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指导思想,注重的是学生学会学习和研究,关注的是研究过程,其核心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性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发生了根本变化。本文对数学研究性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 研究性 教学
2l世纪人类已进入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已很难适应社会的变化,研究性教学应运而生。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数学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科学精神,特别是对新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需要。于是一种名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就应运而生了。这种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根本,改变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这种学习,使学生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使学生的各项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构建一种有助于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主动探求、发现与体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习活动应当是主体积极参与的一种源自于内在需要的活动,是学生不断地积累经验、改变经验、重组经验,不断地更新自我、充实自我的过程。传统“接受性教学”常常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是否记住书本知识为目标,学习难以成为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内在需要。而“研究性学习”着力于学生的学,鼓励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改变了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有益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它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三个显著的特点。在数学学科领域中,结合研究性学习的三个特点,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使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在书本知识的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联想起他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全面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满足内在各种需要。
一、数学开放题与研究性学习的渗透
数学开放题体现了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数学开放题既展示了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又反映了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因此,利用数学开放题引入研究性学习应是十分有意义的。
数学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的体现。数学开放题的构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问题本身的开放性而获得新问题,其二是问题解法的开放性而获得新思路。
二、探究性教学模式与研究性学习的渗透
皮亚杰指出:“逻辑——数学的真理,并非是由客观对象中直接抽象出来的,而是主体施加于对象之上的动作,也就是有主体的活动中抽象出来的。”数学学习,本来就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活动,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
比如,在进行“过三点的圆”的教学时,我发给每位学生一个破碎乐得圆形硬纸片。同时指出,每位同学拿到的是一台机器上破碎了的皮带轮,因为皮带轮坏了,机器只能停转,生产只好停下。现在请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比比看谁能最快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皮带轮,使机器尽快恢复运转?学生们立时忙乎起来,有的用量角器、圆规比比划划,一段弧一段弧地连接;有的几个人在一起唧唧喳喳,把各自的碎片拿来拼凑;……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一个几何定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和创造。
实践证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社会实践与研究性学习的渗透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能够克服传统教学中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开辟渠道。
如:甲乙两个居民小区在公路的两旁,现市政府拟在公路边上建一个生活用品商场,问建在公路何处能使商场到两小区的距离和最短?若甲乙两个居民小区在公路的同旁,①问建在公路何处能使商场到两小区的距离和最短?②问建在公路何处能使商场到两小区的距离相等?
在这样的活动中,无疑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且能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和热爱,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也许你会觉得具有生活背景和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教材上提供的很有限,书本外实在也找不到几个。其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只要你是有心人!我们早晨起床刷牙用的牙膏,细心的人会发现,牙膏的包装有大小,其价格也不相同,你想过大小包装和其价格之间的关系吗?你吃东西,想过营养成分的搭配吗?你在教室里,想过坐在什么位置才能最清楚地看到黑板上的字吗?你在开灯关灯时,想过灯的位置与照明度的问题吗?……这些都与数学有关!数学与生活是如此的息息相关,让我们发现并研究这些数学问题吧!
总之,中学生蕴藏着极为丰富和巨大的创造潜能,关键是我们的教育能否提供他们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机会。研究性学习的适时提出,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的,尤其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的。抓住研究性学习的三个特点,逐步向数学学科领域渗透,与传统“接受性学习”相融合,一定能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如果今天我们这样做了,那么明天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也许就不乏有他们“亮丽”的身影!
关键词:初中数学 研究性 教学
2l世纪人类已进入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已很难适应社会的变化,研究性教学应运而生。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数学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科学精神,特别是对新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需要。于是一种名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就应运而生了。这种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根本,改变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这种学习,使学生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使学生的各项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构建一种有助于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主动探求、发现与体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习活动应当是主体积极参与的一种源自于内在需要的活动,是学生不断地积累经验、改变经验、重组经验,不断地更新自我、充实自我的过程。传统“接受性教学”常常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是否记住书本知识为目标,学习难以成为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内在需要。而“研究性学习”着力于学生的学,鼓励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改变了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有益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它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三个显著的特点。在数学学科领域中,结合研究性学习的三个特点,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使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在书本知识的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联想起他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全面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满足内在各种需要。
一、数学开放题与研究性学习的渗透
数学开放题体现了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数学开放题既展示了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又反映了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因此,利用数学开放题引入研究性学习应是十分有意义的。
数学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的体现。数学开放题的构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问题本身的开放性而获得新问题,其二是问题解法的开放性而获得新思路。
二、探究性教学模式与研究性学习的渗透
皮亚杰指出:“逻辑——数学的真理,并非是由客观对象中直接抽象出来的,而是主体施加于对象之上的动作,也就是有主体的活动中抽象出来的。”数学学习,本来就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活动,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
比如,在进行“过三点的圆”的教学时,我发给每位学生一个破碎乐得圆形硬纸片。同时指出,每位同学拿到的是一台机器上破碎了的皮带轮,因为皮带轮坏了,机器只能停转,生产只好停下。现在请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比比看谁能最快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皮带轮,使机器尽快恢复运转?学生们立时忙乎起来,有的用量角器、圆规比比划划,一段弧一段弧地连接;有的几个人在一起唧唧喳喳,把各自的碎片拿来拼凑;……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一个几何定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和创造。
实践证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社会实践与研究性学习的渗透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能够克服传统教学中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开辟渠道。
如:甲乙两个居民小区在公路的两旁,现市政府拟在公路边上建一个生活用品商场,问建在公路何处能使商场到两小区的距离和最短?若甲乙两个居民小区在公路的同旁,①问建在公路何处能使商场到两小区的距离和最短?②问建在公路何处能使商场到两小区的距离相等?
在这样的活动中,无疑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且能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和热爱,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也许你会觉得具有生活背景和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教材上提供的很有限,书本外实在也找不到几个。其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只要你是有心人!我们早晨起床刷牙用的牙膏,细心的人会发现,牙膏的包装有大小,其价格也不相同,你想过大小包装和其价格之间的关系吗?你吃东西,想过营养成分的搭配吗?你在教室里,想过坐在什么位置才能最清楚地看到黑板上的字吗?你在开灯关灯时,想过灯的位置与照明度的问题吗?……这些都与数学有关!数学与生活是如此的息息相关,让我们发现并研究这些数学问题吧!
总之,中学生蕴藏着极为丰富和巨大的创造潜能,关键是我们的教育能否提供他们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机会。研究性学习的适时提出,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的,尤其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的。抓住研究性学习的三个特点,逐步向数学学科领域渗透,与传统“接受性学习”相融合,一定能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如果今天我们这样做了,那么明天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也许就不乏有他们“亮丽”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