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小学每个单元的复习课,依然还是按照固有的模式,即教师根据每个单元的课程内容总结归纳出对应的知识,学生通过被动的灌输式学习后持续不断的做题,这一系列的教学模式早已变成现阶段课堂效率极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早已经不适合高年级的学生,因为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总结归纳等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极大的遏制了高年级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在高年级学生的课堂中,尤其是复习课中,加入思维导图这一板块,并且发现这一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大大提高了复习课的效率。本文主要分析在复习课上加入思维导图板块的意义和其实施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复习课
引言: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精力极其旺盛的阶段,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很好奇,同时也具备了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一定要改变以往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找到适合高年级学生的授课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开始尝试在复习课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
一、在复习课中加入思维导图的意义
(一)思维导图让知识呈现的形式更加清晰
由于小学数学课本里每个单元的知识量大,重难点的分布又不集中,所以,即使这一单元的所有内容已经教授完成,学生还是很难清楚地回忆出这个单元全部的知识,也不能掌握这个单元完整的知识脉络[1]。那么,思维导图的出现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一方面,它可以全面系统的把这个单元所有的知识串联起来,另一方面,它反映了这一单元从前到后所有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说,这种清晰的呈现方式使原有错综复杂的知识不再是混乱的,而是清晰有序,一目了然的,学生们通过这种形式也有效地降低了犯错的频率,同时提高了对知识的吸收率。
(二)思维导图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依靠自己对这个单元所有知识的理解,归纳总结,分类整理,分析概括等等,画出思维导图,这就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可以在复习《分数的乘除法》这一单元时,先让同学们自己画出思维导图,再自由分组,观察比较不同的思维导图,并且统一第一级的分支为:分数乘法原理,分数除法原理,注意事项。讨论完毕后,选取每组完成度最高同学的思维导图,以此为范本,积极督促错误的同学依照范本改正[2]。由此看来,在复习课中加入思维导图板块的做法改变了固有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课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给出范围,自由整理
在复习课的准备阶段,教师应当提供相应的内容和范围,布置思维导图任务,然后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自主整理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例如,复习《百分数》时,学生要围绕百分数,展开各种相关知识点的分支,列出基本概念,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自由整理,就可以将本单元的知识总结成思维导图。
(二)提前绘制,自主修正
因为绘制思维导图所需的时间较长,为了防止浪费课堂时间,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下根据要求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这样做既不会浪费课堂时间,又让同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思维导图,同时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上课过程中,班内可以自由分组,先让学生小组内讨论,这样初步的交流讨论可以帮助同学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
(三)小组展示,完善成果
结束组内讨论时,组员可以自发投票,选出组内的优秀作品,每组进行展示和汇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同学都可以对作品提出问题,做相关补充等等,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导图进一步得到完善,同时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也要求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给予小组作品一些建议,使优秀作品的条理更加清晰,逻辑更加鲜明。
(四)巩固练习,吸收知识
单元复习课不仅仅是思维导图之类的概念的集合,掌握了知识之后,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在课下勤加练习,这样才能充分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教师还应设置有关本单元的重点知识或者让优秀学生设置题目,小组之间一起测试,让同学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对此进行针对训练,来进一步的查缺補漏。一方面,这种做法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它提升了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单元复习课中加入思维导图这一板块的做法,一方面使得知识的结构和框架更加清晰明了,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占有主体地位,还锻炼了高年级学生的联想发散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另外思维导图本身具有的特点就是能将多种信息用逻辑关系连接起来,将复杂的信息网拆分出来,经过有效的解构,呈现出其本质,所以,不仅要应该用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单元复习课里,还应更加广泛并且适当的应用到各个学科,各个年级,相信越来越多的学生也会从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 倪飘飘.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中有效性的探析[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1):205-206.
[2] 钱蕾.思维导图助力英语课堂——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9(4):48-48.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复习课
引言: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精力极其旺盛的阶段,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很好奇,同时也具备了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一定要改变以往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找到适合高年级学生的授课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开始尝试在复习课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
一、在复习课中加入思维导图的意义
(一)思维导图让知识呈现的形式更加清晰
由于小学数学课本里每个单元的知识量大,重难点的分布又不集中,所以,即使这一单元的所有内容已经教授完成,学生还是很难清楚地回忆出这个单元全部的知识,也不能掌握这个单元完整的知识脉络[1]。那么,思维导图的出现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一方面,它可以全面系统的把这个单元所有的知识串联起来,另一方面,它反映了这一单元从前到后所有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说,这种清晰的呈现方式使原有错综复杂的知识不再是混乱的,而是清晰有序,一目了然的,学生们通过这种形式也有效地降低了犯错的频率,同时提高了对知识的吸收率。
(二)思维导图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依靠自己对这个单元所有知识的理解,归纳总结,分类整理,分析概括等等,画出思维导图,这就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可以在复习《分数的乘除法》这一单元时,先让同学们自己画出思维导图,再自由分组,观察比较不同的思维导图,并且统一第一级的分支为:分数乘法原理,分数除法原理,注意事项。讨论完毕后,选取每组完成度最高同学的思维导图,以此为范本,积极督促错误的同学依照范本改正[2]。由此看来,在复习课中加入思维导图板块的做法改变了固有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课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给出范围,自由整理
在复习课的准备阶段,教师应当提供相应的内容和范围,布置思维导图任务,然后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自主整理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例如,复习《百分数》时,学生要围绕百分数,展开各种相关知识点的分支,列出基本概念,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自由整理,就可以将本单元的知识总结成思维导图。
(二)提前绘制,自主修正
因为绘制思维导图所需的时间较长,为了防止浪费课堂时间,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下根据要求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这样做既不会浪费课堂时间,又让同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思维导图,同时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上课过程中,班内可以自由分组,先让学生小组内讨论,这样初步的交流讨论可以帮助同学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
(三)小组展示,完善成果
结束组内讨论时,组员可以自发投票,选出组内的优秀作品,每组进行展示和汇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同学都可以对作品提出问题,做相关补充等等,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导图进一步得到完善,同时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也要求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给予小组作品一些建议,使优秀作品的条理更加清晰,逻辑更加鲜明。
(四)巩固练习,吸收知识
单元复习课不仅仅是思维导图之类的概念的集合,掌握了知识之后,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在课下勤加练习,这样才能充分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教师还应设置有关本单元的重点知识或者让优秀学生设置题目,小组之间一起测试,让同学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对此进行针对训练,来进一步的查缺補漏。一方面,这种做法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它提升了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单元复习课中加入思维导图这一板块的做法,一方面使得知识的结构和框架更加清晰明了,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占有主体地位,还锻炼了高年级学生的联想发散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另外思维导图本身具有的特点就是能将多种信息用逻辑关系连接起来,将复杂的信息网拆分出来,经过有效的解构,呈现出其本质,所以,不仅要应该用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单元复习课里,还应更加广泛并且适当的应用到各个学科,各个年级,相信越来越多的学生也会从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 倪飘飘.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中有效性的探析[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1):205-206.
[2] 钱蕾.思维导图助力英语课堂——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9(4):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