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体选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ji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体意识正在被大家接纳并受到重视,掌握语体的相关规定不仅能规范教学,而且是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学好汉语的必经之路。语体的使用受制于语境,在交际运用中,语体表现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留学生语体使用方面的技能,就会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语体在语言学习的各阶段各有特点,教师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语体能力的发展和形成过程,再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以此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语体选择 语体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
  随着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学生在语体方面表现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分和使用。事实上,在实际运用中,口语中不太用书面语,而写作中也不赞成用满篇的口语,这就从使用选择上给学生造成困惑。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用口语,因为口语词简单常用,易于表达。而从现实需要看,很多人必须学好汉语,甚至精通汉语,因此必然面临书面语的考验。再则,目前的HSK,这种书面语形式的考试,往往要求学习者具备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因此,对留学生来讲,口语和书面语的使用成为他们汉语学习的一大难点。李泉(2004)指出:“对外汉语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培养学习者准确地把握和正确地使用各种语体的能力,因此语体跟对外汉语教学关系密切。”①所以,如何根据语体教学现状和现实任务的需要调整和把握汉语书面语和口语间的平衡关系是该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
  对外汉语语体研究是一个全新而复杂的项目,涉及整个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从教材到课堂,从课堂到学习运用,最后反映到学习者的语体能力上。而目前教学中凸显的一些与之密切相关的问题增强了开展相关研究的迫切性。以下我们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材语体、教师语体、学生语体三个方面加以讨论。
  (一)教材语体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依据的材料,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构成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教材可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从教学层次看,教材语体表现出明显的阶梯性,大致为口语向书面语过渡。从第一部分的语体特征可以看出,初级汉语教材多为日常交际口语,有大量的口头表达。初级汉语是建立在口语的听说技能之上的,服务于日常交际。随着学习的加深和交际范围的扩大,听说训练所形成的口语技能已不能满足日常需要。比如,要看懂某件商品上的说明,需要一定的阅读技能,需要学习者向书面语迈进,即听说到读写的过渡。当然这并不是说读写技能是后来者,事实上,从接触汉语开始就有了简单的阅读,只是多为口语的书面形式。如下面这段:
  大卫:天冷了。我想买件毛衣。
  玛丽:我也要买东西。我们什么时候去?
  大卫:星期天去,怎么样?
  玛丽:星期天人太多。
  大卫:那明天下午去吧②。
  这段初级汉语对话明确地反映了初级口语的特点:在某一个特定的场景进行日常生活对话,简单明了。
  汉语学习会逐渐形成两个语体系统,从口语开始,中级汉语阶段正是学习者书面语系统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相比之下,初级汉语词语解释方法多为对译法,学习者对所学词语的理解一目了然。而中级汉语在这方面多为直译法,直接用汉语解释汉语,是在已有汉语知识积累上的进一步学习。当然,刚步入中级的时候,对译和直译都存在,再逐步过渡到直译法。中高级阶段,口语运用已基本掌握,除了满足日常交际需要之外,还承担着进一步学习的重任,学习者往往需要加深口语基础学习。这种以简驭繁的方法体现出书面语的经济性原则,是更精练严密的表达形式。此时,教材不再有媒介语,书面语增多,各种题材的文章都有所涉及,如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科技文等。通过这些选材,反映出的内容更全面丰富,从摹景状物到抒情议论,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全面展示汉语和汉文化。
  如:一诺千金看来只是一种作风,一种实在,一种牢靠,可它的内涵涉及对世界是否郑重。诚挚、严谨的人做人做事自然磊落,落地生根,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那种准则的含义已经超出本身,而带着光彩的人类理想和精神、正气在其中③。
  这段材料选自高级汉语,不难看出,其中书面语用词丰富,同时是议论文体,还反映了“一诺千金”这种传统美德,已经完全跳出了口语形式。
  (二)教师语体
  教师语体主要指教师的课堂语体。盛炎(1994)表示:“我觉得外国人学习中文,语体学习不妨从中性语体开始。所谓中性语体,就是介于正式和非正式之间的语体。”“随着中文程度的提高,语体的学习也随之加强。”④教师的课堂语体应随着学习需要灵活调整,但总体趋势仍然是一种“中性化”的语言,不偏不倚,以达到顺利传达语言知识的目的。刘珣(2000)指出:“在语体上,初级阶段既不宜过于口语化(不利于掌握基本结构),也不宜过于书面化(难以掌握,缺少现实交际价值),要注意学习口语和书面语都能用到‘中性’语体。从中级阶段后期开始,加强两种语体的区分和转换。高级阶段要特别加强书面语的教学。”⑤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语体是与各个阶段的教学特征相适应的。初级课堂上,应从学生的接收能力出发,尽量用简练的口语,适当重复重点句子。如:
  1.我要可乐。
  2.我们家有5口人。
  3.你多大了?
  4.放学了,一起去吃饭。
  5.我来中国学汉语。
  以上5个例句是初级汉语教学的常用句。当然要做到简练并不容易,课堂用语与平时的口语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既要使课堂语言简单口语化,又要保证语言的严密规范性。因此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培养教师的这种能力。
  中高级阶段,课堂用语逐渐丰富,语体上书面语增多,教师恰当的课堂用语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课堂氛围里耳濡目染地学习和习得语言知识和技能。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并建立书面语系统。目前的HSK就体现了对学习者各方面能力的考查。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读和写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这种书面形式的检验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当然,考试只是检验的方法,不是最终目的,要真正学好汉语,必须具备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的能力才算学得好。   (三)学习者语体习得
  在教材语体和教师课堂语体的引导下,学习者的语体发展也呈现出规律性,大致和教材语体、课堂语体保持一致,是由口语向口语和书面语并驾齐驱方向发展的。学习者最终会形成两个语体系统,即口语系统和书面语系统。
  口语的学习伴随始终,从最简单的独词单句到完整的表达,这和本国人的语文学习有一定的相似性。口语解决日常交际问题,因此我们离不开口语。书面语则需要学习者经过长期的学习和训练,这样才能形成书面语系统,这和本国人的书面语系统形成过程是相似的。语言的内容无穷尽,学习者只能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范围,提高驾驭书面语的能力,而不可能尽善尽美。最理想的过程就是从口语运用到口语和书面语共同运用的过程。前面也提到,口语解决听说问题,书面语解决读写问题和帮助继续学习,其实这只是一种大致的任务分配。对于学习者来讲,书面语系统的形成并不容易,这是一个长期缓慢进行的过程,所以很多学习者更趋向于用口语完成各项交际任务。在书面表达中,为了避免语言错误,也不太用复杂的书面语,但是出于客观需要,学习者通常会问:这是什么意思?是口语还是书面语?哪一个常用?这一系列的问题除了语言点本身的意义和用法之外,还表现出语体的差异。
  二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语体教学。
  第一,从宏观上明确语体学习过程和阶段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将语体意识融入教学中。语体的表现集中在中高级阶段,同时伴随语言问题而增多。在中高级阶段书面表达中,学习者往往会出现语体混用现象,由于不明确语体用法,闹了很多笑话。尽管学习者掌握了某个语言点的具体用法,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可能出现偏差。目前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大多集中于语言的意义和语法讲解,有时就忽略实际运用和使用频率的问题。课堂上的规范表达和语言规则要求学习者遵守,从初级阶段的口语习惯到后来的更规范严格的书面语,我们应该将这种语体意识贯穿整个教学。
  第二,从实际运用中加强语体意识培养。从教材语体对比训练开始,注意口语和书面语在用法上的差别。比如词汇上的固定搭配、习语、词的省减和添加、助词的功能和各种用法,等等。教师通常把一个很书面的语言点解释得简单易懂,就是通过比较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实现的,这体现出:学习者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已有的语言知识储备上的。明确具体知识点的使用频率,区分口语书面语的使用范围。语言有共通性,各种语言都存在口语和书面语,适当横向对比语言之间的语体差别对汉语语体意识的培养有很大帮助。教学中应充分运用这种客观差异强化语体意识。
  第三,大量接触不同语体的材料培养语感。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课文材料的选择上。语体本身就是在大量的语言材料上归纳总结出来的一种具有共性的语言特点,只有通过阅读量的积累,学习者的语体概念才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比如,中高级汉语教材应涉及多种文体,除了常见的散文和记叙文之外,说明文、议论文、科技文、文化小品文及文学作品等都应有所体现。
  书面语的运用是建立在扎实的口语功底之上的,而书面语的进步又会促进口语的规范和丰富,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我们可以通过对语体的准确把握规范日常交际。
  以上是对对汉语教学中的语体问题的一些讨论和认识,是对语体教学的总结。通过对语体本身的分析,教材语体、教师语体和学习者语体的发展方向分析当前语体教学现状,并提出了几点看法。当然,在语体这个大题目下,包含很多实践问题,我们只有通过大量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并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将汉语语体的本体知识运用在教学中,注重各种语言之间的横向对比,再根据教学需要提炼总结出教学方法,运用在课堂上,以此推进语体教学。我们的目的是将语体意识融入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者的语体综合运用能力,保证在各种场合恰当得体地交流。同时,正视这种能力形成的过程和长期性,具体的语体介绍是语体能力培养的形式,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将这种形式进行到底,进而形成语体能力,提高学习者准确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和写作等方面的语言综合能力。
  注释:
  ①李泉.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汉语学习,2004(1).
  ②摘自《汉语会话301句》(2003)第十二课(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③摘自《博雅汉语·高级飞翔篇Ⅰ》第三课(2006),北京大学出版社.
  ④盛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体学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2).
  ⑤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参考文献:
  [1]陈倩倩.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体研究现状及思考[J].语文学刊,2010.
  [2]李如龙.关注汉语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
  [3]丁金国.再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体意识[J].语言文字应用,1999.
  [4]李泉.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J].汉语学习,2004.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210722014;咸阳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0XSYK122。
其他文献
摘 要: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学科思维和学科学习品质的培养,在初中生物这门应用型学科的教学中,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生物学习的品质和能力形成和提高帮助莫大。本文就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开展的问题作了探讨,以期提高初中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和应用水平,获得教育的高质量。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 开展策略  素质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能力,
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的主人,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的神圣使命。在当代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
摘 要: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帮助学生培养职业能力和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好的规划,从而方便大学毕业生就业。本文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就业指导的联系,发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教育工作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 大
摘 要: 如何评估、监控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是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命题。形成性评价是一个连续不断收集对学生能力、态度等全面综合评价的系统过程,与当前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存在较多的共通之处。在监控实践中,形成性评价与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长效监控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其在监控过程中展现出明显的可行性和优势。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学生党员发展 质量监控  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持续不断地
摘 要: 在当代,以人为本意识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现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所面对的大学生多为“90后”,相比“80后”,他们拥有更强烈的自我意识。所以,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充分考虑“90后”所特有的成长经历和思维观念,设计一套既符合高校学生管理又适合这些学生特点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 高校学生管理 以人为本 心理特征 
1995年,我们在汾阳县肖家庄镇义安村进行了500亩玉米连片生产,在种子、密度、投入上进行科学指导,在春旱、秋涝,多阴寡照,且虫害严重,霜冻早临的不利环境条件下,平均亩产750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专业自成立以来尤其重视实验实训的建设,提出按“源于现场、高于现场”的原则,建设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实境化、开放化、多功能的实训基地,创建“
外语院校的毕业生从事新闻工作,尤其是国际新闻报道,有优势但难度也很大。经过20多年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份工作是极为艰辛的。然而,我依然深爱着新闻工作,它虽然艰辛
SQ52—7,即“双季短蔓红心薯”,是近几年刚培育出的一个红薯新品种。由于它特早熟(从种到收90天,一年可栽两季),特高产(亩产双季可达1万公斤),蔓特短(蔓长80——100厘米),管
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强,急需加强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究。基于中外教师协同的双语教学实践经验,构建中外教师协同的互动式双语教学模式,从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建构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