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几点尝试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xue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心理等各方面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其意义就显得尤为深远。我认为,要彻底改变环境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局面,要彻底治疗“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考试难考、成绩难提高”的语文顽疾,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以下是关于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几点尝试:
  
  一、营造开放型的语文学习环境,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计新颖别致的导语,可根据实际情况,或用故事导人,或用诗词导入,或用实验导人,或用歌曲导人等。如我在教《孔乙己》第二课时时,就用了一个小品导人,充分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语文课充满了盼的心理,不知教师下一课又将用一个什么新奇的方法来开始,这就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半。
  (二)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培养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的语文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文课堂上,切忌统得过死,只许学生往我们预先设计好的袋子里钻,这样无疑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改变陈旧的评价方法,建立新的评价观念。近几年的中考高考已在发生着突变,过去那种非对即错的简单化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也不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因为有的问题的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只要言之有理,我们要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不要急于判断,而要给学生留下创造的空间,如果强求统一,就会堵塞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强化创造型的语文能力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能力指人们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的分析、综合、联想、想象、比较、抽象、概括,让已知与求知形成新联系,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一种能力
  (一)摆脱教参束缚,推陈出新,巧妙设置问题,促使学生运用比较、联想等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学《孔乙己》和《范进中举》时,我就改变了两课教参的传统讲法,而是仅对两课的人物形象做了对比分析,提示了几个对比点,学生已能很好把握该课内容了,收到了比传统分析法更佳的效果。
  (二)打破常规思维,激发学生求异思维
  在语文课堂中,设计一些不需要有固定答案的训练,这是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比如在分析《杨修之死》中的曹操形象时,从不同的点上去分析可能有不同的性格;有的学生对曹操全盘否定,而有的学生却对这人物推崇备至,甚至在课堂上围绕这人物唇枪舌战起来。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肯定得到了训练。这一点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关键是要对学生的思考结果加以恰当的评价,在众多不同的答案中去寻求最佳,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
  
  三、确定宏观的大语文观念,立足并超越课堂。
  
  (一)立足课堂,向四十五分钟要方法。课堂仍是教师进行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着整个语文教学的成败。创新教育的特点要求语文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重“鱼”不重“渔”的课堂教学模式。换言之,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超越课堂,向社会及课外要能力。过去只把学生局限在教科书和教室里的简单做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立足于课堂和书本的教学内容,放眼广阔的社会生活,着眼于整体的语文创造力的培养。在每一堂语文课中引导学生将社会生活和课外阅读材料融入进来,不仅使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而且不同对象的不同体验本身就引起了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利用先进的语文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适应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的确立,必然要求有一些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手段。在目前众多教育教学手段中,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当属教育的前沿科技手段,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借助媒体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而这使用的本身就是教师教学中的创新体现;对学生自是一种言传身教的影响。
  总之,语文教师要时刻记住我们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从而把语文课堂作为创新教育的前沿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想办法,多做各种创新教育尝试,那么,语文教学现状的改变当指日可待了。
其他文献
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如何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真正体现“教生学”为“生要学”的语文教育观念,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一、注重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习效果有很重要的作用。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
期刊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与现状。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使用和阅读祖国的语言。对学生而言,书既是益友,更是良师,可以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完善与发展。而现代教育学家普遍认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是具有和谐共融的智商情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阅读教学是可以起到这种作用的,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只是长期以来,语文的课堂阅读教学却一直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学生并
期刊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迁客骚人的感情也是浓厚炽烈的,因此文人墨客“以我手写我心”时,就会调动多种方法反映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感,而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古诗词中食用的方法,由此可知,景便是诗人抒情的载体之一,写景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诗歌的质露,因此流传至今的诗词中有许多写景语句极尽妙处,为作者的感情抒发起了巨大作用。这种妙处也是这首诗的最大亮点,由是这首诗得以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因此了解古诗写景的技法
期刊
鲁迅先生的《药》历来以其构思之精巧、寓意之深刻为广大后学者称道。不仅如此,细细揣摩便会发现,文中的许多细节描写,都表现出先生无所不至的深邃、敏锐的洞察力与精雕细刻的功夫,实在令人叹为观止。下面就选取“上坟”一章中有关华大妈的两个细节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第一个细节,华大妈、夏四奶奶分别给儿子上坟时,夏四奶奶惊异地发现儿子坟上有一圈红白的花。当华大妈看到夏瑜坟上的花环,而自己儿子的坟上只有几朵零星开
期刊
一、背诵的作用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用这样一个故事比喻教育:一个人在黑夜里赶路,忽然有神灵在他的耳边说:“蹲下去,捡一点东西放在袋子里。”这个人不敢违背神灵的指示,蹲下去,捡了一点东西敢在袋子里。走出山谷之后,天亮了,他打开袋子想看一看,神灵让他捡的是什么,一看便惊呆了:神灵要他捡的竟是钻石。加强背诵的训练,甚至是强制性的背诵,也不失为学好语文的有效方法。实践早证明背诵不保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期刊
记得那一年第一次教高三,同事跟我说:“《世说新语》这本书不错,多看看吧,会对高考有帮助。”于是去图书馆借了一本,回来看看,都是一些小短文。心想,同事的意思是这本书对古文翻译有益处吧。给学生在早自习连续摘抄了十几篇;译一译,但心里并没过多重视。  第二年,同事又对我说:“研究一下《世说新语》吧,会对高考有帮助。”这次我好象觉得应重视一下了,一个同事能这样朴实地推荐一本书给我,那应是很好的。我再一次把
期刊
古今中外的文章家都讲究锤炼语言并对此都有过明确的说明。高尔基说过:“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的艺术就在于言简意赅,言近旨远。也就是要锤炼语言。下面就浅谈一下词语锤炼问题。福楼拜曾对他的学生英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或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个。而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惟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
期刊
对于《项链》的主旨;有多种看法。有人认为小说是在讽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有人认为是在赞美诚实的品质和奋斗精神,有人认为是在歌颂诚挚美好的爱情,……当然,这都有各自的道理。我们也许不能洞悉西方文化的全都背景,或者透彻了解莫泊桑在《项链》中寓寄的全部思想内涵。但是认生是相通的,所谓“东海西海,心里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钱钟书《谈艺录·序》)同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
期刊
《石钟山记》中记述了苏轼父子考察石钟山的情景:  至奠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  月夜绝壁之下,湖水之上,阴森恐怖,使人“心动”“大恐”。读者顿生困惑:苏东坡何以夜入险境?这岂不有悖常情?其实;苏轼父子夜探石钟山,似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一中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形式,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自主地学习发展。  自主学习就是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自学。多年来,我们的班级授课制一直是老师主讲,学生被动地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课堂成了老师的一言堂。即使是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也只能是沿着老师的思路去思考去回答,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