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手,齐步走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月有一期《参考消息》的副刊用专版介绍了前段时间在美国引起热议的家庭教育类传记《虎妈战歌》。这个书名是英文“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的直译,中文标题更吸引人眼球——《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封面宣传有如下字样:“这个故事证明了,在教育孩子方面,东方父母比西方父母更成功。两个音乐神童的传奇经历,妙趣横生的家庭故事,执著付出的妈妈,聪慧叛逆的女儿,看华裔妈妈如何跟女儿‘斗智斗勇’”。
  非常有趣的是,一位妈妈在多次带孩子出去玩的闲聊中,都向我提及了这本书;并且在一次饭局之后,还热情地把这本刚刚出炉、风靡全球的书送到了我的手上。以至于我深感疑惑,是什么如此吸引这位儿童心理学博士、目前从事儿童精神疾病治疗的母亲呢?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翻开了这本书。
  首先我被作者蔡美儿的家世背景以及她个人的教育经历深深吸引。作为第二代华裔,她的家庭拥有上流社会的身份地位和富裕的经济基础。她的父亲是有地位、有名气的耶鲁教授;她的丈夫出身名门,有着良好的艺术修养;她自己毕业于哈佛,并在耶鲁法学院任教。如此显赫的出身和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她的育儿经被更多地赋予了个人理想主义的色彩,本身并不具有普适性。
  这本书其实最大的卖点是“中国式教育”在西方。作者以一个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自居,继承了作为第一代移民的父母教育自己的“中国式教育”方式——严格到近乎苛刻,孩子没有自我的同时,父母也没有自我。
  也许仅把“中国式教育”理解为“严苛”,显得过于狭隘了,早在孔子时代就讲求“因材施教”。不是说所有的人都只能用一种方式教育孩子,何况是在具有巨大文化冲突的美国,而且书中主人公本身的身份和角色又非常特殊——蔡美儿的两个女儿索菲亚和露露,原本就是犹太裔美国人和华裔美国人的混血儿,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文化、种族、时代的因素都不容忽视。
  作为中国本土的教育者和孩子家长,我更愿意把《虎妈战歌》这本书当做一个故事,一个值得中国家长警醒和反思的教育故事来看,也希望中国的父母在阅读之后引发一些对家庭教育的思考,反思自己的育儿之道,同时坚持自己的独立判断。
  到底什么是“中国式教育”呢?
  作者蔡美儿自己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她的理解更多地来自于个人成长经历和从父辈那里传承的教育观念。她的父母籍贯在中国福建,后途经菲律宾,辗转来到美国。他们传授给蔡美儿的教育,是不是就是所谓的“中国式教育”呢?
  蔡美儿在书中提到,中国的父母为什么能够对自己直言不讳的行为感到心安理得,是因为中国父母与西方父母在心态上有三个显著的差异。
  第一,西方父母非常在意孩子的自尊,而中国父母对此却不以为然。
  假如孩子做某事失败了,西方父母非常担忧孩子的自我感受,会不断安抚孩子,启发他们肯定自己。而中国的父母则不同,他们相信孩子自我的力量,相信他们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
  第二,西方父母认为养育孩子只是自己的一份职责,而中国父母认为孩子就是他们的一切。
  西方父母认为,孩子无法选择他们的父母,是父母把生命强加给了孩子,孩子对父母没有任何的亏欠。父母的责任也只是抚养孩子。而中国父母可以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一切。(虽然在这本书中,作为耶鲁法学院教授的作者一再强调她的自我,她有自己的工作、事业、学生,但是她可以正和学生开着会,立刻抛下学生去接送孩子学琴,再回到办公室去会见等待她几个小时的学生。)中国孩子认为听从父母的管教,努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成为令父母骄傲的后代,就是对父母最好的理解和报答。
  第三,西方父母给与孩子更多的自主与自由,而中国父母知道自己怎样做才是对孩子好,因此他们会管理孩子所有的爱好和欲望。
  正是因为西方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较为豁达开放,所以他们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限和自由度。比如可以选择自己的课余爱好,自己决定报哪个兴趣班,自己考虑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等等。而中国父母将孩子视为自己的财产,抱着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负责任的态度,他们要过问关于孩子的一切。
  但事实上,这并不是全部的“中国式教育”。除了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之外,传统中国教育还包括“言传身教”等教育方式,以及“涵咏”和“浸染”等多种学习方式。从更开阔的角度,应该说中西教育是“和而不同”的。
  所以对于这位妈妈近乎疯狂的育儿经,我不敢苟同。
  一来,从最现实的经济实力的角度考虑,一般的家庭教育就没有资本如蔡美儿这般,精细到极致地去培养孩子的音乐天赋。
  这里用的是“培养”天赋,其实很多天赋,更多地是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被慢慢滋养出来的。而蔡妈妈的急功近利、忘乎所以,其实违背了真正的天赋的内涵。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无法挥霍巨资为一直对拉小提琴爱恨交加的小女儿买数把昂贵的小提琴;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不可能做到全家驾车9小时,带上爱犬,带着家庭教师(连带家庭教师的男友),支付高级酒店的房费,为的只是渺茫的茱莉亚音乐学院预科的面试;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不可能出门旅行还能想方设法租到高级酒店和琴行的钢琴。
  二来,从儿童中心主义、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教育是反儿童的、家长权威式的教育。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立规矩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看看这位母亲是如何限制女儿涉足的事情的。“从不允许两个女儿做的事情”包括:
  “在外面过夜,参加玩伴聚会,在学校里卖弄琴艺,抱怨不能在学校里演奏,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在体育和文艺方面拔尖而其他科目平平,演奏其他乐器而不是钢琴和小提琴,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和小提琴。”
  其中有一些“不”,值得赞同,特别是对于养育女儿,比如不能在外过夜,不能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但是,这张“不可以”清单,打上了太多母权的痕迹。这样的条例,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感受?为什么不可以参加玩伴的聚会?为什么学习之余只有练琴?为什么演奏的乐器只能是钢琴和小提琴?……
  整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围绕着两个女儿的学琴之路展开的,从初入音乐殿堂,展露音乐才华,到拜师求艺,与孩子的矛盾较量等等,无不体现出蔡美儿这样一位强势母亲的形象,难怪她以“虎妈”自居。正如她在最后第三部自我反思中提到的:“老虎有能力付出博大的爱,而且爱得过于强烈。它们也拥有领地感和占有欲。威风凛凛的至尊地位通常让老虎付出的代价就是——与孤独为伴。”
  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孩子们的需求是不同的,有时他们依恋父母,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安全感;有时他们需要玩伴,以培养自己的社会性和沟通能力;有时他们需要运动,以强壮自己的体格、坚韧自己的毅力;有时,他们需要自由、放纵,以调适自己的内心,以便明确未来的方向……
  而这些,在蔡美儿这位母亲的词典里似乎都找不到痕迹,她的两个女儿唯一需要的,就是音乐。她的目的,就是要把她们打造成音乐天才和神童。这真可谓是“重金打造”啊!她让人们看到了成果:大女儿如愿在卡内基大厅举办了自己的独奏音乐会,小女儿也拜在名师门下接受真传。但是,这些又能说明什么呢?作为母亲,她有没有问过孩子:“你需要什么,你快乐吗?”
  兴许,现在就为她教育的成功与否下判断,为时尚早。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成功与否需要时间,也需要内心的感受与社会的广泛认同。所以封面的宣传——“在教育孩子方面,东方父母比西方父母更成功”太武断,也欠妥善考虑,对于一些急功近利的中国家长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其实作者最后在结局部分已进行了反思,在孩子与父母的战争中,失败的永远是父母;因为父母永远爱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在他们那个青涩的时期,是感受不深的。
  无论是做父母还是做孩子,都不要把生活弄得如此疲惫,生活原本可以更美好。只要我们放开手,带着孩子齐步走,享受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和他们共同前进,达成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就是最大的满足。而要说到底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才算是成功,什么样的父母才算是称职,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刘福才 於俊杰)
其他文献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以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然而,长期以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只注重学生体能和技术的培养与提高,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条件的优越,许多学生从小就被溺爱,缺乏毅力和自制力,导致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的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后,上海于2010年9月8日召开市教育工作会议,正式颁布了《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上海规划纲要》)。市委市政府把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当做重大政治任务,以部市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以27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和《上海规划纲要》提出的十大教育综合改革重点试验项目、十大重点发展项目为抓
边玉芳,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教师》:近年来,教师对学生恶语相加、身体惩罚、器官伤害等现象时有发生。您怎样看待这些现象?责任是否全在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丧失?  边玉芳:我认为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这个问题。不排除有一部分教师的确存在人品、道德问题
读过《孩子们,你们好》这本著作的人也许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阿莫纳什维利教育的核心是关爱,是责任,是紧迫感,是理解,是信任,是同情,是智慧。他把一切教育和教学都建立在一个根本的原则之上,那就是对儿童的爱,真心的爱;对儿童的赞赏,衷心的赞赏。    一、阿莫纳什维利的儿童观    阿莫纳什维利说:“只有把自己当作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做自己童年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最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笔者通过对杏林湾流域水污染的调查活动,充分感受到这种教学形式的学习效果。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使学生充分施展创新能力。  新课改“地理课程标准”提倡把开发的乡土地理校本课程作为学习的载体。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第二课堂”是高校“第一课堂”活动的重要补充,也是大学环境育人的重要内容。“第二课堂”应当积极配合“第一课堂”的设计步骤,同时也可以成为“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从一定意义上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联动,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高校教学育人工作紧密联系、密不可分、互为补充、互相依存的一个有力证明。  一、师范生“第二课堂”设计原则  “第二课堂”的设计应
在目前的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没有真正领会课改精神,不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内涵和实质,过分追求教学的形式,在创设教学情境、课堂提问、多媒体教学等方面已经走入误区,结果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本文对这些现象作了初步分析,并就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个人的一些思考和解决对策。  一、走出情境教学的误区,注意情境创设的合理、实效与多样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历史情境教学法是
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山里姑娘来说,老家曾是我不愿触碰的心痛,更是我发奋努力一心想逃离的樊笼!然而,随着时光的变迁,这块曾经贫瘠落后的土地如今却成了我心底最深的挂牵。  我的老家地处陕甘两省交界、子午岭腹地,距离合水县城96公里。那里有扶苏蒙恬的说唱、刘志丹太白收枪的故事,“秦直道”、塔儿湾宋代石造佛塔、“碧落霞天”、莲花寺、保全寺石窟等文物古迹保存完好。309国道、柔太公路、雷西高速穿境而过。境内地
李镇西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教师之一,许多中小学教师对他仰慕有加,他的追随者更是立志要做“第二个李镇西”!李镇西说:“如果他们真的以为李镇西是那么的好学,以为只要努力就可以成为所谓‘第二个李镇西’,那我不得不同样真诚地告诉这些老师,李镇西你是学不会的!”[1]为什么?从教师培训中可以管窥一二。围绕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培训所设置的课程既有促进教师观念转变的理论学习,也有在新理念指导下教育教学实践的观摩(方法
编者按:  价值教育作为完整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旨在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丰富他们的价值情感,激励他们树立积极的价值信念,并帮助他们将正确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以及价值信念有机地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价值教育最终必须走向实践,只有在教育实践中才能凸显它的实践价值与学术价值。价值教育理念从提出到走向教育实践,刚刚接近两个年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敢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