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入就是学习新课之前,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引”,犹如一部音乐的序曲,一开始就奠定了全曲的基调。“开讲,起着对课‘定向’的作用……犹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个音符就奠定了乐曲的基调;又好似下棋第一招,直接关系到全局的输赢。”(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在课堂教学中,导语引领学生从旧知到新知,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作用重大,它能引起学生浓厚兴趣,激发其强烈求知欲;能启发思维,诱发思考,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能画龙点睛,整体把握文章的重难点,巧妙地设置导读提问;能承上启下,架桥过渡,实现知识迁移。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导语设计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是一篇完整独立的文章。要让学生对这些文章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去学习这些文章,教师在上课时应注意首先营造课堂气氛,制造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进入文章的角色之中。教师就应注意在教读每篇课文之前精心设计导入语。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导入方式有:解题式,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口,从解题入手,设计好导语,帮助学生通过对标题的讲解与分析,从总体上抓住文章的要旨,顺利地逐步深入学习课文的内容;提问式,根据对教材的深入钻研,整体把握文章的重难点,巧妙地设置导读提问,一“问”激起千层浪,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活其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比较式,有意识地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似之处或不同之点,利用学生的已学知识进行沟通、对比,将注意力和思路引到新的知识点上,达到温故知新、以旧启新的目的;抒情式,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处于一种良性的情感准备状态,撞击心灵、感染情绪、熏陶情感;直观式,借助图片、音像、实物、多媒体等手段导入新课,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使学生多种器官协同活动,增强了接受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案例1】常见的课堂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哪篇课文?
生:《××》。
师:还记得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生:……
师:这堂课我们就来仔细地读懂这篇课文……
2.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课《××》。下面,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
生:(认读生字词)
师:接下来,我们来检查一下课文的朗读情况。
生:(或集体或个别)读课文。
【案例2】《第一朵杏花》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花儿、草儿都尽情生长,咱们的校园也越发漂亮了。有谁知道校园里的第一株草是什么时候悄悄钻出土地的,柳树第一颗小芽是什么时候冒出来的,还有第一朵月季花又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
生:(回忆,纷纷说出大致时间)
师:谁能告诉大家准确的日期?也就是,究竟是哪一天?
生:(面面相觑)
师:大家都不知道?哈,老师也说不出准确的日期。这很正常,有谁会在意这个呀!但是有一位老人和我们不一样,他特别在意第一朵花开放的准确日期,这是为什么?他又是干什么的?请打开课文,自己读一读……
【案例解读】
在课堂现实中,案例1的导入形式是较为普遍的、最常见的,也是教师能信手拈来,不必多花心思的。这样单刀直入的导入方式未尝不可,但是,导入既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同时也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它起着诱导、铺垫和衔接的作用。案例2的导入就一下子将学生带入与文本相似的情境中,回忆花草开放生长的时期,但是大家对“哪一天”都答不上来时,偏偏又有一位老人这么在意大家都忽略的问题,学生不禁感到奇怪,于是对文本故事有了主动阅读的期待。这样的课堂导入环节就像一根导火线,不仅能牵动学生的思绪,促使学生情绪高涨,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能够使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点燃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激发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使本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要注意什么呢?导入要简洁:导入只是课堂的一个开头,它的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不能喧宾夺主。因此,导入应简洁明快、内容恰当,力求以最少的时间迅速将学生引入学习状态,一般要控制在3分钟之内。导入要切题:导入应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出发,结合新学的课题,为此开道铺路,切忌随心所欲。导入要有趣:导入应引人入胜,有艺术魅力,切忌刻板乏味,引入方式要新颖多样,引入手段要形象直观。导入要灵活:就算再好的导入形式,如果总是一成不变地采用,它的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差。选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才能使学生具有新奇感,让他们总保持“乐学”的态度。
案例1的导入是简洁的,也是切题的,但有趣吗?灵活吗?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这样常用的、千篇一律的导入,怎么会给学生带来新奇感?怎么会让学生自觉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怎么能使课堂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一堂课的导入,要为整堂课的教学作好情感的铺设,要为学生创设沉浸其中、陶醉其里的情境,营造令学生流连忘返、百品不厌的氛围。我们应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 灵活设计, 巧妙运用, 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导入语?
第一,创设情境、引入材料,设计富有感召力的导入语。根据新课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根据课文作者、写作背景等引入恰当的材料,运用贴切生动的话语设计富有感召力的内容导入新课,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第二,巧设悬念、激发兴趣,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以悬念作为引发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这种欲望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动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尽快地进入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
第三,承上启下、温故知新,设计准确严密,富有逻辑性的导入语。教师采用讲述或讨论上一节课的旧知识导入新课的方法,既巩固了学生已学的知识,又为学习新知识作了铺垫,而且有利于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导入方法,能够取得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教学效果,但要求导入语准确严密,富有逻辑性。
第四,融入情感、真情讲述,设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导入语。在导入新课时,如果教师能用比较深情的语言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汇在一起,通过自己真情的融入把作品的思想感情深刻地表达出来,就能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从而形成情感交融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实现语文教学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的高度统一。在情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中学习,学生的认识功能就会发展到极致,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将得到最好的发挥。
小学生犹如那含苞欲放的花朵, 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抚育它, 让他们在和煦的春风中绽放。虽然教学导入只是整堂课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但我们更要重视它,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些方法, 更是一门艺术。愿语文教师精心创设导语,打造充满魅力、充满活力、神采飞扬的语文课堂。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是一篇完整独立的文章。要让学生对这些文章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去学习这些文章,教师在上课时应注意首先营造课堂气氛,制造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进入文章的角色之中。教师就应注意在教读每篇课文之前精心设计导入语。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导入方式有:解题式,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口,从解题入手,设计好导语,帮助学生通过对标题的讲解与分析,从总体上抓住文章的要旨,顺利地逐步深入学习课文的内容;提问式,根据对教材的深入钻研,整体把握文章的重难点,巧妙地设置导读提问,一“问”激起千层浪,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活其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比较式,有意识地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似之处或不同之点,利用学生的已学知识进行沟通、对比,将注意力和思路引到新的知识点上,达到温故知新、以旧启新的目的;抒情式,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处于一种良性的情感准备状态,撞击心灵、感染情绪、熏陶情感;直观式,借助图片、音像、实物、多媒体等手段导入新课,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使学生多种器官协同活动,增强了接受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案例1】常见的课堂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哪篇课文?
生:《××》。
师:还记得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生:……
师:这堂课我们就来仔细地读懂这篇课文……
2.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课《××》。下面,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
生:(认读生字词)
师:接下来,我们来检查一下课文的朗读情况。
生:(或集体或个别)读课文。
【案例2】《第一朵杏花》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花儿、草儿都尽情生长,咱们的校园也越发漂亮了。有谁知道校园里的第一株草是什么时候悄悄钻出土地的,柳树第一颗小芽是什么时候冒出来的,还有第一朵月季花又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
生:(回忆,纷纷说出大致时间)
师:谁能告诉大家准确的日期?也就是,究竟是哪一天?
生:(面面相觑)
师:大家都不知道?哈,老师也说不出准确的日期。这很正常,有谁会在意这个呀!但是有一位老人和我们不一样,他特别在意第一朵花开放的准确日期,这是为什么?他又是干什么的?请打开课文,自己读一读……
【案例解读】
在课堂现实中,案例1的导入形式是较为普遍的、最常见的,也是教师能信手拈来,不必多花心思的。这样单刀直入的导入方式未尝不可,但是,导入既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同时也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它起着诱导、铺垫和衔接的作用。案例2的导入就一下子将学生带入与文本相似的情境中,回忆花草开放生长的时期,但是大家对“哪一天”都答不上来时,偏偏又有一位老人这么在意大家都忽略的问题,学生不禁感到奇怪,于是对文本故事有了主动阅读的期待。这样的课堂导入环节就像一根导火线,不仅能牵动学生的思绪,促使学生情绪高涨,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能够使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点燃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激发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使本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要注意什么呢?导入要简洁:导入只是课堂的一个开头,它的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不能喧宾夺主。因此,导入应简洁明快、内容恰当,力求以最少的时间迅速将学生引入学习状态,一般要控制在3分钟之内。导入要切题:导入应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出发,结合新学的课题,为此开道铺路,切忌随心所欲。导入要有趣:导入应引人入胜,有艺术魅力,切忌刻板乏味,引入方式要新颖多样,引入手段要形象直观。导入要灵活:就算再好的导入形式,如果总是一成不变地采用,它的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差。选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才能使学生具有新奇感,让他们总保持“乐学”的态度。
案例1的导入是简洁的,也是切题的,但有趣吗?灵活吗?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这样常用的、千篇一律的导入,怎么会给学生带来新奇感?怎么会让学生自觉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怎么能使课堂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一堂课的导入,要为整堂课的教学作好情感的铺设,要为学生创设沉浸其中、陶醉其里的情境,营造令学生流连忘返、百品不厌的氛围。我们应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 灵活设计, 巧妙运用, 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导入语?
第一,创设情境、引入材料,设计富有感召力的导入语。根据新课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根据课文作者、写作背景等引入恰当的材料,运用贴切生动的话语设计富有感召力的内容导入新课,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第二,巧设悬念、激发兴趣,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以悬念作为引发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这种欲望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动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尽快地进入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
第三,承上启下、温故知新,设计准确严密,富有逻辑性的导入语。教师采用讲述或讨论上一节课的旧知识导入新课的方法,既巩固了学生已学的知识,又为学习新知识作了铺垫,而且有利于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导入方法,能够取得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教学效果,但要求导入语准确严密,富有逻辑性。
第四,融入情感、真情讲述,设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导入语。在导入新课时,如果教师能用比较深情的语言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汇在一起,通过自己真情的融入把作品的思想感情深刻地表达出来,就能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从而形成情感交融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实现语文教学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的高度统一。在情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中学习,学生的认识功能就会发展到极致,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将得到最好的发挥。
小学生犹如那含苞欲放的花朵, 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抚育它, 让他们在和煦的春风中绽放。虽然教学导入只是整堂课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但我们更要重视它,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些方法, 更是一门艺术。愿语文教师精心创设导语,打造充满魅力、充满活力、神采飞扬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