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淡淡才是真

来源 :中老年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lhR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常娥,女,汉族,104岁。 赵常娥老人出身贫寒,没有念过书,15岁时就嫁给华林乡茶溪村张细修为妻。张细修读过几年私塾,小学没有毕业就辍学种田。在丈夫的影响下,赵常娥老人也能识几个字。她生了5个小孩。三儿两女,其中二儿、三儿夭折。她在家纺纱织布,操持家务,抚儿育女,但从来没有下田干过农活。在她40岁时,朝夕相处的丈夫去世了,生活的重担落在她肩上,坚强的她硬是咬咬牙挺了过来。尔后,大女儿先她而去,接着74岁的大儿子由于患严重的肺结核病也去世了。如今只有一个小女还健在,已77岁。孙子34岁,在家务农。曾孙子、曾孙女在校读书。
  老人身材矮小,半口好齿从不挑食,每天独自拄着拐杖上下12级阶梯,到离卧室20多米以外的厨房吃三顿饭。只有在晚上,由于乡村没有路灯,才由曾孙女扶着进出。老人喜欢吃肉,有抽烟、喝酒的嗜好。饭量还可以,每餐要吃100克(2两)多米饭。早餐前喝一小碗粥,从80岁起老人开始晚上喝点白酒,近2年晚餐只喝50克(1两)酒就行了。老人20岁时,因气痛病开始抽烟,直到现在还用烟斗抽自制的烟,不抽盒装烟,白天抽十来次,晚上还要抽两三次。
  老人性格非常好,没有脾气,而且很会体贴人,与村上的人都合得来,从来没有与人吵过架,是当地称道的贤妻良母好婆婆。儿媳也是位忠厚人,不善言谈,倒是孙媳快人快语,热情大方。长辈关心、体贴晚辈,晚辈孝敬长辈,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温馨宁静祥和安乐的生活画面。(张伟平)
其他文献
林咏雩,男,1899年4月出生,1999年100岁,福建省福州市人。住在福州市道山路隆普营化仁里6号,现为福州市武术协会顾问,市武协少林罗汉拳研究会名誉会长,同时又是福建逸仙艺苑、福州市三山诗社会员。  林咏雩自幼在私塾攻读四书五经、古典诗词,并承家教兼习武术,早年在福建福州市英华学校就读,当过福建学生联合会副理事长,参加过抗日爱国宣传斗争,年轻时,初随祖父学齐眉棍,次向鼓山护山长老达志习小伏虎拳
期刊
整天待在自己小区周围,去的永远是那几个超市、菜场,您会不会觉得有点枯燥和腻烦了?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萍提醒说,老人经常闷在家里,或总在一个区域活动,虽然会比较安全,但生活易沉闷单调,也易觉得寂寞。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多到新地方走走。  新鲜的环境,可以给老人带来新鲜感,视野也会变得更开阔。不仅如此,到了一个新地方,老人还可以练练眼力和记忆力。比如可以看看原来没见过的牌
期刊
“性生活不是性爱的全部,夫妻还可以拥有其他方式,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注意变换性爱方式,以提高夫妻性关系的质量。”美国性治疗师迈克尔·卡斯特曼说。  性爱是人类感情的需要,方式多种多样,只要符合伦理道德,符合双方意愿,且对身体健康无害,就是正常的,性生活只是其中一种。  中老年男性勃起能力下降,中老年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降低或缺乏而阴道干涩,这些都会影响中老年人的性生活。此外,中老年人肌肉萎缩、肌力下降
期刊
101岁的袁克兰老人,家住湖北省襄樊市。老人生有l男3女4个孩子。孙子辈出世后,老人又把主要精力用来带孙子。直到今天,老人的心里装的还是儿孙们。老人的长孙今年52岁,在一个单位从事管理工作。老人说,长孙干的是操心费神的活,因此,她对长孙的健康特别关心。  在生日这天,勤劳的老人还要像以往那样自己擀面条,但被子孙们拦住了。他们不让老寿星在生日时也忙碌。看到儿孙们簇拥在身边说说笑笑,老人高兴得两眼眯成
期刊
102岁的邓伦芝老人,家住广州荔湾区宝源路150号。笔者来到她家时,她女儿谢瑞秋,正忙着给刚午睡起床的老人穿袜子,老人乖乖地坐在床上,任由女儿“摆布”。两人有说有笑,仿佛小孩子般还不时“吵”上几句,举手投足、言谈笑语之间,弥漫着一片母女情深。  邓伦芝的父亲是马来西亚华侨,母亲从事家务,兄弟姐妹4人,她排行第二,从12岁起就采桑帮补家计。1923年经人介绍与染料工人谢家培结婚,婚后共生育5个子女,
期刊
万足吾教授退休前一直在中国台北工业专科学校任教。他1894年出生于湖北潜江,是著名剧作家曹禺的叔祖。  万足吾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去台湾的,创建了台北工业专科学校,并任教务长、教授。在他平凡的一生中,60岁以前为生计奔波,很少注意身体,更谈不上有意识去锻炼。60岁以后,除教书外,他开始每天有意识地锻炼身体,坚持做到天天锻炼,从不间断。  万足吾一生从来不吃任何补药和补品,他常说一句话是:“药补不如食
期刊
103岁的北方昆曲艺术的前辈侯玉山老先生,思维敏捷、记忆明晰、精神健旺、好客健谈。说起戏曲艺术常常是几个小时不间断,侃侃而谈,亦唱亦做,亦庄亦谐,好不潇洒。  老先生坚持每天早晨5点出门,到离家不远的紫竹院公园内喊嗓练功,这是他几十年来风雨无阻的必修课。  由于老人坚持喊嗓练功,身体一直很健康。60岁还能翻筋斗,70多了仍能拿大顶,80多岁大段大段地背戏词一字不落,90多岁自打自唱录下数十出昆曲资
期刊
107岁的丁富妮老人,河南省漯河市人。  丁富妮老人对饮茶情有独钟,她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  有人对她的饮茶方式表示不解,她解释说,春天饮花茶,可以散发冬天积存在体内的寒气,促进人体阳气的产生;绿茶性味苦寒,夏天饮之可以消暑去热,解毒止渴;青茶不冷不热,秋季饮之能消除体内余热,恢复津液;而红茶味甘性湿,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冬季饮之能助消化,补身体,使身体强壮。  寿星的“茶经”符
期刊
104岁的周秀英老人,居住在广东省高州市石鼓镇沙坡村。被人称为“赤脚大仙”的她,至今仍然腿脚硬朗,走路不用拐杖。更令人惊奇的是,老人至今眼不花,还能穿针引线,缝补衣服。  周秀英幼年家贫,12岁父母双亡,18岁结婚,生了6个儿子。不幸中年丧夫,她靠挑担、打工挣钱把孩子养大成人。她自小到大到老,都没穿过一双鞋。先是因为家贫,后来是慢慢养成了习惯。由于长年累月赤脚走路,脚底磨起了一层两毫米厚的老茧,练
期刊
《清稗类钞》记载了一则故事:  据说,潮州有一个富翁非常喜爱饮茶。  一天,有一个乞丐到了门前,并不讨饭,却讨茶喝,声言:“窃闻君家茶最精,能见赐一壶否?”富翁听了觉得很可笑,说:“你一个叫花子,也懂得茶?”乞丐听了,并不恼怒,说:“我原本也是富家翁,只因终日溺于茶趣,以致穷而为丐。今虽家破,但妻儿均在,只好行乞为生。”  富翁听了,以为遇到“茶知己”,果然赏他一杯上好的茶喝。这乞丐品了品滋味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