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matr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中的概念。不同学者对社会自我效能感的界定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本文从社会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结构及测量、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社会自我效能感;结构;测量;影响因素
  
  引言
  
  自我效能感是目前国内外在青少年中研究较多的一个问题,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对个体人性潜能的发挥具有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它是人的主体因素的核心,并渗透、弥散于人类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它不仅决定了个体人生的轨迹,而且也决定了个体思维、情感、行动及其动机的模式。青少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除了学业,其在社会学校生活中的其他个方面,如人际、参与社会活动等也是影响青少年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班杜拉将自我效能感定义延伸到学生在社会交互作用中的自我评价,提出了社会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已有研究表明,社会自我效能感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密切相关。本研究拟从社会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测量、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简要概述。
  
  一、有关社会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的研究
  
  社会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中的概念。不同学者对社会自我效能感的界定提出了各自的观点。班杜拉等人提出的儿童自我效能感包括三个因素: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效能感。他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面对环境中的挑战能否采取适应性的行为的知觉或信念。把自我效能感定义延伸到学生在社会交互作用中的自我评价,社会自我效能感可以定义为“儿童主动进行并维持社会关系和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信念。”班杜拉等人通过测量儿童的能力信念――形成并维持其社会关系、工作合作性以及管理不同类型的人际冲突来评估其社会自我效能感,认为社会自我效能感包括同辈关系,自信、社会业余活动方面的能力信念。根据班杜拉的结构阐述,社会自我效能信念包括:1、社会行为的相应知识;2、个体有效行为能力的信心;3、在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时,相信自己的努力能得到他人积极的回应。Cynthia Fan; Anita S Mak认为,社会自我效能感是一种预期,是学生可以成功在学习或日常环境下的社会交互情境中实施或完成某个目标行为的预期。sherer等人认为,社会自我效能感指的是在社会环境下的一种自发主动行为(Sherer & Adams, 1983)。Steven L. Anderson 和Nancy E. Betz也提出了一个关于社会自我效能的概念。他们认为,对个体与生涯发展而言,一个潜在的重要结论就是社会自我效能预期,在这里它指的是从事社会交互活动中的必备能力信念和在社会生活与生涯中维持人际关系的能力信念。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会自我效能感具有以下特点:1、社会自我效能感不仅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的人际交往方面的效能信念,还包括从事一般的社会活动的能力信念;2、学生的社会自我效能感具有主动性,是一种自发主动行为;3、社会自我效能感是一种实施或完成某个目标行为的预期。4、自我信念是社会自我效能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5、社会自我效能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一样,反映了一种对自己“能做什么”的认知,体现出个体对所处社会情境的控制感。
  
   二、社会自我效能感的结构及其测量
  
  国外对社会自我效能感的测量研究较多,但是专门对社会自我效能感的结构及测量却很少见。部分学者是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中的研究社会自我效能的分量表来对其进行测量。从下表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自我效能感是国外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各个学者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
  班杜拉等Bandura(1996,2001)在对儿童的自我效能感结构的一项跨国研究中,提出了儿童自我效能感量表(CPSE)1996年提出时包括7个分测验37个题项,2001年修订后认为包括9个分测验57个测题;分别考察儿童在利用社会资源、学业成就、自我调节学习、闲暇时间和课外活动、自我调节、社会自我、自我确信、实现他人期望、谋求父母和社区支持的等方面的自我效能。在以上的自我效能感结构中包括了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效能感三个方面。他认为社会自我效能感,即儿童主动进行并维持社会关系和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信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业余活动中的效能,二是儿童形成并维持社会关系处理社会冲突的信念,三是自我确信信念。
  Sherer的社会自我效能感量表(Social Self-Efficacy Scale),来自于其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是一个包含6个题项的分量表,两个量表都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效度,测量内容的范围的包括六个项目:主动性、能力、与人交往的坚持性、结交朋友、很好的融入社会群体、如何很好的应对社会聚集等方面的内容。此量表包含17个题项,主要测量被试的沟通交流方面的能力信念。
  Solberg等人在一般性大学环境中进行了社会自我效能感的测量,包括在八个特殊情境下的一些信任项目。分别是:参与课堂讨论、在课堂上及向老师提问、与教师及校友交谈、约会、结交朋友、加入学生组织。
  Cynthia Fan和Anita S Mak在一个多文化的学生群体中进行了社会自我效能感测量,提出了学生社会自我效能感量表(The social self-efficacy scale for student)。最初的SSESS学生社会自我效能感量表包括24个题项,由Solberg(1993)提出的大学生自我效能问卷中的社会分量表(8个题项)和sherer等人的自我效能感量表中的社会分量表(6个题项)组成,前者包括与教师同学交往的自信以及参与课堂活动的自信的题项。后者包括对自己如何应付社会环境及结交朋友的预期。另外10个题项来自于对学生群体的质性访谈。通过项目和因素分析,最后形成的正式的SSESS量表包括20个条目。这20个题项的分布分别是:8个项目来自于Solberg的社会效能分量表,4个项目来自于sherer等人的社会分量表,其余8个项目来自于质性的访谈。该量表的内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均较高,并且可以分成四个分量表,分别是:社会逆境缺失、社会自信心、兴趣共享、友谊主动性。
  日本学者6Rumi Matsushhima和 Kunio Shiomi在青少年群体中测量了青少年社会自我效能感,包括三个因素:一是人际关系的社会处理技巧自信感,它包括一些与个人基本的社会技巧相关的自信感项目 二是朋友间的信任 ,它包括一些与信任和与朋友间稳定情感的项目, 三是自信、被朋友信任,它包括一些自尊与自信项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外在研究社会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上存在一定分歧,有的学者在测量社会自我效能感时,仅仅是选取了自我效能感量表中的社会自我效能感这部分,或者将他人提出的观点进行综合考虑,并且结构单一,没有针对对社会自我效能感的专门研究。
  
  三、社会自我效能感的来源及影响因素
  
   Steven L. Anderson and Nancy E. Betz研究了社会自我效能预期的来源及测量及与生涯发展的关系(Sources of social self-efficacy expectations.)。认为社会自我效能的来源包括四个方面:亲历的掌握性经历(如:我交朋友有困难),替代性学习(如:我的父母很善于社交),情绪唤起(如:我在团体中感到焦躁不安),社会说服(如:作为一个社会儿童我是受到鼓励的)等,对四个社会自我效能感的经验研究的结论表明其与以往的研究的以数学的自我效能期望研究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最重要的是亲历的掌握性经验,情感激起,和社会说服与替代经验,和间接学习经验有显著不同。
   社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班杜拉(1986)及其他的一些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四种因素影响,在现有的研究中,社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也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研究:
   ①行为成就(直接经验)。因为亲身获得的成就是以真实的经验为基础的,所以它是最有影响力的效能信息来源。过去多次获得的成功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不断的成功或失败会使人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自我效能感。
   ②替代经验(间接经验)。个体看到能力等人格特征与自己相近的他人的成功,能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相反,若看到其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则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③言语劝说。他人的言语劝说也可提高自我效能感,当然,劝说的效果还依赖于劝说者的权威、地位、专长等因素。
   ④情绪和生理状态。个体的情绪状态和身体不适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强烈的激动、紧张和焦虑等负性情绪容易降低人们的自我效能判断。
  
   四、研究中的不足
  
   (1)从研究内容上看,对社会自我效能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对其概念、结构、影响因素等的认识,没有进一步的拓展其研究范围。
   (2)从研究效能感的作用影响来看,大多数研究只局限于效能对行为表现、成就和动机影响的研究,关于效能对其它变量之间关系调节作用的研究还很少。
   (3)研究方法上看,方法较单一,缺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4)实证研究少,很少系统地对社会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高申春.人性辉煌之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M].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1.
  [2]Albert Bandura,concetta pastorelli,Claudio barbaranelli,gian vittorio caprara:Self-Efficacy Pathways to Childhood Depression.Persona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9,vol,76,NO,2,258-269.
  [3]Steven L. Anderson and Nancy E. Betz :Sources of Social Self-Efficacy Expectations: Their Measurement and Relation to Career Develop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8, 98-117 (2001).
  [4]Priscilla K. Coleman:Perceptions of Parent-ChildAttachment, Social Self-Efficacy,and Peer Relationships in Middle Childhood.Infant and Child Development Inf. Child Dev. 12: 351-368 (2003).
  [5]Matsushhima, Kunio Shiomi .Social self-efficacy and interpersonal stress in adolescence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03.31(4),323-332.
其他文献
摘要:傅东华译《飘》中的归化翻译包括对人名、地名、机构名的归化处理,也包括对定语、状语等句子成分摆放位置的归化和对某些介词短语、-ing分词短语等结构的归化。傅译中的归化翻译可以从社会符号学、图式理论、和德国功能主义中得到理论支持。  关键词:归化;社会符号学;图式;目的论    一、简介:    《飘》(Gone with the Wind)是美国著名女小说家玛格丽特·米西尔(Margaret
期刊
摘要:本文就目前会计环境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综合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失真;经济警察;综合治理;诚信为本;内部管理;外部监督    随着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议论的话题较多,我国现已有比较完善的会计信息规范框架,出台了《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但严峻的事实却是,我国会计信息普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简称“三反”)的运动。从通过思想动员,唤起干部群众对“三反”的重视以及“三反”运动与整党建党相结合方面进行了论述,并通过负面典型案件教育全党。  关键词:“三反”;思想动员;整党建党;负面典型案件    建国之初,为了积累资金建设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为了给抗美援朝提供坚实的物质后盾,党中央于1951年10月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增产节约运动。但就在这个运动
期刊
摘要:“两课”社会实践是“两课”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课”社会实践活动中,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如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方向性原则、主题明确原则、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原则、形式多样原则、注重实效原则等等,才能达到“两课”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  关键词:“两课”;社会实践;指导原则    我国高等学校开设的“两课”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两课”社会实
期刊
摘要:《月牙儿》是老舍先生自己比较喜欢却又较少提及的作品。对于作品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用心理分析的方法解读,认为《月牙儿》书写的实际是无父世界的悲剧,其中有老舍先生的人生体验的投射。作品有意无意地压抑了悲剧的激情,这既凸现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也将我们的审美注意引向了对“生命的挣扎”的关注。作品展现了老舍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这才是作品真正的审美内涵之所在。  关键词:《月牙儿》;心理特征;审美内涵;
期刊
摘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观是以学科课程为基础的,缺乏活动课程的根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教师和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不同于学科课程的变化。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该确立“学为主体,教为指导”的教学观。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学生    我国的教学论研究长期以来一直以学科课程为基本出发点,对活动课程却较少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活动课
期刊
摘要:论文认为,人力资本的开发、流动与激励是人力资本价值增殖的有效方式。在此基础上,从探讨人力资本开发的三大规律出发,提出了自我开发、培养性开发、使用性开发、政策性开发四层次的人力资本开发机制;论证了促进人力资本合理流动的流动机制四大要素;并阐明包括经济激励、社会激励和政治激励的人力资本激励机制。最后呼吁,政府与社会多方协作,实现三大机制互动共进,以提升我国人力资本价值。  关键词:人力资本;价值
期刊
摘要:在办公环境硬件设施日益改善的情况下,高等院校办公环境的软环境即办公环境的规范化建设更显重要,如何充分利用良好的办公设备,提高工作效率,超前思维,开拓创新,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团结和谐、长效、持续发展的氛围,是众多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从高校办公环境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办公环境的规范化方面对高等院校办公环境规范化作以探析。  关键词:态度;软环境;角色执行;创新思维;规范化    
期刊
摘要:基于学习理论的新近发展,本文从文化心理的视角,对数学学习进行了元素分析,其中包括主体间性和内化;最近发展区和符号中介;数学课堂实践中的定位与表达;数学事实知识;作为思考和表达过程的数学等五个方面,分析强调数学学习应在实践意义下展开。  关键词:数学学习;文化心理;实践    一、学习理论的新近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与情境学习理论正逐渐成为一种能提供有意义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
期刊
摘要:美国高校学生满意度的测评实践始于1966年美国教育委员会使用CIRP(Cooperative Institutional Research Program ) 测量新生的满意度,本文介绍了美国高校满意度测评中最有影响的SSI量表,包括其指标体系和结果分析方法,提出了我国高校开展学生满意度测量的建议。  关键词:学生满意度;测量方法;指标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满意度”是学生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