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软正式宣布以7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诺基亚设备制造部门,真是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一方面来自诺基亚在埃洛普治理下的命运,几乎一直受微软摆布,直到身价不断贬值,最终被微软收购;另一方面则来自对巨头诺基亚结局的唏嘘,其有着全球知名的品牌、数不清的专利、全球的渠道和供应链,但这一切加起来,身价也还不如几乎没有专利的中国小米公司。
当我们看到巨头因反应滞缓而迟暮,看到依靠google的开放安卓系统,中国华为、小米、魅族等品牌则出人意料地逆袭,这也许是个机会,但这个巨头苏醒和起身前的窗口期能有多久?
“长夏已尽,凛冬将至”,诺基亚微软合体,手机巨头们好日子一去不返。三星像个怪胎,在诺基亚、摩托罗拉的智能机领域节节败退下,借时尚大屏幕和款型多样,爬上了NO.1。三星给诺基亚、摩托罗拉留了个背影,巨头也可以在变化中继续攀登。
诺基亚微软WP联姻,争议从未间断。埃诺普被调侃,“余则成”“无间道”。五年前,智能手机还只是巨头们的玩具,只有在消费电子领域尝尽甜头的苹果,在iPhone上披荆斩棘。看一眼2008年—2011年智能手机OS市场占有率,能猜出巨头们对智能手机的轻慢。诺基亚饱尝Symbian苦果,微软WP扶不上墙的萎靡,IOS逐步统御高端智能机,ANDROID异军突起三星等获利。
市场研究机构IDC智能手机销量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Q1智能手机销量首次赶超功能手机,占据51.6%市场份额。智能机抢占半壁江山,功能机市场进一步萎缩。诺基亚在2013年Q1市场占有率仍居第二,但智能机销量不足4%。
巨头们自己玩死了自己
诺基亚的败局将定,把自己玩死是大企业通病。摔不坏的工艺,也挽不回诺基亚的颓势。iPhone不复当年,被三星销量果断超越——乔布斯后的苹果步伐开始有些凌乱,没了帮主在时的节奏。
巨头们,除了IBM这样的大象在不断跳舞中,重新给自己新的定位。诺基亚没这么好运,在功能机摧城拔寨的路上,智能机也早早布局,就像微软的平板电脑,最后的结果是ipad赢得大部分平板市场。先见并不一定有先机,沉湎于优势业务无法自拔,新生业务无法规模产出,战略布局成为难解的棋局,被收购也难挽败局走向。
微软这硕大的PC王者,在互联网上也是步履蹒跚,屡败屡战。诺基亚,功能机的王者,智手机的“惘”者;微软,PC时代的霸主,互联网时代找不到北。两个失落的巨人,是相互搀扶继续步履维艰,还是脱胎换骨王者重生?就像《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的铁锁连环,也挡不住借到东风的火船。船大是不是一定难掉头呢,三星的答案是“不一定”。无论是功能机,还是智能机,三星都是一个比较有趣的公司,费尽心机辗转腾挪,也算典型的搅局者。
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诺基亚败局直接责任者却不是苹果,iPhone最多是点了把火。在硬件取胜功能机时代,诺基亚凭性价比优势出尽风头。软件上,早期的Symbian份额是其他移动OS的七八倍,这一切在谷歌Android这个搅局者出现后,发生变数。苹果iPhone软硬兼施独占高端智能机市场,谷歌Android开源自定义一发不可收,一软到底迅速占领OS市场大半份额。
有Symbian的诺基亚首鼠两端,在进退两难中逐步沉沦,最后不得不寄人篱下,选用微软的WP,寻思着在差异化中求生。Android市场一家独大,诸多没有OS的屌丝终于可以逆袭,借鸡生蛋,在智能机领域也能掀起些风浪。久居人下的三星,拿来主义Android定制自己特色OS,在销量上抢占了智能机的头把交易。
中国的搅局者们,都该感谢谷歌
华为、中兴、联想就不说了,Android先锋队HTC也不用提。用互联网做手机的雷布斯,江湖传闻极重体验的黄章,最会自我表扬老罗创办的锤子,大陆智能机搅局者这几个比较引人注目。尤其是小米,以他们自我营销劲头,不足三年的历史估值传已近百亿美金。
谷歌这个大搅局者不遗余力推进副业,让智能手机市场格局大变,硬体验闯天下的规则也被更改。以前仰望手机巨头的屌丝们,一个个穿着草鞋,还有的光着脚,拿着改吧改吧的Android,杀入智能手机领域的搅局之旅。
这些搅局者毕其功于一役。投机也好,运气也好,对了就是光彩夺目,错了换个方向再试试。小米、魅族,还有很会营销的锤子,他们还是成长中的企业,市场占有量不大。但人们更愿意去想象他们美好的未来;衰落的巨头,人们厌烦了他们的傲慢与迟缓,想得最多的是其落日晚霞下形影相吊的孤单。
至于微软诺基亚合体,诺硬微软,能否逆袭苹果的软硬兼施或谷歌的一软到底,结果还真不是显而易见。诺基亚的硬件经摔,没有iPhone的高贵,没有三星的时尚;微软的WP,没有IOS的精致体验,没有Android的市场份额。诺基亚外形不再讨喜,WP体验份额又不占优,这两个迟缓的巨头,还把自己当巨头。还想着以巨头的短板联合,来弥补搅局者们的野蛮生长、灵活创意,就如同曹操把船用铁链缠在一起。
智能手机市场,数年前靠iPhone和Android这两个搅局者,让格局生变。现在,智能手机市场有了新的搅局者,小米互联网手机也好,锤子自吹自擂也好,不失为一个方式。微软诺基亚这种老套的收购,简单的合体,远不及搅局者。
时势造英雄,时代造就伟大公司。每个时代,都会有英雄和伟大的公司,比如乔布斯时代的苹果。每个时代都会过去,远有日不落的英帝国,近有功能机巨头诺基亚。
微软诺基亚合体,真要改变智能手机格局,要先想着成为一个搅局者,或许对智能手机格局改变有所助益。问题的核心是,微软诺基亚真改变了智能手机的格局,还是会有其他领域的新势力异军突起……
市场领先企业的通病
诺基亚最终选择了被收购的命运,曾经的全球手机霸主黯然陨落。从表面上看,诺基亚的失败缘于它没有把握住智能手机这一趋势。但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会错失良机? 这样太过戏剧性的故事,注定不是孤例。远在90多年前,美国人就见识过这样一个案例:靠生产T型车成为汽车行业代表的福特汽车,居然被通用汽车超越了。要知道当福特汽车极盛之时,两者的市场份额比差不多是5∶1。
事后来看,福特的失败是缘于它们只生产黑色的T型车,而通用汽车的型号和颜色更多。福特的固执成为最主要的败因,但为什么会这样呢?通用汽车的第八任总裁阿尔弗雷德·斯隆也在日后回忆说:“一代大师(亨利·福特)未能主导变革,我不知道为什么。”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市场领先型企业往往因管理上的精细造成固化,导致无法在内部产生颠覆性的创新。
哈佛商学院教授理查德·泰德罗指出,这种大企业轰然倒下或者被后来者超越的现象,缘于市场领先企业的一种“自欺”行为。
在他看来,亨利·福特并非没有注意到市场的变化,但是他认为消费者“对颜色和功能的需求”是多余的。而当下属向老福特指出这一趋势时,福特解雇了这名下属。当消费习惯发生变化时,领先者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应对,而是选择了忽视。
“自欺”是市场领先企业的通病,当领先企业遭遇后来者挑战时,往往会觉得自己产品的优势是一劳永固的,挑战者的攻势只是昙花一现。尽管所有的迹象都已表明企业正在走下坡路,但是决策者拒绝正视。因为拒绝正视,也就拒绝了积极应对、力挽狂澜的可能性。
在福特汽车内部,难道没有人意识到消费者越来越青睐花色繁多、功能多样的汽车吗?当然有。在诺基亚内部,难道没有人意识到消费者更喜欢触屏式,更多娱乐功能的智能机吗?当然也有。然而,这些“更正确”的意见最终因种种原因没有被采纳、执行而贻误战机。而其结果是,福特被通用汽车甩在身后长达80年之久,诺基亚最终被微软收购,让人无限感喟又为之痛惜。
正视并自我考问
如何解决这种问题?英特尔的安迪· 格鲁夫认为,一个组织中应该拥有一些可称之为“卡桑德拉”的人——在希腊神话中,卡桑德拉是预言了特洛伊覆灭的先知,也就是能够迅速认清即将到来的变化并提早发出警告的人。
像格鲁夫自己在英特尔从存储器向微处理器的转型过程中就扮演了这一角色,从而让英特尔成功摆脱了被日本企业击败的厄运。
当然,格鲁夫的位置决定了“卡桑德拉”不仅能发出声音,而且这样的声音能得到倾听并最终执行。但对于其他公司呢,是否有这样的幸运?
这对公司的管理者们是一个严酷的挑战。按照泰德罗的说法,他们必须时不时这样考问自己:你有多少意愿了解关于公司的真相,即便可能得到坏消息?你是否经常质问自己和同事,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会不会降临到你们的组织头上?你发自内心地鼓励和要求多大程度的言论自由?
正视、不自欺,这可能是无数“诺基亚式败局”带给企业管理者最重要的告诫。(编辑/晓勇)
当我们看到巨头因反应滞缓而迟暮,看到依靠google的开放安卓系统,中国华为、小米、魅族等品牌则出人意料地逆袭,这也许是个机会,但这个巨头苏醒和起身前的窗口期能有多久?
“长夏已尽,凛冬将至”,诺基亚微软合体,手机巨头们好日子一去不返。三星像个怪胎,在诺基亚、摩托罗拉的智能机领域节节败退下,借时尚大屏幕和款型多样,爬上了NO.1。三星给诺基亚、摩托罗拉留了个背影,巨头也可以在变化中继续攀登。
诺基亚微软WP联姻,争议从未间断。埃诺普被调侃,“余则成”“无间道”。五年前,智能手机还只是巨头们的玩具,只有在消费电子领域尝尽甜头的苹果,在iPhone上披荆斩棘。看一眼2008年—2011年智能手机OS市场占有率,能猜出巨头们对智能手机的轻慢。诺基亚饱尝Symbian苦果,微软WP扶不上墙的萎靡,IOS逐步统御高端智能机,ANDROID异军突起三星等获利。
市场研究机构IDC智能手机销量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Q1智能手机销量首次赶超功能手机,占据51.6%市场份额。智能机抢占半壁江山,功能机市场进一步萎缩。诺基亚在2013年Q1市场占有率仍居第二,但智能机销量不足4%。
巨头们自己玩死了自己
诺基亚的败局将定,把自己玩死是大企业通病。摔不坏的工艺,也挽不回诺基亚的颓势。iPhone不复当年,被三星销量果断超越——乔布斯后的苹果步伐开始有些凌乱,没了帮主在时的节奏。
巨头们,除了IBM这样的大象在不断跳舞中,重新给自己新的定位。诺基亚没这么好运,在功能机摧城拔寨的路上,智能机也早早布局,就像微软的平板电脑,最后的结果是ipad赢得大部分平板市场。先见并不一定有先机,沉湎于优势业务无法自拔,新生业务无法规模产出,战略布局成为难解的棋局,被收购也难挽败局走向。
微软这硕大的PC王者,在互联网上也是步履蹒跚,屡败屡战。诺基亚,功能机的王者,智手机的“惘”者;微软,PC时代的霸主,互联网时代找不到北。两个失落的巨人,是相互搀扶继续步履维艰,还是脱胎换骨王者重生?就像《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的铁锁连环,也挡不住借到东风的火船。船大是不是一定难掉头呢,三星的答案是“不一定”。无论是功能机,还是智能机,三星都是一个比较有趣的公司,费尽心机辗转腾挪,也算典型的搅局者。
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诺基亚败局直接责任者却不是苹果,iPhone最多是点了把火。在硬件取胜功能机时代,诺基亚凭性价比优势出尽风头。软件上,早期的Symbian份额是其他移动OS的七八倍,这一切在谷歌Android这个搅局者出现后,发生变数。苹果iPhone软硬兼施独占高端智能机市场,谷歌Android开源自定义一发不可收,一软到底迅速占领OS市场大半份额。
有Symbian的诺基亚首鼠两端,在进退两难中逐步沉沦,最后不得不寄人篱下,选用微软的WP,寻思着在差异化中求生。Android市场一家独大,诸多没有OS的屌丝终于可以逆袭,借鸡生蛋,在智能机领域也能掀起些风浪。久居人下的三星,拿来主义Android定制自己特色OS,在销量上抢占了智能机的头把交易。
中国的搅局者们,都该感谢谷歌
华为、中兴、联想就不说了,Android先锋队HTC也不用提。用互联网做手机的雷布斯,江湖传闻极重体验的黄章,最会自我表扬老罗创办的锤子,大陆智能机搅局者这几个比较引人注目。尤其是小米,以他们自我营销劲头,不足三年的历史估值传已近百亿美金。
谷歌这个大搅局者不遗余力推进副业,让智能手机市场格局大变,硬体验闯天下的规则也被更改。以前仰望手机巨头的屌丝们,一个个穿着草鞋,还有的光着脚,拿着改吧改吧的Android,杀入智能手机领域的搅局之旅。
这些搅局者毕其功于一役。投机也好,运气也好,对了就是光彩夺目,错了换个方向再试试。小米、魅族,还有很会营销的锤子,他们还是成长中的企业,市场占有量不大。但人们更愿意去想象他们美好的未来;衰落的巨头,人们厌烦了他们的傲慢与迟缓,想得最多的是其落日晚霞下形影相吊的孤单。
至于微软诺基亚合体,诺硬微软,能否逆袭苹果的软硬兼施或谷歌的一软到底,结果还真不是显而易见。诺基亚的硬件经摔,没有iPhone的高贵,没有三星的时尚;微软的WP,没有IOS的精致体验,没有Android的市场份额。诺基亚外形不再讨喜,WP体验份额又不占优,这两个迟缓的巨头,还把自己当巨头。还想着以巨头的短板联合,来弥补搅局者们的野蛮生长、灵活创意,就如同曹操把船用铁链缠在一起。
智能手机市场,数年前靠iPhone和Android这两个搅局者,让格局生变。现在,智能手机市场有了新的搅局者,小米互联网手机也好,锤子自吹自擂也好,不失为一个方式。微软诺基亚这种老套的收购,简单的合体,远不及搅局者。
时势造英雄,时代造就伟大公司。每个时代,都会有英雄和伟大的公司,比如乔布斯时代的苹果。每个时代都会过去,远有日不落的英帝国,近有功能机巨头诺基亚。
微软诺基亚合体,真要改变智能手机格局,要先想着成为一个搅局者,或许对智能手机格局改变有所助益。问题的核心是,微软诺基亚真改变了智能手机的格局,还是会有其他领域的新势力异军突起……
市场领先企业的通病
诺基亚最终选择了被收购的命运,曾经的全球手机霸主黯然陨落。从表面上看,诺基亚的失败缘于它没有把握住智能手机这一趋势。但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会错失良机? 这样太过戏剧性的故事,注定不是孤例。远在90多年前,美国人就见识过这样一个案例:靠生产T型车成为汽车行业代表的福特汽车,居然被通用汽车超越了。要知道当福特汽车极盛之时,两者的市场份额比差不多是5∶1。
事后来看,福特的失败是缘于它们只生产黑色的T型车,而通用汽车的型号和颜色更多。福特的固执成为最主要的败因,但为什么会这样呢?通用汽车的第八任总裁阿尔弗雷德·斯隆也在日后回忆说:“一代大师(亨利·福特)未能主导变革,我不知道为什么。”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市场领先型企业往往因管理上的精细造成固化,导致无法在内部产生颠覆性的创新。
哈佛商学院教授理查德·泰德罗指出,这种大企业轰然倒下或者被后来者超越的现象,缘于市场领先企业的一种“自欺”行为。
在他看来,亨利·福特并非没有注意到市场的变化,但是他认为消费者“对颜色和功能的需求”是多余的。而当下属向老福特指出这一趋势时,福特解雇了这名下属。当消费习惯发生变化时,领先者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应对,而是选择了忽视。
“自欺”是市场领先企业的通病,当领先企业遭遇后来者挑战时,往往会觉得自己产品的优势是一劳永固的,挑战者的攻势只是昙花一现。尽管所有的迹象都已表明企业正在走下坡路,但是决策者拒绝正视。因为拒绝正视,也就拒绝了积极应对、力挽狂澜的可能性。
在福特汽车内部,难道没有人意识到消费者越来越青睐花色繁多、功能多样的汽车吗?当然有。在诺基亚内部,难道没有人意识到消费者更喜欢触屏式,更多娱乐功能的智能机吗?当然也有。然而,这些“更正确”的意见最终因种种原因没有被采纳、执行而贻误战机。而其结果是,福特被通用汽车甩在身后长达80年之久,诺基亚最终被微软收购,让人无限感喟又为之痛惜。
正视并自我考问
如何解决这种问题?英特尔的安迪· 格鲁夫认为,一个组织中应该拥有一些可称之为“卡桑德拉”的人——在希腊神话中,卡桑德拉是预言了特洛伊覆灭的先知,也就是能够迅速认清即将到来的变化并提早发出警告的人。
像格鲁夫自己在英特尔从存储器向微处理器的转型过程中就扮演了这一角色,从而让英特尔成功摆脱了被日本企业击败的厄运。
当然,格鲁夫的位置决定了“卡桑德拉”不仅能发出声音,而且这样的声音能得到倾听并最终执行。但对于其他公司呢,是否有这样的幸运?
这对公司的管理者们是一个严酷的挑战。按照泰德罗的说法,他们必须时不时这样考问自己:你有多少意愿了解关于公司的真相,即便可能得到坏消息?你是否经常质问自己和同事,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会不会降临到你们的组织头上?你发自内心地鼓励和要求多大程度的言论自由?
正视、不自欺,这可能是无数“诺基亚式败局”带给企业管理者最重要的告诫。(编辑/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