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高校在艺术专业招生的规模和数量上呈逐年增长态势,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培养,一方面有利于高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另一方有利于在校大学生艺术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积极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但由于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优点:自由,开放,创新意识强;不足:自律性相对较差,人文素养,思想品质良莠不齐。所以强化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2-0128-01
引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充满了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碰撞,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发展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构建和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1以高校艺术类专业特点为基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能够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结果,他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导向和标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中心环节。这一目标必须顺应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趋势,同时也应满足个人成长发展个性需求。所以,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以专业特点为重点,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个体发展状态进行调整完善。“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要提高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首先就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科学调研活动,通过调研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普遍个性特点,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学习就业前景等,因材施教,制定符合艺术类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措施和规范。
2把握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维特征,创新思政理论授课方式
构建高效艺术类思政课“全方位”教学模式,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依据,坚持“以生为本”,通过传统授课教育模式及新媒体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的教学方法,共享优质思政教育资源,进而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微课,慕课)的全方位,立体化新型教学模式。由于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维特点为个性灵活,他们不太喜欢死板的理论灌输式和知识填鸭式的授课方式。所以,高校要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模式,更新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和手段,通过互联网等多媒体手段创新教学手段,将理论知识和国际(国家)时事热点相结合,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趣味性,感染性。激发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学习思政知识的热情,进而提升高校思想教育的效果。
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社会实践可以帮助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更好更全面的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笔者认为高校应重视发挥社会实践在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作用。将社会实践教学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来,并实现常态化教育教学。将社会实践与艺术实践,社会公益服务,就业创业工作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高校通过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帮助艺术生了解国情民情,用亲身经历加强他们对社会(国家)的认识,引导他们树立为国家(社会)服务的意识,进而巩固他们的理想信念,磨练他们意志品质。
3以艺术生个性特征为基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追求个性化发展,且对政治理论学习提不起兴趣”所以高校在对艺术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以尊重高校思想教育发展规律为根本,坚持“以生为本”教育教学理念,从艺术生的个性特点出发,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效果。通过把握个性群体思想特征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分层次,多维度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丰富教育教学技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創新。首先,针对艺术生教育者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合理调动艺术生的课堂参与性,激发艺术生学习思政的热情。例如:将时事政治热点通过分组讨论的教学形式开展,让学生们思维不断碰撞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激发了艺术生学习思政的热情。其次,在对艺术生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应尊重艺术生的思维特点和个性心理特征,通过现象看本质,积极应对并解决各类突发事情。最后,針对高校艺术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互联网+的时代到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通过网络媒体平台获取信息资讯,针对这一新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创新教育模式,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图片,影音,视频,漫画,PPT等数字化媒体辅助教学,提升课堂的吸引力,改变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授课老套刻板的印象,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4以高校艺术生全面发展为基础,将高校思政课教学与艺术专业教学相融合
高校开展对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将艺术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主导,不断更新调整培养方案,教育教学方案,在对高校艺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学内容不应只是单一使用课堂教育,授课过程中应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升高校艺术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强调高校艺术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
5结语
高校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巩固,依赖于他们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积累。高校艺术生想在自己的艺术生涯中,走的更加稳健更加长远,除过个人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应不断积累丰富多元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艺术发展的基石。缺少了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必然是空洞无味的,所以为了实现高校艺术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将专业技能和基础文化知识教育相结合。专业教师在进行授课过程中应将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基础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将艺术作品融入其中。将基础文化与专业技能相互融合,定期开展美文赏析课,人文艺术类专题讲座,丰富高校艺术生的文化生活,进而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艺术专业教育之中,才能为我国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德艺双兴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尹振永.2015.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学.
[2]刘艳坤.2016.高师院校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探析.教育理论与实践,7:21-23.
[3]张凡,李永明.2014.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状况与教育管理对策.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19-20.
关键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2-0128-01
引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充满了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碰撞,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发展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构建和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1以高校艺术类专业特点为基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能够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结果,他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导向和标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中心环节。这一目标必须顺应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趋势,同时也应满足个人成长发展个性需求。所以,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以专业特点为重点,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个体发展状态进行调整完善。“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要提高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首先就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科学调研活动,通过调研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普遍个性特点,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学习就业前景等,因材施教,制定符合艺术类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措施和规范。
2把握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维特征,创新思政理论授课方式
构建高效艺术类思政课“全方位”教学模式,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依据,坚持“以生为本”,通过传统授课教育模式及新媒体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的教学方法,共享优质思政教育资源,进而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微课,慕课)的全方位,立体化新型教学模式。由于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维特点为个性灵活,他们不太喜欢死板的理论灌输式和知识填鸭式的授课方式。所以,高校要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模式,更新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和手段,通过互联网等多媒体手段创新教学手段,将理论知识和国际(国家)时事热点相结合,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趣味性,感染性。激发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学习思政知识的热情,进而提升高校思想教育的效果。
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社会实践可以帮助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更好更全面的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笔者认为高校应重视发挥社会实践在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作用。将社会实践教学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来,并实现常态化教育教学。将社会实践与艺术实践,社会公益服务,就业创业工作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高校通过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帮助艺术生了解国情民情,用亲身经历加强他们对社会(国家)的认识,引导他们树立为国家(社会)服务的意识,进而巩固他们的理想信念,磨练他们意志品质。
3以艺术生个性特征为基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追求个性化发展,且对政治理论学习提不起兴趣”所以高校在对艺术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以尊重高校思想教育发展规律为根本,坚持“以生为本”教育教学理念,从艺术生的个性特点出发,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效果。通过把握个性群体思想特征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分层次,多维度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丰富教育教学技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創新。首先,针对艺术生教育者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合理调动艺术生的课堂参与性,激发艺术生学习思政的热情。例如:将时事政治热点通过分组讨论的教学形式开展,让学生们思维不断碰撞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激发了艺术生学习思政的热情。其次,在对艺术生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应尊重艺术生的思维特点和个性心理特征,通过现象看本质,积极应对并解决各类突发事情。最后,針对高校艺术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互联网+的时代到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通过网络媒体平台获取信息资讯,针对这一新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创新教育模式,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图片,影音,视频,漫画,PPT等数字化媒体辅助教学,提升课堂的吸引力,改变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授课老套刻板的印象,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4以高校艺术生全面发展为基础,将高校思政课教学与艺术专业教学相融合
高校开展对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将艺术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主导,不断更新调整培养方案,教育教学方案,在对高校艺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学内容不应只是单一使用课堂教育,授课过程中应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升高校艺术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强调高校艺术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
5结语
高校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巩固,依赖于他们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积累。高校艺术生想在自己的艺术生涯中,走的更加稳健更加长远,除过个人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应不断积累丰富多元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艺术发展的基石。缺少了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必然是空洞无味的,所以为了实现高校艺术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将专业技能和基础文化知识教育相结合。专业教师在进行授课过程中应将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基础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将艺术作品融入其中。将基础文化与专业技能相互融合,定期开展美文赏析课,人文艺术类专题讲座,丰富高校艺术生的文化生活,进而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艺术专业教育之中,才能为我国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德艺双兴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尹振永.2015.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学.
[2]刘艳坤.2016.高师院校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探析.教育理论与实践,7:21-23.
[3]张凡,李永明.2014.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状况与教育管理对策.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