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法导航】
“托物寓意”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花草)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既然是“托物言志”,就必然要采用象征手法展开联想,而类比往往是引起联想、运用象征手法的基础,这就必须做到“联想自然”,应找准托物言志的“相托点”。 相托点即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也就是物与志、物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
那么,在写作记叙文时,怎样做到“托物言志”呢?下面,我们以记叙性散文《寻找那棵樱桃树》一文的升格为例,举例略加点拨。
一、立意要明确
写“托物寓意”的文章,首先要把握好“物”与“意”之间的对应点,即二者要有密切联系,彼此契合,这是写好此类文章的关键。所谓“情意为主,景(物)为实”,可见思想感情是主要的,我们要由小见大,借自然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本文中,那棵饱经沧桑的樱桃树与爷爷就有诸多的相似点,它虽貌不驚人,但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幸福。樱桃树就是爷爷的象征,它让“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人间的亲情,这正是本文所要彰显的主题。
二、描写要具体
文章的立意明确了,怎样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使人感到亲切自然、生动感人呢?这就首先要抓住所托之物的“形”,进行具体的描绘。这个“形”既指它的整体特征,也指它的局部特征。如本文中的那棵樱桃树,在爷爷的精心培养下,曾经枝繁叶茂,年年盛产。后来,爷爷病了,由于没人照管,这棵樱桃树也像得了病似的,枝干嶙峋,疤痂遍布,叶子几乎掉光了,整棵树变成了枯黄色,没有了以往的绚丽,一棵老态龙钟、奄奄一息的樱桃树在风中飘摇。再后来,爷爷病逝,那棵樱桃树也死了。为了祭奠爷爷,“我”把那段已经枯死的樱桃树掩埋在爷爷的坟前,在原地再种一棵樱桃树,让它成为“我”对爷爷永久的怀念。这样对“物”加以描绘和渲染,就能使“意”的表现自然恰当,“水到渠成”。
三、表达要得当
写“托物言志”的文章,为了较好地状物和抒情,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首先,联想要恰当。也就是文章所咏之物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应有相通相似之处,即物与志、物与情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其次,议论要恰当。写这类文章,常常需要在记叙、描写中插入作者的看法,或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的议论,以表达作者情志、凸显文章主题。再次,过渡要自然。这类记叙性的散文,要求作者插上想象的翅膀,纵横捭阖,信笔写来,舒卷自如。要做到这一点,除了线索分明外,还要有得当的过渡。就本文来说,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行文叙事,自然过渡。
四、情感要真挚
文章不是无情物,唯有真情可动人。用真情打造细节,必然波澜起伏,张弛有度;用真情倾诉故事,必然内容丰满,立意深远;用真情行文成章,必然有血有肉,感人肺腑。尤其是写作本文这类“寄情于物”的文章,在状写事物时,必须倾注作者的深情厚谊,字里行间洋溢着自然真挚的情愫。这样“状物”,就有了思想、有了灵性,而且具备了典型意义;这样“托物”,就能顺理成章地完成“言志”的使命;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达到“融情于物、借物抒情”的目的,读这样的文章,方有撼人的张力和厚重的质感,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
病文
亮相
寻找那棵樱桃树
姜云飞
寻找那棵樱桃树,寻找那份遗失的记忆。
——题记
有时,我们所追求的、渴望的,不一定要触摸得到,他们也可能无形地存于你的记忆中,有时遥不可及,有时又触手可及,在我的脑海中,就存在着这样一段记忆。
不知何时起,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老一小两个人和一棵樱桃树的画面,模糊了又清晰,清晰了又模糊,我曾不止一次把他们当作我和已经逝去的爷爷,发现竟是如此吻合,这不禁勾起我对爷爷的怀念。
【文章开头语言不简洁,导致入题不快捷。应要言不烦地点出所托之物,由物及人,由物及情,由物及意,从而引出下文。】
小时候,爸爸妈妈由于工作原因让爷爷奶奶照顾我,我便住在爷爷奶奶家,爷爷与我之间并没有两代之间的隔阂,说是爷孙,倒不如说是朋友。爷爷家门前有一棵樱桃树,那棵樱桃树和周围的一小片场地便是我儿时的乐土。那棵树上的刻痕记录着我的成长,直到我的头齐第一根树杈。“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爷爷的精心培养换来了那棵树的年年盛产,那便是它一生中最绚丽的时候。当我和爷爷沉浸在幸福中时,病魔的种子却在爷爷的身上偷偷发芽。
【这一段中,存在着用词、引用、比喻不当的问题。如“隔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病魔的种子却在爷爷的身上偷偷发芽”等。遣词造句应表意准确,联想得当。】
七月,盛夏,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心中的痛却不觉蔓延开来,爷爷病了,一病就卧床不起。老人的病,通常十个九个是癌症,爷爷果然得的就是癌症。爷爷这一病,樱桃树也落下了,没人照管。后来,爷爷的病越来越重,树也越“病”越重。叶子几乎掉光了,剩下的也变得枯黄,再也没有以往的绚丽,取而代之的是秋叶般的枯寂。然而,在与病魔苦苦斗争了两个月后,爷爷去世了,没过多久,那棵樱桃树也死了。之后一段时间里,我常常会思念爷爷。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习任务的繁重使我无暇去想那些事了。再加上树也死了,我就渐渐淡忘了爷爷。
【这一段出现了对所托之物描写不细致、前后照应不紧密、情感基调相抵牾的问题。全文的核心应该是托物寓意、借物抒情,不能因为所托之物的消逝而淡化了所抒之情。】
后来我又去过几次爷爷家,也看过几次那个已死的樱桃树,但每次看到,我都会记起爷爷。我突然明白了,我对爷爷的思念并没有消失,只是它失去了一个载体。我需要重新寻找一个感情的寄托,那就是再种一棵樱桃树,就让它成为我对爷爷永久的思念吧! 【那棵象征着亲情的樱桃树究竟找到没有?结尾对事件发展的结果交代不明,与文题照应不紧,缺少意蕴。文章贵在结尾,不宜草草收尾,而应首尾圆合,回扣中心,深化主题。】
【病理诊断】
本文取材于家庭生活,记叙了“我”和爷爷在一棵樱桃树下发生的故事,表达了“我”对爷爷的思念之情。习作的成功之处在于:一、能从生活中提炼熟悉的素材,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二、按照时间顺序行文,过渡自然,在连接时间跨度和叙事跨度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三、以树喻人,托物寓意。爷爷就是那棵饱经沧桑、硕果累累后,悄然枯萎离世的樱桃树;樱桃树就是曾经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时光的爷爷,树就是人,人就是树。作者借一棵貌不惊人的樱桃树,讴歌了家庭温暖与人间亲情。
习作的不足之处表现在:一、对所托之物的描绘不够具体和深刻。文题是“寻找那棵樱桃树”,为什么寻找?怎样寻找?寻找的结果如何?文中对这些内容缺乏具体的描写和明确的交代。二、文章前后照应不周,对爷爷思念的情感淡浓不当,出现了情感基调不统一的问题,影响了作文主题的表现。三、遣词造句欠斟酌,有用词不准、联想不当、语言拖沓、语意重复等问题。此文如在以上方面精心修改,一定会提升作文的档次。
升格
佳作
寻找那棵樱桃树
姜云飞
寻找到那棵樱桃树,就找到了那份难忘的记忆。
——题记
不知怎的,在我渐渐地长大后,一老一小两个人和一棵樱桃树的画面,常常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有时在白天,有时在夜晚,画面中总是闪现着爷爷、我以及家门前的那棵樱桃树。
小时候,爸爸妈妈由于工作原因让爷爷奶奶照顾我,我便和爷爷奶奶经常在一起,孤独乏味的感觉不免在我的心中滋生。我喜欢吃樱桃,常常羡慕邻家小伙伴家门前有棵樱桃树,向往他们吃樱桃时的那种惬意的神态和欢乐的笑声。每当樱桃树结果的时候,我便流连在小伙伴的家中,任凭爷爷千呼万唤,也不肯回家。
有一次,爷爷把我从小伙伴家生拉硬拽出来,满脸愠怒地倒剪着手,在前面气冲冲地走,我耷拉着头在后面极不情愿地跟着他。他没有责骂我,而是边走便责咄道:“你这伢儿,看见别人家的东西就羡慕到这种程度,人家的東西再好,也是人家的。你喜欢吃樱桃,爷爷就给你栽一棵,看你有没有能耐让你的伙伴也来咱们家热闹热闹!”
第二年刚开春,爷爷就对我说:“今天我们去做一件事:栽樱桃树。”因为不是吃樱桃的季节,我早把这事忘了。爷爷拿来锄头和铁锹,背上一只大背篓,带着我来到姑姑家。姑姑指着一棵与我一般高的树苗对爷爷说:“挖这棵吧!”爷爷背着手围着这棵小树苗转了一圈,摇了摇头,对姑姑说:“姑娘,我跟你商量一件事:这苗小了,赶明年春天还不能挂果,你能不能把你家门前那棵去年已挂果的给我呢?”看到姑姑为难的神情,爷爷便又说:“飞儿这伢爸妈不在身边,他又爱吃樱桃……你把那棵树给了我,以后你家无论有什么事,我这把老骨头任你差遣!”姑姑看了看爷爷,嗔责道:“看您这把年纪了,这么大棵树,我给了您,您怎么把它弄回家呢?”爷爷爽朗一笑:“我自有办法,这你就用不着操心了!”
说完,爷爷便放下背篓,脱下棉衣,先用锹柄量了樱桃树的根围,然后就在离树蔸一尺多的地方挖起来。我担心地问道:“爷爷,您挖这么大个树蔸,少说也有一百多斤重,您能背得了它吗?”爷爷边挖边答道:“蔸挖小了树就难以成活,咱爷孙俩难道连棵樱桃树苗都弄不回去吗?”不一会儿,爷爷就把樱桃树苗挖起来了,根部带着一个硕大的蔸。爷爷叫我扶正背篓,他挽起衣袖,使尽全身力气抱起樱桃树蔸,小心翼翼地放在铺有稻草的背篓里,然后蹲下来,用他那宽阔的双肩背起了那沉重的背篓。只见爷爷步履蹒跚地迈动着艰难的步子,他的额上早已沁出了豆大的汗珠。我扛着铁锹和锄头跟在后面,一种既感动又自责的复杂情感涌上心头。我想,要不是我贪吃樱桃,爷爷怎么会受这份累呢?
樱桃树苗终于被爷爷背回来了。放下背篓,爷爷顾不得歇息,便在门前稻场边的一块平坦肥沃的土地上动手挖起树窝来,我赶忙帮他刨开挖出的浮土,很快我们就挖好了一个又宽又深的大树窝。我帮爷爷吃力地抬出樱桃树苗,慢慢地放进挖好的树窝里,然后培土,浇水。此后,爷爷精心地管理着这棵樱桃树,经常给它浇水,施肥,杀虫。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爷爷的精心培养,换来了那棵树的年年盛产,那是它一生中最绚丽的时候。那棵樱桃树和周围的一小片场地便是我儿时的乐土,树上的刻痕记录着我的成长。当我长齐到樱桃树第一根树杈高的时候,病魔的种子却已经偷偷地潜伏在爷爷的身上了。
这一年,樱桃刚刚摘完,爷爷就病了,一病就卧床不起。老人生病,八九不离十,就是不治之症,到医院一检查,爷爷果然就是癌症。爷爷一生病,樱桃树也被落在了一边,没人照管。后来,爷爷的病越来越重,樱桃树也像得了病似的,枝干嶙峋,疤痂遍布,叶子几乎掉光了,整棵树变成了枯黄色,没有了以往的绚丽,一棵老态龙钟、奄奄一息的樱桃树在风中飘摇。看到这情景,我心中的伤痛不觉蔓延开来。爷爷在与病魔苦苦斗争了两个月后,离开了这个让他留恋的世界。没过多久,那棵樱桃树也死了。此后,我常常会思念爷爷。从小学升入初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爷爷和他门前的那棵樱桃树的思念便随日月剧增起来。
后来我常常去看爷爷门前那棵已死的樱桃树,每当看到它,我就会想起爷爷。为了留下和爷爷生活在一起时的那段美好时光,为了祭奠疼我爱我的爷爷,为了寻找一种盛装亲情的精神蕴藉,我决定将那段已经枯死的樱桃树掩埋在爷爷的坟前,在原地再栽一棵樱桃树,让它成为我对爷爷永久的怀念。
现在,我终于又找到了心中的那棵樱桃树!
【升格点评】
升格文与原文相比较,至少有如下几个亮点值得大家借鉴:
一是文章开头点出所托之物,要言不烦,引出了下文。二是文中前部分具体细腻地描写了樱桃树的来历,恰当地运用引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并用插叙的方式来忆述樱桃树和爷爷曾经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的一段时光,遣词得当,表意准确。三是文中后部分写爷爷就是那棵饱经沧桑、硕果累累后,悄然枯萎离世的樱桃树。采用“以树喻人、托物寓意”的手法,描写生动,联想自然,借物抒情,彰显意旨,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核心内容。四是文尾部分睹物思人,写“我”将重植一棵象征着亲情的樱桃树。文章最后明确交代“我终于又找到了心中的那棵樱桃树”,照应开头,回扣中心,深化了主题。
“托物寓意”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花草)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既然是“托物言志”,就必然要采用象征手法展开联想,而类比往往是引起联想、运用象征手法的基础,这就必须做到“联想自然”,应找准托物言志的“相托点”。 相托点即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也就是物与志、物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
那么,在写作记叙文时,怎样做到“托物言志”呢?下面,我们以记叙性散文《寻找那棵樱桃树》一文的升格为例,举例略加点拨。
一、立意要明确
写“托物寓意”的文章,首先要把握好“物”与“意”之间的对应点,即二者要有密切联系,彼此契合,这是写好此类文章的关键。所谓“情意为主,景(物)为实”,可见思想感情是主要的,我们要由小见大,借自然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本文中,那棵饱经沧桑的樱桃树与爷爷就有诸多的相似点,它虽貌不驚人,但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幸福。樱桃树就是爷爷的象征,它让“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人间的亲情,这正是本文所要彰显的主题。
二、描写要具体
文章的立意明确了,怎样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使人感到亲切自然、生动感人呢?这就首先要抓住所托之物的“形”,进行具体的描绘。这个“形”既指它的整体特征,也指它的局部特征。如本文中的那棵樱桃树,在爷爷的精心培养下,曾经枝繁叶茂,年年盛产。后来,爷爷病了,由于没人照管,这棵樱桃树也像得了病似的,枝干嶙峋,疤痂遍布,叶子几乎掉光了,整棵树变成了枯黄色,没有了以往的绚丽,一棵老态龙钟、奄奄一息的樱桃树在风中飘摇。再后来,爷爷病逝,那棵樱桃树也死了。为了祭奠爷爷,“我”把那段已经枯死的樱桃树掩埋在爷爷的坟前,在原地再种一棵樱桃树,让它成为“我”对爷爷永久的怀念。这样对“物”加以描绘和渲染,就能使“意”的表现自然恰当,“水到渠成”。
三、表达要得当
写“托物言志”的文章,为了较好地状物和抒情,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首先,联想要恰当。也就是文章所咏之物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应有相通相似之处,即物与志、物与情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其次,议论要恰当。写这类文章,常常需要在记叙、描写中插入作者的看法,或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的议论,以表达作者情志、凸显文章主题。再次,过渡要自然。这类记叙性的散文,要求作者插上想象的翅膀,纵横捭阖,信笔写来,舒卷自如。要做到这一点,除了线索分明外,还要有得当的过渡。就本文来说,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行文叙事,自然过渡。
四、情感要真挚
文章不是无情物,唯有真情可动人。用真情打造细节,必然波澜起伏,张弛有度;用真情倾诉故事,必然内容丰满,立意深远;用真情行文成章,必然有血有肉,感人肺腑。尤其是写作本文这类“寄情于物”的文章,在状写事物时,必须倾注作者的深情厚谊,字里行间洋溢着自然真挚的情愫。这样“状物”,就有了思想、有了灵性,而且具备了典型意义;这样“托物”,就能顺理成章地完成“言志”的使命;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达到“融情于物、借物抒情”的目的,读这样的文章,方有撼人的张力和厚重的质感,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
病文
亮相
寻找那棵樱桃树
姜云飞
寻找那棵樱桃树,寻找那份遗失的记忆。
——题记
有时,我们所追求的、渴望的,不一定要触摸得到,他们也可能无形地存于你的记忆中,有时遥不可及,有时又触手可及,在我的脑海中,就存在着这样一段记忆。
不知何时起,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老一小两个人和一棵樱桃树的画面,模糊了又清晰,清晰了又模糊,我曾不止一次把他们当作我和已经逝去的爷爷,发现竟是如此吻合,这不禁勾起我对爷爷的怀念。
【文章开头语言不简洁,导致入题不快捷。应要言不烦地点出所托之物,由物及人,由物及情,由物及意,从而引出下文。】
小时候,爸爸妈妈由于工作原因让爷爷奶奶照顾我,我便住在爷爷奶奶家,爷爷与我之间并没有两代之间的隔阂,说是爷孙,倒不如说是朋友。爷爷家门前有一棵樱桃树,那棵樱桃树和周围的一小片场地便是我儿时的乐土。那棵树上的刻痕记录着我的成长,直到我的头齐第一根树杈。“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爷爷的精心培养换来了那棵树的年年盛产,那便是它一生中最绚丽的时候。当我和爷爷沉浸在幸福中时,病魔的种子却在爷爷的身上偷偷发芽。
【这一段中,存在着用词、引用、比喻不当的问题。如“隔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病魔的种子却在爷爷的身上偷偷发芽”等。遣词造句应表意准确,联想得当。】
七月,盛夏,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心中的痛却不觉蔓延开来,爷爷病了,一病就卧床不起。老人的病,通常十个九个是癌症,爷爷果然得的就是癌症。爷爷这一病,樱桃树也落下了,没人照管。后来,爷爷的病越来越重,树也越“病”越重。叶子几乎掉光了,剩下的也变得枯黄,再也没有以往的绚丽,取而代之的是秋叶般的枯寂。然而,在与病魔苦苦斗争了两个月后,爷爷去世了,没过多久,那棵樱桃树也死了。之后一段时间里,我常常会思念爷爷。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习任务的繁重使我无暇去想那些事了。再加上树也死了,我就渐渐淡忘了爷爷。
【这一段出现了对所托之物描写不细致、前后照应不紧密、情感基调相抵牾的问题。全文的核心应该是托物寓意、借物抒情,不能因为所托之物的消逝而淡化了所抒之情。】
后来我又去过几次爷爷家,也看过几次那个已死的樱桃树,但每次看到,我都会记起爷爷。我突然明白了,我对爷爷的思念并没有消失,只是它失去了一个载体。我需要重新寻找一个感情的寄托,那就是再种一棵樱桃树,就让它成为我对爷爷永久的思念吧! 【那棵象征着亲情的樱桃树究竟找到没有?结尾对事件发展的结果交代不明,与文题照应不紧,缺少意蕴。文章贵在结尾,不宜草草收尾,而应首尾圆合,回扣中心,深化主题。】
【病理诊断】
本文取材于家庭生活,记叙了“我”和爷爷在一棵樱桃树下发生的故事,表达了“我”对爷爷的思念之情。习作的成功之处在于:一、能从生活中提炼熟悉的素材,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二、按照时间顺序行文,过渡自然,在连接时间跨度和叙事跨度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三、以树喻人,托物寓意。爷爷就是那棵饱经沧桑、硕果累累后,悄然枯萎离世的樱桃树;樱桃树就是曾经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时光的爷爷,树就是人,人就是树。作者借一棵貌不惊人的樱桃树,讴歌了家庭温暖与人间亲情。
习作的不足之处表现在:一、对所托之物的描绘不够具体和深刻。文题是“寻找那棵樱桃树”,为什么寻找?怎样寻找?寻找的结果如何?文中对这些内容缺乏具体的描写和明确的交代。二、文章前后照应不周,对爷爷思念的情感淡浓不当,出现了情感基调不统一的问题,影响了作文主题的表现。三、遣词造句欠斟酌,有用词不准、联想不当、语言拖沓、语意重复等问题。此文如在以上方面精心修改,一定会提升作文的档次。
升格
佳作
寻找那棵樱桃树
姜云飞
寻找到那棵樱桃树,就找到了那份难忘的记忆。
——题记
不知怎的,在我渐渐地长大后,一老一小两个人和一棵樱桃树的画面,常常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有时在白天,有时在夜晚,画面中总是闪现着爷爷、我以及家门前的那棵樱桃树。
小时候,爸爸妈妈由于工作原因让爷爷奶奶照顾我,我便和爷爷奶奶经常在一起,孤独乏味的感觉不免在我的心中滋生。我喜欢吃樱桃,常常羡慕邻家小伙伴家门前有棵樱桃树,向往他们吃樱桃时的那种惬意的神态和欢乐的笑声。每当樱桃树结果的时候,我便流连在小伙伴的家中,任凭爷爷千呼万唤,也不肯回家。
有一次,爷爷把我从小伙伴家生拉硬拽出来,满脸愠怒地倒剪着手,在前面气冲冲地走,我耷拉着头在后面极不情愿地跟着他。他没有责骂我,而是边走便责咄道:“你这伢儿,看见别人家的东西就羡慕到这种程度,人家的東西再好,也是人家的。你喜欢吃樱桃,爷爷就给你栽一棵,看你有没有能耐让你的伙伴也来咱们家热闹热闹!”
第二年刚开春,爷爷就对我说:“今天我们去做一件事:栽樱桃树。”因为不是吃樱桃的季节,我早把这事忘了。爷爷拿来锄头和铁锹,背上一只大背篓,带着我来到姑姑家。姑姑指着一棵与我一般高的树苗对爷爷说:“挖这棵吧!”爷爷背着手围着这棵小树苗转了一圈,摇了摇头,对姑姑说:“姑娘,我跟你商量一件事:这苗小了,赶明年春天还不能挂果,你能不能把你家门前那棵去年已挂果的给我呢?”看到姑姑为难的神情,爷爷便又说:“飞儿这伢爸妈不在身边,他又爱吃樱桃……你把那棵树给了我,以后你家无论有什么事,我这把老骨头任你差遣!”姑姑看了看爷爷,嗔责道:“看您这把年纪了,这么大棵树,我给了您,您怎么把它弄回家呢?”爷爷爽朗一笑:“我自有办法,这你就用不着操心了!”
说完,爷爷便放下背篓,脱下棉衣,先用锹柄量了樱桃树的根围,然后就在离树蔸一尺多的地方挖起来。我担心地问道:“爷爷,您挖这么大个树蔸,少说也有一百多斤重,您能背得了它吗?”爷爷边挖边答道:“蔸挖小了树就难以成活,咱爷孙俩难道连棵樱桃树苗都弄不回去吗?”不一会儿,爷爷就把樱桃树苗挖起来了,根部带着一个硕大的蔸。爷爷叫我扶正背篓,他挽起衣袖,使尽全身力气抱起樱桃树蔸,小心翼翼地放在铺有稻草的背篓里,然后蹲下来,用他那宽阔的双肩背起了那沉重的背篓。只见爷爷步履蹒跚地迈动着艰难的步子,他的额上早已沁出了豆大的汗珠。我扛着铁锹和锄头跟在后面,一种既感动又自责的复杂情感涌上心头。我想,要不是我贪吃樱桃,爷爷怎么会受这份累呢?
樱桃树苗终于被爷爷背回来了。放下背篓,爷爷顾不得歇息,便在门前稻场边的一块平坦肥沃的土地上动手挖起树窝来,我赶忙帮他刨开挖出的浮土,很快我们就挖好了一个又宽又深的大树窝。我帮爷爷吃力地抬出樱桃树苗,慢慢地放进挖好的树窝里,然后培土,浇水。此后,爷爷精心地管理着这棵樱桃树,经常给它浇水,施肥,杀虫。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爷爷的精心培养,换来了那棵树的年年盛产,那是它一生中最绚丽的时候。那棵樱桃树和周围的一小片场地便是我儿时的乐土,树上的刻痕记录着我的成长。当我长齐到樱桃树第一根树杈高的时候,病魔的种子却已经偷偷地潜伏在爷爷的身上了。
这一年,樱桃刚刚摘完,爷爷就病了,一病就卧床不起。老人生病,八九不离十,就是不治之症,到医院一检查,爷爷果然就是癌症。爷爷一生病,樱桃树也被落在了一边,没人照管。后来,爷爷的病越来越重,樱桃树也像得了病似的,枝干嶙峋,疤痂遍布,叶子几乎掉光了,整棵树变成了枯黄色,没有了以往的绚丽,一棵老态龙钟、奄奄一息的樱桃树在风中飘摇。看到这情景,我心中的伤痛不觉蔓延开来。爷爷在与病魔苦苦斗争了两个月后,离开了这个让他留恋的世界。没过多久,那棵樱桃树也死了。此后,我常常会思念爷爷。从小学升入初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爷爷和他门前的那棵樱桃树的思念便随日月剧增起来。
后来我常常去看爷爷门前那棵已死的樱桃树,每当看到它,我就会想起爷爷。为了留下和爷爷生活在一起时的那段美好时光,为了祭奠疼我爱我的爷爷,为了寻找一种盛装亲情的精神蕴藉,我决定将那段已经枯死的樱桃树掩埋在爷爷的坟前,在原地再栽一棵樱桃树,让它成为我对爷爷永久的怀念。
现在,我终于又找到了心中的那棵樱桃树!
【升格点评】
升格文与原文相比较,至少有如下几个亮点值得大家借鉴:
一是文章开头点出所托之物,要言不烦,引出了下文。二是文中前部分具体细腻地描写了樱桃树的来历,恰当地运用引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并用插叙的方式来忆述樱桃树和爷爷曾经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的一段时光,遣词得当,表意准确。三是文中后部分写爷爷就是那棵饱经沧桑、硕果累累后,悄然枯萎离世的樱桃树。采用“以树喻人、托物寓意”的手法,描写生动,联想自然,借物抒情,彰显意旨,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核心内容。四是文尾部分睹物思人,写“我”将重植一棵象征着亲情的樱桃树。文章最后明确交代“我终于又找到了心中的那棵樱桃树”,照应开头,回扣中心,深化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