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为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启用师生互动模式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很多教育者以确保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效果,以构架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手段,打造适合于小学生参与的互动教学模式,并以此来促进着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对此,本文在认清师生互动对语文教育效果提升的作用前提下,以语文阅读教学为研究对象,探究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方法,以此来构架科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保证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科学培养。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师生互动;研究分析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应该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實行小组竞争机制,评选出学习认真的好学生,奖以花朵、笑脸,以此促进学生自觉的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在早读和中午练字的时间里,安排两位学生当“小老师”负责早读和中午的读书情况。一位安排读的内容,一位边读边在下面转着看,以免有些学生开小差。以此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朗读能力。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了,课文读熟了,上课的热情自然就高涨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
2.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发作业本时强调:表扬优秀的,有进步的,鼓励作业差的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这样,学生慢慢的开始对比了,开始竞争了,对老师作业上的批语重视了,书写习惯也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了。
3.养成习惯。正确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教学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1)正确的上课方法。“该说时就说,该听时就听,该写时就写”,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学会听课,学会做笔记。
(2)写工整字,做规范作业。强调文字书写的重要性,并适时进行写字训练与指导。统一规范作业格式。
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本学期结合阅读课,为学生配备了课外阅读书籍,让学生从中积累好词佳句,并对有特点的词句进行归类,及时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先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故事,然后初步写出自己的感想。
二、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四、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學效果。
五、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每天早晨,我一到学校,就去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天,我偶尔听到两位学生在争论谁学的古诗多。一个说:“我会背于谦写的《石灰吟》!”另一个说:“我会背王冕写的《墨梅》!”一个又说:“我会背王维写的《鹿柴》!”另一个又说:“我会背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我豁然开朗:原来,读书兴趣的源泉就在这里——听和看。于是,我赶忙从学校的阅览室里,借来了十多本《古诗集》,发给学生轮流去读。在几个礼拜中,全班45位学生,都把十来本《古诗集》看完了。正在此时,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结果,同学们争着朗诵,多的能朗诵三十几首古诗,还有声有色。趁此机会,我向全班学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可以每周一次,去阅览室借书看。一时间,班上读书之气蔚然成风。
六、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通过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汲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认真地做好了教学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师生互动;研究分析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应该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實行小组竞争机制,评选出学习认真的好学生,奖以花朵、笑脸,以此促进学生自觉的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在早读和中午练字的时间里,安排两位学生当“小老师”负责早读和中午的读书情况。一位安排读的内容,一位边读边在下面转着看,以免有些学生开小差。以此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朗读能力。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了,课文读熟了,上课的热情自然就高涨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
2.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发作业本时强调:表扬优秀的,有进步的,鼓励作业差的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这样,学生慢慢的开始对比了,开始竞争了,对老师作业上的批语重视了,书写习惯也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了。
3.养成习惯。正确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教学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1)正确的上课方法。“该说时就说,该听时就听,该写时就写”,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学会听课,学会做笔记。
(2)写工整字,做规范作业。强调文字书写的重要性,并适时进行写字训练与指导。统一规范作业格式。
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本学期结合阅读课,为学生配备了课外阅读书籍,让学生从中积累好词佳句,并对有特点的词句进行归类,及时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先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故事,然后初步写出自己的感想。
二、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四、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學效果。
五、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每天早晨,我一到学校,就去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天,我偶尔听到两位学生在争论谁学的古诗多。一个说:“我会背于谦写的《石灰吟》!”另一个说:“我会背王冕写的《墨梅》!”一个又说:“我会背王维写的《鹿柴》!”另一个又说:“我会背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我豁然开朗:原来,读书兴趣的源泉就在这里——听和看。于是,我赶忙从学校的阅览室里,借来了十多本《古诗集》,发给学生轮流去读。在几个礼拜中,全班45位学生,都把十来本《古诗集》看完了。正在此时,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结果,同学们争着朗诵,多的能朗诵三十几首古诗,还有声有色。趁此机会,我向全班学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可以每周一次,去阅览室借书看。一时间,班上读书之气蔚然成风。
六、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通过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汲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认真地做好了教学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