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中国道路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QW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总结近代以来历史经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成功之路。中国梦这一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实现中国梦,需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以发展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党员干部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践行者。
  关键词:中国梦;中国道路;实现途径;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3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1]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轫于鸦片战争以来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魂牵梦绕上下求索,奠定于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艰难曲折的探索与实践,成功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承光大于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与时俱进的薪火相承。
  一、170多年来中国道路的艰难探索
  近代以来,在西方坚船利炮的侵略下,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为了使中华民族能走上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儿女从此开始了百年“中国梦”的艰难求索。
  (一)中体西用的“洋务梦”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试图在保存清王朝的基础上,以学西学、制洋器来实现自强、富裕。然而历经35年的洋务运动最终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彻底破产。
  (二)救亡图存的“变法梦”
  十九世纪末,中华民族遭受“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四朝未有之奇变。”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皇帝的领导下,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领域进行维新变法,试图按照英、日等国君主立宪式的模式救亡图存。但在慈禧太后与守旧势力的镇压下,戊戌变法仅经历了103天就寿终正寝。
  (三)资本主义的“宪政梦”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只有革命才是中国的出路。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共和政体的中华民国,孙中山在《建国大纲》中提出“五权宪法”和“军政、训政、宪政”的路线图,但最终演变成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国家风雨如磐一盘散沙、民不聊生的噩梦。
  (四)科学民主的“各种主义梦”
  二十世纪初在中国我们还做过科学民主的梦,尝试过各种主义: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这些主义“乱花迷眼”、“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最终都一个接着一个地失败了。
  在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下洋务梦破产了,变法梦破灭了;在软弱妥协的资产阶级领导下宪政梦破碎了,各种主义的梦昙花一现。旧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状况没有丝毫改变。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面对厄运和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奋起抗争,前仆后继,继续孜孜求索民族复兴的道路。历尽苦难,我们终将收获辉煌。
  (五)中国共产党追求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从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焕然一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结束了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历史,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打开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闸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们实现这个梦想的关键第一步——民族独立。
  然而,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不容易,建设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更是不易。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有成功、有坎坷、有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础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开辟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从此,实现中华民族偉大复兴的梦想发生历史性的转折。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二十一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进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时,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改革开放36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清晰。我们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想的第二步——国家强大,生活小康。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做的主要事情就是第三步——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全体中国人民更加同心同德,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总结中国近现代史得出一条重要结论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
  今天,我们提中国梦,是在民族已经独立、国家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已经走到世界舞台中心的背景下展开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还要提中国梦?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中国的复兴道路尚远,仍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我国经济规模很大、但依然大而不强,我国经济增速很快、但依然快而不优。另外,国家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并不意味着我们对世界贡献的上升。在当今全世界的科学发明中,我们的贡献还较少,挂在嘴边的往往是过去的四大发明;谈起中国的人文科学,常常谈到的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老夫子们。这些都是在分享祖先的光荣。一个民族如果老是分享祖先的光荣而没有自己贡献的话,那么这个民族就落后了。现在我们有了追求对世界贡献的想法,这是中国梦很重要的一个国际内涵。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不仅表现在经济上,更表现在思想上、文化上和发展道路上。实现中国梦不仅让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享中国改革发展成果,而且大幅度提升中国奉献世界的能力,使中国在国际事务和国际社会发挥的作用日益突显,还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和精神动力。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已经执掌阿富汗13年,此前阿富汗政府曾被视为美国白宫一手扶持的“民主政权”。随着阿富汗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临近,57岁的卡尔扎伊也即将卸任,但阿富汗依然处于动荡之中。2014年6月,即将卸任的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在访华期间表示:“中国在不到40年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亿万人民脱离贫困,还促进教育普及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阿富汗这样渴望发展、扩大教育和建设基础设施,同时失去30年发展时间的国家来说,这是最好的发展模式。”因此,“如果阿富汗有机会重新选择的话,一定会走中国式的发展道路。”“当然,如果你仅仅用不到40年的时间就收获了别人花三四百年时间所取得的成效,肯定会有妒忌,会有批评攻击你。任何模式都会招致批评,但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它的成效,而非消极面。”[2]   二、中国梦是新一届领导集体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
  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奋斗目标。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全国人大闭幕会上深刻论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实现途径、依靠力量等,为我们学习中国梦指明了方向。中国梦这一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和未来追求,是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新一届党领导集体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
  (一)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这个梦想,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这个梦想,凝聚了近代以来全体中华儿女的美好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国家的,也是民族的。然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相连,每个人的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是密切相连的。国家富强,民族昌盛,每个中国人才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才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的梦想,而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的追求;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而是成就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这个民族“大梦”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个人的“小梦”。只有国家富强了,民族发展了,个人才会有更美好的生活。国家好、民族好,每个中国人才会好。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二)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前提是国家富强。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才有坚实基础,人民幸福才有根本指望。新中国成立6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6年来,中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经济总量已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实现中国梦,关键是民族振兴。民族振兴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标志,是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历经五千多年的积累与沉淀,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然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世界格局大变动中落伍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找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不仅表现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更表现为人民幸福。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生活,这样的国家富强才有精神寄托,这样的民族复兴才有根本希望。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清楚地概括了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梦想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国梦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说,方向和道路是统一的、相互依存、互为结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美好向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总结近代以来历史经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成功之路;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筑梦之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要有榜样的引领和感召,尤其是要发挥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这三类重点人群的引领和感召作用;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國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全体中国人齐心汇聚而成的整体力量。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是实现中国梦的决定性因素。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绘就者,只要每个中国人戮力同心就能汇集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四)实现中国梦必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
  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齐心协力为之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行动第一、实干第一,才能为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根本保障。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要求我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出发,做到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才能实现梦想。实现中国梦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钉钉子不是一锤子下去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钉钉子是这样,做工作、干事业亦是如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绘就,就需要我们发扬钉钉子的精神,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才能功到渠成。
  (五)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各国人民美好梦想是相通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面对中国发展,有些人认为发展起来的中国必然成为一种“威胁”。但中国改革开放36年来的快速发展证明,中国的发展给地区和世界人民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威胁;是共赢,而不是零和游戏。人类的梦想是息息相通的。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紧密相通,中国梦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是一个和谐共赢的一体。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意同各国人民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中国愿意同各国尤其是周边邻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4]   三、增强各级干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以发展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党员干部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践行者。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这“三个自信”要刻骨铭心。这恰恰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历史证明,选择一条什么样道路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历史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应有的道路自信。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应有的理论自信;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应有的制度自信。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我们不仅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要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
  (二)以中国发展方式解决中国特色问题
  改革开放36年来的历史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乃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总起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和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绝不能有丝毫动摇。从国际看,我国发展水平还较低,追赶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保持必要的发展速度,不断提高发展水平。当前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必须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不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党员干部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忠实践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5]党员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活力和源泉,是推动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保障。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員干部坚定理想信念,首先必须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质疑改革开放、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等错误思潮暗流涌动、此起彼伏。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才能使党员干部保持清醒的政治认识,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才能自觉同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划清界限,才能对大是大非问题,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做到旗帜鲜明、态度坚定。另外,党员干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克服和避免摇摆性、片面性、盲目性,把实现中国梦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其次,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必须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这五大思维能力贯穿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钥匙”。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中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锲而不舍,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我们已经取得辉煌的成就,正向梦想一步步靠近。距离目标越近,越要谦虚谨慎,越要增强战略定力。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同心同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2012年11月29日,新华网
  [2]《阿富汗总统:如重新选择阿富汗将走中国道路》,2014年6月10日,环球网
  [3]习近平.《在全国人大闭幕会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新华网
  [4]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8日,新华网
  [5]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3年1月5日,新华网
  作者简介:张磊,男(1981—),法学博士,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讲师,主要从事执政党基本问题的研究与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21世纪,已经进入科技时代。科技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经济的发展速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科技的发展水平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虽然我国的企业在科技的应用和创新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不小的距离。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了站稳脚跟,就一定要不断提升我们的科技实力。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现代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全党同志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思想和行动中。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聚焦了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党员干部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三用”;“三戒”;“三慎”;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6-0031-01牢记“三用”,全心为民
期刊
摘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煤炭企业如何不断创新廉洁文化建设,夯实员工思想基础,形成人人思廉、保廉、促廉的文化氛围,对于提升党风建设科学化水平,对于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对于推动企业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廉洁文化;视觉文化;心智文化;制度文化;执行文化;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6-0030-01  一、外化于形
期刊
摘要:为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真正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推动者和实践者,这就需要加强干部职工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四德”教育。  关键词:“四德”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6-0034-01加强干部职工的“四德”教育的关键在于创新载体
期刊
摘要:党员教育工作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从严治党的中心环节。当前,我们要不断适应形势、把握特点规律,不断探索党员教育的新途径和新办法,要切实做到 “五个坚持”“五个注重”。  关键词:党员教育;“五个坚持”;“五个注重”;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6-0032-01一、坚持长远规划与短期安
期刊
摘 要: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显现,加强宣传报道队伍建设也成为必然。  关键词:宣传报道;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6-0033-01宣传报道工作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企业中,宣传报道工作发挥着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作用。
期刊
摘要: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中长期发展趋势对煤炭企业发展影响较大,由此将给煤炭市场带来持续低迷。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企业应当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在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前度难关、谋发展,实现突破。在此情况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敢于担当、协同跟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作用,在企业逆势发展中作出应有贡献。笔者认为要树立主动意识、自觉顺势而为、积极正向引导,努力做到“三个创新”、突出“三项重点”,提
期刊
摘要:工会“六家”文化体系是基于激发工会组织能动性最大限度发挥而形成的,具有基层工会鲜明特色、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的“职工之家”文化建设形态。所谓“六家”即:学习创新之家、组织信赖之家、民主和谐之家、安全幸福之家、爱心帮扶之家、职工满意之家。笔者结合田陈煤矿工会“六家”建设的实践,揭示其基本内涵、本质属性、表现形式,对工会“六家”文化体系进行理论上的建构和实践上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六家”文化体
期刊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发展基石。只有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才能培育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管理氛围,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发展。在未来影响和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众多要素中,实际上也是优秀企业文化力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下面,笔者就如何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培育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企业文化;高素质干部;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创建工作根基,只有把握住认识、原则、落实三个着力点,才能抓好制度建设,促进“三型”党组织建设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充分认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是前提。抓好“三型”党组织制度建设,首先要正确全面了解它的意义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方向,科学有效实施。正确把握制度建立的原则性是关键。“三型”党组织建设相应制度,应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