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一门艺术,对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文化品质、道德情操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局限性较强,无法让学生领会艺术的真谛。所以,教师应改变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将奥尔夫教育理念融入音乐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不一样的音乐体验情境。奥尔夫教学法具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一方面可以优化课堂模式;另一方面可以赋予学生与众不同的音乐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音乐;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研究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有着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分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灵活、开放、体系和独特等元素基础上的教育模式。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提倡从音乐的本源和本质出发,“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关注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而是会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世界中,用肢体、语言、乐器進行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的情感。当音乐成为学生自身的需求,学生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及语言文化的掌握就会自然、轻松、快速[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但脱离了传统教学的束缚,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有趣的体验契机。音乐课堂上,教师在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个人的想法和风格,设计出更符合班级学生能力提升、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
一、节奏感知,提升听辨能力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先为学生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当学生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方法,教学就算完成了。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局限性强,而且忽视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无法让学生真正地领会艺术的真谛[2]。尤其在节奏板块,很多教师忽略了音乐节奏的教育指导,认为小学生年龄尚小,不适合接触高深的乐理知识。其实,小学生接受能力很强,优化他们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听辨能力应是课堂的重点。所以,教师可以将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融入课堂教学中,将节奏指导视为重点,给予学生不一样的音乐学习体验。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围绕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如“不断变化节奏的视唱方法”和“节奏朗诵的练习方法”等。这些手段不但趣味性强、灵活度高,而且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节奏作为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的一个重点板块,节奏教学遵循了小学生音乐教育的基础理念,是落实新型教育模式的关键一步。而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的节奏朗读练习,则是围绕语言的韵律和节奏进行的。这种活动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和感知,而且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下面以具体的谱例进行说明(见图1)。
在教学该谱例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音符的发音方式轻声哼唱,在哼唱的同时配上一些有趣的动作,如挥挥双手、跺跺脚,或者摆出手花的动作等。在这期间,学生的创造意识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而随着学生不断完善动作,让动作和节奏相得益彰,他们对节奏的感知会渐渐加强。其次,为了全面提高学生节奏感知与听辨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适当地利用工具辅助学习,如利用铅笔、直尺等学具在桌子上进行有规律、有节奏的敲打。当学生逐渐跟上音乐的“点”后,他们对节奏的认知会更加深入。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节奏和旋律的灵敏性,而且能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初次落实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时,应适当地以身示范,并配以指导,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把握节奏的要领和精髓。
二、声音模仿,优化音乐感知能力
奥尔夫在教育理论中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所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注重设计富有实践性和体验性的学习活动,以便让学生在练习时可以通过聆听、模仿和反复等实践来提高自身的音乐表现力,让其歌唱更具艺术性[3]。小学生正处于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模仿能力强,教师应遵循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体验中,帮助他们掌握声音变化技巧,从而为高效教学的实现奠定基础,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顽皮小杜鹃》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模仿小杜鹃的叫声,或者树林中的风声、叶子晃动的沙沙声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训练项目,让他们在模仿中感知音乐的魅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合唱练习活动。比如,教师可以随机选择几名学生,让其中一名学生负责主声部,一名学生负责和声,另外几名学生负责高声部或低声部等,并适当地模仿杜鹃的鸣叫、风的声音等。这样不仅能提高整体的训练质量,还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时下流行的“人声演唱”方式融入课堂活动中,以此设计出与众不同的课堂体验活动。所谓人声演唱,就是由人的发声器官模仿出乐器的演奏效果。从某种程度来讲,它就是一种变了形式的嗓音模仿。以歌曲《嘀哩嘀哩》为例,笔者将全体学生分成了三个小组,第一小组负责模仿前奏的音乐声,用清脆的嗓音演唱出“丁零丁零丁零零……”的效果;第二小组学生负责演唱歌曲的主体部分;第三小组学生可以在适当的节拍中进行轮唱。这样一来,合唱不但在形式上更加饱满,而且比传统的合唱训练更具艺术效果和审美特色。
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能力有限,在导入人声训练时,教师必须合理地搭配一些乐器和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或者以身示范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掌握演唱技巧。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不可要求过严,而应秉持奥尔夫教学理念,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三、活动辅助,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动”起来,进行综合、即兴的音乐练习。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和思维,让他们在动和练的过程中提升技巧,提升合唱学习的整体效果。此外,由于小学生还没有掌握相应的演唱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以学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技巧指导,让学生掌握歌唱和欣赏的要素,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
奥尔夫在自传中指出:“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正是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教育,即兴的目的是达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展。”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即兴表演的元素,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声音的韵律,利用自己的方法即兴演唱音乐,是增强学生乐感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歌唱技巧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即兴利用“奥尔夫乐器”敲打一些节奏来体验合唱中的音乐,也可以让学生在歌唱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唱法,以及一些歌唱规律。而在具体的练习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明确自身的特征,再让他们思考如何完善歌唱过程。
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合唱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弥补在歌唱和欣赏方面存在的不足。例如,在演唱歌曲《嘀哩嘀哩》时,有的学生音准较差,高声区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其参与到合唱训练中,通过合唱帮助他找回“调”,提高音准。同时,教师可以试着让他降调演唱歌曲,让整个演唱过程符合他的音区,从而产生不一样的演唱效果。
总而言之,音乐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音乐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重要艺术课程之一。好的音乐作品可以带给学生美的体验。因此,如何让学生真正地领会作品传递的思想和哲理,感受音乐的节拍和脉络,并获得美的感受,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包含丰富的内容。教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音乐,让学生真正融入音乐课堂,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音乐不仅是一门视听艺术,还能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因此,教师可以从音乐知识入手,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态的音乐学习机会。将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引入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但能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为之后的音乐教学开辟新的道路。所以,教师应不断探索奥尔夫教学法的具体应用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完善,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王亚丽.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意义[J].学周刊,2020(05):22.
陈娟.新媒体环境下奥尔夫教学在音乐课程中的运用探研[J].成才之路,2020(06):15.
唐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音乐教育中实施的可行性研究[J].黄河之声,2020(06):15.
【关键词】小学音乐;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研究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有着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分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灵活、开放、体系和独特等元素基础上的教育模式。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提倡从音乐的本源和本质出发,“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关注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而是会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世界中,用肢体、语言、乐器進行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的情感。当音乐成为学生自身的需求,学生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及语言文化的掌握就会自然、轻松、快速[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但脱离了传统教学的束缚,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有趣的体验契机。音乐课堂上,教师在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个人的想法和风格,设计出更符合班级学生能力提升、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
一、节奏感知,提升听辨能力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先为学生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当学生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方法,教学就算完成了。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局限性强,而且忽视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无法让学生真正地领会艺术的真谛[2]。尤其在节奏板块,很多教师忽略了音乐节奏的教育指导,认为小学生年龄尚小,不适合接触高深的乐理知识。其实,小学生接受能力很强,优化他们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听辨能力应是课堂的重点。所以,教师可以将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融入课堂教学中,将节奏指导视为重点,给予学生不一样的音乐学习体验。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围绕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如“不断变化节奏的视唱方法”和“节奏朗诵的练习方法”等。这些手段不但趣味性强、灵活度高,而且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节奏作为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的一个重点板块,节奏教学遵循了小学生音乐教育的基础理念,是落实新型教育模式的关键一步。而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的节奏朗读练习,则是围绕语言的韵律和节奏进行的。这种活动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和感知,而且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下面以具体的谱例进行说明(见图1)。
在教学该谱例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音符的发音方式轻声哼唱,在哼唱的同时配上一些有趣的动作,如挥挥双手、跺跺脚,或者摆出手花的动作等。在这期间,学生的创造意识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而随着学生不断完善动作,让动作和节奏相得益彰,他们对节奏的感知会渐渐加强。其次,为了全面提高学生节奏感知与听辨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适当地利用工具辅助学习,如利用铅笔、直尺等学具在桌子上进行有规律、有节奏的敲打。当学生逐渐跟上音乐的“点”后,他们对节奏的认知会更加深入。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节奏和旋律的灵敏性,而且能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初次落实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时,应适当地以身示范,并配以指导,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把握节奏的要领和精髓。
二、声音模仿,优化音乐感知能力
奥尔夫在教育理论中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所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注重设计富有实践性和体验性的学习活动,以便让学生在练习时可以通过聆听、模仿和反复等实践来提高自身的音乐表现力,让其歌唱更具艺术性[3]。小学生正处于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模仿能力强,教师应遵循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体验中,帮助他们掌握声音变化技巧,从而为高效教学的实现奠定基础,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顽皮小杜鹃》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模仿小杜鹃的叫声,或者树林中的风声、叶子晃动的沙沙声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训练项目,让他们在模仿中感知音乐的魅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合唱练习活动。比如,教师可以随机选择几名学生,让其中一名学生负责主声部,一名学生负责和声,另外几名学生负责高声部或低声部等,并适当地模仿杜鹃的鸣叫、风的声音等。这样不仅能提高整体的训练质量,还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时下流行的“人声演唱”方式融入课堂活动中,以此设计出与众不同的课堂体验活动。所谓人声演唱,就是由人的发声器官模仿出乐器的演奏效果。从某种程度来讲,它就是一种变了形式的嗓音模仿。以歌曲《嘀哩嘀哩》为例,笔者将全体学生分成了三个小组,第一小组负责模仿前奏的音乐声,用清脆的嗓音演唱出“丁零丁零丁零零……”的效果;第二小组学生负责演唱歌曲的主体部分;第三小组学生可以在适当的节拍中进行轮唱。这样一来,合唱不但在形式上更加饱满,而且比传统的合唱训练更具艺术效果和审美特色。
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能力有限,在导入人声训练时,教师必须合理地搭配一些乐器和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或者以身示范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掌握演唱技巧。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不可要求过严,而应秉持奥尔夫教学理念,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三、活动辅助,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动”起来,进行综合、即兴的音乐练习。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和思维,让他们在动和练的过程中提升技巧,提升合唱学习的整体效果。此外,由于小学生还没有掌握相应的演唱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以学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技巧指导,让学生掌握歌唱和欣赏的要素,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
奥尔夫在自传中指出:“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正是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教育,即兴的目的是达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展。”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即兴表演的元素,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声音的韵律,利用自己的方法即兴演唱音乐,是增强学生乐感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歌唱技巧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即兴利用“奥尔夫乐器”敲打一些节奏来体验合唱中的音乐,也可以让学生在歌唱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唱法,以及一些歌唱规律。而在具体的练习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明确自身的特征,再让他们思考如何完善歌唱过程。
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合唱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弥补在歌唱和欣赏方面存在的不足。例如,在演唱歌曲《嘀哩嘀哩》时,有的学生音准较差,高声区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其参与到合唱训练中,通过合唱帮助他找回“调”,提高音准。同时,教师可以试着让他降调演唱歌曲,让整个演唱过程符合他的音区,从而产生不一样的演唱效果。
总而言之,音乐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音乐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重要艺术课程之一。好的音乐作品可以带给学生美的体验。因此,如何让学生真正地领会作品传递的思想和哲理,感受音乐的节拍和脉络,并获得美的感受,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包含丰富的内容。教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音乐,让学生真正融入音乐课堂,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音乐不仅是一门视听艺术,还能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因此,教师可以从音乐知识入手,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态的音乐学习机会。将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引入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但能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为之后的音乐教学开辟新的道路。所以,教师应不断探索奥尔夫教学法的具体应用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完善,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王亚丽.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意义[J].学周刊,2020(05):22.
陈娟.新媒体环境下奥尔夫教学在音乐课程中的运用探研[J].成才之路,2020(06):15.
唐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音乐教育中实施的可行性研究[J].黄河之声,20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