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是中职学校的基本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载体。在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教学重心放在语文知识的讲解上,并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更多的渗透,这不利于学生文化自信的产生。本文立足于中职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职语文;文化渗透;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语文课程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不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文化渗透越发重要,因此,对于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备课内容要结合学生特点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中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枯燥性和难以理解特点,进而造成学生理解和应用的障碍。在这样的前提下,首先,需要学校和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在备课内容方面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特点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通过增加相关的影视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主动性。特别是针对一些历史文化的教授过程中,在备课阶段需要教师多搜集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丰富自身知识储备量,以应对授课过程中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其次,在教学方式的设定方面,需要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比如情景剧形式、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等,均可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刘备三顾茅庐》内容的教授过程中,可以开展情景剧形式,在开展演示过程中从刘备和诸葛亮两个人物的历史背景出发,结合相关历史资料,丰富角色内容,不仅将课文中相关知识进行展现,还可将与其相关的其他著名历史事件进行结合,扩展学生知识深度和延展度。
2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中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书本内容为核心、教师为主导,而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导致中职学生在传统文化教学时无法进入到学习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一对多的状态,很难把精力分散出来引导每一位学生。而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课堂上参与感不足,学习的主动性被打击殆尽,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压抑,甚至厌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与现代人才培养南辕北辙。教师可通过改变傳统教学模式来扭转这一局面,在日常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在课本内容延展出相关的成语、典故、重大事件之类的,组织有表演欲望的同学进行角色扮演,确保传统文化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有效渗透,促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并且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中职课堂讲解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可以让学生熟读原文后,选取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将文中内容通过画面感表述出来。有才艺的同学可以通过优美的旋律唱出来,教师可通过以故事形式的描述,让学生对文中描绘的美景展开联想。在分析原文时,应以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作为延展,教师可引导学生以自己家乡为模板,引出学生的童年趣事以及相关的经历,促进学生与作者产生联系,激发受教者内心深处的同理心,更好地接收到教师抛出的知识点。在适当时为学生播放教学影片,通过视频比文字带来的视觉冲击明显的特点,为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在观影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深度朗读或写出读后感,最后教师通过文章总结为学生做知识点总结。为学生留下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古典文学,写出对传统文化个人的理解。
3为学生延展传统文化知识点
教材中不仅蕴含了历史文化的精髓,而且很多写作手法至今也值得后人学习。教师在讲到文中相关的成语还可以展开延展教学,为学生讲解成语故事的由来,以及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如“负荆请罪”中就蕴含了蔺相如与廉颇的故事,其中不仅有传奇色彩,而且还有蔺相如为人处世的哲学,蔺相如的道德、思想、智慧无一不精,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起到有效的榜样作用。教师在遇到文中知识点时,应不分巨细为学生讲解,这些优秀的文学内容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中职语文教学《负荆请罪》过程中,教师应在备课期间做好传统文化延展工作,在文中适当地方做好标记,备注延展内容的大纲。在正式授课时,应首先对文章进行简单分析,为学生设好疑问,合理利用学生对故事发展的好奇心。其次通过多媒体将文章以动画或者图文的形式播放出来,注意要适当增加文章中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大致掌握文章内容;但是对于时代背景以及中心内容不甚了解,这时开始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并且做出标注,猜测哪些是今天延展的知识点。在学生熟悉全文重点后,由教师展开讲解,在成语负荆请罪出现时,为学生展开延展,既然讲到蔺相如了,就以另一个与他有关的成语典故“完璧归赵”作为延展,本文讲的是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后人常用于比喻把物品完好无损地归还给物品的主人。教师为增加学生兴趣点,还可以鼓励学生制作宝剑或者藤条、盔甲等文中出现的道具,在教师正确地为学生做传统文化延展后,大部分学生应该在课堂中有受益匪浅的感觉,对以后的传统文学内容会有所期待。这样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面会稳步提升。
结论
综上所述,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要把握住时代的趋势,重视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一种积极的态度下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真正担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进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费明磊.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中职生工作价值观教育探析——以中职语文教学为例[J].职业,2012(23):65-66.
[2]程巧云.传承文化教对联——浅谈中职语文课对联的教学方法[J].职业,2012(15):82-83.
[3]简贵超.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教育的思考与尝试[J].职业,2012(15):180-181.
[4]潘蓓.浅析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13(02):76-79.
关键词:中职语文;文化渗透;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语文课程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不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文化渗透越发重要,因此,对于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备课内容要结合学生特点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中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枯燥性和难以理解特点,进而造成学生理解和应用的障碍。在这样的前提下,首先,需要学校和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在备课内容方面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特点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通过增加相关的影视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主动性。特别是针对一些历史文化的教授过程中,在备课阶段需要教师多搜集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丰富自身知识储备量,以应对授课过程中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其次,在教学方式的设定方面,需要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比如情景剧形式、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等,均可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刘备三顾茅庐》内容的教授过程中,可以开展情景剧形式,在开展演示过程中从刘备和诸葛亮两个人物的历史背景出发,结合相关历史资料,丰富角色内容,不仅将课文中相关知识进行展现,还可将与其相关的其他著名历史事件进行结合,扩展学生知识深度和延展度。
2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中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书本内容为核心、教师为主导,而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导致中职学生在传统文化教学时无法进入到学习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一对多的状态,很难把精力分散出来引导每一位学生。而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课堂上参与感不足,学习的主动性被打击殆尽,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压抑,甚至厌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与现代人才培养南辕北辙。教师可通过改变傳统教学模式来扭转这一局面,在日常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在课本内容延展出相关的成语、典故、重大事件之类的,组织有表演欲望的同学进行角色扮演,确保传统文化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有效渗透,促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并且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中职课堂讲解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可以让学生熟读原文后,选取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将文中内容通过画面感表述出来。有才艺的同学可以通过优美的旋律唱出来,教师可通过以故事形式的描述,让学生对文中描绘的美景展开联想。在分析原文时,应以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作为延展,教师可引导学生以自己家乡为模板,引出学生的童年趣事以及相关的经历,促进学生与作者产生联系,激发受教者内心深处的同理心,更好地接收到教师抛出的知识点。在适当时为学生播放教学影片,通过视频比文字带来的视觉冲击明显的特点,为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在观影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深度朗读或写出读后感,最后教师通过文章总结为学生做知识点总结。为学生留下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古典文学,写出对传统文化个人的理解。
3为学生延展传统文化知识点
教材中不仅蕴含了历史文化的精髓,而且很多写作手法至今也值得后人学习。教师在讲到文中相关的成语还可以展开延展教学,为学生讲解成语故事的由来,以及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如“负荆请罪”中就蕴含了蔺相如与廉颇的故事,其中不仅有传奇色彩,而且还有蔺相如为人处世的哲学,蔺相如的道德、思想、智慧无一不精,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起到有效的榜样作用。教师在遇到文中知识点时,应不分巨细为学生讲解,这些优秀的文学内容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中职语文教学《负荆请罪》过程中,教师应在备课期间做好传统文化延展工作,在文中适当地方做好标记,备注延展内容的大纲。在正式授课时,应首先对文章进行简单分析,为学生设好疑问,合理利用学生对故事发展的好奇心。其次通过多媒体将文章以动画或者图文的形式播放出来,注意要适当增加文章中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大致掌握文章内容;但是对于时代背景以及中心内容不甚了解,这时开始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并且做出标注,猜测哪些是今天延展的知识点。在学生熟悉全文重点后,由教师展开讲解,在成语负荆请罪出现时,为学生展开延展,既然讲到蔺相如了,就以另一个与他有关的成语典故“完璧归赵”作为延展,本文讲的是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后人常用于比喻把物品完好无损地归还给物品的主人。教师为增加学生兴趣点,还可以鼓励学生制作宝剑或者藤条、盔甲等文中出现的道具,在教师正确地为学生做传统文化延展后,大部分学生应该在课堂中有受益匪浅的感觉,对以后的传统文学内容会有所期待。这样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面会稳步提升。
结论
综上所述,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要把握住时代的趋势,重视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一种积极的态度下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真正担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进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费明磊.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中职生工作价值观教育探析——以中职语文教学为例[J].职业,2012(23):65-66.
[2]程巧云.传承文化教对联——浅谈中职语文课对联的教学方法[J].职业,2012(15):82-83.
[3]简贵超.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教育的思考与尝试[J].职业,2012(15):180-181.
[4]潘蓓.浅析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13(02):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