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庙故事

来源 :中华民居·重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ta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火两神,为迷信者所崇敬,不但民间信奉,历代官府也很提倡,地方官求神祈雨、设坛消灾的故事,各种小说、历史中多有记载,这自然有久远的历史根源。随着文化普及,科学发达,信奉者便越来越少。现在的重庆,已有消防车队的设置,各街坊也有义勇消防队,备有“水龙”。但在往昔,则沿袭迷信传说。各坊、厢例有“斋会”,定期设坛祭祀,避免水火两灾,而火神庙与水府宫,几乎各县城甚至市镇都有建划。重庆火神庙,原在四牌坊近玉带街处,即警察三分局所在地,为一宏大的庙宇,且当正街,举行会典较其他各处为盛。
  火神庙于三十年代末期拆去。这所神庙修建得很辉煌,有戏台看楼,正殿中供有火神塑像,高一丈多,彩袍金身,红脸紫须,形象异常威严凶狠,神龛四周围以木栅,朱漆贴金,镌刻有供奉信士的名字,神像光彩非常,从未蒙尘;左右两厢列有神记及各种执事,庙内当家僧人常年供奉香火,按期举行祭典,十分兴旺。
  关于火神庙的故事传述极多,据说凡是各地发生火灾,都是属于火神掌管,凡是被火烧的,都不是偶然发生,而是神定灾决,失火这家的祖先,还得到火神处投案,经三代画押之后,方能起火。因此,人们越传越神奇,说每当发生火灾的前几天夜间,便会听到火神殿上脚步声杂沓,人语哄噪。数十年前,正当清光绪中叶,重庆城发生了一场很大的火灾,由下城烧到上城,东起陕西街双火墙,西迄大梁子,南自县庙街,北止小什字,计受灾户口万余,包括川东道台衙门,第一山长安寺等,都被焚烧,乃是百年未遇的大火。传说火灾发生前几天,有二道士,手捧钵盂,内贮清水,在这几条街上,喃喃自语的念着:“扳、扳、扳,陕西封长安,双点大蜡烛,红遍一座山……”当时人们自然不知语中奥妙,及至火灾出现以后,才印证道士所说的话,乃是预知其事,促即迁移。“陕西到长安”,指焚烧范围,“双点大蜡烛”,系指川东道台衙门月台坝上,一对高大旗杆着火的现象;“红遍一座山”,说的长安寺第一山,正居火灾中高处,四面焚烧的景象。每句都有所指。可是明白过来,已经是火灾后,道士也无影无踪了。
  这一场大火焚烧的区域,都是重庆城繁盛的商业区,不但受灾户数多,损失也大。事后,火神庙香供和尚便向外传述,事前已有兆象,接连多夜,听见大殿上非常嘈杂,好似有不少人进出,喧闹声直到天亮。——原来这就是受灾户的三代祖先前往画押,办理手续去了。
  每当发生火警,当火势正大之际,火神庙的和尚,便立即呜钟击鼓,焚香秉烛,顶礼叩拜,祈请火神归位,意在要求饶免,同时还要为龛上供奉的泥塑神像扬扇招风,用巾拂面。礼仪周到,一般崇信的入,认定决不可以马虎草率,以渎神戚。
  清代,火神每年要出行一次,游经全城各大街闹市;由各商业帮会集资承办,耗费巨大,称为“出亭子”,以消弭火灾,声势盛大。虽然府县城隍菩萨也要“出亭子”,但不及火神热闹,凡是火神舆驾经过之处,沿街两边,不论住家或商号铺面,家家户户都要焚香膜拜,叩求火神庇护。
  过去遇着发生大火猖狂不能扑灭时,巴县知县大人便要率领全部衙司差役,亲临火场指挥施救。倘若仍然不能制止火势,或火势迫近知县衙门,县大老爷便要将顶戴袍服脱下,投入火中烧掉,表示“本县已被焚烧”,这与发生大水灾时,知县大人在江岸设立公案,命令差役打“水板子”一样的意思。
  对于一般普通人家,遇着邻居失火,如果火势迫近,也有一种迷信的法子,此法也系由火神庙传出。就是将清水一大碗,摆在自家神龛上面,用竹筷一双,交叉作十字形,放在碗上,便可避免火攻,不致遭灾,这与每一次火灾后,“火头”照例要延请道士,为本坊厢“打火醮”时,前往各家各户,消除火星,门外放置水盆一只,内放铜钱十枚,上置铁夹一具,道理相同。
  这些迷信愚昧行为,今日看来,诚属荒唐可笑,但在闭关自守,科学不发达的当时,未尝不是人人皆奉为理所当然呢。
其他文献
当你有点时间,你有没有想过,有多久没看星空?尤其是在“街坊邻居”、“左邻右舍”、“隔壁户”又或是“对门对户”这些词汇己逐步名存实亡的今天。  但凡是重庆人,总会想起的:那个集体睡在户外凉板上“歇凉”避暑仰望夜空的季节。这时,天、地与你我同在。  这关乎于“重庆人的夏天怎么过”的话题。这个话题注定是个很有阅读价值的话题。否则,为什么连千里之外的一家香港媒体也与本刊“杂志所见略同”,赶来重庆寻找答案。
期刊
乱劈柴  重庆人爱说“乱劈柴”,尤其是酒桌上划拳时。顾名思义,乱劈柴就是劈柴时乱劈一气,形容做事不按常理出招,不讲规矩,乱有乱着。  行酒令时,几个人喝得晕头转向的,拳头一伸,化掌为斧,“来来来,乱划拳,乱劈柴!”那动作活像在用“开山”(斧头)劈柴,只是麻起的,脑壳不够用,劈得不够稳、准、狠,没路数,也没章法。离开酒桌子,工作和生活中的乱劈柴就有点具体了。出租车拒载或绕弯路,中药铺抓药认钱不认病,
期刊
这是一个最重庆的季节。没错,就是你我正在经历的这个夏天。在春夏秋冬四季中,夏天才是重庆最有代表性的季节。不了解的人怕它,是因为它令这座城市与南昌、武汉、南京一起荣膺“中国四大火炉”的绰号,这不禁会让人迅即想到置身于“火锅”之中;但懂它的人爱它,因为这里有一座热不怕的城,这里有怕不热的人。  这里有沸腾的生活,这里也有歇凉的人生。重庆本地人更爱将“乘凉”说成是“歇凉”,足以形象传递居住于此地人类的某
期刊
重庆城有很多名字:江州、荆州、益州、巴州、楚州、渝州、恭州、雾都、陪都、重庆。其中用得最多,时间用得最久的是江州、渝州(简称渝)、重庆。  巴国,周的子国  在重庆人的口头禅及地名中有一个十分独特的字眼,就是“巴”。  别人说“盐”,重庆说“盐巴”。  别人说“牙”,重庆说“牙巴”。  别人说“嘴”,重庆说“嘴巴”。  别人说“饼”,重庆说“巴巴”(粑粑)。  别人喊“爸爸”,重庆喊“爸巴”。  
期刊
推土机夜以继日,一幢幢带着我们童年记忆的老屋灰飞烟灭;塔吊添砖加瓦,一栋栋充满时尚气息的高楼拔地而起。在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一些属于记忆、属于过去的东西消失得越来越快并将永远消失。对于消失,我们惆怅,我们感慨,但也许更需要我们留意的,是在这样的消失中悄然地新的生长。  7月28日,在武隆仙女山“山人艺术中心”开馆之际,一场名为《消失的生长》的当代艺术展览开始了。10月27日,展览精选了一批高水准
期刊
七月的重庆,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而如同置身水生火热之中,一面是炎炎夏日的高温,一面是气势如猛兽的洪峰。今年是自1981年以来的最大洪峰,重庆朝天门、磁器口、菜园坝竹木市场等地势较低区域都被淹在水中,街道进水,居民房屋、市政设施、水利设施、农作物等不同程度损毁,这无疑给人们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和遗憾。然而,在乐观的重庆人眼里,水漫江山的重庆,显露出难得一见的美景。  朝天门地处长江、嘉陵江两江环抱的渝中
期刊
几十年,绕指一瞬间就过去了,中正从来没有来过中正室,将军楼里将军也不在了,只有留下的两处遗址在提醒着这里风云的过去……  潼南县双江镇,由于抗战期间国民党陆军机械化学校的迁来,一时成为国民党在四川大后方的重要军事训练基地,并由此闻名陪都山城。然而,这里有一座蒋介石的行宫和徐庭瑶的将军楼,知晓此事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出双江镇,往北,过“矮子桥”,沿猴溪蜿蜒而下,有一处竹木荫翳的小丘,俗称“金龙坡”
期刊
位于重庆市南川区境内的金佛山,名字中有一个佛字,但是纵观山内,没有佛也没有庙。那么佛在哪里?  金佛山春天花海一片,夏天清凉世界,秋天红叶画染,冬天玉树枝环,四季景观独具特色。曾经的金佛山,树木参天,狼虫出没,人迹稀少。直到最近两三百年间,才逐渐有人光顾。这座神秘山峦,又名金山,古称九递山。其中“递”字有升降变化之意,即山有九层、九折、九峰、重峦叠嶂之意。  而“九递山”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刨
期刊
这个庄园的第三个谜团就是那两口老井。它们位于庄园正厅房后十余米高堡坎下,两口老井能起到隔音保暖,冬暖夏凉的作用。这是在整体沙石上人工开凿而成的水井,井水清澈甘甜,不因旱季而枯竭、不因雨季而溢出。任凭取用,水位不降低半分。  对于井水,我们并不十分陌生,家用的井通常清澈见底,那是因为我们经年累月从中取水,达到一定的流动效果。而这里的两口古井,取用的人很少,但每每见到,它都保持着同样的水位,不溢出,也
期刊
在这座经历了百年风雨的深宅大院,留给后人诸多费解的谜语,其中之一就是修建这座庄园耗费的石料多达上万立方米,它们取自哪里?怎样搬运来?附近几十里找不到如此规模的采石场,也没有发现哪怕一星半点石渣滓痕迹。  庄园的墙基、天井、栏杆、院坝,全部是用青砂条石铺就,一块块石头方圆规则、平整如砥,石缝之间吻合自如、宛若天生。最大的石头有六、七米长,二、三米宽,重达10多吨。这么巨大的石头,在没有汽车和起重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