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转移,新社会群体“留守儿童”作为衍生群体而出现。由此,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了高度关注。本文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个特殊群体的现实状况,总结宜宾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分析其主要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从而提出要以家庭、学校、社会三者联合的方式作为解决宜宾市此类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成因;对策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迁徙过程中衍生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子女”,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他人照顾,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由于他们没有接受到由正常家庭所提供的抚育和关心,继而产生了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为突出点的问题。本文力求从专业的科学角度出发,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收集资料,深入研究宜宾市此类特殊群体心理问题的成因,力求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简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困境的原因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宜宾市农村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上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予以重视。
(一)家庭因素。首先,父母在物质上尽量满足留守儿童,思想心理道德方面根本不过问。一些外出打工的家长有了钱,对孩子过于慷慨,却对孩子的不良习惯不闻不问。有的留守儿童将像父母一样在外打工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学习热情低,厌学情绪高涨,成绩大多不太理想;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存在揠苗助长的情况,对孩子采取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不是唠叨就是斥责,给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由于长期无法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而造成亲情缺失,孩子想方设法从社会上各种渠道获取自己在父母那得不到的教育,此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就很容易入侵未成年人的思想。
其次,被委托的监护人一般是隔辈老人,鉴于其年纪较长和体力不足的原因,大多只能照顾孩子的基本生活,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生理关怀;加上其文化素质都比较低,没有办法辅导孩子得作业,无法营造一个利于学习的环境;隔代的老人把溺爱当做爱,放羊式管理最终导致其孩子多种不良的极端性格。
最后,农村贫困家庭。由于缺乏劳动力,不少留守儿童还需做家务和农活,其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根本得不到足够重视。
(二)学校因素。由于受现有的考试制度的影响,绝大多数农村学校至今还是把追求升学率放在首位,不重视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尤其不重视德育工作,老师只管抓分数,而不在意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学校地方偏远,交通不便,资金缺乏,吸引到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质量方面根本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留守儿童成绩容易波动,老师关注不够及时,导致儿童成绩下滑。由于农村教育条件的制约,在农村学校中基本都还尚未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都还没有开始。相对于非留守儿童来说,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需要特别的关心和体贴,而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又跟不上,直接导致了留守儿童生活上心理症结的产生。
(三)社会因素。解决此类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引起一些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相应的工作机制没有出台,有的教育方法工作抓不到重点,政府的主导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留守儿童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腐蚀十分严重。留守儿童中大多存在“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主要是由于社会上流传一种“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的谬论,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花在闲暇时间上最多的就是上网,然而,网络利用不当,造成沉溺于虚拟游戏无法自拔,留守儿童深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
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家庭方面。首先,家长要端正教育态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做到重视自己的榜样行为,不过度满足儿童的物质需求,造成华而不实的教育效果,多与儿童和学校进行沟通,更要多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使其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烦恼。沟通不仅可以用电话,还可选择写信、卡片等更能增加亲切感,创造温馨的家庭教养氛围。有条件的家长一定要做到把孩子带在身边,在实在做不到这点的情况下才一考虑其他监护办法,谨慎选择监护人,要为孩子选择精力充沛,文化素质高,道德修养好,有责任心的监护人,努力给孩子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适时返乡,弥补留守儿童情感空白。
(二)学校方面。首先,学校要改变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办学理念。“唯分数论”的错误思想相继转变,让素质教育得到全面体现,尤其重视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做到绝不歧视、平等对待留守儿童尤其是学习成绩较落后的留守儿童学生,更加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千方百计丰满留守儿童的感情。
其次,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为其安排适量的课外活动,例如让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集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精神,在定期举办的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中疏导排解心理压力,在保障他们科学的学习和生活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使其拥有健康身心。
(三)社会方面。首先,各级政府应加大力度进行招商引资,应加快发展本地的经济水平,洞察当地的特色经济,让当地居民在当地探索适合自己的致富方法,让青壮年真正留下来,减少外出打工,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
其次,对于不良游戏场所采取坚决打击取缔的态度,不定时在当地尤其是学校附近进行检查,使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营造一个利于学习的社会大环境,从而促进留守儿童健康的成长。(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
[2] 刘尧.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策略[D].吉林大学,2008.
[3]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29-36
[4] 陆春燕.农村留守儿章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重庆利技学院学报(社会利学版),2007,(1).
[5] 张景春,徐仕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12.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成因;对策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迁徙过程中衍生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子女”,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他人照顾,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由于他们没有接受到由正常家庭所提供的抚育和关心,继而产生了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为突出点的问题。本文力求从专业的科学角度出发,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收集资料,深入研究宜宾市此类特殊群体心理问题的成因,力求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简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困境的原因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宜宾市农村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上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予以重视。
(一)家庭因素。首先,父母在物质上尽量满足留守儿童,思想心理道德方面根本不过问。一些外出打工的家长有了钱,对孩子过于慷慨,却对孩子的不良习惯不闻不问。有的留守儿童将像父母一样在外打工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学习热情低,厌学情绪高涨,成绩大多不太理想;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存在揠苗助长的情况,对孩子采取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不是唠叨就是斥责,给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由于长期无法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而造成亲情缺失,孩子想方设法从社会上各种渠道获取自己在父母那得不到的教育,此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就很容易入侵未成年人的思想。
其次,被委托的监护人一般是隔辈老人,鉴于其年纪较长和体力不足的原因,大多只能照顾孩子的基本生活,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生理关怀;加上其文化素质都比较低,没有办法辅导孩子得作业,无法营造一个利于学习的环境;隔代的老人把溺爱当做爱,放羊式管理最终导致其孩子多种不良的极端性格。
最后,农村贫困家庭。由于缺乏劳动力,不少留守儿童还需做家务和农活,其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根本得不到足够重视。
(二)学校因素。由于受现有的考试制度的影响,绝大多数农村学校至今还是把追求升学率放在首位,不重视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尤其不重视德育工作,老师只管抓分数,而不在意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学校地方偏远,交通不便,资金缺乏,吸引到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质量方面根本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留守儿童成绩容易波动,老师关注不够及时,导致儿童成绩下滑。由于农村教育条件的制约,在农村学校中基本都还尚未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都还没有开始。相对于非留守儿童来说,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需要特别的关心和体贴,而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又跟不上,直接导致了留守儿童生活上心理症结的产生。
(三)社会因素。解决此类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引起一些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相应的工作机制没有出台,有的教育方法工作抓不到重点,政府的主导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留守儿童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腐蚀十分严重。留守儿童中大多存在“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主要是由于社会上流传一种“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的谬论,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花在闲暇时间上最多的就是上网,然而,网络利用不当,造成沉溺于虚拟游戏无法自拔,留守儿童深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
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家庭方面。首先,家长要端正教育态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做到重视自己的榜样行为,不过度满足儿童的物质需求,造成华而不实的教育效果,多与儿童和学校进行沟通,更要多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使其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烦恼。沟通不仅可以用电话,还可选择写信、卡片等更能增加亲切感,创造温馨的家庭教养氛围。有条件的家长一定要做到把孩子带在身边,在实在做不到这点的情况下才一考虑其他监护办法,谨慎选择监护人,要为孩子选择精力充沛,文化素质高,道德修养好,有责任心的监护人,努力给孩子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适时返乡,弥补留守儿童情感空白。
(二)学校方面。首先,学校要改变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办学理念。“唯分数论”的错误思想相继转变,让素质教育得到全面体现,尤其重视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做到绝不歧视、平等对待留守儿童尤其是学习成绩较落后的留守儿童学生,更加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千方百计丰满留守儿童的感情。
其次,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为其安排适量的课外活动,例如让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集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精神,在定期举办的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中疏导排解心理压力,在保障他们科学的学习和生活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使其拥有健康身心。
(三)社会方面。首先,各级政府应加大力度进行招商引资,应加快发展本地的经济水平,洞察当地的特色经济,让当地居民在当地探索适合自己的致富方法,让青壮年真正留下来,减少外出打工,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
其次,对于不良游戏场所采取坚决打击取缔的态度,不定时在当地尤其是学校附近进行检查,使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营造一个利于学习的社会大环境,从而促进留守儿童健康的成长。(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
[2] 刘尧.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策略[D].吉林大学,2008.
[3]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29-36
[4] 陆春燕.农村留守儿章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重庆利技学院学报(社会利学版),2007,(1).
[5] 张景春,徐仕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