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已成为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其特性,考虑其应用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促进学生进步成长的作用。
一、认清现代教育技术在实现教学目标中的局限性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实现教学目标有显著作用。但现代教育技术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也不是万能的,它既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弱项。
在应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实验室”教学实践后,我们做了学生调查。从学生的调查反馈来看,把“几何画板”运用于数学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再好的工具也不是万能工具,“几何画板”在发挥猜想优势的同时,表现出在证明环节上是势单力薄的。
由此可见,只有正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局限性,理性思考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教学工具、先进教学理念的整合,才能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学科教学的道路。
二、重视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指导性
目前,有的教师热衷于媒体技术而忽视先进理念的指导,将大量精力用于收集信息上,缺乏对信息的审慎筛选,以至于从原来的语言“满堂灌”变为了“电灌”(用电化教学手段灌)、“网灌”(用网络媒体灌),学生的学习变得更紧张了;有的教师极力为学生彰显现代教育技术呈现出的生动画面和优美的视听效果,却不能将之有机地融合于知识获取、能力提升的教学过程,只顾夺人眼球,却熄灭了学生灵动的思维火花;还有的教师一味地为学生输出信息,却不能及时捕捉学生的反应,以至于教师的教,游走于学生的学之外,学习变得被动、低效,甚至于无效。
失去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现代教育技术将大大降低自己在提升学生素质中的促进作用,甚至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目前,全面提高素质的质量观、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观、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观、人才培养的创新观等,都是可以用来指导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整合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只有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例如,为创设生动、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少而精地选择影像资料,删除重复、累赘的精彩画面,着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引发思考的问题情境,还给学生一个时间宽裕、氛围宽松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又如,为体现全员参与、有效参与的理念,教师应搭建和谐、互动的网络平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个性化、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既为优秀学生彰显创新思维的灵性提供条件,也为弱势群体提供平等的、人人都可参与的活动空间,充分赋予现代教育技术以人性化的内涵。
三、彰显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媒体优势的互补性
当前一些教师,常常在一节课中从头到尾使用电教手段,一节课下来,黑板上很少留下字;还有的教师过于看重课件、影像资料的作用,对实验、演示关注甚少,非常缺乏做实验演示的基本功。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内容可以迅速存储、提取,在服务教学上发挥了不小作用。但电子文稿虽好,在屏幕上的呈现却是稍纵即逝的,不及板书能留下一节课完整的轨迹,满足学生对本课的反思性学习。
另外,课件制作得再好,毕竟是虚拟的。例如,精心拍摄的实验或演示的录像,有着近乎完美的画面。但过分追求实验演示录像的完美,不免有些舍本逐末。完美的实验演示录像是一种教学资源,但课堂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失误,或因特殊原因带来的与预期不同的结果,更是一种教学资源,而且是生动的、生成的、不可多得的教育机缘。抓住机缘,及时实施教育,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承认,越真实、越富于过程的实践活动,才越能引发学生多视角、多层面的思考。现代教育技术在过程、实践、体验方面的局限性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例如,在化学课探究钠性质的演示实验时,把钠放于煤油中,可以使学生感知钠的化学性质是活泼的;用刀切割钠,可以使学生感知钠的硬度。另外,在有水的烧杯中放入酚酞,再将金属钠放入其中,让学生观察。通过用眼睛看,学生可发现钠周围不断产生气泡,认识这是一个产生气体的反应;钠浮于水面,认识钠的比重比水轻;水溶液逐渐变为粉红色,认识这是个产生碱性物质的反应。通过用耳朵听,学生可听到,产生气泡的“嗤嗤”声。通过用手触摸,学生可发现这是一个放热反应。这些实践活动的效果是放映影像资料所不能达到的。
在真切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应的知识,而且学到了观察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方法,同时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中,教室后面的学生可能看不清实验现象,授课教师可以用视频摄像仪对准烧杯,将变化呈现在屏幕上,这种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媒体的整合,实现了两种手段的优势互补,可谓相得益彰。
四、体现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教学内容的适切性
现代教育技术几乎可以承载一切教育教学内容:知识的存储与提取、技能的模拟训练、实验过程的再现、数据的精确处理,等等。拷贝技术的应用,使教师无需提高技能,用“舶来品”就可教学生。因而有些教师不分教学内容,不看教学对象,只要有课件,必用课件教学。这是一个误区。教学是有规律的,教学方法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因此,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一定要考虑服务于教学内容的适切性,即现代教育技术是否适合教学内容,是否切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我校在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软件大奖赛上获一等奖的美术学科《招贴画的设计》一课,就是在充分考虑现代教育技术适切性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
因为这一课是招贴画设计的学习,而不是水彩画、铅笔画的学习,所以可以应用现代的网络技术承担相应的教学内容。第一,在网络平台上搭建一个资料库,提供作画的原始素材,包括配色表、剪贴图库、校园照片、学校标志等;第二,提供一个创作室,使学生借助网上工具完成作品创作;第三,创设一个作品交流平台,让学生通过网络上传作业,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第四,在网上、计算机上培养和提高学生制作招贴画的创作技能,包括招贴画的色彩搭配、构图设计等。
倘若是水彩画的学习,其调色本领是绝不能在计算机上学会的。另外,欣赏优秀水彩画的影像,固然可提供借鉴,但替代不了用笔调色和在纸上绘画的技能提高过程。将网络技术牵强地用于水彩画、铅笔画的学习活动,就会背离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教学内容的适切性,无助于学生真实本领的提高。
五、关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教育的生成性
在迅捷的网络传输背景下,学生生成问题的速度变快了,数量变多了,此时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捕捉生成的新信息,学生生成的问题将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和正确的解决。
有这样一件事,能引发我们对教育生成性的思考。一位历史教师用网络平台进行《八国联军入侵及义和团运动》一课的教学,设计了一个可以不留姓名的自由谈的平台。当教师让大家谈谈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时,我亲眼看到坐在最后面学生的计算机页面上出现一行“呸!义和团”的字样。我的心要碎了,义和团高喊刀枪不入,虽让学生觉得愚昧,但与敌人浴血奋战的行动,也不能引来学生这样的情感呀!教师没能及时发现学生中这一极有教育价值的教学生成事件,失去了一次针对性很强的教育机会。
面对自由的网络环境,面对迅捷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我们的教师如果没有及时捕捉教学中生成的思想问题、知识问题、能力问题的意识,将影响到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在物理课中还有这样的情况,传感器以其迅速、准确的测量优势,计算机软件以其精确的处理特性,将一幅描述作用力与加速度的精确的线性图像呈现在了屏幕上。学生可以接受由此得来的公式。但我们细想,传感器的测量过程不是外显的,计算机的处理过程也不是外显的。如果先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的实验法来做这样的实验,接着再利用获得的数据在黑板上作图,其过程就变得显而易见了。重视教学媒体的外显作用,学生就容易参与到每一个活动细节中,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由感性到理性的提升。
面对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尽管优势多多,但不能走极端,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应讲求精美与朴质的统一,讲求呈现结论与有效学习过程的统一。
(作者单位:天津市实验中学)
编辑 杜 锐
一、认清现代教育技术在实现教学目标中的局限性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实现教学目标有显著作用。但现代教育技术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也不是万能的,它既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弱项。
在应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实验室”教学实践后,我们做了学生调查。从学生的调查反馈来看,把“几何画板”运用于数学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再好的工具也不是万能工具,“几何画板”在发挥猜想优势的同时,表现出在证明环节上是势单力薄的。
由此可见,只有正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局限性,理性思考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教学工具、先进教学理念的整合,才能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学科教学的道路。
二、重视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指导性
目前,有的教师热衷于媒体技术而忽视先进理念的指导,将大量精力用于收集信息上,缺乏对信息的审慎筛选,以至于从原来的语言“满堂灌”变为了“电灌”(用电化教学手段灌)、“网灌”(用网络媒体灌),学生的学习变得更紧张了;有的教师极力为学生彰显现代教育技术呈现出的生动画面和优美的视听效果,却不能将之有机地融合于知识获取、能力提升的教学过程,只顾夺人眼球,却熄灭了学生灵动的思维火花;还有的教师一味地为学生输出信息,却不能及时捕捉学生的反应,以至于教师的教,游走于学生的学之外,学习变得被动、低效,甚至于无效。
失去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现代教育技术将大大降低自己在提升学生素质中的促进作用,甚至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目前,全面提高素质的质量观、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观、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观、人才培养的创新观等,都是可以用来指导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整合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只有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例如,为创设生动、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少而精地选择影像资料,删除重复、累赘的精彩画面,着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引发思考的问题情境,还给学生一个时间宽裕、氛围宽松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又如,为体现全员参与、有效参与的理念,教师应搭建和谐、互动的网络平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个性化、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既为优秀学生彰显创新思维的灵性提供条件,也为弱势群体提供平等的、人人都可参与的活动空间,充分赋予现代教育技术以人性化的内涵。
三、彰显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媒体优势的互补性
当前一些教师,常常在一节课中从头到尾使用电教手段,一节课下来,黑板上很少留下字;还有的教师过于看重课件、影像资料的作用,对实验、演示关注甚少,非常缺乏做实验演示的基本功。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内容可以迅速存储、提取,在服务教学上发挥了不小作用。但电子文稿虽好,在屏幕上的呈现却是稍纵即逝的,不及板书能留下一节课完整的轨迹,满足学生对本课的反思性学习。
另外,课件制作得再好,毕竟是虚拟的。例如,精心拍摄的实验或演示的录像,有着近乎完美的画面。但过分追求实验演示录像的完美,不免有些舍本逐末。完美的实验演示录像是一种教学资源,但课堂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失误,或因特殊原因带来的与预期不同的结果,更是一种教学资源,而且是生动的、生成的、不可多得的教育机缘。抓住机缘,及时实施教育,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承认,越真实、越富于过程的实践活动,才越能引发学生多视角、多层面的思考。现代教育技术在过程、实践、体验方面的局限性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例如,在化学课探究钠性质的演示实验时,把钠放于煤油中,可以使学生感知钠的化学性质是活泼的;用刀切割钠,可以使学生感知钠的硬度。另外,在有水的烧杯中放入酚酞,再将金属钠放入其中,让学生观察。通过用眼睛看,学生可发现钠周围不断产生气泡,认识这是一个产生气体的反应;钠浮于水面,认识钠的比重比水轻;水溶液逐渐变为粉红色,认识这是个产生碱性物质的反应。通过用耳朵听,学生可听到,产生气泡的“嗤嗤”声。通过用手触摸,学生可发现这是一个放热反应。这些实践活动的效果是放映影像资料所不能达到的。
在真切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应的知识,而且学到了观察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方法,同时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中,教室后面的学生可能看不清实验现象,授课教师可以用视频摄像仪对准烧杯,将变化呈现在屏幕上,这种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媒体的整合,实现了两种手段的优势互补,可谓相得益彰。
四、体现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教学内容的适切性
现代教育技术几乎可以承载一切教育教学内容:知识的存储与提取、技能的模拟训练、实验过程的再现、数据的精确处理,等等。拷贝技术的应用,使教师无需提高技能,用“舶来品”就可教学生。因而有些教师不分教学内容,不看教学对象,只要有课件,必用课件教学。这是一个误区。教学是有规律的,教学方法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因此,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一定要考虑服务于教学内容的适切性,即现代教育技术是否适合教学内容,是否切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我校在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软件大奖赛上获一等奖的美术学科《招贴画的设计》一课,就是在充分考虑现代教育技术适切性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
因为这一课是招贴画设计的学习,而不是水彩画、铅笔画的学习,所以可以应用现代的网络技术承担相应的教学内容。第一,在网络平台上搭建一个资料库,提供作画的原始素材,包括配色表、剪贴图库、校园照片、学校标志等;第二,提供一个创作室,使学生借助网上工具完成作品创作;第三,创设一个作品交流平台,让学生通过网络上传作业,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第四,在网上、计算机上培养和提高学生制作招贴画的创作技能,包括招贴画的色彩搭配、构图设计等。
倘若是水彩画的学习,其调色本领是绝不能在计算机上学会的。另外,欣赏优秀水彩画的影像,固然可提供借鉴,但替代不了用笔调色和在纸上绘画的技能提高过程。将网络技术牵强地用于水彩画、铅笔画的学习活动,就会背离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教学内容的适切性,无助于学生真实本领的提高。
五、关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教育的生成性
在迅捷的网络传输背景下,学生生成问题的速度变快了,数量变多了,此时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捕捉生成的新信息,学生生成的问题将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和正确的解决。
有这样一件事,能引发我们对教育生成性的思考。一位历史教师用网络平台进行《八国联军入侵及义和团运动》一课的教学,设计了一个可以不留姓名的自由谈的平台。当教师让大家谈谈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时,我亲眼看到坐在最后面学生的计算机页面上出现一行“呸!义和团”的字样。我的心要碎了,义和团高喊刀枪不入,虽让学生觉得愚昧,但与敌人浴血奋战的行动,也不能引来学生这样的情感呀!教师没能及时发现学生中这一极有教育价值的教学生成事件,失去了一次针对性很强的教育机会。
面对自由的网络环境,面对迅捷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我们的教师如果没有及时捕捉教学中生成的思想问题、知识问题、能力问题的意识,将影响到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在物理课中还有这样的情况,传感器以其迅速、准确的测量优势,计算机软件以其精确的处理特性,将一幅描述作用力与加速度的精确的线性图像呈现在了屏幕上。学生可以接受由此得来的公式。但我们细想,传感器的测量过程不是外显的,计算机的处理过程也不是外显的。如果先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的实验法来做这样的实验,接着再利用获得的数据在黑板上作图,其过程就变得显而易见了。重视教学媒体的外显作用,学生就容易参与到每一个活动细节中,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由感性到理性的提升。
面对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尽管优势多多,但不能走极端,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应讲求精美与朴质的统一,讲求呈现结论与有效学习过程的统一。
(作者单位:天津市实验中学)
编辑 杜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