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探索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dess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园林植物造景作为园林专业的主干课程,是连接园林植物基础与园林综合设计之间的重要桥梁,在培养有家国情怀、社会担当、科学精神、工匠技艺的园林专业卓越应用型人才中处于重要的一环。基于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视角,从思政元素挖掘、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优化、考核方式革新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力求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助力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9-0175-04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of Plant Landscap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GENG Xiuting et al.
  (School of Life and Food Engineering,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37, China)
  Abstract: As the main cours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 landscape plant landscaping is an important bridge between the foundation of landscape plants and the comprehensive desig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verall goal of cultivating excellent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 with family feelings, social responsibility, scientific spirit and craftsmanship.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his paper carries out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from four aspec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mining,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teaching method optimization, and assessment mode innovation, so as to achiev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andscape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lant landscaping; Teaching reform
  2020年5月,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1]。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展开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打破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孤岛效应”,形成协同效应的育人新生态[2-6]。但是不同的专业课有着不同的课程特点、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要因课制宜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才能避免思政与专业教育之间“两张皮”的现象产生。另外,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高等农林教育要面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美丽幸福中国建设”等战略需求,主动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农林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7],这给园林专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园林植物造景课程作为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连接园林植物学和综合设计、毕业实习之间的重要纽带,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园林植物造景的基础知识,能够胜任城乡各类绿地的绿化设计工作。但是传统课程教学往往注重知识传授,弱化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课程目标的实现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面对时代新需求、教育新要求,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基点进行教学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
  1 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思政建设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遵循,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通过理论教学、设计实践和工程实训,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五育并举,培养有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社会担当、科学绿化精神和匠人精神的优秀绿化工作者,助力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
  2 园林植物造景課程思政实施路径
  2.1 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多角度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贯穿整个教学,强化“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通过引入优秀历史园林造园纪录片,在赏析古典园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同时树立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观;通过讲述中外园林史上优秀园林造园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大国工匠精神和精湛的造园技艺,明确德技并重的重要性;通过引入美丽中国、美丽乡村、人居环境、园林城市等社会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增强专业认同,明确时代使命和个人价值;通过讲述生态文明建设和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生态意识和科学精神;通过项目设计实践与绿化工程实训,塑造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培养其团队协作意识,树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价值观。   2.2 “三位一体”教学,践行课程思政 阜阳师范大学2019版园林人才培养方案中,将2016版园林植物造景课程的32个理论课时调整为16理论课时+16实践课时,另外还增加了1周工程实训,构建了“理论教学-设计实践-工程实训”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通过景观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践行“美育”理念,通过工程实训让学生参与劳动,塑造工匠精神,践行“劳育”理念,有利于“五育并举”目标的实现[8]。在理论教学中,深入挖掘各章节中的思政元素,重在帮助学生增强专业认同感,明确社会责任与担当,树立科学绿化精神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价值观(表1)。在设计实践和工程实训环节,通过引入课题、案例赏析、分组设计、成果汇报等形式,对课程思政进行强化和检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团队精神、匠人精神,增强专业获得感、认同感,明确社会责任和个人价值,引导其在国家发展、社会需求和个人选择的交汇点上进行思考选择(表2)。
  2.3 创新教学方法,助力课程思政教学 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增加了视频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话题辩论、情境体验、虚拟仿真、现场观摩、外业调研、方案设计、小组汇报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深度学习园林植物造景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价值塑造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以实践模块教学中的居住区绿化设计内容为例,探究如何在教学全过程践行课程思政的理念。
  2.3.1 课前探学,培养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意识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针对居住区绿化提出相关问题:居住区绿化的意义?居住区应该怎样进行绿化设计?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课前在线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培养自主学习意识。(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后对学校周边居住区绿化进行调研拍照,搜集优秀案例,并完成给定地块的方案初步设计。以具体任务为驱动,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建立分析问题的思维,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意识。
  2.3.2 课中导学,明确专业价值,培养科学绿化精神 (1)调研成果分享。让学生对自己课前所拍的照片中的绿化情境进行优缺点剖析,并提出提升改造的建议,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2)造园理论讲授。通过讲述居住区绿化对于提升人居环境、创建园林城市、助力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增强专业认同感,明确时代使命和个人价值,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做有本领、有担当的园林绿化青年。通过绿化原则、设计要点和反面绿化案例的讲授,让学生明白科学绿化、以人为本的重要性。(3)经典案例赏析。引入中国优秀私家古典园林——扬州个园的纪录片,借助VR虚拟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典园林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感悟大国工匠精神。引入优秀的高年级同学所设计的居住区方案,发挥榜样力量,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4)设计成果汇报。小组合作,完成居住区绿化地块的方案设计并进行初步成果汇报,并进行小组互评、提问。通过设置设计、汇报、提问、互评环节,一方面可以打造学生学习共同体,增强团队凝聚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方案创新的设计思维和方案评价的辩证思维,为后期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2.3.3 课后拓学,深化探究意识,培养坚毅品格 (1)优化方案设计。根据课中小组互评意见和老师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对本组设计的居住区绿化方案进行持续优化改进,让学生明白一个小区绿化方案的成功落地要经历反复推敲修改的过程,要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力争精益求精,将“设计出生态实用美观的优秀作品”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2)关注行业热点。引入与本节内容相关的行业热点话题,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农村新型社区景观建设,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网站、文献资料进行探究学习,扩大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
  2.4 优化考评体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加大过程性考核力度,打破传统的期末考试“一刀切”的做法,帮助学生树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持续学习观,摒弃“臨时抱佛脚”“划重点投机倒把”的速成学习观。
  2.4.1 强化过程考核,真正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除课堂考勤外,将在线学习、翻转课堂、外业调研、方案设计、作品汇报等指标纳入平时考核中,课堂考勤有助于督促学生养成纪律意识;翻转课堂、外业调研、小组互评考核可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案设计考核涉及到城乡各类绿地的规划与提升,可以让学生明确时代需求和专业价值,增强专业学习成就感,坚定专业学习的决心和信心。
  2.4.2 优化期末考核,因材施教,实施分类考核 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不同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采取竞赛作品设计、绿化工程实训、专业论文撰写3选1的考核方式。学生在完成考核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关注专业赛事、查找文献资源、参与工程实践,进一步了解园林专业最新的前沿热点,掌握绿化工程的施工技艺,培养自我创新思维、劳动意识、科研诚信、奋斗品质。
  2.4.3 增加附加考核,鼓励创新学习、主动学习 申报大创项目、发表专业论文、参与老师横向课题,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对于园林专业的需求,如美好乡村规划、城市公共空间美化提升、棕地生态修复等,社会责任感和专业价值感得到有效加强。同时,通过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教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科学造园的精神、取之有道的金钱观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表3)。
  3 园林植物造景创新教学成效
  通过对2016级(传统教学)和2020级(创新教学)学生展开教学效果满意度匿名问卷调查发现,实施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2020级学生对于课程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0%,其他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均超过了2016级,其中教学启发性、学生参与度、课堂氛围满意度提升明显(图1)。从绿化实习企业对于实习生的评价反馈来看,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升,抗压能力、责任意识、团队协作能力提升较明显(图2)。
  4 结语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载体,课程思政建设是专业课程的精神支柱。园林植物造景作为园林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其教学目标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层面,更应该强化价值引领目标,强调德技并重。在课程教学中,要多角度挖掘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创新教学策略,优化考评机制,做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而行,才能满足“新农科”人才培养要求,为社会培养出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科学与人文精神、匠人技艺的园林绿化人才,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人居环境提升,推动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Z].
  [2]孙燕华.创新教学管理,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9(05):55-59.
  [3]张海军.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及推进策略[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9(01):21-26.
  [4]李仕春,华灯鑫,邵伟.工科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探析[J].教育评论,2021(02):94-98.
  [5]赵丽琴,黄棣,刘阳,等.融入思政教育的专业英语混合式教学探讨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07):112-115.
  [6]谢枝文,李凤全.行走在“田野”的课程思政模式与路径探索——以浙江师范大学地理学科为例[J].地理教学,2021(03):4-5,24.
  [7]董维春.新农科:新在“农”,也新在“科”[N].中国科学报,2019-08-13.
  [8]韩君华,许亨洪.“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创建的机制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1(02):96-100.
  (责编:徐世红)
其他文献
摘 要:采用人工造流、混凝沉淀、沉水植物塘、接触氧化等综合措施对面源污染较为严重的温州市龙湾区河泥荡文化公园水体进行了生态治理试验。结果表明,公园水体出口CODCr、氨氮、总磷等主要水质指标可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平,并为污染较为严重的永强塘河提供了4000m3/d的生态补水。  关键词:污染河水;混凝沉淀;沉水植物塘;接触氧化  中图分类号 X52 文
摘 要:该文根据萧县农业生产实际和旱涝灾害发生的现状及危害,特别是2018年、2020年2年涝灾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严重威胁,剖析了萧县旱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增强防灾抗灾意识、注重灌溉与排涝相结合、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旱涝灾害治理对策,以期为减少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提供参考。  关键词:旱涝灾害;成因;治理对策;萧县  中图分类号 S422;S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摘 要:中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园艺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博大精深。该文立足农林院校园艺专业的学科特色,探讨将园艺文化的价值力和影响力融合于创业教育中的改革,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农林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园艺文化;农林院校;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9-0162-04  Innovation
摘 要:以苏州市4个饮用水源地湖泊底质淤泥为调查目标,分别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与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分析苏州市地区饮用水源地的受污染情况。结果表明,4地饮用水源地均属于清洁,但砷(As)和汞(Hg)的单因子污染指数较高,可能会对饮用水存在长期潜在污染风险。其原因在于高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农业面源污染。因此,对中小规模工厂的严格监管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管控是治理太湖流域环境的有效举措。  关键
摘 要: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粒径与CMC掺量制备的生态混凝土对富营养化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整个试验周期内,A组(5~10mm粒径碎石骨料与0.05%掺量CMC)、B组(10~20mm粒径碎石骨料与0.1%掺量CMC)和C组(20~40mm粒径碎石骨料与0.15%掺量CMC)TP表面去除负荷分别为0.919g·m-3·d-1、0.722g·m-3·d-1和0.600g·m-3·d-
了解地下水水质状态及影响因素对于区域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宿州市浅层地下水水质及其影响因素,采用WQI饮用评价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并通过Gibbs图、离子比值和空间插值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适合饮用,Mg2+、F-和Na+是影响水质的主要水化学参数。Gibbs图表明地下水离子组成受水岩相互作用控制,进一步通过离子比值分析得出Na+和Mg2+主要来源于硅酸盐矿物的溶解。此外,空间插值显
摘 要: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推动着我国高校“双一流”“新农科”建设进程,是新时期高等院校育人的目标。该文从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角度着手,分析了沈阳工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科研、产业、教学融合发展现状,并以园林专业为例,提出“科教+产教”双融合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以促进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向创新应用型人才转换,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  
摘 要:随着我国新农科建设的不断深入,对于新型农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课程思政势在必行。该文以农学种植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耕作学为例,从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建设方案、评价方式、建设预期目标等方面着手,探索其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方法,以期为后续教学提供改革思路与经验。  关键词:耕作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农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
摘 要:以洋槐花为主要原料,研究洋槐花酱菜的加工工艺,在分析影响酱菜口感单因素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洋槐花、白砂糖、酱油的添加量等参数,确定最佳配方为:洋槐花添加量41.3g、白砂糖添加量10.6g、酱油添加量3mL,食盐添加量5g、泡椒添加量4g、酱制时间4h。经最优条件下的验证实验,感官评分为90分。在此配方下制作出的洋槐花酱菜,色泽均匀,亮度自然,口味咸淡适中、酸辣可口,口感鲜嫩,有
摘 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保障。该文介绍了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基于校企合作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使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以期为“双高计划”的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校企合作;现代农业专业群;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