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管理与应用的探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wangmos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认识
  远程教学或远程教育是一种传授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方法,通过劳动分工与贯彻组织原则以及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使之合理化。这是一种教与学的工业化形式。
  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为了贯彻国务院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由国家投入巨资,研发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一项重大项目。
  二、农村远程教育管理意义分析
  及时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对于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和落后的教育模式、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促进教学改革具有广泛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显著的实践应用价值。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核心是应用,保证”设备天天用、教师人人会、学生个个学”,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关键所在。
  学校硬件设施的多样性和不平衡造成研究成果的局限性;系统性不强,尤其缺乏稳定的教育资源的全面支持;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困难比较大,不能很好地发挥科研成果的理论指导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三、农村远程教育实践应用的背景分析
  近年来,我省市投入大量资金在全县范围内普遍推广。我市在电化教学方面,城乡学校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设备、技术、经验的示范性,十分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在新课程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教学研究骨干队伍和浓郁的教研教改氛围。
  目前,全市也有部分教师参加了省市级培训。但是,我市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尚在初始阶段,远程教育设备还没有成为学生学习认知工具的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没有得到加强,这也与农村中小学生信息技能缺乏系统培养有关,同时也反映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匮乏,教师利用网络资源的水平和条件环境尚不具备。
  四、远程教育工程在农村中小学的实施
  建立“以区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出台符合本区县实际的一整套管理措施非常有必要。首先,要成立领导小组。其次,要出台一套符合实际的远程教育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然后,学校应建立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系。
  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第一,把远程教育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第二,分层确定培训内容。第三,积极探索培训工作的有效形式。第四,分级培训。第五,建立培训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
  学校要建立“远教资源利用的管理办法、激励机制和奖惩考核制度”来指导、督促教师去利用。学校要以教务处为龙头,组建远教资源利用、研究和推广的远程教育工作机构。
  抓好“三个层面的运用”。第一,基本运用。基本运用就是指学校利用教学光盘,实现光盘中的教师、学生与教室中的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第二,整合利用。整合利用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第三,拓展利用。积极开展农民文化和实用技术培训,综合发挥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
  加强两方面的资源建设:一是农村师资力量普遍缺乏的教学科目,应重点提供;二是学校应建立自己的资源库,要有专人管理教学资源。
  远程教育所需经费应与义务教育经费一样,纳入县以上各级政府财政专项预算。
  以区县为主,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远程教育管理技术人员队伍,是解决技术支持问题的有效办法。
  为农村的经济和发展服务也是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做好这项工作。
  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大家都在不断地探索中。所以,抓好典型,总结经验,可推动整个远程教育工作向前迈进。
  五、组织领导和机制保障
  1.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保证基础信息化工作有序发展
  各学校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领导,统筹和领导。要结合本校的实际,积极主动地为本校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事来抓,并且要抓紧、抓实、抓细,切实抓出成效。
  2.明确目标,制定规划,构建学校基础信息化应用体系
  随着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实施。逐步实现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数字化与网络化,初步形成教育行政办公系统,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系统和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系统三者互联互通的网络体系。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保障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长效运行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探究的课题。只有不断地实践探索和研究,及时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断地加以完善,这样才能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农村学校师生平等感受、体验、享用丰富、优质的远程教育資源,同时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进程。
其他文献
“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这是习总书记在十八大会议提出的,我国用法律来治理国家,进一步体现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法治校园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一环。我校全体教师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认真学习教育法规、文件,把法治渗透到学校管理中,营造依法治校的良好的氛围,为教育改革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如何运用依法治校和依法从教的方法去处理好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合法权益呢?  何为法治校园呢?法治校园就是指自觉接受教育
期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前教育阶段是养成良好新歌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的饮食、睡眠、学习、卫生等习惯将会受益终生;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长辈的过分溺爱阻碍着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了我们关注的话题。因此,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才能培养出有高素质的社会新人才。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期刊
正常孩子口头交流和文字表达能力是需要学好作文,聋哑学生交流表达就更需要学好作文。学习作文的目的是为学好其他科目打好基础,是开发他们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的重要途径。但是我过去却错误的认识,聋哑学生学什么作文,手语都还没有学好,能认识几个字就行了。后来通过和他们长时间的接触,我发觉我错了,聋哑学生也和常人一样有丰富的感情,也要交流,也要表达,要想传情达意就必须学好作文,于是我开始下功夫去深
期刊
春秋时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思想道德的教育方法上,他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重视身教,做学生的榜样;在与学生的交流交往中教会学生做人、格物的道理。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尤其是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积极吸取古时先哲的教育理念,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能起到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听不懂太多的大道理,但他们的学习、模仿能力
期刊
语言对于人类的意义不亚于直立行走,在人类语言形成之初,语言与肢体动作是不分开的,简单的语言与肢体动作共同组成了沟通交流的方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丰富的肢体语言是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必要手段之一,肢体语言架起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弥补了教学过程中声音与语言沟通的不足,有利于传递更多的教学信息,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肢体语言的运用能够有效促进英语教学。肢体语言本身也是英语文化和英语语言
期刊
“中小学新课标”的实施,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让学生们欢呼雀跃,但对教师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把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标”,如何实施“新课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就提到议事日程,因为老式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课标”,语文教学方法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  语文教学方法多年来变化不大,总是教师除了教学生写字、詞、拼音外,就是分段,归纳中心,本文特点和讲作业,学生一点自主的余地都没有
期刊
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处于学生时代的青少年,其成就心理需要更强些,他们需要用不同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成就,以增强自信感,老师又是他们接触最密切的人,于是老师的贊扬就成了对他们的成就认可的最佳方式。为了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其兴趣,老师就要注意赞扬学生前进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若老师对学生的进步视而不见,则会打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学
期刊
我园是一所新建园。因此近一年来装修改造成为了我们的一项重点工作。正是这样的机会,为我们实践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条件。好的环境就像是潜在的课程,在无形中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有人说过,在发展的早期,重要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提供或创造一种丰富适宜的环境促进婴幼儿的整个大脑以全面的方式成熟起来。《纲要》中也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环境创设不再是一种背景、一种支持而是一种活动课
期刊
岁月匆匆,时光冉冉,转眼间工作已经十年,回想起来,感慨万千,心中仍然激动不已。离开大学校园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仿佛是昨天的事。还记得青涩的自己迈出大学校园的喜悦,彷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还记得刚踏进自己的工作单位的那一刻的心情——糟透了。从美丽的南方城市芜湖来到偏僻的北方小镇五河,自己的心情随着客车慢慢由南往北越来越差,因为外面的风景也由繁华干净变得落后垃圾满地,下了车,从一个小门走进去(因为学校
期刊
叶圣陶说或:“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这非常形象地说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小学生作文更是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小学生写作文就是写自己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和想过的。作为语文老师,只有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实感受中提炼素材、编写文章,才能够使学生对写作真正产生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一、爱生活,激兴趣  “作文源于生活”,作为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