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中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建设的内涵,并提出了制度化建设是搞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保障,以及在实践工作中如何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实践 制度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为依托、以社会为舞台,既将社会性和主体性紧密结合,也把教育性和服务性紧密结合。它是指高校按照高等教育目标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深入实际、深入社会、深化教学、服务社会,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并依靠社会力量完成的一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2005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践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对大学生参加社会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把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记入《大学生素质拓展》,定期评选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因此,要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高校必须不断加强组织、完善制度、强化措施,建立适应时代发展、具有院校特色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一、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已有26年的历史了。26年来,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既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但随着时代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问题制约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更好的开展,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不力,浮于形式;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得不到社会的广泛支持,而且活动时间仅限于假期,缺乏统一指导,缺乏经费支持;缺乏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及不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大学生的参与面较窄,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知识结构特点结合不紧密等问题。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建设的内涵
制度化是指群体和组织的社会生活从特殊的、不固定的方式向被普遍认可的固定化模式的转化过程。制度化是群体与组织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也是整个社会生活规范化、有序化的变迁过程。制度化社会实践就是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保障体系,能更加规范有效地保证实践活动的开展。建立科学的组织、考核、奖惩、保障制度。组织机构要长久,具体负责社会实践活动,不能成为假期的临时机构;要有科学的考核制度,完善奖励措施;强化社会实践课程化体系建设,增加经费投入,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总之,制度化建设是搞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保障。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建设的措施
1、完善科学的领导机制。学校在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应该建立一体化组织机制,成立由教务、科研、团委、宣传等部门组成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对社会实践进行总体规划、科学指导和监督,及时解决社会实践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和完善社会实践的相关制度,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组织原则,目标要求,形式内容,方法途径,成绩考评等作出成文规定,促进社会实践各个环节、各项内容的协调发展,使社会实践健康有序地进行。
2、加强社会实践课程化体系的建设。《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践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学计划,近年来很多高校也在积极把社会实践纳入本校教学计划,如陕西科技大学要求大一大二本科生每学年上6个学时社会实践课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14天,对指导社会实践的教师计教学工作量,学生每学年参加参加社会实践经考核合格计为1个必修学分。同时,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应当注重教学计划内课程和教学计划外课程的有机结合,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和不同类别学生的特点,立足本校实际,发挥优势,灵活设计学内容和形式。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内容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评价体系来支撑,没有一个完整有效的评价体系,课程化建设只会流于形式。
3、建立完善有效的保障机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经费短缺、时间没保证、基地不健全的情况。解决质疑问题就需要一项稳定的制度和机制。在资金方面,学校应该增加对社会实践的资金投入,形成学校一院系部一社会资助三者结合、以学校为主的经费保障体系;李长春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本着就近就便的原则,在企业、部队、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基地等,建立相对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因此学校应结合学校培养目标,通过构建稳固的生产实践基地、爱国主义基地、社区服务基地,确保学生实践活动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4、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评价体系。建立规范的、稳定的、可操作的社会实践激励机制将调动大学生、广大教师、干部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应建立适合实际、真正对广大青年学生有激励作用的活动考核评价机制,把社会实践成绩记入学分,作为学生各类先进评比的重要条件。在具体操作中,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与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成绩,与奖学金评定、推优入党、推荐就业挂钩。针对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要建立奖惩制度,对其进行表彰奖励。还要在工作量、评优等方面采取激励措施,调动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2005年2月.
[2]张传辉.郑克骞.浅议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的建设.学理论【J】.2008(14).
[3]陈曦.新明.确工作思路探索长效机制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持续深入发展【J】.想教育研究.2008.(4).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实践 制度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为依托、以社会为舞台,既将社会性和主体性紧密结合,也把教育性和服务性紧密结合。它是指高校按照高等教育目标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深入实际、深入社会、深化教学、服务社会,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并依靠社会力量完成的一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2005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践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对大学生参加社会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把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记入《大学生素质拓展》,定期评选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因此,要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高校必须不断加强组织、完善制度、强化措施,建立适应时代发展、具有院校特色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一、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已有26年的历史了。26年来,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既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但随着时代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问题制约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更好的开展,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不力,浮于形式;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得不到社会的广泛支持,而且活动时间仅限于假期,缺乏统一指导,缺乏经费支持;缺乏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及不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大学生的参与面较窄,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知识结构特点结合不紧密等问题。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建设的内涵
制度化是指群体和组织的社会生活从特殊的、不固定的方式向被普遍认可的固定化模式的转化过程。制度化是群体与组织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也是整个社会生活规范化、有序化的变迁过程。制度化社会实践就是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保障体系,能更加规范有效地保证实践活动的开展。建立科学的组织、考核、奖惩、保障制度。组织机构要长久,具体负责社会实践活动,不能成为假期的临时机构;要有科学的考核制度,完善奖励措施;强化社会实践课程化体系建设,增加经费投入,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总之,制度化建设是搞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保障。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建设的措施
1、完善科学的领导机制。学校在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应该建立一体化组织机制,成立由教务、科研、团委、宣传等部门组成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对社会实践进行总体规划、科学指导和监督,及时解决社会实践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和完善社会实践的相关制度,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组织原则,目标要求,形式内容,方法途径,成绩考评等作出成文规定,促进社会实践各个环节、各项内容的协调发展,使社会实践健康有序地进行。
2、加强社会实践课程化体系的建设。《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践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学计划,近年来很多高校也在积极把社会实践纳入本校教学计划,如陕西科技大学要求大一大二本科生每学年上6个学时社会实践课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14天,对指导社会实践的教师计教学工作量,学生每学年参加参加社会实践经考核合格计为1个必修学分。同时,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应当注重教学计划内课程和教学计划外课程的有机结合,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和不同类别学生的特点,立足本校实际,发挥优势,灵活设计学内容和形式。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内容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评价体系来支撑,没有一个完整有效的评价体系,课程化建设只会流于形式。
3、建立完善有效的保障机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经费短缺、时间没保证、基地不健全的情况。解决质疑问题就需要一项稳定的制度和机制。在资金方面,学校应该增加对社会实践的资金投入,形成学校一院系部一社会资助三者结合、以学校为主的经费保障体系;李长春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本着就近就便的原则,在企业、部队、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基地等,建立相对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因此学校应结合学校培养目标,通过构建稳固的生产实践基地、爱国主义基地、社区服务基地,确保学生实践活动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4、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评价体系。建立规范的、稳定的、可操作的社会实践激励机制将调动大学生、广大教师、干部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应建立适合实际、真正对广大青年学生有激励作用的活动考核评价机制,把社会实践成绩记入学分,作为学生各类先进评比的重要条件。在具体操作中,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与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成绩,与奖学金评定、推优入党、推荐就业挂钩。针对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要建立奖惩制度,对其进行表彰奖励。还要在工作量、评优等方面采取激励措施,调动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2005年2月.
[2]张传辉.郑克骞.浅议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的建设.学理论【J】.2008(14).
[3]陈曦.新明.确工作思路探索长效机制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持续深入发展【J】.想教育研究.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