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坑”不是正常现象,供需失衡才是根源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2365412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师》:现在有一个词炒得特别火,叫“占坑”,而且每年春节前后,很多名校都在“坑班”中点招牛孩。您作为中小学校长,能不能跟我们谈谈“占坑”这个现象?
  谭静: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说一说“占坑”这个词。这个词在已有的字典或百度百科上并没有明确的解释,它是某一时期、个别地区,对一种特别现象的形象说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前一段时间,我曾经和京外的几位校长谈过这个话题,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词,都了解这种现象。在我看来,这种现象很有北京特色,这个词的产生背景很特殊。
  什么是“占坑”呢?结合当下现状我是这么理解的:小学生为了毕业后能进入某中学读书而参加与该中学招生有密切关系的培训班,加大进入该中学或达成约定关系的可能性。当然,最终能否达成关系有很多影响因素,比如说学生学业水平程度、参加“占坑班”学生数、进入这所中学的难度等。想进的人越多,难度越大,“占坑”就要越提前。比较普遍的是在五、六年级开始“占坑”,但据听说,有的学生小学二、三年级就开始“占坑”了。
  《中国教师》: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就开始“占坑”,我们可以想象到现在的“占坑”市场有多火了。贵校的学生有没有去“占坑”的?
  谭静:“占坑”火不火?有多大比例?这个问题我不敢判断,因为我没有做过调查,没有数据,但可以肯定地说,在北京,这种现象有。
  建华教育本身有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及初高中教育,涵盖3到18岁的教育领域,本校低级阶段的学生升入高级阶段学习会有一定优势,所以我校的小学生相对于一般学校来讲,小升初压力会略小一些。但学校并不能保证每名小学生毕业后都可以升入本校初中,所以部分家长也会为孩子今后的选择提前做准备,诸如参加相关学习班,包括有“占坑”倾向的培训。
  《中国教师》:您对“占坑班”的存在是什么态度?“坑班”一直在取缔,却屡禁不止,愈演愈烈,这其中的根源是什么?
  谭静:应该说,“占坑”不是一个正常现象。它打破了应有的教育与升学秩序,以一种非积极的态势建立潜规则,以一种非主流的行事原则对应主流观点与规则。
  但是如果从积极的一面分析这件事,我们就会发现这种现象背后有一系列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占坑班”为什么有市场?首先它反映了两大需要:家长需要和学校需要。社会对优质教育有需求,想让孩子升入一所好中学;中学对优质生源很重视,想让教学有一个高起点。
  其次,这种现象说明了需求与供给严重失衡。一方面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愈加急迫。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进入城市读书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多;随着家长对孩子成长重视程度的提高,家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随着家庭经济条件逐渐改善,家长对学校的评价选择意识不断增强等等。但另一方面,优质教育的数量及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的幅度与速度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供需严重失衡促使家长、学校寻找各种渠道满足自己的需求,“占坑”就是其中一种。
  因此,尽管每年教育部都要为此事付出努力,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很难。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力量、多方因素共同作用,包括教育经费投入、学校评价与人才选拔制度、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教育队伍的质量水平等诸多因素。
  《中国教师》:您一直提到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您认为家长的心态和教育理念对小升初道路的选择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谭静:家长的心态、教育观念对此也有重要的影响。现在部分家长有这样几种心态:一是从众与补偿心理,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没有独立的认识,看别人怎样做的,我就怎样做,这一方面先验性发挥着不容低估的同化作用;二是学生成才标准单一,家长过于重视成绩,过分看重孩子考入什么名牌学校;三是片面理解学生学习动因,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依赖外力改造,而忽视了学生本身最本质、最基础的学习内驱力;四是过分关注孩子的未来,甚至不惜牺牲儿童快乐、多彩的童年。
  这些成人们以儿童当下丰富、生动的生活换取极端理想化而遥远的目标,为了所谓收获果实的时刻而错失花开的芳香、花蕾的美好和萌芽的希望。很可惜,也很让人难过。
  当然,这不是主要矛盾,主要还是中国现阶段优质教育供需失衡的矛盾。
  另外,我隐约感觉到“占坑”背后有更深邃的东西。中国人有一种倾向,常常很少关注自己是谁,很少重视自身内心真实的需求。一个在中国生活工作过两年的美国女孩说过这样的话:我知道美国人和中国人有什么不同了。美国人努力地创造自己,他们认为成为第一个做某件事的人很重要;中国人更关注的是将自己和别人作比较。
  我觉得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历史和环境是塑造民族特性的重要因素。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选择和判断都深深烙上历史的痕迹。尽管时代在变,但因环境变化而形成的民族特性相比而言还不够稳定、不够鲜明。我们常常不能够努力地创造自己,对以思考与创造、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为主要状态的个体关注不够,对生命意义从内心发出的追问不足。
  《中国教师》:面对小升初一片混乱的现状,我们的学校和教师有没有什么作为?“占坑班”会不会对正规的学校教育有冲击?
  谭静:随着时代的飞速变化,我们的社会呈现出信息化、数字化与创新化的趋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方式,也改变了教师、学生、知识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传统意义中学校教育的正统性、权威性已经不那么清晰了,课程的丰富性、现代性、多选择性受到了其他教育机构和教育形式的挑战。
  而且社会对教育期待过高、批判泛滥,当下的学校教育正处于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教育实践理论愈加繁杂,教育实践语境价值多元化,多样而多变的教育改革舆论和政策使诸多教育改革和实验在综合性、系统性和深远性方面不尽如人意,我们这些校长和教师时常会感到困惑和迷茫。
  至于说“占坑班”这种培训会不会冲击正规的学校教育,主要是看这种情况是否有利于学生健康优质发展。学校教育比较系统规范,相对成熟。如果学校课程体系健全而有特色,课程目标、功能、内容、方式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契合度高,适合学生发展,满足需求差异,家长信任,教育效果好,是不用太担心的。事实上,很多有思想、有胆识、有作为的校长和老师都在积极地研究与行动,我们学校正在做“人生中心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有机会我们可以做一些深入交流。
  (责任编辑:吴廖)
其他文献
李镇西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教师之一,许多中小学教师对他仰慕有加,他的追随者更是立志要做“第二个李镇西”!李镇西说:“如果他们真的以为李镇西是那么的好学,以为只要努力就可以成为所谓‘第二个李镇西’,那我不得不同样真诚地告诉这些老师,李镇西你是学不会的!”[1]为什么?从教师培训中可以管窥一二。围绕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培训所设置的课程既有促进教师观念转变的理论学习,也有在新理念指导下教育教学实践的观摩(方法
编者按:  价值教育作为完整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旨在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丰富他们的价值情感,激励他们树立积极的价值信念,并帮助他们将正确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以及价值信念有机地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价值教育最终必须走向实践,只有在教育实践中才能凸显它的实践价值与学术价值。价值教育理念从提出到走向教育实践,刚刚接近两个年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敢于
2011年1月有一期《参考消息》的副刊用专版介绍了前段时间在美国引起热议的家庭教育类传记《虎妈战歌》。这个书名是英文“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的直译,中文标题更吸引人眼球——《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封面宣传有如下字样:“这个故事证明了,在教育孩子方面,东方父母比西方父母更成功。两个音乐神童的传奇经历,妙趣横生的家庭故事,执著付出的妈妈,
儿童习作,不仅映射了儿童的生活世界,更外化了儿童的精神世界。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篇儿童的习作其实就是儿童一朵心灵之花,就是儿童的一棵精神之树。花朵的鲜艳、树木的茁壮,全在于儿童的心灵世界的洁净程度,这也是佛家倡导的“相由心生”、“见心见性”的道理。作为面向儿童的习作教学,要站在守护童年的高度,首先给儿童营造一个纯洁美好,充满童真、童趣的的情感世界。可是,当不经意打开儿童的习作时,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会心一笑。我觉得生命之所以美丽,就在于生命里充满了美丽的邂逅。譬如说,跟戏剧教学法的邂逅。     与“戏剧教学法”结缘     我是那种很相信“心想事成”的人,小时候,就一直期待有一天有一个能接纳自己的舞台,能在舞台上演绎属于自己的自己,在角色的变换间演绎自己精彩的“艺术人生”。因此,我把与戏剧教学法相遇,看做“心想事成”的一个结果。  2008年11月,我认识了从香港远道
编者按 这是作者以四川省广元市教师培训中心高级讲师、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市教师教育专家组成员的身份,于2008年10月20日对本市各县区的初任教师培训(作为重灾区之_的地区地震后的首次教师培训)中的讲座文稿(有删减)。  初任教师,告别了昔日的学生时代,开始了既漫长又短暂的教师生涯。从此,角色换位,斗转星移,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走入了新的人生之路。然而,我们所选择的这条人生之路,充满苦恼
“占坑班”是指某些城市的公办校附属培训机构自办或与社会培训机构合办的小学生学科培训班。在培训班的多次考试中成绩优秀的小学生可通过点招进入该公办校,所以想通过这种途径进名校的学生,先得通过考试进入各名校的培训班“占坑”。  近年来,在有名校背景的培训班提前“占坑”已经成了打破小升初派位、实现择校的一条通天路。很多家长不仅从四、五年级就开始给孩子“占坑”,而且还同时报几个学校,有备无患。这种现象不仅让
电脑、移动通讯、多媒体、因特网等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存方式。截止到2010年,10—19岁人群的网民比例已经高达69.4%。①网络不仅在一线城市迅速发展,甚至也在深刻地影响着农村。网络不仅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体系。因此,教师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  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scott)是一位著名的趋势大师,这本书的创作灵感来自他对青少年的观察与
周诗杰,湖北省教研室英语教研员,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外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首批“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华中师范大学校外兼硕士生导师。  《中国教师》:对于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您认为有哪些大的变化?  周诗杰: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英语教育教学理念、课程目标、教学过程和方法、教材以及评价方面都有突破,根据我自己学习的体会,我认为主要
社会公平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理念。教育公平既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并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这是社会进步和教育观念现代化的重要表现。《纲要》认为,“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这主要是从受教育者的视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