性;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教师的鼓励艺术很关键,学生身、心发展的素质水平不一,其中少数学生难免有思想波动情绪,教师要通过鼓励,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质,要预防学生有“躺倒不干”的现象等。
4)学生行为评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
5)教学效果评价
主要的方面:一看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二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三看课堂练习的效果。当然,还要考虑其它的一些次要因素。
再者,在有效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试验品,就体育学科而言,不能偏离“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目标及能力的培养是实践的第一要素。此外,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不能混淆,教师仍然是主导地位,学生仍然是主体地位。切忌学生盲动,而教师漠不关心,看似生动活泼有效的课堂,其实效果了了。
课改需要实践,而实践刚刚起步,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这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深入。有理由相信:专注于教学有效性思考的教师和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必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