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旅游中的族群社区自我发展机制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民族社区旅游业发展中,由政府和开发商构成的“他群”在旅游开发与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决策及经济收益的主体。东道主居民或者无参与或者被动参与,缺乏决策权、话语权和必要的经济收益,成为被操纵、被利用的对象。本研究以大理双廊白族村为个案,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着力从社区主导旅游发展、政府宏观调控与扶持、以社区为利益主体的旅游经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民族文化自我保护与传承、主-客合作六个方面构建民族旅游社区自我发展机制,力图赋权东道主居民,尝试在有限外来力量介入情况下,鼓励社区居民主动参与旅游开发、发展和管理,充分发挥决策权和话语权,探索一条让绝大多数原住民真正获益的社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民族旅游;社区主导;自我发展;生态发展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15)01-0090-07
  西部地区集“边、民、山”三大特征为一体。长期以来,“边疆”和“山区”的双重不利条件使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交通及通讯设施滞后,加之资金、人才、技术的匮乏,严重阻碍了这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随着我国旅游消费的蓬勃兴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奇异丰富的民风习俗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促进了目的地社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然而,长期以来,民族旅游社区的东道主们因缺乏从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以及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管理经验,对社区旅游开发的意向和参与度不够,大量外来投资者成为社区旅游开发的主力军。各级政府政策与监管的不力导致旅游开发与发展盲目而无序进行。开发商们为了利益最大化,不惜牺牲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其结果是以民族文化的移植、失真、族群认同感的弱化和自然环境的毁灭性破坏换取有限的经济收益,这与民族旅游发展的目标相去甚远。各少数民族群体是社区旅游的主体和社区民俗文化的载体,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级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充分利用外部人力、技术和资金援助,积极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探索一条自我发展道路,让社区居民成为旅游发展的真正主体和最终受益者,实现民族旅游社区健康发展。
  一、传统民族旅游社区发展研究
  (一)民族旅游社区发展模式分析
  现代旅游的蓬勃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顺利推进,催生了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崛起。经济和文化双重动机促使对民族社区的旅游开发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从参与开发的主体来看,传统民族旅游社区发展模式包括政府运作型和企业运作型。政府运作型开发模式以政府相关部门为主导,通过成立专门机构对少数民族社区实施开发规划和统一经营管理。社区居民仅作为旁观者和跟随者,政府成为决策及经济收益的主体,社区居民或者无参与或者被动参与旅游,成为被操纵、被利用的对象。因缺乏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导致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政府管理失灵,旅游经营活动失序,最终出现“多输”现象。阳朔县的遇龙河景区是政府主导民族旅游社区发展的典型。2002年9月,阳朔县政府成立竹筏漂流管理中心,成员由政府各部门人员兼职,下设国有企业——竹筏漂流公司对遇龙河沿线竹筏漂流实行统一经营和管理,将河流沿线散存竹筏收编为公司所有,要求筏工持证上岗,购票经营。部分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暗地里参与旅游经营获取厚利。村民认为政府主导的公司毫无投资却坐收渔利,加之许多无证村民开始自行经营竹筏,引起有证筏工不满,政府多次介入毫无成效。直接面对社区的基层政府缺乏决策权和执法权,最后无人愿意购票经营,竹筏漂流公司名存实亡,旅游秩序失范,问题层出不穷,景区管理成为烫手的山芋[1]。
  企业运作型开发模式由政府引入外来开发商,从前期规划、建设到后期经营和管理均以企业运作为主,社区居民通过经营家庭旅游接待、出租土地房产等方式或被动参与或象征性参与社区旅游并从中获取有限收益。企业为了利益最大化,不惜牺牲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西双版纳傣族园是典型的企业运作型開发模式。1998年由广东东莞信誉实业总公司投资开发,后因资金短缺转由橄榄坝农场和昆明宜良南洋建筑公司合股建设、经营和管理。从表面上看,各家各户都参与到旅游经营活动中,社区参与度较高,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利益流入了开发商的口袋里,村民仅从农业种植和餐饮服务中获取微利[2]。
  以上两种模式虽然广泛倡导社区参与,但实际操作中政府或企业往往把居民参与作为一种吸引游客和获取利益的营销手段,居民仅仅是社区旅游开发与发展的参与者而非主导者。
  (二)民族旅游社区开发利弊分析
  1.外来投资“掠夺”式开发加大内外贫富差距。长期以来,民族旅游社区的东道主们因缺乏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以及必要的资金支持和商业经验,对社区旅游开发的意向和参与度不够,大量外来投资者成为社区旅游开发的主体。传统文化被外来开发商们按各自的理念和要求设计为五花八门的商品及活动进行销售和展演,以满足游客对“新、奇、异”民风习俗的审美需求,从而获取丰厚利润。作为东道主的各少数民族群体,在社区旅游开发与发展方面缺乏决策权和话语权,处于“被开发、被利用、被掠夺”的境地,居民们通过出租土地房产或销售本地土特产品获取少许收入。传统的“掠夺”式开发,不但没有促进民族旅游社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反而加大了外来开发商与本地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2.文化入侵导致本地文化移植、失真。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民族社区的旅游业随之迅速发展,引来众多外来投资者,他们带着各自的理念和文化,像磁盘一样以插入的方式融入当地社区,或租用或购买农户的土地,按各自的印象碎片建造各种房子。接踵而来的游客和各类投资者给民族社区带来收入的同时,其所携带的现代文化元素像病毒一样渗入社区各个角落,主导着社区旅游文化氛围。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对此“主客颠倒”现象秉着一种开放的态度。几十年来,这种情况在中国数个旅游社区不断重演,最典型的先例要数丽江:古城的原住民们将房屋出租给外地人,自己搬到新建的现代楼房里。游客接触到的是古朴的街道里操着各地口音的外来经营者,文化遗产只剩下一具躯壳。   3.不均衡发展引发族群认同感弱化。传统社区旅游发展模式中,由政府、开发商、经营者构成的“他群”在旅游开发、经营与管理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而文化持有者的社区居民或无参与,或被动参与,或象征性参与。部分原住民通过出租土地房产、参与旅游餐饮与住宿接待等方式,获取不同收益。族群内部贫富差距逐渐加剧,那些未从旅游业获益的居民看在眼里,妒在心里,群体成员间相互妒忌、相互仇视,关系日渐疏远,族群凝聚力日渐减弱。
  对民族社区来说,旅游是一把双刃剑,它虽改善了居民的生存环境与生活质量,亦因不恰当开发导致文化移植、失真,族群认同弱化,贫富分化等一系列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旅游社区要通过什么机制应对各种强势的现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的冲击,使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兼得,实现社区可持续协调发展?这成为困扰各民族旅游社区发展的一道难题。
  二、民族旅游社区自我发展概述
  如果把民族社区视为一个旅游场域,在该场域中展演着作为东道主居民的“我群”与政府、开发商等构成的“他群”之间的社会、经济、文化差异及其相互关系[3]。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缘特征导致其在经济及文化上相对弱势。在传统旅游发展模式中,“他群”是社区旅游发展的领航者与主导者,在旅游开发、发展与管理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成为决策及经济收益的主体。东道主居民或者无参与或者被动参与,无权保障其利益的归依,成为被操纵、被利用的对象。现代旅游蕴含着改变少数民族弱势地位的发展机遇,但这要求民族旅游社区主导旅游业发展,变“被动”为“主动”,实现社区自我发展。
  民族旅游社区自我发展主要表现为社区原住民自愿、民主、群体性地加入到旅游业发展决策与经营管理中,自主选择旅游发展方式与节奏,主动进行旅游实践活动。它要求扭转东道主居民被动或象征性参与社区旅游发展的局面,打破传统“政治上无权、经济上无力”的被动发展方式,让社区原住民拥有对自己所生活空间的主导权,充分重视社区居民的利益,实现社区利益最大化。
  三、民族旅游社区自我发展机制建构的田野实践与研究 (一)田野点概况
  本研究的田野点双廊白族村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洱海的北岸,背靠青山,面朝洱海,远眺苍山,自然景观得天独厚,素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的美誉。双廊处在“萝莳曲”“莲花曲”两曲交界,居沙洲之上,沙洲又有“南诏风情岛”“玉几岛”分列其左右,且“双曲”环抱“双岛”,故而得名“双廊”。双廊村为双廊镇的七个行政村之一,先后隶属于大理州的宾川县和洱源县。2004年开始,为了统一保护洱海,双廊镇划归大理市行政管辖。双廊村是双廊镇沿湖四个村中最北端的一个村,也是镇政府所在地,包括玉几岛、岛依旁和大建旁,1099户,3772人,90%以上均为白族。双廊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海边渔村,近年来为保护洱海而实行的“双取消”(取消机动船只,取消网箱养鱼)政策,使渔业逐渐衰退,传统渔业劳作方式慢慢消失,但仍保留着浓厚的渔文化。此外,双廊村人多地少,常年干旱,农业种植受限,靠山、靠海靠不住,经济十分贫困。为实现旅游脱贫,相关部门积极筹资,先后投入6000万元将金梭岛建成集旅游、度假、观光为一体的“南诏风情岛”。1999年,洱源县通过多方筹资,投入45万元改造双廊老街,建成双廊民族文化街。近十年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人文风情,以及杨丽萍、赵青等名人效应使双廊旅游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成为大理州旅游业发展中的一张名片。
  (二)大理双廊白族村旅游发展现状的田野调查
  为了全面掌握双廊白族村旅游业发展情况,笔者在人类学田野周期内选取了四个旅游活动最为密集的时段进行调研:第一次为 2013年 10月1日至7日“国庆”长假期间,共计7天;第二次为2014年1月28日至2月15日春节(双廊白族传统本主节)期间,共计19天;第三次为2014年3月27日至4月5日白族传统节日“三月街”期间,共计10天;第四次为2014年7月16日至28日(农历6月25日白族火把节)期间,共计13天。四次田野调查历时49 天,期间通过参与观察法、个别访谈法获取相关信息。
  双廊旅游业的发展缘于名人效应,2000年杨丽萍的太阳宫于玉几岛拔地而起后,尾随者纷至沓来。他们或租或购土地房产,按各自的理念和喜好在双廊大兴土木,给这里的建筑风格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与冲击。十余年间,古村落600年来所形成的格局正被快速替代。截止2013年底,双廊旅游接待设施主要分布在玉几岛和大建旁,大小共132家(客栈98家,风味餐饮34家)。70%的客栈由外地人投资建盖。这些客栈大多高擎个性旗帜,无论是建筑选材、房屋结构、还是聚落分布,都与白族传统民居风格大相径庭。其中,“海地生活”“海韵人家”“阳光海岸”等一批有特色的客栈已成为双廊旅游接待的品牌;而以“绿海暖阳”为代表的本土客栈因缺乏情调和主题,很少受游客青睐。
  “从建筑的外形來看,便能清楚地分辨哪些是‘新移民’设计的,哪些是属于本地人建盖的。”——村民杨万龙
  “2011年以前,双廊应该算是稳定上升期,不断积累人气;而从2011年到现在,双廊不但人气井喷,而且客栈修建的数量也在疯狂增长。就拿“海地生活”来说,2010年每天平均入住率不到60%,可现在旅社的入住率每天都能达到99%。更多的时候,房间爆满。”——海地生活员工郝正伟
  “村里很多人都把土地卖给‘新移民’了,当时自己心里痒痒的,但还是坚持把自家沿海的这块土地留下来,希望能够建盖自己的海景客栈。2012年春节我的‘绿海暖阳’客栈正式对外营业,当时信心满满的,以为自己的客栈会和那些‘新移民’的客栈一样门庭若市。但经营几个月下来,实际情况和我的预想大相径庭。除了人流量较大的节假日客栈的入住率会稍高一些外,平常基本上无人问津。一些游客走到了客栈门口,又决定到别家看看。奇怪的是,同样是海景套房,我们客栈的价格比那些外地人的便宜很多,为什么就没有人来住呢?难道外地游客只愿意住外地人开的客栈不成?”——“绿海暖阳”客栈老板杨志军   对消费群体的准确把握使双廊的名气迅速飙升,开发商和游客们闻风涌入,随之而来的都市休闲文化使“喝茶、聊天、观海景,上网、发呆、晒太阳”这一休闲模式主导了双廊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白族文化和积淀千年的渔文化似乎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微妙境遇。社区传统文化从旅游消费的主体地位退隐,东道主居民的利益主体权缺乏保障,居民从旅游业中所获经济收益甚微,进而使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出现一系列困难与危机。
  “目前双廊的旅游发展势头固然可喜,但是外来资金和‘新移民’的强势介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原住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间接改变了当地的社会架构、聚落关系乃至人与人之间的亲疏程度。一旦缺乏地方民族文化共鸣,将有可能导致价值观分裂和文化冲突。”——游客万先生
  “这些‘新移民’到双廊大兴土木之后不停地圈钱,而本地人并没有因为双廊的繁荣尝到甜头。那些早期把土地卖给外地人的村民,现在更是连肠子都悔青了,双廊的土地在短短几年间连翻了几十倍,其中的巨额利润却早已和他们无关。虽然很少发生正面冲突,但本地人和‘新移民’之间已经不像过去那般融洽了。”——村民赵仁豪
  目前双廊旅游业处于外来零散投资为主,居民自主兴办、自发组织、自筹资金的无序发展状态中。在旅游业营造出的经济繁荣表象背后,原住民与“新移民”之间的贫富两极分化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要实现社区可持续协调发展,双廊的旅游业要走一条“自我发展”道路,即以社区原住民为发展主体,依托古渔村的建筑文化遗产和白族传统文化,结合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宁静的村寨、清澈的湖水、古朴的白族风情、舒适的白族民居、悠闲的垂钓生活、鲜美的海鱼”为核心吸引力,让游客进入双廊便感受到浓郁而古老的白族文化,真正体验到与都市生活迥异的千年白族古渔村生活。
  (三)民族旅游社区自我发展机制建构研究
  1.赋权东道主居民,构建社区主导旅游发展机制。族群社区应该充分认识到族群传统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根本性价值,民族旅游发展所依托的自然山水与民俗风情是核心资源,是最具价值的经济要素[4]。旅游业发展应首先体现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对核心资源价值具有拥有权的族群社区与当地居民具有优先发展权,其关键是赋权东道主居民,使其探索社区主导旅游业发展道路,保障东道主的发展利益。田野调查中笔者发现,近几年来,许多村民在外来投资者的客栈中从事服务工作,积累了一定的旅游从业经验。同时,随着双廊白族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村民有意识地把孩子送到旅游院校接受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景区管理等专业学习。这些孩子毕业后放弃外面良好的发展机会,毅然回到家乡从事旅游接待工作。这些学子在外学习期间接受了系统的旅游专业知识培训,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他们见多识广、思维活跃,成为双廊村旅游业发展的新兴力量。双廊白族村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内外部设施、资金、人力及政策条件,以先行富裕起来的社区居民及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精英为统帅,以社区居民为主体,以旅游业新秀为中坚力量,成立双廊旅游发展协会进行统筹规划,聘请旅游专家为双廊旅游业发展出谋划策,积极鼓励社区居民出钱出力,通过投资入股和参与经营管理等方式加入双廊旅游业发展行列中,让居民成为社区旅游发展的真正主体,充分发挥东道主居民的决策权和话语权,探讨一条社区自主发展旅游业的新道路。
  2.不与民争利,构建政府宏观调控与扶持机制。政府、投资企业是民族旅游中的“主角”,民族社区居民事实上只是“配角”。政府和投资企业将民族文化舞台化包装,并以此影响社区居民的旅游参与[5]。传统民族社区旅游开发中,政府出于经济利益驱动,凭借行政权力与社区展开一场场无序的开发竞争,最终引发多起矛盾和冲突,导致官—民关系紧张,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旅游开发失序,居民的权益无从保障[3]。社区主导旅游发展模式实现了民族旅游社区在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的自主治理,但经济上的弱势地位可能促使社区居民过分关注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过度注重包装而导致民族文化舞台化和商品化,使白族传统文化受到损伤,民族社区旅游出现不可持续发展。目前,双廊旅游业主要依托住宿和餐饮接待,外来投资者直接面向社区居民,或租或购土地房产,社区政府毫无介入,社区处于弱势地位,居民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在社区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应轻微观介入和经济收益、不与民争利、让权于社区进行自主管理,重宏观调控,负责外部环境营造,引导协调和公共服务,为双廊旅游业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支持系统,引导和扶持社区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3.全民参与,构建以社区为利益主体的旅游经济发展机制。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保护是实现民族旅游社区生态发展的关键,而经济利益是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内在动力。旅游社区开发无数先例表明成功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充分重视广大居民的利益,保障社区居民长久利益最大化。
  长期以来,由于地缘因素的限制,云南各少数民族群体在创造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的同時,也形成了普遍困难的经济发展格局。不消除贫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便难以为继,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构想不啻于乌托邦式幻想。在社区旅游业发展中,东道主居民参与旅游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经济收益。因此,社区旅游开发应注重保障绝大多数居民的权益。社区精英和管理者们应统筹规划,做好长远发展规划、因人而异制定发展经济的良策。对于没有土地的村民,申请政府专项基金扶持,通过“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让其免费接受旅游服务知识与技能培训,最后进入各旅游企业从事服务与文艺展演工作;对于拥有沿街或临海土地的村民,通过政策扶持申请小额免息贷款,并对其进行旅游业经营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鼓励其开办家庭餐饮、住宿接待以及白族特色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对于有土地的靠山村民,通过项目扶贫让其从事家禽家畜养殖和蔬菜瓜果种植,满足双廊旅游餐饮业的食品需求。通过先富带动后富、部分带动整体,鼓励社区居民全方位参与到旅游开发与经营管理活动中,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必然推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白族文化传承与保护行动中。白族文化在开发中保护,在利用中实现传承,进而促进白族文化保护与双廊村经济协调发展。   4.充分挖掘白族文化精髓,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机制。双廊所拥有的洱海自然风光与独特的白族传统文化成为吸引游客到来的两个关键要素。其中,白族传统文化是双廊旅游业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要基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将文化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用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魅力诠释旅游,才能使旅游更加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吸引力。白族传统文化和千年渔文化是双廊旅游业的灵魂,为洱海自然风光增添诸多底蕴。双廊应吸取丽江的前车之鉴,走一条“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发展道路,即以社区原住民为发展主体,依托古渔村的建筑文化遗产和白族传统文化,结合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宁静的村寨、清澈的湖水、古朴的白族风情、舒适的白族民居、悠闲的垂钓生活、鲜美的海鱼”为核心吸引力,让游客进入双廊不仅能够享受到大自然的美景,更能够感受到浓郁而古老的白族文化,真正体验到千年白族古渔村生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方面:吃——增加家庭特色饮食店,向游客提供砂锅鱼、白族凉粉、烤乳扇、雕梅扣肉、白族三道茶表演等白族传统餐饮,让游客吃出特色、吃出文化;住——依托白族“三房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发展家庭旅馆,让游客亲身体验白族传统民居特色;行——禁止机动车进村,将电瓶车、双人自行车、人工轿作为村内交通工具,随车配备介绍白族文化及双廊村的视听媒介,增加游客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知;游——开展“双廊村一日游”活动,配备导游讲解,包括“白族家访”“洱海垂钓”“传统歌舞戏曲欣赏”等项目,丰富游客的旅游经历;购——依托双廊村和白族文化特色,设计开发传统渔船和民居模型、当地特色食品、白族服饰、白族传统歌舞戏曲视听材料等特色旅游商品,宣传文化特色,增加旅游收益;娱——利用白族本主节、耍海会、绕三灵、火把节等节庆,开展洱海赛舟、唱山歌、对调子等休闲娱乐活动,提升旅游活动的趣味性。
  通过各项旅游活动,让游客在“逛一天白族古渔村,住一天白族民居,吃一天白族饭,当一天白族人”的体验活动中深入了解白族文化精华,同时带动旅游消费,促进双廊旅游经济持续发展。
  5.老少共参与,构建民族文化自我保护与传承机制。传统白族文化的传承在于族群社区文化发展的自洽性,也就是社区居民出于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而自觉发展。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使传统文化具有真正的生命力[6]。双廊白族村所依托的是独特的白族传统文化和千年古渔村文化,以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原始、古朴、奇特的历史文化与民风习俗。因此,作为文化主人的社区居民肩负着打造独特文化、突出文化差异和凸显文化特色的历史使命。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区旅游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消费。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收益必然使白族文化凸显出其强势存在,族群意识逐渐加强,族群认同不断强化。在与外来游客长期互动中,东道主们从“他者”眼光中认识到自身文化的吸引力和潜在的商业价值。因而,保护和传承白族传统文化的需求必将愈来愈强烈。
  在田野调查中笔者发现,双廊村90%以上的老年人仍然保持着穿白族衣、讲白族话、吃白族饭菜、过白族节日的传统习俗。35岁以上的中年人中这一比例只占60%,而35岁以下的青少年的比例不到20%。在现代旅游大潮冲击下,老年人是传统文化的固守者,中青年是发展旅游业的中坚力量和文化的承接者,少年儿童对族群文化的态度与环境和教育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的社会和家庭中存在的口耳相传的现象逐渐消失,文化传承出现断层。失去文化的社区将成为一具驱壳,没有文化因子的民族文化旅游业将丧失灵魂,文化保护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成为遥不可及的目标。为实现白族文化有效传承,在社区自主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由双廊旅游发展协会牵头,以社区文化和管理精英为主导,将村子中掌握白族传统文化的年长者聚在一起,从州财政中下拨经费,成立白族文化研习班,定期吸收白族青少年儿童参与学习白族传统歌舞、戏曲、乐器及其它文化知识,定期在村子中开展歌舞、戏曲等文化表演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旅游内容,增加游客参与地方文化活动的机会,还可以在自娱自乐中增强族群成员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提升族群凝聚力,实现民族文化的有效保护与传承。
  6. 发挥“驻客”内联外引的桥梁作用,构建主-客合作机制。“驻客”,即社区居民口中的“新移民”,是指在日益发展的旅游活动中从游客身份开始,经过一段时间旅游之后,因“贪恋”于旅游目的地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淳朴的民俗风情而选择“驻留”下来,或租赁或购买当地人居设施,长期与东道主居民生活在一起的人,杨慧将其命名为“驻客” [7]。在许多民族旅游社区中,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截止2013年底,双廊的“驻客”数量已超过200人。他们来自广州、上海、福建、浙江等经济较发达的都市,大部分从事客栈经营,其余少数从事餐饮接待及旅游商品销售。不同于短期租赁旅游目的地客房暂住的一般“游客”,“驻客”身份构成的物质基础是长期甚至终生拥有东道主社区的人居生活设施。他们放弃令世人羡慕的现代都市生活,选择与东道主长期共享一片天地,成为外来游客眼中的“本地人”。而在东道主眼中,他们是不定期“驻留”此地的客人。“驻客”们拥有丰富的管理和商业经验,以及广博的人际关系网络。他们不仅与当地人亲密接触,视驻地为“第二故乡”,还与外界保持联系,成为沟通外界与社区之间的桥梁。
  在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吸纳部分“驻客”代表加入双廊旅游发展协会,为社区旅游发展献策献力;同时将各自为阵的“驻客”个体整合起来,成立“双廊民间扶贫助困协会”,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一个“驻客”负责帮助一个社区贫困家庭,唤起“驻客”对双廊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其“民间大使”作用,有效吸引外部资金和技术,促进双廊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
  四、结 论
  现代旅游的兴起,给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西部少数民族旅游社区经济发展普遍滞后,缺乏自主发展旅游业所需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因此,应在合理借助外来力量的基础上,以社区先行富裕起来的居民和社区精英为主导,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积极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主动参与旅游开发、发展与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决策权和话语权,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要真正实现少数民族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防止社区衰落和解体,关键是要实现文化传承保护发展与经济收益双赢。有了经济利益驱动,民族文化持有者們才会自觉自愿进行文化传承保护,而只有具备丰富内涵,民族文化旅游才是有灵有肉的、持久的旅游。
  参考文献:
  [1]孙九霞.旅游人类学的社区旅游与社区参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61-187.
  [2]黄亮,陆林,丁雨莲.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J].旅游学刊,2006,21(5):53-56.
  [3]林菁.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D].南宁:广西大学,2009:13-37.
  [4]陈修岭.民族旅游中的文化中心主义与族群认同研究——基于大理双廊白族村的田野调查与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4(5):147-152.
  [5]李强.民族旅游发展: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取向研究——以云南、贵州为例[J].云南社会科学,2010(5):64-68.
  [6]陈修岭,杨家娣,张 颖.民族旅游对族群认同影响的测定与调查——以大理双廊白族村为例[J].旅游研究,2014,6(1):57-63.
  [7]杨慧, 凌文锋,段平.“驻客”:“游客”“东道主”之间的类中介人群——丽江大研、束河、大理沙溪旅游人类学考察[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5):44-50.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究眼底血管性疾病采取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抽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收入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总计35例,所有患者均予以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治疗前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患者BCVA得到显著改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BCVA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35例患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
期刊
白内障作为眼科一类常见疾病,其好发在老年群体中,对患者的视力水平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成为了临床医学研究的重点。但是事实上,白内障并非只发生在老年群体中,我国患白内障的儿童数量也不断增多,并且主要是先天性白内障,这也是导致患儿弱视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先天性白内障的儿童在出生后,晶状体不断浑浊,视力急剧下降,影响了其日常生活。因此,针对白内障儿童,宜早发现、早治疗,以防患儿视力持续下降。但是由于患有先天
期刊
【摘要】 目的 深入性分析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老年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抽选来自2016年1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200例),根据抽签随机法将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气道弹道结石治疗,观察组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细致分析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康复指标大大提升,两组差别明显,P<0.05;观察组相
期刊
【摘要】 肋间神经痛是从胸背部沿肋间斜向前下至胸腹前壁中线的带状区域疼痛,是指一个或几个肋间神经支配区域的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目前西医的治疗方法是服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或者应用镇静剂和止痛剂。这些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而针灸及放血疗法作为中医学的外治法,治疗本病独具优势,具有安全无创、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特点。本文以一例中年女性肋间神经痛为例,采用针刺、艾灸结合放血疗法治疗,当天即有效,治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及对比剂不同剂量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CT肺动脉血管成像的影响 。 方法 选择 2 0 1 8年 9月 ~ 2 0 1 9年 9月 于我 院 应 用 对 比 剂不同剂量行 急性肺动脉栓塞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的患 者 , 共计80例 。并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 。 结果 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分 均低 于对 照组( P 0. 05) ; 护理后, 研究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100)与研究组(n=100),对于对照组患者则单纯行临床基础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于研究组则行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效果与对患者生活自理
期刊
摘 要:风险承担水平代表了企业业绩的增长潜力,更高的风险承担水平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样本数据,通过构建和估计了一个面板计量模型,对2003-2012年期间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特征和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着重考察了董事会规模、董事会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以及董事会领导结构等董事会治理结构特征,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不同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糖尿病足骨搬运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2019年我院糖尿病足骨搬运手术病例共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全身麻醉,观察组接受腰-硬联合麻醉。记录患者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检测患者术前30min、手术开台时、术中30min、术中1h的末梢血糖。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麻
期刊
摘要:在女性癌症中,乳腺癌是最常发生的恶性肿瘤。CXCR4/CXCL12生物轴在肿瘤的转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首先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促进胞外基质的降解,使癌细胞脱离原发部位进入循环系统;以及分泌相关因子诱导血管生成,为癌细胞提供营养并促进转移发展;募集免疫细胞到肿瘤微环境,诱导局部免疫耐受状态,极化免疫细胞促进癌症进展。最终当CXCR4与目标靶器官释放的CXCL12结合后诱导癌细胞发生生物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在临床应用的选择。方法:2018年10月到2020年2月,本院收治210例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遵循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超声雾化组,患者105例)与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氧气雾化组,患者105例),在两组疗程完成后,获取相关数据,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氧气雾化组患者的雾化治疗有效率99.0%大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