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潜在的力量是很大的,关键是如何挖掘、开发。以往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很难在教育意义上成为主体,而只能处于被灌输的、被管制的、被批评的、被指导的状况。开放主体力量,必须开放课堂教学,在观念上要开放,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视语文为广阔的天地,走语文生活道路,语文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让学生以课本为“窗口”,把目光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
[关键词]主体性教育 意志力 开放课堂
主体性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新概念,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以育人为本,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把人的发展本身作为目的和核心。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主体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体现,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明确教学目标,增强主体意识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教学手段的依据,又是教学的归宿站。学生明确了教学目标,把握了教学目标,认识到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意识到学习活动中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把当前的学习活动作为实现学习目标的手段。所以那些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是好目标。这种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增强学生主观努力的意识,增强主体价值的意识,就会自觉地体现自己能动的力量,有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活动面也能随之扩大,探究问题的气氛自然就热烈了。某位老师用“据情节推,借课文补,抓神态析”的手法,通过与莫泊桑的对话来评价于勒这个人物,顺利达到了认识小说中的人物的教学目标。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梁评课说:“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随机应变,学生中不存在知与不知的矛盾,而是知得深与知得浅的区别”。
这种明确教师教学目标,凸出主体意识的教学活动,实现了学生发展水平与教学目标的一致。
二、参与教学过程,确立主体地位
学生是否能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决定着是否真正确立了其主体地位。传统的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诸多,但最根本的是学生主体地位在阅读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中的失落。老师那至高无上的“尊严”、支离破碎地分析、烦琐的提问、僵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学堂变成讲堂,主人变成听众。
主体教育就是把学生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及其过程中的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表现和显示出来。这两者的联系点就是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才能确立其主体地位;只有使活动具体丰富,才能确立其主体地位。活动充分必须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保证,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必须简化分析、优化信息、美化结构。
活动时间充分,就是给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时间、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充分讨论说话的时间。这样在教学教育过程中,确定学习内容、自学思考也好,讨论置疑、探索解答也好,都会有个人的感悟、体验、收获或再创造的机会。要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同时为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上课的内容必须丰富(优化信息),语言也要幽默。因为上课是学生认识、理解、创造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情感体验的心路历程。丰富的内容与幽默的语言能让学生在语言艺术的熏陶下得到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的机会。
三、开放课堂教学,开发主体力量
学生潜在的力量是很大的,关键是如何挖掘、开发。以往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很难在教育意义上成为主体,而只能处于被灌输的、被管制的、被批评的、被指导的状况。开放主体力量,必须开放课堂教学,在观念上要开放,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视语文为广阔的天地,走语文生活道路,语文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让学生以课本为“窗口”,把目光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让双手能巧起来,让嘴巴能流畅表达,让时间能自由支配,空间能扩大见识,从而真正把学生的潜在力量开发出来。
开放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必须要开放,要有弹性,不能囿于课内课本,课本的局限性是明显的,要向课外扩展和延伸,引导学生课余阅读训练,内化创新。语文课堂的开放,可以使语文教学具有丰富性、鲜活性、时代性,能促进学生全面的、主体的、和谐的发展。
开放课堂教学,形式手段除语文课外,有活动课、班会课;有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有演讲会、演唱会、辩论会;有采访、调查、志愿者活动;有图片、幻灯、电视、电影、多媒体;有专题讲话、参观展览,观摩话剧,模拟法庭……这些都能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有效开发、挖掘学生的潜力。而学生能力水平发展愈高,就愈能充分地利用外部条件去提升自身。开放课堂教学,让学生活动起来,让主体活动起来,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处在活动状态,使其生命潜能和创新精神在丰富多样的自由活动中得以充分的开发。
综上所述,对中学语文教学主体性教育的思考,就是“回到人”。“回到人!只进行人的教育,便会有真正的教育”。在当前教育体制中,教师应认识到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只接受知识的机器。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自我和渴求赞赏的欲望。因此,语文教学活动应当顺应学生乐学好动的特点,给学生创造尝试、表现的机会和条件,把学生引进主体参与的广阔天地,激发学生的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让他们在充满兴趣、获得一次次成功的学习中学到方法,提高能力,获得丰富的知识,从而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高起点、强素质的新型人才。在课堂中要真正体现主体性教育则,就要做到:明确教学目标,参与教学过程,讲究语文运用,开放课堂教学。
[关键词]主体性教育 意志力 开放课堂
主体性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新概念,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以育人为本,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把人的发展本身作为目的和核心。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主体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体现,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明确教学目标,增强主体意识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教学手段的依据,又是教学的归宿站。学生明确了教学目标,把握了教学目标,认识到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意识到学习活动中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把当前的学习活动作为实现学习目标的手段。所以那些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是好目标。这种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增强学生主观努力的意识,增强主体价值的意识,就会自觉地体现自己能动的力量,有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活动面也能随之扩大,探究问题的气氛自然就热烈了。某位老师用“据情节推,借课文补,抓神态析”的手法,通过与莫泊桑的对话来评价于勒这个人物,顺利达到了认识小说中的人物的教学目标。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梁评课说:“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随机应变,学生中不存在知与不知的矛盾,而是知得深与知得浅的区别”。
这种明确教师教学目标,凸出主体意识的教学活动,实现了学生发展水平与教学目标的一致。
二、参与教学过程,确立主体地位
学生是否能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决定着是否真正确立了其主体地位。传统的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诸多,但最根本的是学生主体地位在阅读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中的失落。老师那至高无上的“尊严”、支离破碎地分析、烦琐的提问、僵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学堂变成讲堂,主人变成听众。
主体教育就是把学生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及其过程中的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表现和显示出来。这两者的联系点就是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才能确立其主体地位;只有使活动具体丰富,才能确立其主体地位。活动充分必须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保证,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必须简化分析、优化信息、美化结构。
活动时间充分,就是给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时间、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充分讨论说话的时间。这样在教学教育过程中,确定学习内容、自学思考也好,讨论置疑、探索解答也好,都会有个人的感悟、体验、收获或再创造的机会。要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同时为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上课的内容必须丰富(优化信息),语言也要幽默。因为上课是学生认识、理解、创造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情感体验的心路历程。丰富的内容与幽默的语言能让学生在语言艺术的熏陶下得到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的机会。
三、开放课堂教学,开发主体力量
学生潜在的力量是很大的,关键是如何挖掘、开发。以往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很难在教育意义上成为主体,而只能处于被灌输的、被管制的、被批评的、被指导的状况。开放主体力量,必须开放课堂教学,在观念上要开放,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视语文为广阔的天地,走语文生活道路,语文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让学生以课本为“窗口”,把目光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让双手能巧起来,让嘴巴能流畅表达,让时间能自由支配,空间能扩大见识,从而真正把学生的潜在力量开发出来。
开放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必须要开放,要有弹性,不能囿于课内课本,课本的局限性是明显的,要向课外扩展和延伸,引导学生课余阅读训练,内化创新。语文课堂的开放,可以使语文教学具有丰富性、鲜活性、时代性,能促进学生全面的、主体的、和谐的发展。
开放课堂教学,形式手段除语文课外,有活动课、班会课;有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有演讲会、演唱会、辩论会;有采访、调查、志愿者活动;有图片、幻灯、电视、电影、多媒体;有专题讲话、参观展览,观摩话剧,模拟法庭……这些都能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有效开发、挖掘学生的潜力。而学生能力水平发展愈高,就愈能充分地利用外部条件去提升自身。开放课堂教学,让学生活动起来,让主体活动起来,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处在活动状态,使其生命潜能和创新精神在丰富多样的自由活动中得以充分的开发。
综上所述,对中学语文教学主体性教育的思考,就是“回到人”。“回到人!只进行人的教育,便会有真正的教育”。在当前教育体制中,教师应认识到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只接受知识的机器。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自我和渴求赞赏的欲望。因此,语文教学活动应当顺应学生乐学好动的特点,给学生创造尝试、表现的机会和条件,把学生引进主体参与的广阔天地,激发学生的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让他们在充满兴趣、获得一次次成功的学习中学到方法,提高能力,获得丰富的知识,从而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高起点、强素质的新型人才。在课堂中要真正体现主体性教育则,就要做到:明确教学目标,参与教学过程,讲究语文运用,开放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