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风暴不仅严重地打击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同时也使得公允价值会计产生了顺周期效应。如何抑制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已经成为会计界及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力图从资产评估的角度探讨抑制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了资本市场和世界经济的巨大波动,引发了会计界、会计信息相关监管部门及投资者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质疑和争论,特别引发了对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讨论。本文拟就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在公允价值计量,特别是在应对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中的双重作用进行有益的探讨,以期在坚持公允价值会计的前提下发挥资产评估的积极作用。
一、公允价值定义及其计量顺序级次的分析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另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FASB第157号公告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的交易中,因某项资产将收到的价格或转让某项负债将支付的价格。”基于会计界对于公允价值定义认识的基本趋同或相同的事实,关于对公允价值计量途径和方式的先后顺序也基本认同了FASB第157号公告中规范的级次。FASB第157号公告明确指出了将确定公允价值采用的估值技术相关的参数,按照优先程度分为三个级次:
第一级次参数是反映报告主体在计量日有能力进入的活跃市场中同类资产或负债的报价。确切地说,就是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应当首选同样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的交易价格。此种级次的公允价值计量类似于被会计界称之为“盯市会计”的思路和做法。
第二级次参数是除反映报告主体在计量日有能力进入的活跃市场中同类资产或负债报价以外的直接或间接可观察到的参数。确切地说,就是当不存在同样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的前提下,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应当利用相似资产或负债的交易信息和资料分析确定。
第三级次参数是资产或负债不能观察到的参数。不能观察到的参数应反映报告主体自身对市场参与者在对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用假设,并需要采用适当的估价模型。
客观地讲,在经济发展平稳以及市场波动不大的时期,按照会计界的公允价值定义,将公允价值计量按照优先程度分为三个级次是比较合适和合理的。因为就实质而言,可以将会计界的公允价值理解为“活跃市场的交易价格”。通过活跃市场报价及相关数据获取公允价值显然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当然,由于还有相当比重的企业资产及负债不存在活跃的市场或市场的活跃程度不够。所以,通过活跃市场报价及相关数据获取公允价值不可能是其唯一的获取途径和手段。公允价值的计量还需采用其它的途径和方法,于是就产生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级次和先后顺序。
利用资产评估或估价模型计量公允价值,由于有较大的主观因素包含其中,会计界将其放在公允价值计量的最后一个级次上也就较易理解了。不仅如此,在经济发展平稳以及市场波动不大的时期,会计界中有相当部分人士一直对利用资产评估或估价模型计量公允价值(非盯市方式)的“准确程度”颇有微词。例如,巴斯(Barth,2004)就将公允价值非盯市方式(即第二和第三级次计量方式)计量所导致的估计误差作为影响会计报表稳定性的首要问题。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会计界、会计信息相关监管部门和广大的投资者对公允价值会计,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中的盯市方式引发的顺周期效应给予了大量的批判和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公允价值会计的基础、信心和稳定性。这些质疑和批评迫使会计界和会计信息相关监管部门不得不重新审视和研究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美国证监会(SEC)在国会法律文件的要求下,经研究于2008年底发表了研究报告并指出,公允价值计量(包括以市场价格为计量标准)无须取消或停用,但需要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尽管国际会计界和包括美国证监会在内的会计信息监管部门排除了干扰,仍然坚持公允价值会计和公允价值计量。但是,次贷危机及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对公允价值定义及其计量级次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它引发了人们对公允价值会计和计量的更多思考和反思。
二、估值技术在公允价值计量顺序级次中的辩证地位
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虽然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名词或新生事物,但对它的关注和大量研究却是次贷危机发生以后的事情。概括地讲,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通常被描述为:在经济繁荣时期,公允价值会计,特别是以市场价格为计量标准(盯市方式)会推动资产价格进一步上涨,甚至导致资产泡沫引发危机。而在经济萧条和危机时期,公允价值会计会造成资产价格的进一步非理性下跌形成恶性循环。当然,公允价值会计在经济不稳定时期的这种“推波助澜”的作用还与现行的会计准则及相关监管制度的缺陷密切相关。正因为如此,包括国际会计界和美国证监会在内的业内机构和相关机构在坚持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前提下,着力从会计准则和会计监管制度完善等方面来减轻和缓解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我们可以大胆的预计,通过对会计准则和会计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减轻和缓解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是可期的。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即从利用估值的方式计量公允价值的角度来探讨在非常时期减轻和缓解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
长期以来,对于作为计量公允价值手段之一的资产评估,会计界更多地关注其存在的主观性和估计误差,而较少考虑其在价值计量方面的某些优势,尤其是特殊经济时期公允价值计量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和抗周期性。资产评估本身是专门为估值而存在的一门科学和一个行业。资产评估一直把评估结果公允和合理作为自身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并围绕着如何保证评估结果公允和合理建立起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从理论层面上讲,资产评估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和理解可能比会计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和理解更富弹性和适应性。在资产评估领域,公允价值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对相对于资产交易当事人各方的地位、被评估资产的状况及评估时面临的市场条件形成的合理交换价值的估计值的一种概括。它包含了资产在正常市场条件下和被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公允价值,以及资产在非正常市场条件下和资产没有被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公允价值两大类。而会计准则定义的公允价值仅仅涵盖了资产在正常市场条件下和资产被正常使用情况下的那一部分。因此,在经济过热和经济危机时期,仍按照会计准则定义的公允价值及其“盯市”计量标准计量和核算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其只能是名义上和概念上的“公允价值”,实质上与客观合理的公允价值已脱节了。经济膨胀时期和经济(金融)危机时期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表明了会计公允价值定义的局限性,以及由此决定的计量级次的某些缺陷。(本文暂不讨论会计公允价值定义的局限性问题)
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顺序安排上将估值技术放到了最后一个级次,主要是基于估值技术是由人来运用和操作的,存在人为主观因素。当然,这种判断和结论在经济平稳时期是成立的。在经济膨胀时期和经济危机时期,市场价格会因人们情绪及预期的波动而失真。此时,公允价值计量中的“盯市”方式不仅会使得公允价值失真,而且还会对已经不稳定的经济和市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既然公允价值计量的“盯市”方式在经济膨胀时期和经济危机时期已经明显失真失效,如果会计界仍然继续保留并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其计量方式中的三级次顺序就需要作必要的调整。在市场稳定时期,基于会计公允价值的定义和计量的要求以及活跃市场价格的存在,估值技术中主观因素的负面作用可能会显得明显一些,现行的公允价值计量级次和顺序安排是可行的。而在市场不稳定时期,现行市价可能已经部分甚至全部扭曲。充分利用估值技术以及专业人士的理性判断,从理论层面上看,可以起到平稳市场波动的幅度,缓和甚至避免公允价值“盯市”计量方式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至少在市场不稳定时期,估值技术计量公允价值方式的级次和优先顺序可以提前。
三、资产评估计量公允价值对顺周期效应的抑制作用
在市场不稳定时期,估值技术计量公允价值方式的优点就是利用专业人士(团队)的职业判断和专业技术,从较长的时期或周期来把握资产及负债的公允价值,而并不是仅仅被动地跟随当前市场的起伏。估值技术中的三大基本途径与众多的技术方法,如预期未来现金流折现技术、实物期权技术、相对估值技术等,都可以从资产及负债的内在价值或客观价值的角度满足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本质要求。
市场的剧烈波动其实已经反映出市场参与者心态和预期的失衡,市场价格已不能真正代表或反映资产较长时期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也不能真正代表或反映企业或公司今后较长时期的“盈利机会”。利用评估师(机构)的职业判断和专业技术,考虑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刺激经济计划,从较长的时期或周期来把握资产及负债的公允价值,在相当程度上可以降低当前市场价格中的情绪化倾向和从众倾向对公允价值的扭曲程度。正如大家所知,资产评估的产生和发展既源于市场,又是对市场某种或某时的不完善或“盲区”的极大补充。如果市场充分地发达,所有商品都有活跃的市场和大量的价格信息,资产评估就没有其用武之地。正是由于某些局部市场、细分市场或某一时期市场的不活跃,或者出现失衡,资产评估的作用和存在的必要性才充分展示。笔者无意夸大资产评估的作用,只是希望通过评估师的理性和专业技能在某种程度上校正已经扭曲的市场,或减缓“盯市”方式计量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须强调的是,即使运用了估值方式计量公允价值,并非说估值技术与市场毫无关系。即使在经济波动期,也没有理由全面否定市场定价的作用,和人为夸大估值技术的作用。只是在市场出现明显的情绪化和盲目性的时候,充分利用估值手段计量公允价值可以避免或减缓“盯市”方式计量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我们正是从结果的角度希望在市场和经济转换期及波动期,充分运用估值技术计量公允价值从而抑制“盯市方式”计量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
从理论上讲,在市场和经济转换期及波动期运用估值技术方式计量公允价值的逆周期效应是可期待的。当然,这样的结论是建立在评估人员遵守职业操守及能够正确运用估值技术的前提下的,即估值人员具备从事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的专业胜任能力。公允价值评估及为财务报告目的服务的评估有一个显著特点,即评估结论缺少真实的交易约束。为公允价值计量服务的资产评估,其结果仅仅是为委托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披露提供数据,并没有交易双方的制衡和博弈。而委托企业会计核算与公允价值计量之间有着较大的弹性空间,在没有交易对方制衡的情况下,包括利用估值技术在内的各种非“盯市”计量公允价值方式都可能成为操纵企业财务数据和信息的手段。从这个角度讲,在市场和经济转换期及波动期运用估值技术计量公允价值的逆周期效应并不是“天然”的。从事以公允价值计量为主的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主体,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估值技术,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SFAS157. FASB, 2006.
[2]于永生.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 会计研究,2009 (9): 22-28.
[3]周明春,刘西红. 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思考.会计研究, 2009(9):15-21.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了资本市场和世界经济的巨大波动,引发了会计界、会计信息相关监管部门及投资者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质疑和争论,特别引发了对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讨论。本文拟就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在公允价值计量,特别是在应对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中的双重作用进行有益的探讨,以期在坚持公允价值会计的前提下发挥资产评估的积极作用。
一、公允价值定义及其计量顺序级次的分析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另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FASB第157号公告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的交易中,因某项资产将收到的价格或转让某项负债将支付的价格。”基于会计界对于公允价值定义认识的基本趋同或相同的事实,关于对公允价值计量途径和方式的先后顺序也基本认同了FASB第157号公告中规范的级次。FASB第157号公告明确指出了将确定公允价值采用的估值技术相关的参数,按照优先程度分为三个级次:
第一级次参数是反映报告主体在计量日有能力进入的活跃市场中同类资产或负债的报价。确切地说,就是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应当首选同样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的交易价格。此种级次的公允价值计量类似于被会计界称之为“盯市会计”的思路和做法。
第二级次参数是除反映报告主体在计量日有能力进入的活跃市场中同类资产或负债报价以外的直接或间接可观察到的参数。确切地说,就是当不存在同样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的前提下,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应当利用相似资产或负债的交易信息和资料分析确定。
第三级次参数是资产或负债不能观察到的参数。不能观察到的参数应反映报告主体自身对市场参与者在对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用假设,并需要采用适当的估价模型。
客观地讲,在经济发展平稳以及市场波动不大的时期,按照会计界的公允价值定义,将公允价值计量按照优先程度分为三个级次是比较合适和合理的。因为就实质而言,可以将会计界的公允价值理解为“活跃市场的交易价格”。通过活跃市场报价及相关数据获取公允价值显然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当然,由于还有相当比重的企业资产及负债不存在活跃的市场或市场的活跃程度不够。所以,通过活跃市场报价及相关数据获取公允价值不可能是其唯一的获取途径和手段。公允价值的计量还需采用其它的途径和方法,于是就产生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级次和先后顺序。
利用资产评估或估价模型计量公允价值,由于有较大的主观因素包含其中,会计界将其放在公允价值计量的最后一个级次上也就较易理解了。不仅如此,在经济发展平稳以及市场波动不大的时期,会计界中有相当部分人士一直对利用资产评估或估价模型计量公允价值(非盯市方式)的“准确程度”颇有微词。例如,巴斯(Barth,2004)就将公允价值非盯市方式(即第二和第三级次计量方式)计量所导致的估计误差作为影响会计报表稳定性的首要问题。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会计界、会计信息相关监管部门和广大的投资者对公允价值会计,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中的盯市方式引发的顺周期效应给予了大量的批判和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公允价值会计的基础、信心和稳定性。这些质疑和批评迫使会计界和会计信息相关监管部门不得不重新审视和研究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美国证监会(SEC)在国会法律文件的要求下,经研究于2008年底发表了研究报告并指出,公允价值计量(包括以市场价格为计量标准)无须取消或停用,但需要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尽管国际会计界和包括美国证监会在内的会计信息监管部门排除了干扰,仍然坚持公允价值会计和公允价值计量。但是,次贷危机及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对公允价值定义及其计量级次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它引发了人们对公允价值会计和计量的更多思考和反思。
二、估值技术在公允价值计量顺序级次中的辩证地位
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虽然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名词或新生事物,但对它的关注和大量研究却是次贷危机发生以后的事情。概括地讲,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通常被描述为:在经济繁荣时期,公允价值会计,特别是以市场价格为计量标准(盯市方式)会推动资产价格进一步上涨,甚至导致资产泡沫引发危机。而在经济萧条和危机时期,公允价值会计会造成资产价格的进一步非理性下跌形成恶性循环。当然,公允价值会计在经济不稳定时期的这种“推波助澜”的作用还与现行的会计准则及相关监管制度的缺陷密切相关。正因为如此,包括国际会计界和美国证监会在内的业内机构和相关机构在坚持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前提下,着力从会计准则和会计监管制度完善等方面来减轻和缓解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我们可以大胆的预计,通过对会计准则和会计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减轻和缓解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是可期的。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即从利用估值的方式计量公允价值的角度来探讨在非常时期减轻和缓解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
长期以来,对于作为计量公允价值手段之一的资产评估,会计界更多地关注其存在的主观性和估计误差,而较少考虑其在价值计量方面的某些优势,尤其是特殊经济时期公允价值计量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和抗周期性。资产评估本身是专门为估值而存在的一门科学和一个行业。资产评估一直把评估结果公允和合理作为自身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并围绕着如何保证评估结果公允和合理建立起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从理论层面上讲,资产评估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和理解可能比会计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和理解更富弹性和适应性。在资产评估领域,公允价值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对相对于资产交易当事人各方的地位、被评估资产的状况及评估时面临的市场条件形成的合理交换价值的估计值的一种概括。它包含了资产在正常市场条件下和被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公允价值,以及资产在非正常市场条件下和资产没有被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公允价值两大类。而会计准则定义的公允价值仅仅涵盖了资产在正常市场条件下和资产被正常使用情况下的那一部分。因此,在经济过热和经济危机时期,仍按照会计准则定义的公允价值及其“盯市”计量标准计量和核算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其只能是名义上和概念上的“公允价值”,实质上与客观合理的公允价值已脱节了。经济膨胀时期和经济(金融)危机时期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表明了会计公允价值定义的局限性,以及由此决定的计量级次的某些缺陷。(本文暂不讨论会计公允价值定义的局限性问题)
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顺序安排上将估值技术放到了最后一个级次,主要是基于估值技术是由人来运用和操作的,存在人为主观因素。当然,这种判断和结论在经济平稳时期是成立的。在经济膨胀时期和经济危机时期,市场价格会因人们情绪及预期的波动而失真。此时,公允价值计量中的“盯市”方式不仅会使得公允价值失真,而且还会对已经不稳定的经济和市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既然公允价值计量的“盯市”方式在经济膨胀时期和经济危机时期已经明显失真失效,如果会计界仍然继续保留并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其计量方式中的三级次顺序就需要作必要的调整。在市场稳定时期,基于会计公允价值的定义和计量的要求以及活跃市场价格的存在,估值技术中主观因素的负面作用可能会显得明显一些,现行的公允价值计量级次和顺序安排是可行的。而在市场不稳定时期,现行市价可能已经部分甚至全部扭曲。充分利用估值技术以及专业人士的理性判断,从理论层面上看,可以起到平稳市场波动的幅度,缓和甚至避免公允价值“盯市”计量方式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至少在市场不稳定时期,估值技术计量公允价值方式的级次和优先顺序可以提前。
三、资产评估计量公允价值对顺周期效应的抑制作用
在市场不稳定时期,估值技术计量公允价值方式的优点就是利用专业人士(团队)的职业判断和专业技术,从较长的时期或周期来把握资产及负债的公允价值,而并不是仅仅被动地跟随当前市场的起伏。估值技术中的三大基本途径与众多的技术方法,如预期未来现金流折现技术、实物期权技术、相对估值技术等,都可以从资产及负债的内在价值或客观价值的角度满足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本质要求。
市场的剧烈波动其实已经反映出市场参与者心态和预期的失衡,市场价格已不能真正代表或反映资产较长时期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也不能真正代表或反映企业或公司今后较长时期的“盈利机会”。利用评估师(机构)的职业判断和专业技术,考虑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刺激经济计划,从较长的时期或周期来把握资产及负债的公允价值,在相当程度上可以降低当前市场价格中的情绪化倾向和从众倾向对公允价值的扭曲程度。正如大家所知,资产评估的产生和发展既源于市场,又是对市场某种或某时的不完善或“盲区”的极大补充。如果市场充分地发达,所有商品都有活跃的市场和大量的价格信息,资产评估就没有其用武之地。正是由于某些局部市场、细分市场或某一时期市场的不活跃,或者出现失衡,资产评估的作用和存在的必要性才充分展示。笔者无意夸大资产评估的作用,只是希望通过评估师的理性和专业技能在某种程度上校正已经扭曲的市场,或减缓“盯市”方式计量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须强调的是,即使运用了估值方式计量公允价值,并非说估值技术与市场毫无关系。即使在经济波动期,也没有理由全面否定市场定价的作用,和人为夸大估值技术的作用。只是在市场出现明显的情绪化和盲目性的时候,充分利用估值手段计量公允价值可以避免或减缓“盯市”方式计量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我们正是从结果的角度希望在市场和经济转换期及波动期,充分运用估值技术计量公允价值从而抑制“盯市方式”计量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
从理论上讲,在市场和经济转换期及波动期运用估值技术方式计量公允价值的逆周期效应是可期待的。当然,这样的结论是建立在评估人员遵守职业操守及能够正确运用估值技术的前提下的,即估值人员具备从事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的专业胜任能力。公允价值评估及为财务报告目的服务的评估有一个显著特点,即评估结论缺少真实的交易约束。为公允价值计量服务的资产评估,其结果仅仅是为委托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披露提供数据,并没有交易双方的制衡和博弈。而委托企业会计核算与公允价值计量之间有着较大的弹性空间,在没有交易对方制衡的情况下,包括利用估值技术在内的各种非“盯市”计量公允价值方式都可能成为操纵企业财务数据和信息的手段。从这个角度讲,在市场和经济转换期及波动期运用估值技术计量公允价值的逆周期效应并不是“天然”的。从事以公允价值计量为主的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主体,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估值技术,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SFAS157. FASB, 2006.
[2]于永生.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 会计研究,2009 (9): 22-28.
[3]周明春,刘西红. 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思考.会计研究, 2009(9):15-21.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