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潘多拉的魔盒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_l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摘要】:《一千零一夜》是一本部头宏大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其主干故事奠定了该作的女性话语基调——重压下女性的反抗。运用女性主义视角,抓住各色各样的女性在反抗中体现出来的智慧与勇敢,反映女性在被动中的主动地位,而不止停留在简单揭示女性的被压迫地位;并准备寻找一条切合实际的“出路”,以帮助女性逃离“潘多拉的魔盒”。
  【关键词】:《一千零一夜》;女性;女性主义;女性的反抗
  一、《一千零一夜》及女性主义
  《一千零一夜》中生动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在女性地位低下的阿拉伯底层女性的愤怒与反抗,女性主义理论也为其多样化阐释提供了切入点。
  (一)《一千零一夜》的概况:
  《一千零一夜》是由古代近東、中亚、阿拉伯及别的地区诸多学者、作家共同编纂而成的,故事包罗万象,有很多就像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所以才有了流传的价值和不息生命力。
  其蓝本是在波斯地区流传的《千篇故事》,又增加了阿巴斯王朝的故事及麦马立克王朝的故事,故它是由伊拉克、波斯(包括印度)和埃及等三个地方的故事改编而成的。期间阿拉伯人对其删改,融入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呈现出伊斯兰特点与宗教色彩。
  (二)女性主义的概况:
  女性主义建立在波伏娃首倡的“第二性”基本前提之上。妇女第二性的地位牢靠不可撼动,在跨越历史、文化的社会结构中,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领域较男性地位悬殊很大。
  (三)从“他者”看女性的地位
  蒲伯说:“大多数的女人完全没有个性”。拉布吕埃尔说:“妇女总是极端的,不是比男人好,就是比男人坏。”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人尽皆知的著作,按理说被看到在写这本书不会感到羞耻,但其作者却很开心能听到门轴发出声响,因为那样她就能在别人走进屋子前把稿子藏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综上可得,妇女的痛苦愤怒均有据可查,有其真实性,这些遭遇散落各地,也融入到社会、语言与我们的思想价值体系中。
  二、书中的女性形象
  书中提到四类女性形象:被压迫的女性、阴险毒辣的女性、美好的女性及奋起反抗的女性。
  (一)被压迫的女性形象:
  首先来谈被压迫的女性:她们有的被奸污、有的充当了战利品、也有的忍受着世人的偏见和指责……
  第一卷中讲了这样一位女性:伊彼丽簪公主的谈吐见识、风度为国王奥睦鲁·努尔曼倾慕,被其穷追不舍,可遭到了公主的拒绝,无计可施之际国王听信宰相丹东的话,在其酒中放了麻醉剂,趁机玷污了她。第二卷中,一位青年和哈蒙督·本·腓佐律比武,条件是若青年输了,就将其妹妹作为战利品许给哈蒙督·本·腓佐律,由此可见妇女的社会地位。
  这些女性在男权社会的压迫下艰难存活,没有自主性,更无最基本的话语权,她们做不了自己的代言人,只能沦为他者的附属品,即通常所说的“第二性”。
  (二)阴险毒辣的妇女
  第一卷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以缝纫为业的青年白格波格被一妇女蒙骗,落了个奸邪者的下场,最终被驱逐出境。第二卷中,一位贵妇人因目睹其丈夫和厨娘一同嬉皮笑脸地伸手抓锅中的食物、狼吞虎咽,产生了憎恨报复心,在巴格达城中选了一个最肮脏龌龊的男人一起吃喝。
  這是书中提及的另一个女性群体:柔弱不堪的她们或许真的有阴险狠毒的一面,但也因有这一分类更显立体。并且该书并非出自一人之手,由此出现对女性的不同评判也在所难免,而且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也只能通过这种令人“憎恶”的近乎幼稚的方式来维护自己微弱的利益,借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表面写妇女的恶毒、阴险、狡诈,却成了她们聪明、机敏的佐证。
  (三)对女性美好一面的塑造
  当然,书中也有对女性美好一面的塑造:
  第三卷【富翁和六个婢女的故事】就写了六个如月儿般美丽可爱的婢女,个个知书达理、能歌善舞,并通过诗人之口将她们描绘得令人赞不绝口。第三卷【陶望督督跟学者答辩的故事】中艾补·哈桑的婢女陶望督督在圣训、诗词歌舞方面颇有造诣,非一般学士艺人所能及,和学者们对答如流,显示出其广博的知识,令人钦佩有加。
  这部分显然是对女性的褒扬,通过不同侧面表现其不同凡响,也许有夸张的成分,但看出叙述者认为女性完全能获得男性的性别体验,同时渴望女性能获得受人尊敬的地位。
  (四)奋起反抗的女性:
  因《一千零一夜》是围绕山鲁佐德的行为展开的,故最后着重来谈不甘受压迫而奋起反抗的女性:
  第一卷的伊彼丽簪公主怀有身孕,受到黑奴埃子邦的威逼后,依然不肯失身,为保贞洁不惜放弃生命,这是女性另一种形式的反抗,由于其能力有限,故只能通过轻生保贞洁。第二卷中一位贵妇人因目睹其丈夫和厨娘在一起嬉皮笑脸地伸手抓锅中的食物,产生了憎恨报复心,在巴格达城选了一个最肮脏龌龊之人一起吃喝。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女性的反抗,她们不像男子那样强壮,也无男性那样的地位,只能通过近乎变态的方式替自己鸣不平。
  《一千零一夜》开头说道:国王山鲁亚尔因知晓王后的不贞而将怒火引向其他女子,每晚娶一少女过夜,次日清晨便将其杀害,导致全城的女孩子非死则逃。宰相之女山鲁佐德为使城中女子免遭欺凌,便自作主张把自己许配给国王。她想出通过为其讲故事的办法,每当第二天曙光熹微之时便是故事最动人之处,国王想要急于听下去,便留她到第二天。就这样年复一年讲了一千零一个晚上,终于把国王教化,山鲁亚尔遂娶她为妻,并立其为后,不再殃及无辜。这一故事客观上揭示了妇女遭受碾压的惨状。
  由此可知,山鲁佐德是作为女性叙述者的形象出现的,意味着故事外的声音来自女性,可见本故事集由女性主导,这也为女性用自己的视角,写自己的故事提供了可能。而山鲁佐德与故事中提及的敢于反抗的女性与纯洁美好的女性相呼应,正因为故事讲述者是这样的人,所以才会在书中对这两类女性大加褒扬。   可见,《一千零一夜》的很多原文中女性不再处于任人摆布的地位,而是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她们机警善良,富有自我献身精神,敢于争取婚恋的自主权,也有意识维护其作为女性的权益与人格的尊严。
  三、“潘多拉的魔盒”
  “潘多拉的魔盒”是灾难及后患无穷的别称。潘多拉是一位美丽无辜的少女,她带着的魔盒固然有许多不美好的东西,却被宙斯操纵,之所以会给人类带去祸患,也是因为宙斯所致,他利用其美貌成功将怒火引向人类,非潘多拉的缘故。女性因此被定性为灾难的代指不合理。
  恩格斯说:“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發生的。”[1]母系氏族社会,妇女曾享有很高的地位,后由父系氏族社会取代,其地位也随之降低。随着阶级压迫的产生发展,男女不平等现象也产生发展,妇女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尼采将“成为你自己[2]”作为道德哲学的价值理想。在这之前首先应“认识你自己”,女性在获得社会认同感前同样应进行自我认同,才能在社会上获得应有的尊重。
  四、女性的自我放逐
  娜拉在《玩偶之家》里走出家门的那一瞬,意味着对之前生活正式宣告反抗,但之后的生活会怎样?鲁迅说:“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她出走时还没有能养活自己的资本。鲁迅曾评论:“与其出走,断不如自己握着经济权之更为可靠。”[3]因而,娜拉的自我救赎是不会有什么进展的,因精神上的释放并不能解决实在的问题。其出走激发了妇女的独立意识,但要想真正获得救赎,就得像《飘》中的女主人公经济上争得人格独立,因只有真正改变经济方面之关系,女性才能获得光明。娜拉和郝思嘉是男权社会中女性独立之代表,她们以实际行动向男权宣战。新时代的女子就要像娜拉反抗玩偶似的不自主地位;要像郝思嘉以女性真正的独立为目标。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提到:“我常常是喜欢女人的,我喜欢她们的不从流俗,我喜欢她们的完整,我喜欢她们的无名……”[4]女性是感伤、体验和浪漫的载体。
  书中多次提到女性的反抗:为保贞洁、为维护正义而自杀的、畸形的报复、为维护其自身地位而和男性据理力争的……虽然受到社会的歧视,可她们依旧凭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进行着顽强地抗争,包括书中塑造了一些阴险狠毒的女性,其实是女性另一种形式的反抗,或许是迫于无奈而不得不抓住最后一丝希望。然而,她们始终在男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男性理想的承载者,她们既是情人又是母亲,她们给予男性生命、爱和力量,使男性得以完成生命的成熟。[5]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畅想:“我看见人的鼻子和赤露着的肩膀衬着一片有星的天空,因为有人把客厅的窗帘扯开了——给她一间自己的屋子……她一定会有一天写一本更好的书。”[6]
  【结语】以新的角度和新的批评之视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广大妇女而言,不仅是文化史中的一部分,更是生存之过程。对妇女来讲,试图了解自己的做法,不单是为了寻找个性,也是帮助我们逃离潘多拉魔盒的重要途径。想要逃脱受男性话语机制所钳制的格局,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话语模式,还需经过持续地摸索和努力。但女性世界总有一天会展现出它的能量,女性独立之花也总有一天会推动着我们迈向美好未来。
  注释:
  [1]《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1页
  [2]尼采.《疯狂的意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1日
  [3]鲁迅.《娜拉走后怎样》.1923年12月26日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讲
  [4]弗吉尼亚·伍尔夫(著).《一间自己的屋子》.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55页
  [5]陈琳娜.《论黑塞早中期小说中的女性救赎》.《江南大学硕士论文》.2013
  [6]弗吉尼亚·伍尔夫(著).《一间自己的屋子》.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32页
  参考文献
  [1]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2]纳训(译).《一千零一夜》.人民文学出版社
  [3]【英】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上海人民出版社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5]麦春芳.《重残下的美艳——<一千零一夜>中的女性话语》.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2004年第25卷第1期
  [6]魯迅. 《娜拉走后怎样》.1923年12月26日
  [7]【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9月
  [8]【德】尼采 .《疯狂的意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1日
  [9]陈琳娜.《论黑塞早中期小说中的女性救赎》.《江南大学硕士论文》.2013
其他文献
(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天津 300204)  【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大众媒体就将美籍华裔描述为“模范少数族裔”。这个称号从表面上来看是对美国亚裔取得的成就给予了肯定,实际上却给他们带来了众多的负面影响。本文探讨了“模范少数族裔”称号对美国亚裔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揭示“模范少数族裔”面具下美国亚裔的真实生活状况。  【关键词】:美国亚裔;模范少数族裔;负面影响;真实状况  “模范
期刊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聊斋志异》中的女鬼形象延续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描述的女鬼的孤寒形象,而在女鬼复仇类型的故事里,都是因为活着时被迫害却无处伸冤,只能自己化作厉鬼手刃仇人,对现实的愤恨溢于言表。女鬼的孤独、愤恨无疑最符合作者的“孤愤”心态。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鬼;人鬼相恋;复仇  康熙十八年(1679),蒲松龄将已作成的篇章初步结集,题《聊斋
期刊
(天津师范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泰戈尔在1913年凭借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中国掀起了翻译泰戈尔作品的一波热浪。随后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文学研究会对泰戈尔作品的大量翻译和1924年泰戈尔的访华,使泰戈尔的作品在中国获得了极大的传播。泰戈尔的诗集、散文、小说等被争相翻译过来。但泰戈尔的长篇小说《天定情缘》的译本只见书于董友忱主编的《泰戈尔小说全译——长篇小
期刊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2)  【摘要】:本文拟从狂欢化理论的视角对小说《英格兰,英格兰》在此进行剖析。通过对脱冕结构,狂欢广场,狂欢化人物的分析可以发现作者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后现代社会中个人身份,民族身份危机的担忧。同时,这部小说也是对后现代社会中文化历史复制的一种讽刺。  【关键词】:《英格兰,英格兰》;狂欢化;幻象;狂欢  1.引言  《英格兰,英格兰》是一部反讽的后现代小说,由
期刊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 悲剧是什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文学作品是悲剧人生的。并且悲剧的穿透力要比正剧与喜剧深刻的多。究其原因是因为人生其存在的过程,就是苦难的过程。在这个繁华盛世,我们更需要悲剧去去浮躁之气。读读悲剧,想想人生。  【关键词 】悲剧;人物环境;时代;浮华  读读悲剧,想想生活  戏剧依据题材可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纵观我们熟知的文学作品大部分
期刊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2)  【摘要】:作为美国新生代华裔女作家,邝丽莎善于使用生动、细腻的笔触展现中国文化。《雪花与秘密的扇子》描述了百合与雪花两位“老同”跌宕起伏、截然相反的人生故事。主人公百合在经历了磨练和考验之后,不仅得到了身份地位的提升,也实现了心理和道德的成长。而雪花的命运却恰恰相反,只落下一个极其悲惨的结局。本文将从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剖析造成主人公曲
期刊
(河南大学 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古典主义通常是指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段时期。这期间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他们就是三位古典主义大师,他们杰出的音乐作品和音乐风格被称为近代欧洲音乐艺术的“经典”。古典主义时期是知识大众化的时代。其中,哲学、科学、文学和艺术开始面向新兴资产阶级和全体公民。音乐家走出宫廷深院的大门,为音乐会的听众构思创作,于
期刊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摘要】:“互见法”是司马迁独创的描写人物的写作手法,尤其在帝王身上描写突出,可以使人物形象得到更为全面的关照。本文通过“互见法”来全面关照《史记》中的高祖形象。  【关键词】:《史记》;互见法;高祖;形象  苏洵在研读《史记》时有一个有趣的发现:许多人物身上的污点或者阴暗面在本人的传记中往往找不到,而出现在与本人有关的他人传记中。“是故本传晦之
期刊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400000)  明代手工业的繁荣,滋养了大批文人对于生活器具的追求,在对各类器物精研的基础上,编纂写成了大量的花鸟、虫鱼、园林、山石、家具等各类专门的研究性记述。如文震亨的《长物志》、计成的《园冶》、高濂的《遵生八笺》、屠隆的《考藥馀事》、张谦德的《瓶花谱》、袁宏道的《瓶史》、田艺衡的《煮泉小品》、黄龙德的《茶说》等。明代苏州的刻书业盛极一时,藏书风气也随之浓厚。胡应麟《少
期刊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要】:约翰·福尔斯是英国当代文坛上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获得了文学评论界的高度赞扬,被誉为后现代小说永恒的经典,约翰·福尔斯也被誉为连接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先驱。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小说文本进行具体分析,认为女主人公萨拉这一形象是对维多利亚时代传统女性形象的彻底颠覆,在萨拉背弃传统、自我放逐的背后,是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