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生活化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疲软现状,教学中如何结合素质教育特点,面向社会需要,适应学生现实水平状况,完成文化课教学的任务,让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培养和塑造生活中真实的“人”等问题进行了探索,解决了语文教学的困境。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活化;德育渗透;重组教材
  走上教师讲台,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很长时间了。按理说应越教越得心应手,学生应越学越有劲,但是从笔者任教的近几届学生来看,学习热情一届不如一届,特别是一到初三,学生们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整天无所事事。课堂上,除了寥寥无几的几个学生认真学习以外,其余学生几乎不是看课外书,就是说话、睡觉,甚至考试也交白卷。平时,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根本不去过问。面对如此教学的疲软现状,各位班主任也采用问卷调查、主题班会、任课教师座谈会等形式,试图纠正班级的不良学风,但是学生还是我行我素。班主任、课任老师经受着初三这一年痛苦的煎熬,真是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笔者感到了语文教学的柳暗花明。结合这些年语文教学的感悟,教学中如何结合素质教育特点,面向社会需要、适应学生现实水平状况,完成文化课教学的任务,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塑造生活中真实的“人”,走出语文教学的困境已迫在眉睫。
  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和教训,结合学生的现状和基础,同时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提出来与各位同事共同磋商。
  一、教学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转化的过程。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学生的生命活动。“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发现真理”这句话提醒教育工作者教育需要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同时“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教学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生活即课程,意味着课程直接面向社会,与生活融为一体。例如,初中教材“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古诗文诵读、散文赏读”等板块,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需要,课前让学生先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然后反馈交流,促使每个学生明白学生必备的人文素养,调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这样,通过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二、德育渗透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始终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这不仅是学校教育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也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课堂上,随机挖掘教材中人格塑造、道德教育的素材,采用“辩论赛、读后感、板报”等形式,春风化雨般进行潜移默化教育。以“感动”为线索,以“讲故事、找感动、诉真情”活动单元的形式层层推进。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多媒体循环播放图片。这样,在教学中营造特定的情景,以文本解读为基础,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把握文本涵义,得到融情入微的体验,达到情感审美和教育的功能。例如,《傅雷家书》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父亲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也让学生预想到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传颂着自己的惦念和祖国的声音。
  三、重组教材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加德纳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每学期一开学,让学生根据中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素养、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重组课文,然后精选内容讨论交流,实施分层次,分版块式的教学。
  四、有机结合
  平时将语文教学置于语文活动的背景之中,在素质教育的引领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与主动性,把语文活动与语文知识的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主动自觉的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与自己的理想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观、人生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时课前布置相关的预习内容,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积累有关的知识点。有时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共同探讨,集体讨论、及时小结等形式,真正把语文活动和语文知识相联系。有时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找准语文活动和语文知识的联系点。有时通过让学生习作的方式,使语文教学和相关的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
  对文化基础课生活化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文化的积极性和自信性,促进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的形成,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发展。通过研究现有教材的内容,结合我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读一百篇名著的系列活动,“校园十佳使者”的自我形象系列展示活动,教师节的“園丁颂”系列活动,寻找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编制能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校本教材,并通过课堂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摸索出一个适合初中语文教学的模式,努力构建一个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从而真正扩大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空间,改变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尴尬境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缩短学生成长为“社会人”的步伐,从而真正培养出能真正适应社会生活的实干型人才。
  以上是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点滴、零星的感悟,很不成熟。但我忠诚地希望有更多的同事给予帮助,领导给予指导,消除初中语文老师痛苦的教学历程!
其他文献
课堂管理,是师生共同参与,以学生自由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为终极价值依托,在一定规则的组织和协调下,为达成教育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活动。纵观现如今的课堂管理建设,其中,学生的自主地位已得到了一定的尊重和重视,然而,在管理层面上,仍有为数不少的教育者把学生视为课堂活动中绝对的客体,利用“精神压制”的方法不断伤害着学生的幼小心灵。本文,笔者主要针对学生个性自由缺失这一问题所带来的危害及相应的解决对策这两
期刊
在农村学校工作了这么多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一定要多多理解自己班上的学生情况  班主任老师了解学生,是真正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的过错。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现代的学生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本身,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生活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已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期刊
摘 要:自学能力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和更新知识的重要能力,也是一种基本素质。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迅猛发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物理教学;自学能力;培养  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是
期刊
摘 要:在高职高专的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课程设置不科学教材使用较为混乱,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模式停留在传统模式,教师队伍专业性不足,专业英语结合不足英语教学与旅游专业教学脱节的问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加强与业界交流,差异化教学实行个性化教学模式,完善旅游英语评价体系,举行旅游英语技能大赛来促进旅游英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高专;旅游英语;教学;问题;策略  一、当前高职旅游英语教育现状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要求:学生快乐的学习,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对于语文课来讲,每一位老师都有着自己的了解。知识无穷,快乐常在,在快乐中学习,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快乐学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面,提倡目标的多元化,方法的灵活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强调课堂是开放的,能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期刊
在我国,空间观念一词是根据前苏联小学算术教学大纲编译的。本应译成表象,考虑到当时这一心理学名词比较生僻,担心教师不理解,所以改译成观念。从此,空间观念就一直沿用至今。  因此,空间观念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术语,数学界对它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它的内涵只是基于实践研究,借鉴相关理论来给予界定或描述。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空间观念是指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是几何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
期刊
前言: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方法探讨。  品德与社会课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学方法是小学品社课程中实现最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正如巴甫洛夫所说:“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图景,使人们认识更深层次的规律,从而更有效的改造世界。”所以我们应当十分重视在品社课教
期刊
一、课题概况  1.课题来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就开始派出优秀教师,到内地欠发达地区支教,以促进东西部教育的均衡发展。到90年代以后,支教工作蓬勃发展起来:一方面,到东西部去支教的教师的数量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同一地区的城镇学校也向本地区的农村薄弱学校派出支教教师,以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带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内需,提高教
期刊
语文世界包罗万象,精彩广博,语文教育承担着传递文化、陶冶性情、建构灵魂、促进生命个体的先天素质与综合潜能向着一定的社会文化的要求定向开发和发展的任务。因此,语文教育要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形成,文化精神的培养,文化底藴的积累,文化品味的提高。中学生可塑性很强,教师“导”向何方,他们就向哪里发展。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和指导者。那么,怎样才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一、当好合作者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一、创设问题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