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世和的潜伏生涯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o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3年4月,日伪对苏中四分区进行“清乡”, 中共如皋县委组织部长马世和接到四地委紧急通知:打入伪特工机关,获取敌人的核心机密,配合根据地反“清乡”斗争。
   马世和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艰巨任务。她化名马淑华,打入伪特工总部江苏实验区苏北分区总站,做一些画表格、搞统计的工作。她将秘密搜集到的情报,及时转送到根据地。不久,马世和被调到城区特工组,这个组的主要任务是侦查、监视中共进城人员,多方搜集中共情报,破坏反“清乡”斗争。城区特工组内除敌特人员外,还有被敌软禁的中共人员和自首人员,甚至还有叛徒。特工组长是个老牌特务,他多次试探马世和的政治态度。有一次,这个特务突然通知马世和去宪兵队,也不说明任何原因。马世和沉着地来到宪兵队,被安排坐在一间屋子里,和一个中共被捕人员见面,马世和不动声色、机智地应付了过去。又有一次,特工组长派她去城东看望一个妇女,同样不跟她讲那人的政治身份和看望目的。马世和去后,经过观察,判断那位妇女是中共人员,心里为她焦急,暗示她迅速离开。谈话尚未结束,组长赶来要马世和回去。事后组长责问她为什么叫那人离开通城。马世和不慌不忙地反问:“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她的身份?我正在试探、了解她,谈话还没有完,你就赶来要我走,谁知她是怎样对你讲的?”特务组长被她问得无言以对。
   1943年底,马世和被调至四甲坝特工组搞内勤工作,保管情报资料。这个工作对马世和来说正中下怀。一次,她发现一份日伪派遣潜伏在中共通东地区的8个特务名单,迅速抄报四地委机关。中共有关部门经过查核,将这8个特务一网打尽,消除了隐患。苏中四分区司令员陶勇表扬她起到了拿枪的军人所不能起到的重大作用。
   马世和进入南通城后不久染上了肺病。当时无特效药治疗,又因她肩负繁重的任务,得不到很好的休息,致使病情不断加重,住进了基督医院(现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这时,伪苏北清乡督察专员公署情报室已对马世和的身份有所觉察,派出特务对她进行秘密监视。特務想放长线,钓大鱼,妄图将中共地下党一网打尽。但是,特务的这个阴谋被两个受过马世和教育影响的护士得悉,她们分别把情报送给了地下党和马世和。苏中四地委接到南通城地下党的紧急报告后,决定立即撤回马世和,急电指示南通县委设法营救。在医院里,马世和机智对敌,巧妙地应付了宪兵队特务、高等警察课军曹的盘问,冷静地分析了敌情,果断决定:赶在敌人下毒手之前,化装逃出。
   一天傍晚,马世和剪去辫子,戴上墨镜,在护士的掩护下,从日伪特务的眼皮底下从容走出医院大门,在根据地游击队的接应下,回到了解放区。当夜,一辆卡车载着武装宪兵来到医院抓捕马世和,却扑了空。
   遗憾的是,马世和的肺病一天天严重,1947年6月7日病逝于上海中山医院,时年25岁。
其他文献
1943年新年刚过, 驻扎在南京郊区溧水的新四军六师十六旅的琚逸芳与其丈夫接到上级命令,去延安学习、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对琚逸芳他们来说,这个消息无疑是个很大的喜讯,他们一直向往着圣地延安,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唯一不方便的是琚逸芳身怀有孕,虽说胎儿还小,毕竟去延安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还要穿越几个沦陷区。但琚逸芳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吃再多的苦她也愿意去延安。当时,琚逸芳的职务是新四军六师十六旅
期刊
本刊讯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充分挖掘革命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位于南京溧水区的中国新四军研究馆(暂定名)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革命文物和史料。   2021年3月4日下午,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京市溧水区就共建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携手挖掘党史军史资源,共同打造溧水红色地标
期刊
1944年底,日军为应付太平洋战争,日益窘迫,一时难以纠集较大兵力对付新四军。此时毛泽东主席交给了粟裕一个新的重任,渡江南下,开赴东南沿海日占区,争取控制苏、浙、皖、闽、赣等几个省。   苏浙和皖南属国民党第三战区,曾将陈毅、粟裕的江南指挥部逼过长江赶入苏北,还在“皖南事变”中重创叶、项9000余人。苏北新四军被他们视为漏网之鱼。   1944年12月27日,粟裕率3个团从苏中出发,南渡长江,
期刊
4年前,洋马镇贺东村还是省定的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多,村集体负债重。可自打徐金生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后,贺东村真的“金生”了,不但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还一跃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省4A级乡村旅游示范区。   人们都向徐金生投来赞许的目光,说他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让贺东村翻身生金,锦囊里的妙计就是多。而徐金生却谦虚地说:“我哪有什么锦囊妙计,不过是弄弄菊,把这个小产业做大罢了!”   洋马镇是省内外著
期刊
那是1941年的1月,寒冷笼罩着整个皖南山区。新四军在奉命北撤途中遭到了国民党军队7个师的突然袭击。新四军将士英勇血战7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一支10来人的小股部队,在一个连长的带领下,奇迹般地钻出了敵人的包围圈,希冀渡过长江到中共控制区去,一个连的国民党军队在他们后面死死追赶。两者若即若离,间距不过是一袋烟的时间。   这小股部队突围到了南陵,具体也不清楚走到什么地方了。突然,一条10
期刊
一艘红船,从南湖启航,  托起承载民族的希望,  风雨无阻,扬帆破浪。  喚醒了沉睡的东方雄狮,  拨开了笼罩着九州的迷茫。  吸引华夏优秀的儿女,  汇聚成气势磅礴的力量,  在浴火中重生,  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信仰。  铁锤砸碎旧世界,  镰刀收获胜利的辉煌。  无数的共产党人,  呕心沥血,胸怀坦荡,  沧海横流百炼成钢,  百年的探索,  信念的执着,  民族复兴的使命,  挺起担当的脊梁,
期刊
泗县,古称泗州,这座历史悠久的皖东北小城,曾是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   1943年9月24日,原淮北挺进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铙子健同志,在苌圩村苌郭庄日伪据点攻坚战中,第一次采用地道爆破战术取得胜利。泗灵濉县县长苌宗商在此开辟了濉南片抗日民主根据地,皖北中共地下党领导人许步伦曾在这里指挥过战斗。   历史的天空斗转星移,如今的苌圩村在村总支书记、村主任陈春玲的带领下,在脱贫攻坚战中,焕发出新的
期刊
2018年春,我和20多名市委驻射阳帮扶工作队队员肩负组织重托,满怀浓浓深情,来到了鹤乡大地。从此,我们和当地干群想在一起、议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商脱贫攻坚良策,同绘乡村振兴美景。如今,我伫立射阳河岸,回首两年多来的一幕幕动人场景,历历在目,心潮澎湃……  脚上沾满泥土,方知群众疾苦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城拔寨关键阶段,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只有心中有
期刊
赖少其有“艺坛圣哲”之称,自名其画室曰“木石斋”。赖少其创“以白压黑”技法,成为新徽派版画创始人。   郭传良,安徽广德人,从军20余載,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玄武区书协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南京市机关作协会员。
期刊
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记载着一个人:黄葦。   1943年,黄苇为《你是游击兵团》谱曲,这首歌后来成了沙家浜部队团歌。   歌曲取材于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五十二团。该团最早由36个伤病员康复官兵组建的连队发展起来的。从东进抗日到挺进苏中、鏖战苏北,打过“三垛河伏击战”、保卫新四军军部之战“顺河集阻击战”,又名“老虎团”。20世纪60年代,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的问世和影响,早已改编为二十军一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