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义分析的角度细读肖开愚诗作《长篇小说》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肖开愚的诗作《长篇小说》对时代、民族、历史文化反思警醒的使命意识,简洁、巧妙的文思构建理路,表明了它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语义分析的文本解读来实践90年代诗歌解读的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肖开愚长篇小说历史真实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肖开愚是20世纪90年代重要的诗人之一,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贡献。本文欲通过对他的诗作《长篇小说》的语义细读分析,实践一种解读90年代诗歌的新方法。下面,我们从语义学角度来句句分析这首诗。
  “既然你被定了罪,我就为你隐名”,这是诗的首句,也含括了全诗的文眼,即“罪”与“名”,结合下文或全文的主旨,笔者认为,罪的表层指向是主人公“你”因挪用巨款而被判入狱,深层指向即“你”这一代/类人的罪,时代造就了“你”们的性格,也成就了“你”们的历史。“你”们从谬误时代的疯狂到新时代的成功,扭曲的心灵、不安恐惧堕落表现着“你”们的罪。因为“你被定了罪”,“你”的罪就公开化了,“我”作为你的见证者为“你”隐名,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你”立言。“你的小说从来没人读完,你没有本事”,“你”是与政治有关的文人,是个有权力的人文知识者,这样身份的人往往身处尴尬,阎步克在《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中引用外国人的一段的话,说得很明白:在政治中,他们是amateur(业余)式的,因为他们修习的是艺术,而对艺术本身的爱好也是amateur式的,因为他们的职业是政务。所以,“你的小说从来没人读完”,“你”的命运也多舛,“你”进了监狱,昔日的“朋友”都收回了“友谊”,“你”在哪一方面都失败,故“你没有本事”。“让那些奇怪而痛苦的人当真地打假,/而你现在进了监狱”,这里存在着一种分开的距离感。“你”成了站在高处俯视众生(奇怪而痛苦的人)的人物,这表明了作者的价值立场与情感态度,“奇怪”和“痛苦”两个词形象地描述出了那些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可怜虫们在世事泥潭中的蠕动挣扎状。“你造的别墅拍卖后,/所有的过失就是二十年的自由”这里“所有”和“就”两个词表明了作者的情感指向。众所周知,“自由”是历代仁人志士最为珍视的,而这两个词无疑表现了对自由的轻视,过失的代价不过如此。这里有种讽刺,“你”的过错要用二十年的自由来抵消,历史的罪,造成一代人悲剧的时代的过错谁来承担,谁来为“你”们一代深受历史之罪毒害的人负责。
  “现在有的是清静的夜晚靠着墙壁”,“有的是”三个字表明了某种愿望达成的欢愉之情。特别还用了“清静”来修饰狱中的夜晚,脱离世事喧嚣,在宁静的夜晚思考人生,反思自己,洞悉历史,对“你”而言无不可说是种佳境,“耻辱为你头风痛的头颅裹上头巾”,头风痛点出了“你”的病态之相,可以想见,病状是你的生命常态。但这里的“头风痛”更多的应指精神上、心理上的痼疾而非单纯生理上的疼痛,如同头巾可缓解头风痛病人的疼痛,耻辱感是释缓“你”精神苦痛的一剂良方,这也表明“你”内心尚有耻辱之感,“你”具有可被拯救性,但谁会是“你”的拯救者,这是个问题。“你没想到他们利用最坏的风声/提前一天收回了友谊。顷刻之间,/他们把你送回了小说家的不幸幻梦中”。“利用”、“最坏”、“顷刻之间”都形象深刻地勾画了当今社会人的虚伪本质,而这无疑也是机会,“你”再次洞清社会,体察人性。“小说家的幻梦”指代一种精神上的欲求,也是作者提供的一种拯救方式。现实生活中,“你”重实利、重物质而无更多精神上的追问思考,而重新回到小说家的幻梦中也即重新认识思考生命。
  “并供给你一打反面形象”,这是对世态炎凉的进一步陈述。“你在铁窗/析下的光柱下面进行自我审判”,俨然一幅教徒在上帝面前忏悔祷告的画面,“铁窗”、“光柱”无疑蕴含神圣色彩,在此般威严、肃穆氛围下,“你”自我审判,反思“你”的历史。“陈述另一套口供时,一部长篇小说/向你展开了”,一部长篇小说向“你”展开的过程也即历史向我们展开的过程。“你”在向心灵陈述别一样(另一套)口供,那是更为深刻的造成“你”悲剧的历史原因。而作者用“长篇小说”来结构全诗,推动诗歌书写,也别有深意。众所周知,小说的基本特性即虚构性,这样一来,何为历史的真實?一切都具不确定性。“你”为我们提供的理由也是存疑的,仅是一种可能。人不可能找到原生态的“历史”,而只能找到关于历史的叙述,或仅仅找到被阐释和编织过的“历史”。诗的接下来的内容是“你”的“长篇小说”的内容,“主人公穿着军便服,/喊着口号,登上一列贴满标语的火车”,这样的句子把我们的视野引向了动荡的文革年代。主人公“他”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登场。“他”彼时是一个狂热的文革红小兵,在“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的“洗礼”下,喊口号、贴标语、大串连。
   “好像是/谬误时代的硬嘴英雄”,这里作者用了个形式技巧,在“是”后截开,另起一段,目的是强调“谬误时代”,这也点出了全诗的主旨——批判一个时代的罪恶。谬误时代中的任何事物都荒谬至极,“他”——硬嘴英雄式的人物更滑稽可怜。“英雄”一词包含了作者表达的讽刺意味。“他穿着军便衣/来到装修一新的新时代的被告席”,“新”、“旧”形成对比,也突显了时间的跨度,时代变了,然时代留在“他”心中的印记永不改变。 “他”不可能摆脱过去的自己,那是“他”的一部分,与“他”的生命同质同在。因此,虽然身在装修一新的时代,“他”状况依旧,永远是灵魂的空虚者与虚假者,“他”欺骗自己,欺骗任何人,并一直处在时代被告席的位置上,永远是罪人。“讲述那一套烂熟却越来越新奇的理由,/法官和旁听者宽容地打起呼噜”,“他”玩世不恭,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指控,对“他”来讲,应对一切只是技艺与技巧的展示,都是游戏,而且,这还有自我标榜,自我实现的试验性质,那“烂熟”的一套与“越来越新奇的理由”就是“他”的成就,是“他”自我满足的资本。“法官和旁听者”的“宽容的呼噜”既是对“他”高超技艺水平的证明,也蕴含了作者的讽刺,无论哪个时代,体制的欠然性,生活的荒谬性,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一层无变,时间的延异不能更变历史荒谬的重复上演,新时代留给历史,留给现实的也只是混沌一片的“呼噜”声。
  “他是过时的工于篡改的语言大师吗?/不,他就是你”,从这里起,诗歌结束了主人公“你”的长篇小说的内容,开始回到对“你”故事的叙述中,也可以说,长篇小说与现实情境合二为一了,“他就是你”,长篇小说巧妙地再现了“你”的过去——“他”的故事。 “他就是你”,“他”欺骗的一生也即“你”欺骗的一生,“你欺骗过档案,/欺骗过母亲、朋友、自己”,“你”从被冠以骗子之名的那时起,就不再是“你”,“你”已经丢失了真实的自己,本身就是虚假的,就是欺骗。“但是/从荒谬的逻辑支取巨款,你为的是/一百座别墅,因为你信奉一百个假期”,诗的最后这句似乎给全诗的整体沉重增添了一抹亮色,“你”至少还有信仰,但仔细分析,悲凉愈重,“你”虽已厌弃了这种虚假、欺骗的生活,但骨子里留下的时代造成的畸形性格又驱使“你”用非常规的方式去寻求解脱,从而达到一种舒心、闲适的理想之境,时代非常态的施与“你”非常态的人格,“你”又以非常态的方式去试图摆脱,这更加重了“你”的悲剧。这是作者对人在社会历史面前微小无力的深切悲叹,更是对时代、历史、政治体制的深刻的反思与批判。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走向市场化,经济的发展没有给诗歌带来想象的动力,却令中国诗歌自觉地从历史语境中剥离出来,它更倾向于用语词掩饰乃至抹平无边的焦虑感,填平意识到的历史深度。用陈晓明的话即是,它们在建构着“语词的乌托邦”。肖开愚身处这样的文化语境中,以平静的方式反映着中国文化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他最早提出了“中年写作”的概念,他要完成一次由青春向中年、从快到慢的过渡,不仅仅是一种节奏的变化,而且是一种心态的变化。肖开愚努力使诗进入一种平静的而不是喧闹的、舒缓的而不是急促的状态。这首《长篇小说》即是这样。它的话语总显平和裕如,昭示了个体生命洞穿一切的达观抑或无奈,语言简洁明了,略带描述性的叙述语言娓娓道出一则勾连历史和现实的故事,将历史和现实一一呈上,将真实和虚构扭结抒写,更具批判力。它也似乎更接近朦胧诗人笔下的忧患意识的书写,抒发的是一种怀疑、悲悯、觉醒的个体心态。
  
  参考文献:
  [1] 王岳川:《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2] 陈晓明:《表意的焦虑——历史祛魅与当代文学变革》,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
  [3] 曹文轩:《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作者简介:车轶,女,1976—,山东省平度县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工作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 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无所不在、碰头撞脸的历史存留物,时常要在经意不经意间解读历史。此文欲通过对项小米的长篇小说《英雄无语》进行深入探究,发掘出作家想传达给读者的种种信息,从而希冀助作家项小米一丝微薄之力,达到其创作目的:展示一段深刻的历史,提供一种解读历史的新方式和可能性。  关键词:项小米英雄无语解读历史  中圖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作家项小米的长篇小说《
期刊
摘要 余华的小说《活着》描述了一连串的死亡,但作者的用意并不是对苦难的重复再现,并不是想向读者展示悲剧的意义,而是关注一个普通人在死亡面前如何坚韧地活下去。  关键词:苦难活着坚韧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獻标识码:A    对于余华的扛鼎之作《活着》,多数人认为它反映了一种消极的生存观念,面对人世之厄,主人公没有采取积极的抗争方式,而是一味地忍耐,淡化痛苦,甚至消解痛苦,在灾难面前变得麻木不
期刊
摘要 张承志的代表作《黑骏马》通过主人公白音宝力格背弃草原奔向文明城市后又回归草原的两次选择,向读者描述出了张承志对于传统草原道德和现代都市道德的价值体验,更表现出他对于异质道德的情感和态度:尊重、包容与理解。小说中对于传统草原道德和现代都市文明并没有给出一个判断,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这些思考和感悟不仅使读者对于自己人生中的各种选择会更加审慎,而且同时会更加尊重、包容和理解别人的选择。  关
期刊
摘要 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马原小说的文体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从转变原因、演变过程及创新价值三个方面,对马原小说文体的演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说文体现实主义先锋语言叙述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中国先锋派小说的元老级人物马原,他的早期作品属于中规中矩的现实主义小说。20世纪80年代初,他发表了一系列带有浓烈中国特色现代主义
期刊
摘要著名旅美作家严歌苓的长篇新作《小姨多鹤》讲述二战后中国东北有妇之夫张儉为传递香火购买日本孤女竹内多鹤作为生育工具的民间传奇。其间历经血脉融合,敌意化解,迷恋生情,身份、情感困惑冲突等不平凡过程。小说标举超越民族的人道主义、文明进步理念与实践,揭示出了中国国民仁厚、包容、智慧、大气却不免内耗、得过且过等特性,推崇东洋风情中洁、诚、礼、毅与奋发向上之美,昭示文化互补的可能。少数情节里对“力比多”和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苏曼殊恋母仇父心理的刻画及其原因的探索,指出恋母仇父对其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我们的家庭教养方式带来有益的启发,认为父母的生活事件压力、家庭情感主题对儿童情感成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恋母仇父蘇曼殊 启发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俄狄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借用古罗马神话中弑父娶母的故事,说明人类普遍的一种倾向:男孩杀父娶母,女孩弑母嫁父。在俄狄浦斯情结期,
期刊
摘要 迟子建的乡土小说,展现了东北自然、民俗风情的宁静幽远,字里行间洋溢着醉人的诗情画意,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为其小说增加了美感和个性,美好的人性描写为其小说锦上添花,她细腻的笔触和超凡的想象力营造出了其理想化的温情世界。  关键词:迟子建乡土小说自然风光民俗画卷温情表达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迟子建出生于漠河,是一位从漠河踏雪而来的年轻女作家。故乡“北极村”、“大故其故”
期刊
摘要汪曾祺的小说在老到、成熟的平淡姿态中处处流露着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到一种来自生命本身的欢乐。本文从汪曾祺小说一派优美的“回忆世界”中的和谐的追求、风俗画的描绘及结构的散文化风格、强烈的语言意识等几个方面,着重探讨其独特艺术魅力,进而揭示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意义。  关键词:汪曾祺小说欢歌魅力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汪曾祺善于以清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事,
期刊
摘要 不同的读者对卞之琳的《断章》的意义解读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断章》已成为多意义诗歌的代表。本文认为造成这种多义的主要原因,一是诗的意象具有很丰富的象征义和隐喻义;二是诗的精巧的构思;三是诗的含蓄的语言也有利于多种意义的形成。  关键词:《断章》意义解析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读卞之琳这
期刊
摘要 夏宇的诗因其反传统的诗艺与独树一帜的文风常被打上后现代的标签,其诗亦作为台湾后现代诗的经典。本文主要以夏宇1984年诗集《备忘录》中的《乘喷射机离去》一诗为例,试图从结构、语言等方面分析诗中存在的张力。这些张力使全诗的各要素协调继而引发了诗歌独特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张力夏宇《乘喷射机离去》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作为西方文论中的重要术语,“张力”最早是新批评派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