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者对9例异位性皮炎(AD)患者的皮损和未受犯皮肤的组织切片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检查、电子显微镜检查,并用与人类T细胞及其亚群(OKT3、OKT4、OKT8、抗Leu-1、抗Leu-2a、抗Leu-3a、抗Ia抗原(OKI1)、郎格罕细胞(OKT6)起反应的单克隆抗体,对AD患者皮损内单一核细胞浸润的表现特征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法进行了研究.急性损害的特征为表皮内海绵形成,伴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单一核细胞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对9例异位性皮炎(AD)患者的皮损和未受犯皮肤的组织切片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检查、电子显微镜检查,并用与人类T细胞及其亚群(OKT3、OKT4、OKT8、抗Leu-1、抗Leu-2a、抗Leu-3a、抗Ia抗原(OKI1)、郎格罕细胞(OKT6)起反应的单克隆抗体,对AD患者皮损内单一核细胞浸润的表现特征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法进行了研究.急性损害的特征为表皮内海绵形成,伴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单一核细胞浸润.真皮血管周围浸润由淋巴细胞和少数单核-巨噬细胞组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未增大.
其他文献
三角形脱发是限局性先天性脱发的一型,又称先天性颞部脱发或先天性三角形脱发.包括本文一例,文献上共报告16例.作者结合本例并复习文献:三角形脱发通常为单侧性,偶可双侧性.脱发区位于额骨与颞骨接合处附近,三角形状,境界多清楚.脱发程度不一,可完全脱落.除脱发外,未见疤痕、萎缩等变化.没有自觉症状,持续终生,而无自愈倾向,不必要治疗.若为美容起见,可考虑切除加缝合术.有兄弟病例的报告,但未能证明有遗传因
在类固醇前的年代中,多达40%的剥脱性皮炎患者死亡.此种高的病死率不仅归咎于感染,且也与体温调节及血液动力学改变有关.如皮肤中血流的大量增加可引起高搏出量性心力衰竭.对水肿的原因曾有争论,它常发生于肢体的远端.低白蛋白血症常见,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白蛋白经皮肤及肠道的直接丢失,因血浆容量增加而引起的稀释,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银屑病患者的皮肤血管有特异的显微镜异常:病损部皮肤乳头的毛细血管袢可
已经证实在诸如Masugi肾炎、结核菌索反应和慢性肉芽肿组织反应等不同类型的超敏感性反应中有凝血系统的参加.临床观察也报导人麻风涉及到类似的酶的抑制系统.
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道在纽约等三城市爆发了26例年轻男性同性恋者患侵袭性Kaposi肉瘤(KS)。1983年已从41个州收集了533例,其中主要为男性同性恋者。此组病例的发病率为每6个月增加一倍,死亡率为21%。
皮肤念珠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但发生于面部者少。本文报道3例皮肤磨削术后发生面部念珠菌病之病例。例一,女性,19岁。因患囊肿性痤疮伴疤痕4年而进行面部磨削术。第一次手术效果良好。4个月后进行了第二次磨削术,术后口服强的松每天40mg,局部使用多粘菌素、杆菌肽B软膏。
作者报告了4例红斑狼疮(LE)合并银屑病的病人,及其血清学研究的结果.例1,56岁,女性白人,曾有长期的光敏史,诊断为ANA阳性SLE,不久发生了银屑病.在治疗银屑病的过程中,病人没有叙述LE病史而接受了紫外线(UVB)光疗,结果发作了严重的SLE,几乎导致死亡.在此期间,检查ANA,抗天然DNA抗体,抗单股DNA抗体,抗Sm抗体以及抗Ro抗体均为阳性.
一、引言麻风杆菌目前仍是不能培养的极少数人类的病原菌之一。估计全世界约有1300万人罹患麻风,但该病流行性甚小,在流行地区亦很少超过1~5%。麻风于上世纪末在欧洲消失,而近来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却有增加的趋势,其原因尚不清楚。最近出现的原发和继发性耐药菌至少是一种起作用的因素,因此须推荐联合化疗。从免疫学角度研究麻风,是由于此病临床征象具有免疫学基础,并很有可能揭示人体的免疫调节机理。已知麻风杆菌能在
1954年Kindler报告了一例14岁女孩同时患表皮松解性大疱和先天性皮肤异色症的病例.其特点为生后有水疱形成,进行性皮肤异色症样改变和进行性弥漫性斑状萎缩,累及大部皮肤.此外,有指、趾蹼形成,甲营养不良以及掌跖角化过度.有光敏性,夏季加重.突出的组织学特征为毛细血管增生,真皮上层弹性组织逐渐萎缩和消失.
锂盐治疗已大大改善了某些精神病的预后,最近锂盐已推广应用于其他疾病,如:儿童精神不稳定综合征、甲亢、颗粒性白细胞减少症及某些类型的酒精中毒.锂盐的皮肤反应比较少见,Callaway等于1968年首次报道.
花生四烯酸脂氧化酶代谢物白细胞三烯B4(LTB4)是已知最强的嗜中性白细胞趋化性化合物之一,它存在于银屑病病人皮损的鳞屑中。动物和自愿者皮内注射LTB4可诱发真皮多形核白细胞浸润,提示其在表皮释出可能在银屑病发病中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