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赤壁赋》,感受言语照应的魅力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guota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重点资助课题“指向言语表现的高中语文专题教学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要】本文以《赤壁赋》为例,重点分析文章照应的三种方法,即内容与文题照应、内容与作者照应、前后文照应。笔者认为,照应是文章扣住中心的主要方法,因有照应的存在,文章结构上才能前呼后应,内容上才能紧扣中心,照应是文章无懈可击的法宝。
   【关键词】照应;照应方法;紧扣中心;结构严谨;无懈可击
   照应这种手法的运用,在苏轼的《赤壁赋》中达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
   一、文本内容应与题目严格照应
   《赤壁赋》一文中,题目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即“赤壁”“赋”。“赤壁”交代地点,“赋”交代了文章的文体。苏轼在写作《赤壁赋》时,可以说是在照应题目上下足了功夫。
   《赤壁赋》由事件开启,那么事件就有發生的地点,在文章第一段交代主客夜游的逸兴这一片段里,就有“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的语句,交代地点是在赤鼻矶的下面,这是围绕题目来写的;而接下来的“清风”“明月”“水波”“白露”“水光”等景象,以及“高歌吹箫”引起的悲伤情绪,无疑都是写赤鼻矶之景美,进而写因为景美,幸甚至哉,乐极生悲,想起了自己的悲慨往事,才有了举酒主客、情绪转悲的描写,也可以说“此悲来乎于赤壁之乐也!”。在主客问答环节,客人开始倾诉其悲伤的原因,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更加的典型,有说服力,客人怀古伤己,举了曹操的事例,以曹操曾是千古英雄人物,如今却灰飞烟灭,来证明古代英雄尚且不能久存,何况“沧海之一粟”的我们?此事例依然是围绕题目中“赤壁”来写,因为文中指出“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个“此”就是赤壁。即便是第三段中客人直接倾诉的伤感之语,如“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以及第四段苏轼为排解客人内心的忧愁而进行的解释——“舍与不舍、取与不取”也是由第一段赤壁之景引申出来的,间接的照应了题目中的“赤壁”。
   由此可见,《赤壁赋》通篇文章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赤壁”来写的,无论是直接对赤壁的景物描写,还是间接对赤壁之处曾经的英雄人物的回忆,以及如今的主客之悲,作者都是围绕主线展开,毫无偏颇之嫌。
   题目中的“赋”字,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赤壁赋》通篇在句法上讲求语言优美,以四六言为主,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是四言,“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是六言;多用对偶,句式整齐,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等;讲求韵脚,但是不断变换,如开篇的韵脚是“间”“天”“然”“仙”,同一段内同一韵脚,到第二段时韵脚变为“桨”“光”“方”“慕”“诉”“缕”“妇”,韵脚不仅和上一段不同,而且在段内也发生了变化。而这些,都是照应了题目中的“赋”字。
   二、文本前后内容你呼我应
   在《赤壁赋》中,“水、月”意象贯穿始终,前后相互照应,形成一体。
   首先,在开篇写月夜游赤壁,并对赤壁的景物进行描写之时,作者着力于对明月、江水两个意象的润色上,对明月、江水形态作了具体而形象地描摹,如:“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等,这样的语言,不仅体现了月夜景色之宁静优美,更为下文写曹操月夜赋诗,客人借助“明月、江水”抒发内心悲伤的议论,苏轼借助“明月、江水”的说理做了铺垫。
   其次,客在伤感自己的渺小和人生短暂之时,也是围绕“明月”和“江水”展开的。
   客人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希望自己和明月一样永存,文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就是自己志向的写照。这样写既照应了文章开头对明月和江水的描写,同时也真实地体现了客人此时的主观情思。游览之时,见到天上的月亮,船下的江水,有感而发,顺理成章,后文再借助这两个意向抒发感想,也是情理之中,很有说服力。内容上的前后照应,使文章主旋律集中,少了突兀感。
   最后,苏轼在帮助客人解决内心矛盾时,亦是从写“明月”“江水”开始,这至少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照应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使文章浑然一体,并能使文章说理更加深刻,中心明确,避免不必要的偏离中心的赘述。正因为照应手法的存在,《赤壁赋》一文,经历千百年的洗礼,依旧光彩夺目。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的位置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年龄特征与教学要点,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认真探究。   一、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语文阅读,学生能够理解语言的表达形式,提升自身
期刊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有很多學校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教师引起重视,积极寻找策略,进行解决。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很多小学阅读课堂中,教师的教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他们依然采用说教的方式为学生全盘灌输课本内容,这样不符合新课改的
期刊
书信是众多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它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体。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书信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被相继出现的电话、QQ、微信等交流手段所取代,但无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还是在写作教学中,书信利用好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以自己的身份写信   在学生阅读整本书过程中或阅读结束后,布置学生以自己的身份,从自己阅读感受出发,结合自己生活实际给某个人写封信。  
期刊
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形式,其中包含了文字教学、语句教学以及篇章教学,也是學生综合锻炼语文能力的重要渠道。小学语文教师在单元阅读教学中开展主题整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梳理语文阅读知识,并形成新的阅读知识体系。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主题整合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分析文本,精选素材   部编版小学语文在文章的编排上并不是肆意而为,而是具有明显的单元特征。分析其文章分类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期刊
绘本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我们在进行绘本解读时,一方面要基于文本,从理解语言方面进行设计,另一方面,则要从提升学生思维角度进行教学设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大胆进行想象与推测,在理解故事的同时,发散思维,学会联想分析,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锻炼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英语学科综合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提升。   借助英语绘本,发展学
期刊
教学中做任何一项研究都应该充分了解学情,以数据说话。针对本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设计两份调查问卷:“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现状调查问卷”“苏轼诗文教学现状调查”。两份问卷分别设置了20个和10个问题,有针对性地了解到学生目前古诗文学习现状,以及对苏轼的了解情况。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古诗文缺乏兴趣。原因可能来自教师、学生自身或家庭。   学生获取古诗文的渠道过于狭窄。由于学生对古诗文本身不感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高中语文课堂中强化传统文化教学提出了相关建议措施,包括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阅读国学经典、创新教学方式,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關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国学经典   传统文化和高中语文教学两者之间属于一种互相发展、互相促进的关系。语文课堂也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措施,加深学生对于我国
期刊
听着学生们站在讲台上自信地分享自己的心得,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事实证明:一年以来,我的教学思路的调整是正确的,教学模式的改进是成功的。   一、学情、家境调查   1班有学生31人,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的只有5人,综合能力强的有2人,中等水平学生12人,2人基础极差且不善表达,其他同学达及格水平。最不容乐观的是有三分之二的同学上课听几分钟课就走神,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只有两三个。作业能认真完成的有
期刊
一头金色的头发,微风拂过,如狐狸的尾巴般蓬松饱满,玫瑰色的双唇微微上扬,清澈如水的眼睛里闪烁着星星般的微笑,风度翩翩的小王子从遥远的B—12星球走来了,他微笑着对我说:“很多美丽的东西,用肉眼是看不见的。”   “你好!小王子!我亲爱的朋友!这个暑假我要跟随你去走一段奇妙之旅。”我轻轻翻开书,小王子立刻伸出手臂拥抱我,“于子轩,很高兴与你同行!愿我们与美丽同行!”我们拉着手一起降临只有房子那么大
期刊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课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很多实验在课堂中由于设备原因很难实现,我对课本中的几个实验进行创新,使取材更简单。以下是我的两个课堂创新实验教学实例:   实例一 物体的浮沉条件   课前小制作:悬浮子   实验材料:约8cm的吸管、别针、一个饮料瓶   实验步骤:将吸管从中间对折,在吸管的开口处别入别针,放入装满水的饮料瓶中即可做成浮沉子,比较哪个组做得最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