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用好数学教材,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数学教材,充分利用主题图及情景图,把握教学目标;重视小组合作学习,要落到实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探究知识的引导;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课堂 教学
在新教材的数学课堂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课,我觉得关键体现在我们对数学新教材的处理上。首先要把握好教学”尺度”也就是明确所教年段的学段目标,认真领会新课标所要求达到的标准,其次要在新课程标准意义上整体把握好新课程内容的联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各个学段数学学习的知识要点和要求,在编排时,同一个内容要在不同年级中出现,但是目标要求是逐步提高、各有侧重的。教师要通读教材,对各个学段的目标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明确的方向。
1.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用好数学教材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程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教材时要做到:
1.1理解编者意图。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新、旧知识的联接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生长点。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意知识的教学是分阶段进行的,不同的年级对知识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教学时不能任意增加难度也不能随意降低要求,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1.2正确把握数学课的结构安排。数学课堂分为三大块:第一大块是”我要到哪里去?”就是要明确本节课的目的性,这节课我要让学生学会什么知识,也就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第二大块是”我怎么样才能到达那里?”也就是怎样设计这节课的新授部分,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学会新知识,怎样抓住知识点,使每个教学环节落实到位;第三大块是”用什么方式检验你真正到了那里?”这部分实际就是我们的巩固练习部分,同学们通过训练题,学会了新知识,就是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
1.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针对创造性使用教材我们课题组五位教师用一年(2010年3月-2011年3月)的时间进行了小课题专题研究,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在以下方面得到体现:当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境与当地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当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数据信息等与本班学生实际状况有差距时,教师可以作适当的调整;当教材安排的课时对本班学生来说过快或过慢时,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当教材次序对知识的教学和掌握不合适时,对教材也可进行适当的调序。
2.结合数学教材,谈一谈教学中要注意的几方面的内容
2.1充分利用主题图及情景图,把握教学目标。色彩鲜艳、形式多样而又富有童趣的主题图是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的一大特色。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中,每一单元的最前面都会有一页主题图,几乎每个例题都有与之相配的情境图。可以看到很多题材都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主题图作为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
每个单元的主题图是和本单元的教学紧密联系的,教师不能随意丢弃不讲或者简单的处理敷衍过去,要充分挖掘主题图的丰富的生活场景,和学生的学习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要突出数学的特点,通过“主题图”的教学来实现三维目标,而不能把“主题图”上成“看图说话”,这样就失去了“主题图”的应有的价值。
2.2重视小组合作学习,要落到实处。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便走进了课堂,合作交流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一些现象:有的小组合作成了走过场,没能发挥群体的力量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学生”动”,但动是手段,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思考、进入研究,达到对数学知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要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知识点需要合作解决的基础上;
(2)教师要适时引导,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3)小组合作学习要分工明确,提高学习能力。
2.3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探究知识的引导。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探究”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思维需要的。要使课堂上的探究真正有价值,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3.1探究要尊重教科书。数学教科书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获取知识的工具。脱离了教科书,教学就没有了根基;过分地依赖课本,教学就失去了活力。因此,我们在教学时既要尊重教材又要灵活使用教材。要做到:从教材出发,全面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学段要求,使探究有定位。
2.3.2探究要重视知识的”优化”。教师要正确理解算法多样化的内涵,从而进行有效地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思想,这正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负责。
2.4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小学数学概念一般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定义型的概念,如约数、倍数、分数等,这些概念,教材中有确切的定义。二是描述型的概念,如直线、小数等,这些概念,教材中没有严格的定义,只用语言描述了其基本特征。三是感知型的概念,这种概念,在小学阶段既没有下严格的定义,也无法用语言描述,只能用实物或图形让学生直观感知认识。如圆的概念,教材第一册,课本上只画了一个圆的图形,并注明这就是圆。教材第九册也没有给出圆的定义,只是说“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对于这些概念如何进行教学呢?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师要根据概念的不同情况及学生的具体实际,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2.4.1有些概念与学生原有的旧概念联系十分紧密,可以从学生已有的概念知识基础上加以引伸,导出新概念。 如,在“整除”概念基础上建立了“约数”、“倍数”概念;由“约数”导出“公约数”、“最大公约数 ”;由“倍数”引出“公倍数”,再导出“最小公倍数”。在几何知识中,由长方形的面积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的面积公式。
2.4.2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形成概念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很高,而且对形成的概念记忆深刻,理解透彻。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引入圆的概念后,教师动手操作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圆是到定点的距离为定长的点的集合,为中学学习圆的定义概念打下基础。
2.4.3应用概念的主要形式是练习。①应用新概念的练习。在讲解新概念后,紧接着安排直接应用新概念的练习,以达到及时强化记忆、巩固概念的目的。例如:讲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后,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题目说一说整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乘分数的意义。②对比练习。“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或法则等,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帮助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结合数学教材,说一说教师平时的自我备课程序
针对自我备课,我校采用在个别备课的前提下,又进行集体备课,最终达到用好教材的目的。程序要求:
3.1认真阅读教材,凭个人的经验想一想每个例题、做一做和课后习题可能要求教师达到什么目标;再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学生的解题思路会是怎样的?课上学生可能提出哪些问题?
3.2看教师用书中关于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领会教学要求,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3.3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写出自己的教学预案,预案可分为若干板块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选方案”等等。写完后,再参考一下有关这个课题的教学设计,看一看,别人是怎么设计这节课的,有没有比较新颖的环节,再对自己的教学预案进行二次加工。
3.4准备本课时需要的教具和学具等。
总之,只有认真研读、感悟、领会、创新教材,才能把握教材、正确地使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课堂 教学
在新教材的数学课堂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课,我觉得关键体现在我们对数学新教材的处理上。首先要把握好教学”尺度”也就是明确所教年段的学段目标,认真领会新课标所要求达到的标准,其次要在新课程标准意义上整体把握好新课程内容的联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各个学段数学学习的知识要点和要求,在编排时,同一个内容要在不同年级中出现,但是目标要求是逐步提高、各有侧重的。教师要通读教材,对各个学段的目标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明确的方向。
1.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用好数学教材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程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教材时要做到:
1.1理解编者意图。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新、旧知识的联接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生长点。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意知识的教学是分阶段进行的,不同的年级对知识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教学时不能任意增加难度也不能随意降低要求,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1.2正确把握数学课的结构安排。数学课堂分为三大块:第一大块是”我要到哪里去?”就是要明确本节课的目的性,这节课我要让学生学会什么知识,也就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第二大块是”我怎么样才能到达那里?”也就是怎样设计这节课的新授部分,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学会新知识,怎样抓住知识点,使每个教学环节落实到位;第三大块是”用什么方式检验你真正到了那里?”这部分实际就是我们的巩固练习部分,同学们通过训练题,学会了新知识,就是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
1.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针对创造性使用教材我们课题组五位教师用一年(2010年3月-2011年3月)的时间进行了小课题专题研究,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在以下方面得到体现:当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境与当地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当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数据信息等与本班学生实际状况有差距时,教师可以作适当的调整;当教材安排的课时对本班学生来说过快或过慢时,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当教材次序对知识的教学和掌握不合适时,对教材也可进行适当的调序。
2.结合数学教材,谈一谈教学中要注意的几方面的内容
2.1充分利用主题图及情景图,把握教学目标。色彩鲜艳、形式多样而又富有童趣的主题图是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的一大特色。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中,每一单元的最前面都会有一页主题图,几乎每个例题都有与之相配的情境图。可以看到很多题材都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主题图作为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
每个单元的主题图是和本单元的教学紧密联系的,教师不能随意丢弃不讲或者简单的处理敷衍过去,要充分挖掘主题图的丰富的生活场景,和学生的学习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要突出数学的特点,通过“主题图”的教学来实现三维目标,而不能把“主题图”上成“看图说话”,这样就失去了“主题图”的应有的价值。
2.2重视小组合作学习,要落到实处。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便走进了课堂,合作交流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一些现象:有的小组合作成了走过场,没能发挥群体的力量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学生”动”,但动是手段,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思考、进入研究,达到对数学知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要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知识点需要合作解决的基础上;
(2)教师要适时引导,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3)小组合作学习要分工明确,提高学习能力。
2.3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探究知识的引导。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探究”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思维需要的。要使课堂上的探究真正有价值,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3.1探究要尊重教科书。数学教科书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获取知识的工具。脱离了教科书,教学就没有了根基;过分地依赖课本,教学就失去了活力。因此,我们在教学时既要尊重教材又要灵活使用教材。要做到:从教材出发,全面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学段要求,使探究有定位。
2.3.2探究要重视知识的”优化”。教师要正确理解算法多样化的内涵,从而进行有效地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思想,这正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负责。
2.4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小学数学概念一般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定义型的概念,如约数、倍数、分数等,这些概念,教材中有确切的定义。二是描述型的概念,如直线、小数等,这些概念,教材中没有严格的定义,只用语言描述了其基本特征。三是感知型的概念,这种概念,在小学阶段既没有下严格的定义,也无法用语言描述,只能用实物或图形让学生直观感知认识。如圆的概念,教材第一册,课本上只画了一个圆的图形,并注明这就是圆。教材第九册也没有给出圆的定义,只是说“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对于这些概念如何进行教学呢?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师要根据概念的不同情况及学生的具体实际,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2.4.1有些概念与学生原有的旧概念联系十分紧密,可以从学生已有的概念知识基础上加以引伸,导出新概念。 如,在“整除”概念基础上建立了“约数”、“倍数”概念;由“约数”导出“公约数”、“最大公约数 ”;由“倍数”引出“公倍数”,再导出“最小公倍数”。在几何知识中,由长方形的面积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的面积公式。
2.4.2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形成概念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很高,而且对形成的概念记忆深刻,理解透彻。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引入圆的概念后,教师动手操作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圆是到定点的距离为定长的点的集合,为中学学习圆的定义概念打下基础。
2.4.3应用概念的主要形式是练习。①应用新概念的练习。在讲解新概念后,紧接着安排直接应用新概念的练习,以达到及时强化记忆、巩固概念的目的。例如:讲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后,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题目说一说整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乘分数的意义。②对比练习。“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或法则等,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帮助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结合数学教材,说一说教师平时的自我备课程序
针对自我备课,我校采用在个别备课的前提下,又进行集体备课,最终达到用好教材的目的。程序要求:
3.1认真阅读教材,凭个人的经验想一想每个例题、做一做和课后习题可能要求教师达到什么目标;再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学生的解题思路会是怎样的?课上学生可能提出哪些问题?
3.2看教师用书中关于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领会教学要求,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3.3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写出自己的教学预案,预案可分为若干板块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选方案”等等。写完后,再参考一下有关这个课题的教学设计,看一看,别人是怎么设计这节课的,有没有比较新颖的环节,再对自己的教学预案进行二次加工。
3.4准备本课时需要的教具和学具等。
总之,只有认真研读、感悟、领会、创新教材,才能把握教材、正确地使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