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luo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我们想做好一件事,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拥有精锐的工具,具备适当的手段,习作讲评同样如此。对于学生而言,适宜的方法就是“利器”,它可以帮助学生更顺利、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立体化”习作讲评与以往的任何一种讲评方式都大为不同,它打破了传统习作讲评是某次习作训练终结的这一格局,灵活地穿插在习作指导、学生起草初稿和习作讲评课中,不遗余力地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其间,富有成效的互帮互助、互评互改,既强化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习作评价与修改能力。因此,在“立体化”习作讲评过程中,为了提高讲评效益,我们更要重视各种基本方法的传授。
  一、重视协调人际关系方法的传授
  1.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听”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是取得外界信息的关键,是学习的基础。以往,学生在习作讲评课上讨论时,他们还没有听完教师的要求,便热热闹闹地展开了;当别人发言时,其余的学生缺乏耐心听,着急地插嘴,代替回答,而“立体化”习作讲评对倾听的要求更加严格。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作则,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教师要带头倾听,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打断学生的回答。接着细化听的要求。以往,教师一直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学生对此认识模糊,因此,应该给学生一个具体、可操作的要求。如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教师或发言的人;要听清教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及时表扬那些做得特别好的学生,每周评选出“倾听小明星”。同时,教师也要关注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他们的进步,让这些学生也能享受到喜悦,促使他们更快地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评改时要学会尊重他人。为了更有效地开展“立体化”习作讲评,在评改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人的写作意图;客观地看待别人的作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别人作品中的亮点;善意地指出他人的错误,提出修改意见,不能只关心自己,逞一时的口舌之快,你一言我一语,提的都是习作的不足,把他人的作品当成人人攻击的“靶子”,弃别人的自尊于不顾。被评者也应该用一颗感激之心,客观地吸纳他人给自己提出的修改意见,不应心存怨言。
  总而言之,认真倾听别人诵读习作,感激他人给自己提出修改建议,珍视同学的独特观点,宽容他人等方法,都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教师都需要教给学生。
  二、重视赏析习作方法的传授
  习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项综合体现。在讲评习作时,教师赞美学生,是一种感情投入,是激励学生积累的源泉。我们在开展“立体化”习作讲评时进行了多次尝试,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常常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好词好句,体会感情并说出此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同样,学生的文章写好后,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像欣赏名家名篇一样,细细品读自己的作品,学会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因为只有打动自己的作品,才能感动别人。学生读完习作之后,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从中找到自己最为满意的“闪光点”,拿起红笔画出好词、好句和好段,自己在旁边加上眉批。例如,陈威帆在自我欣赏《我成功了》习作时,在“我的作文发表了,眼泪禁不住地往下流,是激动?是高兴?是幸福?是陶醉?还是成功的欣慰”这一句子下划上了红圈,又红又大,旁边眉批写着“这组用反问句组成的排比写得多好啊”。这一做法,既充分调动了学生习作评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了习作的要求,同时,又让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习作。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在“立体化”习作讲评中,教师可以先创设某一个情境。如在黑板上写上“习作亮点展示”几个醒目的大字,然后以同桌、小组、全班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将被评者的习作当做名家名篇来欣赏,互相评价,互相寻找作文中的闪光点并在自己所欣赏的作品上标上记号,写上评语,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词句、片段等摘抄下来。这样,对于文章的作者来说是肯定和激励,他会争取写得更好,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对于评阅者来说,如果看到别人的评价与自己不谋而合,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感到自己的鉴赏是有一定水平的。这样,作为作者与评阅者,学生就获得了双重的心理满足,对写好习作的信心就逐渐增强。在独立赏析的基础上,学生还要把自己对他人习作的欣赏进行交流。比如,谈谈自己欣赏同学的哪篇习作,或者习作中的哪一处,说说理由。同时,可以邀请小作者谈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请同样欣赏这篇习作的同学加入,一起交流,一起赏析,从而形成“读者”与“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场面,让学生从欣赏他人的习作入手,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形成独到的见解,达到欣赏的最终目的。
  三、重视习作评改方法的传授
  叶圣陶说:“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细细体会这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只有在修改习作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从而在下一次习作中改进。因此,在“立体化”习作讲评教学中,我们非常注重“授人以渔”。
  1.制订习作评价的标准
   评改是“一种思想过程”。教师对学生习作的看法与认识只有与学生趋于一致,才能真正有效地做好评改活动。由此,师生共同讨论“什么样的习作是我们所期待的”,共同归纳讨论的结果,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制定出《学生习作评价标准表》。
  例如,五年级习作评价标准表
  评价标准主观性很强,弹性较大。在具体的评价中,要考虑被评价学生原有的习作水平,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这样明了的评价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明确自己的习作水平和状态。
  教师可以在习作之前和评改之前,将上述评价内容具体化为学生可以触摸、理解的记录表格。学生可以在习作之前就了解这些问题,能在阅读习作的时候对照检查内容回答问题,对习作作出判断。
  形式方面:
  内容方面:
  教师可以根据每次习作的主题和样式(记叙文、想象文或是应用文)修订上表,作为整个习作过程的参照和记录。
  2.修改习作和阅读结合
  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运用修改符号有序地修改习作。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时,要善于吸纳别人的建议;修改他人的习作时,要注意通观全局。修改习作的方法有删、添、改、调;修改过程中要注意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要多读多想;修改步骤要和阅读紧密结合,大致分为四步:一初读,回顾文章写了什么,了解主要内容(看选材是否新颖,感情真挚与否)。二再读,对照要求,找出不足(中心是否鲜明、深刻,重点是否详写,段落是否清楚,开头结尾是否照应)。三精读,逐句阅读,仔细修改(修改句子,力求连贯流畅、优美精练;推敲字词,力求恰当贴切;检查标点,力求准确无误)。四细读,看修改后整篇文章是否连贯,条理是否清楚。其间,学生可以边改边“问”,遇到困难要问老师、同学,查字典。这一修改方法的教学,以教师细致的讲解训练和学生积极的尝试运用为主,其间,教师要及时点拨、鼓励,学生要多作交流、反思。通过引导、对照,学生就会掌握顺应阅读方式的修改过程,从形式到内容,能够逐渐深入习作的内部,明白自己修改习作的得与失,把写作时的无意识提高到有意识的认知与思考上来,逐步树立自我剖析的习惯,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分析、判断能力以及鉴赏能力。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牛郎织女》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民间故事,这篇课文文字浅白,但情节曲折动人,主题意蕴深远。这样的文本,如何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体现人文的光芒?如何引领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如何在感悟真情的同时避免落入情爱的陷阱?经过深思,我决定在教学过程中以文本解读为“抓手”,引领学生关注课文的一字一词,感受人物的一颦一笑,体会情感的一点一滴,并以此为基点来突破文本的限制,让学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并理解身边处境困难和不幸的人,增强主动关心弱者的意识与情感。  2.通过“我与聋哑儿童手拉手”、“为汶川受灾民众写祝福卡”等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培植爱心,并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不幸人的思想。    活动过程:     活动一——爱的呼唤  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5月19日-5月21日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  2.过渡(看PPT):为表达全
我们使用的小学数学教材是青岛版的新课标实验教材,这套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生动有趣,适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师生都非常喜欢这种教材,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不可避免地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如何才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启动思维,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呢?我认为,教师能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在作文教学中,我虽然经常强调要选择生动细节,描写具体、细致,可大部分学生总是写得平平淡淡、平铺直叙,即使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也缺少细节描写,这是为什么呢?稍作分析就可发现,这与学生缺少细致观察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就是作文指导的重要任务。  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一节活动作文课,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品尝细致观察所带来的乐趣
曾有人把孩子的心田比作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只要播下思想、行为的种子,便会有良好品德的收获。《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正如同一颗种子,通过激发道德情感、体验道德认识、训练道德行为,使学生获得正确的道德观念,初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如果教师能紧扣课程性质、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关注并牵手儿童现实生
队列和队形练习是发展体能的活动与内容,是指全体学生按照统一的口令,在一定的队形中进行各种简单的协同一致的动作,以及在原地或行进中所做的各种队形和图形的变化。在教学中大多数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比较统一、单调,再加上队列队形的练习内容枯燥乏味,使得教学效果低下。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队列队形练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 游戏教学法  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体育活
一直以来,读写结合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思想,一种范式,一种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因而备受语文教师的青睐。笔者以为,读写结合可以归纳为以下模式:  一、迁移型——它山之石,仿中有创  学习了《小镇的早晨》、《天安门广场》等文章,其清新、鲜明的语言特色和清晰、独特的结构特点自然成了读写结合的连接点。以《小镇的早晨》为例:在教学中,讲清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后,引领学生明了这三部分
翻开《阿里山的云雾》这篇文章,脑海中又浮现出当时上课的情景。回想起这节课的点点滴滴都使我感受很深。它不仅让我品尝到了课堂中精彩的滋味,还让我体味到了具有生命活力的和谐之美,更让我感受到了做语文教师的成功喜悦。我把它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品读孕育生命之花  《阿里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语言优美,适合朗读。于是我在预设构想时决定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让学生有目的地认真、反复去读。自
中年级段的作文教学肩负着让学生学会写好段落并能逐渐成篇的重任,只有让学生学会最基本的观察和表述方法,教师在高年级的作文指导中才能得心应手。怎样通过教师的指导,让中年级学生构段乃至成篇的本领高超而又有创造性呢?首先,保护他们作文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为此,我们提倡在中年级作文教学中多创设活动情境,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本着“有效指导、轻松习作”的理念,中年级作文教学策略需要把握好如下几点:  一、创设多
新课标规定五、六年级的作文教学目标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层表述。”由于学生的个性客观上存在差异,对习作技能的领悟快慢不一,对生活的感悟深浅不同,习作水平之间存在差距是在所难免的。随着学生年段的增长,这种差距日趋明显。如何对待学生习作中这种参差不齐的现象呢?我认为可以采取分层要求习作的办法。  一、放低准绳,激发兴趣  (一)不限习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