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财富来自一勺

来源 :大众致富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tt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夏天,东北长春与往年相比显得格外燥热。与燥热的天气相比姜道泽的心情更是一片焦灼,他经营了五年的牛排酱汤火锅店突然没了一半儿的客人,就在此时,他的一个好朋友又从背后给了他一刀。
  
  姜道泽:“李旭光,我们是多年的好朋友了。
  李旭光:“我俩认识很多年了,他说做了个酒店我就去看看。”
  李旭光,距离长春市300多公里的榆树市的一个商人,他就是背后向姜道泽下刀子的多年好友,2005年初,李旭光看姜道泽的火锅店火了四五年,就和他商量,在榆树市两人共同合作一个店。
  姜道泽:“技术上没有提供,其他品牌什么的我们都引进过来了,那现在就是我们给他提供酱料。”
  姜道泽说的技术就是指火锅底料中的酱汤配方要绝对保密,榆树店内所用酱汤都必须使用长春总店配好的料包。由于牛排与酱香味儿相结合比较符合东北人的饮食特点,火锅店在榆树刚推出几个月就成了当地最红的餐馆。
  可是不久后,姜道泽发现酱料的进货量越来越少,他打电话过去询问。朋友说,生意惨淡啊,这让姜道泽担心是不是酱汤口味有变化影响到客流量,于是开车就去了榆树,但刚到饭店门口,他却停住了脚步。
  姜道泽:“我觉得不对啊,门口还有排队的人呢,看着屋子里面也全是人,怎么可能呢,然后我就打电话,电话里朋友还跟我说,不行,生意不好,我们地方小,老百姓吃过新鲜后就不吃了,我当时就琢磨,他肯定是有想法了,就不想用我的酱。”
  姜道泽怀疑李旭光餐馆步入正轨后自己研制了酱料,于是,他二话没说返回长春,派了助手偷回榆树蹲点儿,每天向他汇报客流量。
  员工:“几天以后,我总觉得自己像个贼一样,所以我就在水果摊那来回转悠,抽根烟喝口水,让人觉得我就是一个贩水果的,也找了几个哥们进去吃饭,一吃我心里有数了,菜品的口味不一样了。”
  助手连续蹲了两个月,汇报的客流量在后期是逐日下降,姜道泽心里有底了,这足以说明消费者不认李旭光研制的酱汤口味儿,果然,又过了两个月,朋友专程到长春说是要负荆请罪。
  姜道泽:“一见面,又作揖又怎么着,结果就跟我说,因为生意太火了,我想再开一个店,我家亲戚朋友还想开这个店,那样的话,我们都得从你那发酱,就有点感觉好像不划算,你那个东西不就是你研究出来的吗,我也找个做酱的人研究。”
  朋友李旭光:“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那个酱他们能弄我也能做。但消费者说,味不对了,说怎么做的,你们家换师傅啦,基于这种情况我又换回总部的酱汤,没有它我们也赚不到钱。”
  酱是换回去了,但由于口味曾经改变,榆树的消费者质疑菜的品味,客人大量流失,店内冷冷清清,那到底是什么酱会给饭店带来这么大的影响,而同时在长春,姜道泽的总店失去了一半儿客人,问题是否也出在酱上呢?他的酱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姜道泽自幼生长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从小就爱吃酱汤、泡菜等朝鲜族风味饮食。1999年春季,姜道泽去朝鲜玩了一趟。
  姜道泽:“那边的朝鲜朋友,带我们到一个人家去吃饭,我想那天人家可能也把家里面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了,其中就有牛排锅,豆腐土豆这些东西炖到一锅里面,尤其酱的香味特别浓,一连吃了几碗米饭那种,回来之后就忘不掉了。”
  正因为对酱汤口味念念不忘,回国后姜道泽产生了一个念头。
  姜道泽:“这个东西国内没有啊,肯定是最独特的,我有一个创意,我说这个东西可以做火锅,朝鲜那个村子跟延边农村很像,所以我就去农村找做酱的人,我要再研究出来这种酱,那就是我自己独家的东西。”
  1999年的冬季,姜道泽在延边游走了几十个村庄,寻访做酱高手拜师学艺。可是终于学会后却发现传统酱汤只能保证一锅汤的味道,用到火锅里千煮百涮必然失去酱香的味道,于是,他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将三十六种谷物药材研制成涮多久都保留酱香的火锅酱汤底料,2001年春节,姜道泽用独家研制的大酱熬炖牛排的火锅店开张了。消费者:“牛排酱汤火锅就从来没听过这种火锅,特别好奇,就想来尝一下。”
  消费者:“关键它这牛排的味道非常好。”
  消费者:“汤味比较足。”
  消费者;“它的酱味很独特,风味也很独特。”
  消费者:“用我们东北话来讲是杠杠的好吃。”
  牛排和酱汤做的火锅让长春人充满了好奇,虽说都零下三十度了,可想尝鲜的人还是排起了长队。
  姜道泽:“牛排酱汤火锅,大家没听说过牛排火锅,怎么吃啊,一来尝味道确实不错,简直就是超出我自己想象的火爆,除了赚钱之外,看我自己研究出来的东西,被这么多人认同,特别有成就感。”
   电台播音员红冰:“听众朋友,欢迎收听今天的美食真功夫,我是红冰,这一段时间有很多朋友发来短信或者打电话说特别强烈的想吃到一种火锅,那么哪家店是做火锅有真功夫的呢?今天非常开心,请来了高丽王朝火锅店的经营者,也就是这个火锅的操刀者姜道泽先生,听一听他是怎样具备做火锅的真功夫的。”
  姜道泽:“既然提到真功夫的话题,特别是在火锅这方面确实有一些心得……。”
  由于牛排酱汤火锅在全国都属于独创,姜道泽经常被一些媒体请去参加美食节目,而他也乐得借机宣传一下店内特色。
  姜道泽:“一进门都是朝语,还有什么又敲敲,又弄景儿的,打糕现场操作,直接在那儿打,所谓特色就是你经营中的一些小亮点,好吃他也说不出什么,你那个地方有特点就会成为你传播的一种媒介,所以我们大部分的客户群体越做越大。”
  随着媒介的介入,火锅店确实更火了,最旺的时候月营业额竟达到150万。到了2005年夏天,姜道泽已经在长春开了三家店,资产过千万,这时,自信满满的他丝毫没有料到接下来他将亲手毁了自己几年来积累的人气。
  2005年夏季,一部韩国电视剧在中国掀起了一阵韩流旋风,剧中精美的宫廷韩餐让很多人食欲大动垂涎三尺,于是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韩餐馆雨后春笋般的在街头蔓延。姜道泽觉得机会到了,他要借势推出宫廷韩餐。
  姜道泽:“我觉得我可以开发更高档次的宫廷菜,价位都很高。第一卖钱增加了,第二老百姓又觉得吃新鲜了,那我们钱不就赚得更多吗?生意会更火爆呀。”
  姜道泽高薪聘请了韩餐厨师研究菜式,后厨一片忙碌,然而在这片忙碌中大厨王龙却显得有点儿落寞。
  王龙:“我在这里负责牛排酱汤火锅,我这儿是主力嘛,老板每天都要来尝牛排酱汤,有段时间不来尝火锅了,而且带着一帮厨师,他们工资都比我高,他去研究宫廷菜啊,韩餐啊,总想把韩餐推出就大把大把捞钱。”
  显然并没有人注意到王龙的失落,姜道泽的宫廷韩餐还是正式推出,然而,月底一算账,王龙和姜道泽都不怎么高兴。
  姜道泽:“原来我店里是每天晚上的时候,翻台排队,冬天的时候外面那么冷居然还有人排队,现在不仅排队的人没有了,反而有的时候连晚上都坐不满了。
  王龙:“韩餐卖的都不如我的一半,但是他一点都不重视我这里。”
  姜道泽认为这是消费者还需要时间适应,然而他的员工们却不这么认为。
  王龙:“菜牌做的乱七八糟花里胡哨的,不像我们牛排瞅着就一个锅特别有食欲的,客人一来,看韩餐宫廷这个菜宫廷那个菜,有的客人看了都不懂是什么菜。”
  员工:“消费群体到咱们店里以后,没有主打菜了,也就没目标了,就知道你这个是韩餐,菜品挺多,挺贵的。”
  火锅店本来人均消费三四十元就够了,如今,菜贵了不说,以为这里是韩餐馆,顾客反倒被其他韩餐馆分流,店内至少没了一半儿的顾客。而此时也正是榆树的李旭光想甩掉姜道泽,偷偷换酱结果搞得店内人气顿失的时候。姜道泽:“我觉得一下子外面又有事,家里我也是弄得一塌糊涂,本来我马上要大干一场合作店,研制新东西,对自己很高要求的时候突然出现这个问题,对我自信心是特别大的一个伤害。”究竟错在哪?下一步何去何从,姜道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姜道泽:“说街头韩餐馆、朝鲜族餐馆多和自己的错误。还要重新捡回酱汤火锅……”
  2005年初冬,当整个长春还笼罩在一片寒意中的时候,姜道泽决定撤掉高价韩餐,推出一元钱牛排酱汤火锅锅底,这下子,连服务员都怕他赔光了发不出工资。姜道泽:“他们私下里都觉得这老板肯定疯了,原来没事的时候就研究宫廷菜,卖得越贵越好,现在又不赚钱又不要钱,一元钱往外推。”
  员工:“开玩笑呢,咱们成本这么高,我说你得赔多少钱啊,是不是,这个你不用考虑,老板当时说了,你别考虑这些,你考虑这些也没用,我现在需要的是人气。”
  这次店里给顾客的选择很纯粹,只有牛排酱汤火锅。一元钱的火锅锅底果然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进门,这下子厨师王龙可乐了。
  王龙:“老板反应过来了,说小王啊,咱们还得好好研究咱们的牛排酱汤火锅啊,我听了这话心里挺乐的。”
  但是服务员却因此累坏了。
  服务员:“忙的时候,每天都在弯腰说你好。”
  服务员:“客人走了桌子还没有抹出来,新的客人又来了,着忙要坐在那儿。”
  服务员:“最忙的时候一顿饭口就要三四百斤排骨,这么大这么高的放酱汤的桶要三四桶。”
  很快,长春人就找回了以前吃牛排火锅就到高丽王朝的消费习惯,人气聚足了,姜道泽就顺势把火锅恢复到原价,结果店内是照火不误。
  消费者:“今天排了第七位才排到。”
  消费者:“排20分钟半小时常有的事,半个多小时手里还要瞧号呢,常事。”
  在榆树,李旭光换回姜道泽的酱后,同样按照姜道泽一元钱锅底的方法让饭店恢复了红火,姜道泽自己独创的酱汤就这样成了他几次商战不败的制胜法宝。
  2006年8月26日,姜道泽火锅店员工生日会:“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硕大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步步高……”
  2006年夏天,姜道泽的牛排酱汤火锅被评为长春市最受消费者喜爱的美食之一,而此时刚好距离去年那个让他焦灼的夏天已经整整一年了,经过一年的历练,姜道泽希望能够借这个机会感谢员工们风风雨雨陪他走到今天。
其他文献
新型饮品是在传统饮料的基础上经过新工艺、新配方,不含任何防腐剂、合成香精、合成色素,无抗生素、激素,并且增添对人体更有益的营养物质,具有优良的风味和诱人的外观,即能消暑解渴,又具有营养保健作用,且携带容易,饮用方便、卫生安全的纯天然绿色饮品。该产品符合目前人们从尚自然、环保的生活理念,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并以巨大的市场,惊人的销量,可观的利润,使一些小厂很快发展成年利润几百万上千万元的大型企业。数
期刊
市场需求决定了产品的发展趋势和走向,同样产品适应市场的能力也影响着市场的供求。社会需求是社会进步原动力。市场需求促使了产品的不断创新与更新。于是,有些产品背离了市场需求而湮没在人们的视线里,有些产品在其中发展成活,成了引领市场浪尖上的弄潮儿。由此证知,需求就是市场,需求就是商机。    2003年,留学欧洲的肖建德博士归国投资,在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创办烟台中安电器有限公司,主持开发了充电式电动工
期刊
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村镇建设中,“改灶”就成为了努力改变村貌中的重要议题。于是巨大的财富商机就此浮出水面,此时,一位基层农村的党支书认准并抓住了这一宝贵商机,并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改灶”节能的大潮中,带领村民走上了一条崭新的致富之路……    百姓之急 我之
期刊
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村镇建设中,“改灶”就成为了努力改变村貌中的重要议题。于是,巨大的财富商机就此浮出水面。  一个从部队上复员回来的农家子弟,几经商海沉浮洗礼之后,以军人的坚强意志,经过长期的刻苦研究,终于研发出了新型太阳灶,走上了创富路。农村节能市场
期刊
我叫张建惠,今年42岁,是辽宁沈阳人,1998年我带着孩子随丈夫到福建泉州打工。去年夏天,我们回家探亲。在街头转悠时看到一个小贩在街头卖台湾烤鹌鹑蛋,旁边挤满了买烤鹌鹑蛋的人群,只见摊主将鹌鹑蛋一个个生的打入专用机器上五个一排的凹槽里,然后加上秘制配料,再串上竹签,等烤熟后再刷上一道秘制的美味飘香酱料。一串穿5个鹌鹑蛋,卖2元,大人、小孩都来买,你2串,他3串……买的人络绎不绝,摊主身边小提桶的钱
期刊
2008年春节刚过,有意创业者都想独辟蹊径寻找赚钱的新行当,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干一番。哪些行业将红起来?哪些项目充满“钱景”?记者从多位开业指导专家和实战人士处取经,归纳了四大具有潜力的创业行业。其实,只要做个有心人,创业机会也不是很难把握。    ●夕阳产业朝阳无限     在上海的一家敬老院里,有人办起了“老年人小饭桌”,即社区老年人可以在敬老院只吃饭不住宿。这样一来,既满足了家庭的养老愿望,同
期刊
富要富得有精神  苗连贵    常言,穷要穷得有志气;其实,富也要富得有精神。  北京有个王文忠,身家过亿,在雅宝路上经营皮草,拥有6家店铺,生意好得如日中天,但他最终回到了贫穷的家乡,做一名村支书。他个人出资80万,打井并铺设管道,修建了6公里的道路,还安了电灯——这些都是村里最急需的事。他为村里制定了一个发展规划,誓言不把村里发展起来绝不离开。王的一家原先在村里很困难,没有村民的扶助没有他的今
期刊
“小龙人”搬运机一机多用省时省工赚钱快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室内装饰越来越讲究,可大量的装修工程还是靠着工人施工,这样效率慢,工期长,而且人工费极高。淮北“三宝”装修工程连锁服务站自从研发了手提式搬运机、腻子喷涂机、墙面磨光机等国家专利产品,不但提高了以往十余倍的工作效率,而且还为装修工程节省大量的成本开销。  我刊自2008年2期刊载了关于“小龙人”搬动机的相关报道后,机械化搬运设备高效、省
期刊
今年28岁的杨涛在创业之前在抚顺的一家银行工作,工作稳定,收入丰厚。可是,杨涛觉得每天从事同一样的工作比较乏味,工作根本不符合自己的性格。2005年,他辞职走上了创业路。杨涛选择经营DIY自行车店全凭自己的爱好,虽然在创业之前学习了半年,可是店面开起来之后一直赔钱,直到2006年才逐步好转,现在店面经营得非常红火,一年有近30万的利润。    着迷了:工作之余爱上骑车    走进杨涛的店,墙上挂着
期刊
酒桌上说话时五大注意事项  长 河     作为经理人,需要广泛的社会交际才能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运作自如,这些社会关系包括税务局(国税局、地税局、稽查局)、审计师、银行、外管局、统计局、财政局、上级单位、关联公司、客户、供应商、海关和商检、投资人、大小股东、领导同事、亲朋好友等等,与人交往最实际最可行的莫过于吃饭喝酒,多数情况下既不可避免,又切实可行;不管你的地位是处于甲方还是乙方,喝酒陪客中都是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