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古村:新旧共生,是一种最大的尊重和善意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ns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一个90后对

原乡之美的执念


  山间有很多毫不起眼的小路,田冠鹏轻车熟路地走上了其中的一条。从这里上山,能俯瞰整个西井峪村,他还发现了一个绝佳的角度,能拍到清晨第一缕阳光投射到小村的美好瞬间。这条路他记不清已经走了多少遍。
  田冠鹏出生于1992年,曾在韩国修研“放送影像”,2015年毕业,他应聘的第一份工作,要求他“花三年时间,忠实地跟踪、记录一个年轻团队投身西井峪乡建的故事,以及原乡的美”。
  美在哪里?田冠鹏扛着摄像机住进了西井峪。他在村里住了一周,拍了一支短片给运营顾问李谦看。李谦是这个年轻团队的头儿,年纪稍长,经验也丰富。他看完短片,点了一支烟:景色不错,但是好像缺了点儿活的、灵的、动的气息。
  田冠鹏想到了时间与光,要是能记录下这个山村的日出、日落,在光线的变幻之下,影像应该是活的、灵的、动的吧。他决定在村里住久一些。后来,他爬遍了小村周围的山,找到了一条通往山顶的路。一个深夜,满天星光,他和同事把拍摄器材运上山,从观景台俯瞰西井峪。那是他第一次从那么远、那么高的地方看这个小山村,它安静地卧在山谷里,像一个小小的温暖的巢。田冠鹏伴着山风和露水等待着日出,终于,太阳从山后跳脱出来,第一缕光线接触到小村,鸡鸣唤醒了农耕早起的人,整个村庄仿佛在瞬间苏醒。那一刻,他有点儿感动,被这个村庄最朴素的生活的美所打动,也被未来它可能发生的改变所打动。他觉得,自己即将用镜头记录的事情,有着比“发现美”更深一点的意义。
  田冠鹏在西井峪住了七八个月,从当初的白白嫩嫩变成干燥黝黑,但整个人看上去精神了许多。他随身的摄像机里记录了很多村里人的故事:周志华大哥家开了农家院,他擅长做红烧肉,曾经吸引了随摄制组入住村里的明星佟大为;90多岁的朴静珍大娘,手工缝制小猫小猪造型的娃娃布鞋,是经过苦难生活磨砺留下的乡村艺术品……这些人和故事,真实,热切,是灵的、活的。田冠鹏准备把这些素材制作成第一批乡村短片,这是他对原乡之美的发现与表达。

2

跨过那些无形的鸿沟


  对于李谦带领的这支新生改造团队来说,改造最基本的是还原与关怀:“村是个社会组织单位,不是单纯的旅游景点或者项目,它有更多的社会工作需要做,首先是保证村民的生活不被影响。”
  于是,80后朱光照被安排带领一个六七人的小分队到村里进行调研。他们要做的,是构建、改造城市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步——社区营造。
  “我们考察了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乡村社区营造的很多例子,但和西井峪的实际情况不一样,那么最笨的办法也是最稳妥的。”朱光照说的笨办法,就是住到村里,每天和村委会打交道,走到农户家里和他们聊生计、谈未来——如果这个村子要做一些改变,那么村民是最重要的变量。
  敲开农户家没有锁的柴门很容易,喊一声大爷、大娘也有回应,但是要打开他们的心门却并不容易。“乡村社交很有趣,是熟人模式。”于是朱光照换了个方式:从上而下。他们先和村委会建立了关系,以帮助他们梳理村子的文化和宗族关系为契机,开启了新的套近乎模式。“和几户人家有过紧密接触,很快全村人都知道我们了。”这个笨办法让他们在村里的工作顺利多了,最终朱光照带领的调研小分队,对全村97户人家每家都进行了最少3次的入户访谈,前前后后用了3个月时间。
  
  
  
  说到社区营造,运营方只负责策划,最终持续运转靠的是村民,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就在这个环节中,从小在城市生活、受现代教育的朱光照,与习惯了传统乡村生活的朴实村民之间,横亘出一条莫以名状的鸿沟。
  比如,村民们对于垃圾分类、自发清理公共区域垃圾等完全没有概念,宣传、提倡、鼓励,朱光照甚至自己穿上保洁服去捡垃圾,都没用,他急得差点想把“垃圾分类”强行加入到村规民约里。最后,他带着村委会去了“中国美丽乡村”河南信阳市郝堂村和湖北广水市桃源村考察,榜样的力量发挥了作用,全村人合力一起清理,村子变得整洁多了。跟着村民一起干活的朱光照,虽然有点气喘吁吁,但禁不住偷偷笑了,像是一个生来就住在这个村里的农民,看着自家门口被打扫干净,感到爽快与幸福。

3

不是打造景

点那么简单


  北方的秋冬少雨,2015年却是例外。9月底,淅淅沥沥的秋雨连续下了几天,刚被村民齐心协力整理干净的石头广场,湿漉漉地闪着光。这个广场位于村子的中心位置,曾是村里学校的操场,也是公共活动场所。
  广场上新拉起的铁丝上孤零零地挂着两个红色纸灯笼,雨水顺着灯笼滴下来。陈丹烨隔一会儿就要看看灯笼:“要是把灯笼全挂上,我担心雨过天晴太阳一晒就褪色,先试验一下,不行就当天再挂。”让石头广场在夜晚亮起来,是陈丹烨花了好几个月时间准备的一项大工程——“村晚市集”的重要一环。雨天耽误了工期,她希望还能赶在国庆长假前完成。西井峪没有路灯,秋天,晚上7点就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没有了活力,如果广场灯亮起来,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雨终于停了,拖了很久的工程也完工了,600多个纸灯笼挂到广场上的一刻,陈丹烨心里有一点小雀跃。不想当天晚上刮起了大风,第二天,陈丹烨和高小妍看着被刮掉摔碎的灯笼,心疼极了。
  经过几番周折,灯笼终于都安置妥当,晚上,电工轻轻拉下电闸,灯亮起来,广场上的人低声惊呼。灯笼的柔光,让一向静默、黑暗的山村之夜如宝石般熠熠生辉。虽然这只是一次灯光调试,但很多村民和游客自发走到这片灯笼海里,拍照,聊天,甚至舞蹈——可以预见,几天后的“村晚”应该会很热闹。
  从清理杂草丛生的广场开始,到装上纸灯笼点亮夜晚,再到组织农户包装农产品,数次调整市集的内容,征集摊位,设计、张贴宣传海报,发放门票,最后市集十月开张,陈丹烨在“村晚市集”策划运营时间表上最终标注的时间是135天,将近5个月。这个市集,也是这个年轻团队运营的西井峪改造工作的第一次正式亮相。
  那天夜里,亮起灯笼的广场热闹非凡,村口的停车场停满大巴车,游客们看到的是这样的场景:古朴的石头广场,当地村民的乡间物产混搭着城市青年的创意摊位,远古石头拓印的新式版画搭配家里珍藏的泛黄小人书,西井峪的土特产豆面饽饽搭配城市青年的手工果酱和提拉米苏,相得益彰,毫不违和。村民们穿着印有“西井峪”字样的统一服装,90多岁的朴静珍大娘也来了,摆开卖布鞋的小摊。
  游客们逛着夜市,吃着农家小吃,淘淘手工文创产品,再看一场露天电影——这就是这支新生改造团队对“原乡”概念的设想。这个小小的市集将喧闹的市井和沉默的山村合二为一,为城乡结合提供了一个真切的影像。
  
  对西井峪的农户来说,“村晚市集”是一颗小小的种子,让他们感受到了旅游经济的甜头,也有了改变的动力,对陈丹烨、朱光照、田冠鹏他们的工作也更加配合。由这群古村里的年轻人主讲的“乡村讲坛”常常挤满了人,村民们期待和这些年轻人一起迎接更多新的变化。
  而对于这群还要在西井峪扎根三年的年轻人而言,他们要做的,不仅是商业运营、旅游经济的发展,更是社区营造、社会工作的推进。“如果大家都一窝蜂去做农家院,这个商业模式能运转得好吗?”“如果村里有老人需要帮扶,有破损的房屋需要修补,有濒临失传的民间手艺需要扶持,那么社会服务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如果到第三年我们走了,这个村子能按照我们预想的模式越走越好吗?”……这些问题,和希望的种子一起埋在他们的心里。
  2016年,他们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他们会和这个村子一起更加忙碌起来。

Tips

西井峪


  西井峪村位于天津市蓟县城关镇,中上元古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010年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从蓟县县城出发,沿山路开车十几分钟即到。
  小村四面环山,深抱似井,因此得名。村民大多姓周,属于一个宗族谱系,民风淳朴。
  ■ 摄影村:当地盛产黄澄澄的小米,秋季柿子树晶莹透亮,是摄影师们钟爱的民俗摄影村。七八年前,知名摄影师莫毅曾在这里的农家院举办展览,名噪一时。近年来,许多艺术界名人和媒体频频光顾。
  ■ 以石头为特色:清末流传至今的石头房子,是小村最大的特色与亮点,从地质层面来看,这些石材都来自远古不同时期。新生改造团队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并与地质专家讨论,为散落在村子里的有故事的石头配了文字和画面,做成短片,并将它们与全村其他风物一起串联成50个景点。通过当代知名设计师王成福先生打造的乡村品牌和旅游导视系统,这些景点也成为诠释原乡之美的艺术作品。
  除了石头房子,村里还有众多有特色的风物,虎头鞋、柿子树、核桃等都非常有名。

新生改造团队


  西井峪乡建团队由十几个年轻人组成,以85后、90后为主。他们希望用三年的时间,还原乡村原有的良性发展的生态系统,无论自行运转,还是推广旅游,都能展示其更好的一面,更具原乡特质。团队号召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变成“中国故乡”的一个缩影。
  团队运营的微信公众号“遇见西井峪”,力求从多个角度引起社会对乡村的关注,近期发起了乡音方言声音库的线上征集活动,号召年轻人分享更多原乡味道。

当青春遇到老城北方篇


  因为历史、地质等原因,北方的老城改造更多偏向保留与保存,但由于地域广袤,很多值得保留的东西散落在城墙内外,分布在村、县、近郊,“留存”并不容易。
  与南方不同,北方的老城改造更多偏重于“发展”,如何在保留原有资源的基础上与时代接轨,如何让停留的步伐运转起来,如何让自身的经验产生良性影响,带动大量剩余片区一起重新活跃起来……这些都是北方青年团队致力探寻与实践的课题。

老城改造在北方


  像西井峪这样,从基础做起,对古村进行大规模的统筹规划和改造执行,目前国内尚属首例。但是,在北方的老城中,尊重、维护本色,充满人文关怀的项目也并不罕见。

北京:大栅栏


  因为年代久远与游人大量增多,北京的历史建筑和胡同街区生活质量濒危,2013年起,作为大栅栏更新计划中的一个长期项目,也是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大栅栏新街景”的一个版块,“大栅栏领航员”通过设计征集的方式,尝试解决在区域改造过程中的一系列公众难题。

西安:顺承门


  顺承门的整体改造并非典型,但其中年轻团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方式值得肯定。西安称相声为“谝闲传”,2007年,热爱曲艺的年轻演员和票友发起成立了相声社团青曲社,著名相声演员苗阜重开 “西安相声大会”,召集传统相声人,年轻人一辈则开创新型作品,其中专门加入道教文化、户县财神等,带有浓郁的陕西风情。

北方老城主要风格


  
  ■ 老城墙(西安)
  ■ 有纪念价值的大型厂房(北京)
  ■ 毗邻城市但体积小、分布零星的村落(天津)
  特点:老城存在重要的保护价值;大型工厂、村落都在城市中心以外,几乎都能独立形成自己风格的体系,与城市建设风格关系比较微弱。

北方青年的文艺生存环境

阅读


  
  ■国立大型书店
  ■少独立书店
  ■少自营品牌书店

音乐


  ■Live House文化盛行,但因为场地租金问题,面临远离市中心乃至迁移至城郊的可能
  ■独立音乐人多,音乐创作自由;媒体大力支持独立音乐人
  ■在演唱会、音乐界方面受限较多,与南方相比,接触世界级艺人的机会较少。

现象


  
  ■艺术空间、美术馆、小型工作室比较成熟,独立艺术家比较依赖与既有的空间合作
  ■话剧盛行
  ■传统曲艺传承力比较旺盛,受众中年轻人很多
  ■独立潮流杂志少,MOOK比较小众
  ■非主流品牌的潮流Fashion Show几乎为零。

北方青年之于老城


  
  ■ 更注重:情怀
  ■ 追求的风格:范儿
  ■ 寻求和期望得到:公益关注度,使命完成感
  总结:北方青年的风格更偏于厚重、大气
  
其他文献
南京颐和公馆住进“民国往事”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民国建筑的历史就此拉开了序幕。  1928年,民国政府成立了“首都建设委员会”,并于次年公布了《首都计划》,开始了对南京的城市规划。当时《首都计划》的指导方针是:宏观上采用欧美规划模式,微观上采用中国传统形式。  南京的颐和路是《首都计划》的重要规划地之一,在当时被规划成为“政府官员居住的
让孩子结识校长    德国的所公立小学,对1990年本校毕业的300名学生进行了长达15年的“成长追踪”。最近,他们整理出了追踪结果,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300名毕业生,分别上完初中、高中和大学,并陆续走上工作岗位,其中得到提拔重用的有68人。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68人中,当初在小学时,有33人给校长写过信,有20人与校长共进过午餐,有12人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演讲活动。也就是说,68个最
英国人搞了个“英国有天才”的选秀大赛,一个卖手机的中年缺牙肥汉保罗·珀特斯参加了比赛。  名字普通得掉渣的保罗羞涩地站在那里,不知道手脚要放哪里。不单名字,他的发型、西装、神态,统统都土得掉渣。美人评审阿曼达·侯顿非常惊讶,问他:“你今天来这儿干吗?”  他说:“唱歌剧。”  工作人员按下播放键,《图兰朵》中《公主彻夜未眠》的前奏流泻出来,“掉渣王”张开了歪了门牙的嘴……  第一句,“毒舌”西蒙差
as...as... 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一种结构,通常译为“像……一样”。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有时需要作一些灵活处理。  一、译为“像……一样”  当语境背景谈的是两个不同的人或事物在某一个方面进行比较时,as...as... 结构可译为“像……一样”。如:  You can get there just as cheaply by air as by train. 你坐飞机到那里同坐火车一样便宜。
[考点阐释]  “句式灵活”,是指在作文时能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常见的句式有:(1)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2)肯定句和否定句;(3)主动句和被动句;(4)长句和短句;(5)整句和散句;(6)常式句和变式句。这些句式的合理运用,对于表情达意大有好处。    [写作指导]  根据抒发感情、体现思想或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写作时率真地、有变化地、丰富地使用不同句
2012年以来,杭州兴起“山居酒店”的风潮,此消彼长,让人眼花缭乱。其中有这样一些小酒店,身在潮流之中,却不轻易随波逐流,保留了独特的个性与情趣,成为山水之外另一种值得体味的杭州风景。  住在曲院风荷的记忆里  莲遇52度假酒店位于西湖“曲院风荷”景区内,位置颇具优势。酒店主人Elly是杭州本地人,对于曲院风荷有着“小时候春秋游,长大了来烧烤”的成长记忆,2010年,Elly在国外生活了十几年后回
地球是无数生物的共同家园;在这个大家庭中,人类素以“理性的动物”自居,不过深究起来,人与植物之间也有着复杂而深厚的渊源。文明史专家告诉我们,新石器時代以来,智人的一项主要成就正是驯化了多种植物,从而奠定了农耕社会的物质基础。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常用的“根”“本”“节”“末”等字,其实都源自古人对植物的认知,所以当大家说起“本立道生”“瓜熟蒂落”等成语时,就不啻是在向我们的“植物根基”致敬。英语常用的“
每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她有50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上常布满细密的汗珠,总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  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还裂开了口子,透着红的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
1  她是我高中三年的同学。  刚入学的时候并没有多么注意她,因为身体不适并未参加开学的军训,所以开始上课的时候她和很多同学都不熟。她穿着一件朴素的浅蓝色衬衫,将长发随意地竖成一个马尾,坐在教室最后排的位置,一直低着头,安静地看着书。  而此时早早升起的朝阳,投影在她的身上,错落有致地形成了一片片好看的影影重重。  课间路过她的位置时,无意间看见她书本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迹,而下课时也没见她走动,
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里有一种石涯鱼,这种鱼体长三十几厘米,嘴里有尖锐的牙齿,喜欢在瀑布底部的石缝中生活,常常独居。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好斗。在属于它的领地里,它誓要将所有水生动物制服,有时甚至敢向闯入它领地的鳄鱼发起挑战。  这种鱼虽然凶狠,但它的味道却十分鲜美,因此当地土著人常把烤石涯鱼当做上等佳肴款待客人。可捕捉这种鱼却十分艰难,因为它喜欢在石缝中活动,土著人的鱼叉根本叉不到它们,再加上它生性凶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