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对中国现代军事发展的启示意义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ing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鸦片战争对中国现在军事发展的影响,论述鸦片战争中国从军事角度失败的原因,分析现在的世界局势,军事力量的变化,军事思想的演变对于现今中国新时代军事建設的影响。以及未来军事发展的动向做一浅层分析。反映现在中国面临的问题,以及思想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鸦片战争;军事思想;改革;国防建设
  一、近代思想突破。
  1840的那一声炮响,打破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国在风雨飘摇中迷失,苏醒,奋发图强。我们经历了开阜,赔款,割地,通商。中国文人在万马齐喑中喟然长叹,天朝上国迷梦破碎,夜间惊醒,列强环伺,妄图在这个古老的国家中挑选利益,乃至东亚小国的日本也将其踏入深渊,索款两亿两白银。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出现如此状况,我们的发展的道路,到底是谁替他断了根?我们的军队,为何不堪一击?
  首先,我们先看看1840年以前的中国文化界。
  文化上:文化思想上实行文化专制,程朱理学的大力推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理学和八股取士制度兴盛,思想僵化。读书人沉迷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迷梦中。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在每一个读书人头脑中根深蒂固,成为“天子门生”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梦想。最终换来的思维固化。自顺治入关,满清政府为控制人民思想采取的“文字狱”。最终的结果就是,清朝3百年间,中国的文化处于“落日下最后的辉煌。”
  军事上:火药作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在南唐时期就被运用到军事上,后期经阿拉伯传入欧洲,最终终结了欧洲骑士制度。在明朝时期,中国的火器技术得到较为长足的发展,火铳,火炮,火箭,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但是自八旗入关之后,八旗兵以骑兵为主的作战模式对火器的依赖,运用降低。在康乾之后,军备废弛,作为海防的岸炮封存。防止西方入侵采用海禁,军事思想也没有进步,武将不习刀枪,弓马。王公贵族也逐渐在太平盛世的迷梦里消沉。大厦将倾,必有砥柱之才。
  士大夫阶层的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作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其思想代表中国当时士大夫阶层的观点。
  在鸦片流毒中国的时候,林则徐上书道光帝,陈述鸦片的害处“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1)。”这是一个士大夫阶层对于当时鸦片在中国泛滥所持有的观点。此时的林则徐认识到鸦片流毒的害处,但对于鸦片为什么会在中国流通。当时的世界背景,他都未曾可知。
  林则徐为主的禁烟运动客观上为英帝国进攻中国找到开战理由,将中国强行纳入世界体系,同时也打开了中国人的视野,从各个层面对中国产生影响,所以,对于鸦片战争,我们也需要辩证的对待。明朝后期,为防止倭寇和西方殖民以及传教士的流入,采取海禁政策。由此而开始近四百余年的闭关锁国。但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第一个屈辱的条约签订。让中国的士大夫阶层受到震动。《南京条约》让一些中国的士大夫阶级开始寻求对外策略。总结鸦片战争失败之处。
  “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在广州禁烟之后,总结原因,认为战争失败是由于我们的军备,技术不如西方先进。主张改革。认为要战胜西洋,要“器良,技熟,胆壮,心齐。”器良,技熟是学习西方技术,翻译收集西方历史,地理,政治等材料,撰成《四周志》草稿。(2)
  由此看出,此时的士大夫阶层对于并没有认识到中国问题的核心。对于制度层面的落后没有认识。仍旧倡导“经世致用” 的学风,反对虚学,倡导实学。“自乾隆中叶后,海内士大夫兴汉学,而大江南北尤胜。苏州惠氏、江氏,常州臧氏、孙氏,嘉定钱氏,金坛段氏,高邮王氏,徽州戴氏、程氏,争治古训音声,爪剖鈲析,视国初昆山,常熟二顾及四明黄南雷。万季野、全谢山诸公,即皆摈为史学非经学”。(1)
  二、鸦片战争我们输在哪里。
  在鸦片战争后期,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武器装备开展抗击。采购西方船舰、火炮,以至于在广东英军并无实质性的战果,总体来讲,那时候的中英之间军事实力上并无太大差距。
  那么,我们到底在军事上输在了哪里?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国人很多年,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了解。
  军事动员不足,战争贮备不够。
  在中英国家幅原和人口对比上,中国占绝对上风,当时中国东起外兴安岭,北抵贝加尔湖,西接中亚,人口四亿多,远超英国,虽然英国在海外拥有大量的殖民地,但是距离遥远,人口复杂,能够实用的仅仅只有英国本土的军事储备。
  当时中国的军事力量主要是满八旗兵,汉八旗,地方绿营,水师、以及地方治安部队,人员众多。
  一,实战的缺乏。八旗入关以后经康熙,乾隆两朝之后无战事可言,平定三番,雅克萨之战,葛尔丹叛乱,西南土司改土归流之后基本没有较大的战争磨炼部队。水师的最后战役也在施琅收复台湾之后也没有了磨练机会,唯独一次和外国交手的雅克萨之战也因为领导人的故步自封与西欧的军事改革失之交臂。
  二、冗员众多。清朝骑兵,特别是八旗兵的军制在入关之后享乐主义盛行,士兵不操练,鸦片流毒,最终导致战斗力低下。
  三、交通落后。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战争主要在陆军,步兵和骑兵为主要军种,运输缓慢,消耗巨大。在鸦片战争中,英方利用海上交通的便利,对中国海岸线,河口,出海口等实现封锁,中国军队受困于陆上交通的落后,调兵困难。最终在英方攻击南京,天津的时候,出现战场无兵可调,失去战争的主动权。
  四、战争储备不足。中国当时是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业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对于战争的储备不足,英国当时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有较大的提升,对于战争的准备较多,军事消耗准备充分,在战场的主动权方面把握较好,积极主动寻找攻击点,处于战争的
  优势方,而中国由于被动防御,掌握不了战场主动权,受地理条件制约,储备不足,最终失去先机,输掉战争。   三、鸦片战争对于中国今天国防建设的启示。
  1、精兵简政,磨砺强国之兵。
  部队还是需要打仗的。一名退休外交官应邀到国防大学演讲,在演讲之前,他给在座的军人鞠了一个鞠躬,“军人,在战场上赢不回来的东西,仅凭外交官的嘴是拿不会来的。”中国军人,用自己的热血,小米加步枪为中国赢得了如今的国际地位。抗日战争,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印自卫反击战,珍宝岛守卫战,中越自卫反击战。以至于现在的汶川抗震救灾,利比亚撤侨,亚丁湾护航, 中国军人在一百年间同,德军,日军,蒋军,美军,韩军,印军,越南等交手,更是在建国百废待兴的时候用人力打垮了以美军为主的联合部队,打出了美国五星上将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在国会作证时所说“赤色中国并非寻求主宰世界的那个强大国家,坦白的说,从参谋长联席会议观点来看,这个策略会讓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进行错误的战争。”
  2、完善战略资源的储备。
  21世纪的中国危险的来源不仅仅在陆地,更在海洋,空军上校戴旭在《C形包围》中将中国的国家局势用C来表示,西方各国已经对我们实现了包围,西亚的西化,切断了我们的大陆交通线,极端思想、恐怖主义通过西亚传入中国新疆,南亚也妄图在与中国的西部争夺利益。东南亚地区妄图在南海对中国的海疆进行切割,东亚岛国试图通过提高国际地位恢复军国主义的梦想,北美某国的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试图对我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扼杀。中国,正在危机中成长。
  3、完成粮食,工业制造,石油,电力,交通,通信,武器装备,水源,以及广大的战争资源的储备,还有国家的战争动员。是国家在下一轮竞争中的关键。
  4、促进科技进步,转化科技为现实生产力。
  战争往往能够推进科技质的飞跃,坦克,飞机始于一战,成熟于二战,喷气式飞机于二战后期成熟,雷达技术在二战中期出现。火箭推进器,导弹技术以及核技术源于二战后期,世界第一台电脑的生产目的也在于军事领域的运用。1983年3月23日冷战期间,美国总统里根《战略防御倡议》(亦称星球大战计划)推动了现代导弹技术的成熟以及导弹拦截技术的进步。美国最终也用这个计划拖垮了苏联,导致现在世界格局。
  5、军事思想的革新,推进现代战争思维的成熟演进。
  近代战争思想从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拿破仑军事革新,瑞士裔法国将领约米尼《战略学原理》、《战争艺术》,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将军事思想作为一种学术进行革新,促进军事力量的进步。
  现代中国毛泽东的《论持久战》,邓小平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思想。促进中国军事实力的提升。
  现在世界都处于军事思想革新状态,美国的重返亚太,空地一体战,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中采用的,沙漠军刀,沙漠风暴行动,印度的“冷启动”军事计划,俄罗斯军事革新,都在新的军事竞争中角力。随着中国海军的壮大,中国也需要加快军队的现代化革新。
  鸦片战争已过去一百年,在这一百年里,中国人用自己血汗为自己争取了尊严,中国军人对自己在未来有了新的定位和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1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61页。
  [2]房列署:《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专题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八章第173页第二节。
  [3]魏源:《武进李申耆先生传》,《魏源集》上册,中华书局,1976年,第358~359页.。
  [4]李学通主编,《近现代史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德)克劳塞维茨,孙志新译《战争论》,北京联合出版社。
  [6]戴旭,《C形包围》,文汇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想要成为一名优质性的舞蹈表演人员,就必须预先深入性学习舞蹈技巧课程,这样才能保证实际表演过程中生动性地呈现难度各异的舞蹈动作,赋予现场观众全新的视觉艺术体验,保证他们给予现场舞蹈更加精确性的审美定位结果。在此类背景下,笔者决定在客观阐述舞蹈技巧课程教学中应当遵循的审美定位标准基础上,结合实际探讨日后突破传统审美定位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人员提供些许启发效用。  【关键词】:舞蹈技
期刊
【摘要】: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发展而来,源远流长。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次重大的转向。而对于这几次转向的把握更是成为重中之重,本文希望通过对于西方哲学的三次转向的梳理,使得对于西方哲学能够窥其全貌。  【关键词】:西方哲学;转向;梳理  西方哲学史乃是不同历史时期的西方哲学家连续性地思考共同关注的哲学问题的结果。不管哲学家们对哲学问题的理解如何引申出迥然各异的结论,他们思考的对象却是共同的。这一对象包
期刊
【摘要】:夏商周三代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我国先民们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政治经济文明,尤其以手工业方面精美的青铜器皿而闻名于世。三代中以商周时期出土的青铜器最为出彩,此时的青铜器,铸造精美,种类丰富,数量众多。从对后世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的仔细研究来看,此时的青铜器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发生了功能性的转变。青铜器在使用中不再仅仅具有实用功能,而逐渐具备了象征性意义,具备了礼器的功能。这
期刊
【摘要】:现代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化治理,价值观建设是文化治理的基础,培育和弘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习习近平主席有关对传统文化的独特解析,在继承和弘扬的基础上,做到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大同世界,天下一家”与“中国梦”的契合、“修齐治平,内圣外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构筑凝聚最美中国梦的基石。  【关键词】:中国梦;温
期刊
【摘要】:由于独立学院基本上没有国家财政拨款,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从这个程度上说,学生购买的是独立学院提供的产品,这个产品就是独立学院的“服务”。独立院校如果能以学生的满意度为基础,构建其独特的校园生态,以实现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教育服务“期望与感知”的五维度以及问卷调查法对独立学院的服务水平进行分析,揭示出了独立学院校园生态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建议,从而实现多样
期刊
中正之镜“中正”,指不偏不倚,正直,纯正,得当,有正道之意。《发言,吾子》云:“交五声十二录者,或雅或郑,何也?曰:中正则雅,多哇则郑。”;《管子,五辅》:“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谄谀。”在艺术作品中,世人通常把有传承,讲法理,有正气的艺术家称为名门正派。艺术品需要有风骨,有精神,有正气。反之就是“野狐禅。”中国传统大写意花鸟画的审美本質决定了传统的大写意花鸟画具有其固有审美特点和文人情怀。大写意花鸟画
期刊
【摘要】:廉政宣传是反腐倡廉不可或缺的一环,延安时期党报党刊成为廉政宣传的主要阵地。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深入的开展廉政建设,使政府廉洁,人民拥护,群众信任。研究发现,延安时期的廉洁有其一定的背景与环境因素,当时的廉政宣传直接而全面:对党员与干部的宣传教育,惩腐肃贪,树立典型:对人民群众则是普及知识,宣传民主,提升文化素质,使之更多的参与政治与监督中。  【关键词】:延安时期;党报党刊;
期刊
【摘要】:“白字”的普遍存在引发了笔者对词语教学的思考。审视“词语盘点”教学现状,普遍存在着“弱化”“简化”“僵化”的现象,使词语教学缺少“深度”“厚度”和“亮度”。为此笔者认为是“词语盘点”教学的长期失职,造就了“白字”的不乐观现状。因此清理“白字”还得从“词语”盘起:给“词语盘点”一个明确的方向,还词语以“深度”;送“词语盘点”一个整合的空间,还词语以“厚度”;赋“词语盘点”一个多彩的世界,还
期刊
【摘要】:“家”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而福利机构就是社会中孤残儿童的“家”。我国儿童福利机构仍然处于逐步探索阶段,实践中还有许多问题。本文具体针对了福利机构建设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总结推动福利机构建设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福利机构;孤残儿童;问题  人们常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儿童发展情况影响到祖国未来建设。孤残儿童是儿童的重要组成,对于这些儿童社会应当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发展儿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居民对高品质商业配套设施的需要越来越大,从而促进商业建筑的多元化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城市商业综合体、shopping mall等商业建筑形式应运而生。随着城市商业建筑进一步的发展,城市商业将会成为地方的重要的标志。然而,由于商业建筑具有多功能性,多层次性以及地域性等特点,以及甲方对建筑不同的理念和审美也从而给建筑设计工作带来了许多难度和挑战。另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