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文是无法回避且必须高度重视的考题,它不仅是所有学科中分值最大的题目,还是高中生语文综合素养乃至思想观念、精神品质、人文情怀、审美格调的重要考查依据。在此背景之下,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能为高考增分的优秀考场作文呢?下面仅从选择记叙文体写作的角度与大家谈谈看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文体之变
首先,谈谈高考命题中对文体要求的变化。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大体经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再到新材料作文的变化,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更加自由、开放的趋势。其中,对于文体的要求,由“限定”(如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必须写成议论文)走向“自选”(一般表述为“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虽然诗歌尚在排斥范围之中,但这已经是一种进步,体现了命题者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充分尊重。客观上看,解除了文体限制,也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写作空间。
二个性之殇
在文体“解绑”的有利条件下,高考作文是不是呈现出了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美好图景呢?
事实并非如此。“评卷场上,议论文一统天下,千人一面,文章已没了个性。考生只知道推理判断,满脑子充斥着抽象的概念,导致封闭禁锢思维……”这是华南师范大学陈妙云教授针对考场作文发出的感慨。命题者将文体“解绑”了,可广大考生又“自觉”地把自己与议论文体做了单向的绑定。剖析起来,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历史的惯性,纵观高考作文命题的历史,就不难看出重议论轻记叙的走向了。除了明确规定写议论文之外,有的文题也间接地要求写成议论文或选择议论文更适合;二是教师的指引,较记叙文而言,议论文的拟题、结构、论证方法等,容易形成模式,更便于指导;三是学生的选择,议论文体容易上手,便于操作,更能达到“保险分数”。
然而,从高中生的年龄、心理、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来看,很多考生难以写出思想深刻、见解出众的议论文。千人一面的肤浅议论,千篇一律的材料选择,如出一辙的篇章结构,如法炮制的句式、语言,使考场作文陷入单调、雷同、僵硬、无趣的境地。虽然其中不乏议论佳作,但凤毛麟角,难以扭转众多议论文章苍白无力的局面。
三写好记叙文,不止保险分
鉴于以上事实,建议高中学生在议论文体之外,重视记叙文体的写作,
1,将记叙文天然地融入日常生活,巧妙地契合命题旨趣。
作为写作源泉,每个人都拥有三个广阔的世界,即生活世界、阅读世界和心灵世界。生活世界是基础,阅读世界是补充,心灵世界是深化,因人、事、物、景而触动情感,引发思考,形成思想与感悟,归结为情与理,或抒之以情,或论之以理,情含哲理,理寄情怀。情中含理,如王安石游褒禅山所悟——深思而慎取,尽志而无悔;理寄情怀,如帕斯卡尔论述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表达对人类的悲悯与褒奖。有了源头活水,我们在写作中就不仅可以写成以说理为主的议论文,更能写成反映生活、传达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当今高考作文,越来越要求考生表达对现实生活、人生百态和个性自我的关注,希望考生传达出作为生命个体对自我、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感悟。所以,选择记叙文体,将从生活中获得的鲜活材料作为写作主体,将原汁原味的生活融入字里行间,必能写出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考场佳作。
2,记叙文训练呈现连续性。打通关节方可夺得高分。
记叙文体写作有很好的继承性,这是一个有利的条件。从小学开始,到初中、高中,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呈现连续性。不仅如此,许多学生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的记述形式,通常也以记叙文为主。因此,形式直观、语言朴实、立意明了的记叙文体,是高考作文的重要选择。
当然,目前高考记叙文写作中,也出现故事低幼化、情节直白化、立意肤浅化等问题,但只要去除写作惯性,换用更多元的观察和表现视角,融入更深刻细腻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并学会运用一些增强记叙文可读性的方法技巧,是完全可以写出拔高分数的优秀记叙文的。
3,打破认知黑洞。掌握记叙技巧。
许多学生反映写记叙文缺少经历,无米下锅。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不足。在现实生活中,震天动地的事件,惊险突发的事件并不多见,多见的是生活中的平常小事,甚至只是一个难忘的举动,一个眼神,一个值得回味的细节而已。这些可以称作是“感人的生活碎片”,当这些“碎片”在心里变成一朵鲜花让人感到芬芳的时候,变成一面镜子让人看到真相、受到感动的时候,写作素材和灵感就会像喷泉一样冒出来了。优秀的记叙佳作,并非是因为大起大落的人生遭际、大喜大悲的情感体验才吸引人,倒是因为作者善于从生活的细处着眼,传达平凡物事带来的思考和触动,从而深深感染了读者。
此外,技法运用上要下点功夫。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人记事不要平铺直叙,要懂得曲径通幽。改变叙述的方式,设置伏笔悬念,就会大大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对于抽象的概念、情感,则用化虚为实的方式处理:喜怒哀乐的表达少直抒胸臆而多取形象的描绘:中心的揭示不要过于直白,学会化显为隐,引发读者思考。记叙文体有利于抒写感悟,但不要把感悟变成干巴巴的说教,要学会化情为物,借物传情;想要在记叙中说理,也要有别于议论文,懂得化理为形,将理寓于故事之中,从而使故事含情,道理人心。
总之,打破封闭状态,克服思维定式,加强记叙文体写作训练,以我手写我心,将自我认知、自然启示、生活感悟、成长体验等摄入笔下,传达真实、真诚、真挚的思想感情,必能写出优秀的记叙文,从而创造高考佳绩,实现人生梦想。
时事速递
良心之作:记住历史
2017年8月14日是第五个世界“慰安妇”纪念日,当天,反映日军“慰安妇”幸存者生存状态的纪录电影《二十二》在全国公映。这部纪录片上映两日后,排片从1%到4,9%,36,3万人走进影院……很多观众通过明星们的微博和央视等各大媒体的报道了解到此片,这部本来极小众的《二十二》“火了”,得到冯小刚、吴京等知名电影人的推荐,凭借超高的口碑,影片的排片和票房节节攀升。豆瓣电影平台打出了9,0的高分,排片比例随即增长近10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部因为观众众筹才得以上映的影片,32099位参与众筹的观众名字出现在了电影片尾,令人动容。
世说心语1
铭记历史,警醒后人
现在,我们对那段沉痛历史的宣傳教育还不够,还不透彻,类似《二十二》的灵魂洗礼还是太少。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这样的灵魂洗礼是社会的“刚需”,不仅是客观需求,主观上的需求也很强烈。“铭记历史,警醒后人”绝不是一句空话,而应镌刻在每一位国人心里,成为永不消逝的印记。鲁迅先生写当年在旧时代的纪念是“为了忘却”,而我们在新时代的纪念就应是“不敢忘却”。
世说心语2
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二十二》这部“慰安妇”题材影片,内容指向历史上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其基调是沉重、悲痛和愤怒的,可全片没有煽情造作的解说词,没有催人泪下的音乐,没有精心设计的情节冲突。这些老人正在随着时光逝去,但我们还在。她们没有等到日本人的道歉与赔偿,但我们可以继续等,继续为前人苦难“抗争”。因此,我们知道,她们的逝去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一文体之变
首先,谈谈高考命题中对文体要求的变化。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大体经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再到新材料作文的变化,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更加自由、开放的趋势。其中,对于文体的要求,由“限定”(如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必须写成议论文)走向“自选”(一般表述为“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虽然诗歌尚在排斥范围之中,但这已经是一种进步,体现了命题者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充分尊重。客观上看,解除了文体限制,也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写作空间。
二个性之殇
在文体“解绑”的有利条件下,高考作文是不是呈现出了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美好图景呢?
事实并非如此。“评卷场上,议论文一统天下,千人一面,文章已没了个性。考生只知道推理判断,满脑子充斥着抽象的概念,导致封闭禁锢思维……”这是华南师范大学陈妙云教授针对考场作文发出的感慨。命题者将文体“解绑”了,可广大考生又“自觉”地把自己与议论文体做了单向的绑定。剖析起来,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历史的惯性,纵观高考作文命题的历史,就不难看出重议论轻记叙的走向了。除了明确规定写议论文之外,有的文题也间接地要求写成议论文或选择议论文更适合;二是教师的指引,较记叙文而言,议论文的拟题、结构、论证方法等,容易形成模式,更便于指导;三是学生的选择,议论文体容易上手,便于操作,更能达到“保险分数”。
然而,从高中生的年龄、心理、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来看,很多考生难以写出思想深刻、见解出众的议论文。千人一面的肤浅议论,千篇一律的材料选择,如出一辙的篇章结构,如法炮制的句式、语言,使考场作文陷入单调、雷同、僵硬、无趣的境地。虽然其中不乏议论佳作,但凤毛麟角,难以扭转众多议论文章苍白无力的局面。
三写好记叙文,不止保险分
鉴于以上事实,建议高中学生在议论文体之外,重视记叙文体的写作,
1,将记叙文天然地融入日常生活,巧妙地契合命题旨趣。
作为写作源泉,每个人都拥有三个广阔的世界,即生活世界、阅读世界和心灵世界。生活世界是基础,阅读世界是补充,心灵世界是深化,因人、事、物、景而触动情感,引发思考,形成思想与感悟,归结为情与理,或抒之以情,或论之以理,情含哲理,理寄情怀。情中含理,如王安石游褒禅山所悟——深思而慎取,尽志而无悔;理寄情怀,如帕斯卡尔论述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表达对人类的悲悯与褒奖。有了源头活水,我们在写作中就不仅可以写成以说理为主的议论文,更能写成反映生活、传达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当今高考作文,越来越要求考生表达对现实生活、人生百态和个性自我的关注,希望考生传达出作为生命个体对自我、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感悟。所以,选择记叙文体,将从生活中获得的鲜活材料作为写作主体,将原汁原味的生活融入字里行间,必能写出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考场佳作。
2,记叙文训练呈现连续性。打通关节方可夺得高分。
记叙文体写作有很好的继承性,这是一个有利的条件。从小学开始,到初中、高中,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呈现连续性。不仅如此,许多学生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的记述形式,通常也以记叙文为主。因此,形式直观、语言朴实、立意明了的记叙文体,是高考作文的重要选择。
当然,目前高考记叙文写作中,也出现故事低幼化、情节直白化、立意肤浅化等问题,但只要去除写作惯性,换用更多元的观察和表现视角,融入更深刻细腻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并学会运用一些增强记叙文可读性的方法技巧,是完全可以写出拔高分数的优秀记叙文的。
3,打破认知黑洞。掌握记叙技巧。
许多学生反映写记叙文缺少经历,无米下锅。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不足。在现实生活中,震天动地的事件,惊险突发的事件并不多见,多见的是生活中的平常小事,甚至只是一个难忘的举动,一个眼神,一个值得回味的细节而已。这些可以称作是“感人的生活碎片”,当这些“碎片”在心里变成一朵鲜花让人感到芬芳的时候,变成一面镜子让人看到真相、受到感动的时候,写作素材和灵感就会像喷泉一样冒出来了。优秀的记叙佳作,并非是因为大起大落的人生遭际、大喜大悲的情感体验才吸引人,倒是因为作者善于从生活的细处着眼,传达平凡物事带来的思考和触动,从而深深感染了读者。
此外,技法运用上要下点功夫。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人记事不要平铺直叙,要懂得曲径通幽。改变叙述的方式,设置伏笔悬念,就会大大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对于抽象的概念、情感,则用化虚为实的方式处理:喜怒哀乐的表达少直抒胸臆而多取形象的描绘:中心的揭示不要过于直白,学会化显为隐,引发读者思考。记叙文体有利于抒写感悟,但不要把感悟变成干巴巴的说教,要学会化情为物,借物传情;想要在记叙中说理,也要有别于议论文,懂得化理为形,将理寓于故事之中,从而使故事含情,道理人心。
总之,打破封闭状态,克服思维定式,加强记叙文体写作训练,以我手写我心,将自我认知、自然启示、生活感悟、成长体验等摄入笔下,传达真实、真诚、真挚的思想感情,必能写出优秀的记叙文,从而创造高考佳绩,实现人生梦想。
时事速递
良心之作:记住历史
2017年8月14日是第五个世界“慰安妇”纪念日,当天,反映日军“慰安妇”幸存者生存状态的纪录电影《二十二》在全国公映。这部纪录片上映两日后,排片从1%到4,9%,36,3万人走进影院……很多观众通过明星们的微博和央视等各大媒体的报道了解到此片,这部本来极小众的《二十二》“火了”,得到冯小刚、吴京等知名电影人的推荐,凭借超高的口碑,影片的排片和票房节节攀升。豆瓣电影平台打出了9,0的高分,排片比例随即增长近10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部因为观众众筹才得以上映的影片,32099位参与众筹的观众名字出现在了电影片尾,令人动容。
世说心语1
铭记历史,警醒后人
现在,我们对那段沉痛历史的宣傳教育还不够,还不透彻,类似《二十二》的灵魂洗礼还是太少。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这样的灵魂洗礼是社会的“刚需”,不仅是客观需求,主观上的需求也很强烈。“铭记历史,警醒后人”绝不是一句空话,而应镌刻在每一位国人心里,成为永不消逝的印记。鲁迅先生写当年在旧时代的纪念是“为了忘却”,而我们在新时代的纪念就应是“不敢忘却”。
世说心语2
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二十二》这部“慰安妇”题材影片,内容指向历史上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其基调是沉重、悲痛和愤怒的,可全片没有煽情造作的解说词,没有催人泪下的音乐,没有精心设计的情节冲突。这些老人正在随着时光逝去,但我们还在。她们没有等到日本人的道歉与赔偿,但我们可以继续等,继续为前人苦难“抗争”。因此,我们知道,她们的逝去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