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感力

来源 :收藏·趋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eo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正的大物质,是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不至于被消费主义所挤占,变得狭隘而贫瘠。正如本文为什么重提“贫穷艺术”——这个近半个世纪前发轫亚平宁半岛的流派,因为它一直试图努力架设起物质与精神,现实与诗意之间的桥梁。
  贫穷艺术,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将一种艺术流派与艺术家们或者有意,或者无意的困顿生活状态等同起来。其实,贫穷艺术的兴起之初,的确带着“反消费主义”的倾向,但这绝不是贫穷艺术的全部价值。
  让我们回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的欧洲,正处于二战后的恢复期,像意大利北部的都灵、罗马等城市,努力发展着制造业,并吸引了大量产业工人聚集。可财富累积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同样开始叠加:机器生产和传统手工艺之间的隔膜,贫富差距导致的社会阶层间的鸿沟,物质欲望与精神诉求的矛盾……。艺术家们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一信号,最终将影响至今的贫穷艺术双手奉上。
  如果右边两位所说的定义依然让你困惑,那贫穷艺术的代表人物,雅尼斯·库奈里斯的自述,能为这种艺术形式勾勒出一个更简单清晰的轮廓:“我想以所有的手段、以实践、观察、孤独、语词、图像、令人讨厌之物回归诗歌。”
  一言以蔽之,贫穷艺术是诗意的,艺术家并不避讳借用工业时代的种种素材(甚至现成品),但却希望能通过对这些材料的重新诠释,向大众展示它们丰富的精神性内涵。就像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写到的:“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贫穷艺术对世界的反应不仅是“优美”的,同样也是“尖锐”的。
  做为六十年代席卷欧洲左派思潮的回声,贫穷艺术对于重重社会弊病,有着真实而深刻的关怀。他们不愿意去构筑一个传统的象牙塔,躲进其中享受旧日时光的温煦,也不愿意向以消费主义为基础的流行文化献媚,博得俗世的名望。贫穷艺术家们更像是试图“活在当下”的入世修行者,试图用经验而非理性,创造出一种对周遭事物的主观理解。故此,贫穷艺术家们大量使用多媒体、装置、行为等手段,介入自我探索、身份认同、社会规训、观念区隔等政治性话题,这也为贫穷艺术影响力的不断壮大,提供了最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贫穷艺术诞生的近半个世纪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随着影响范围的扩张,贫困艺术甚至已经开始改变它的宿敌——消费文化的审美品味。
  平面广告、产品、时装等面向市场的设计领域中,“贫穷”的感觉正不断蔓延着。对此,我们可以有两种解读:一方面,贫穷艺术的“跨媒体”和“富材质”的特性,能将最多样的媒介和材料统一到自己的理论之中,从而大大扩充了设计师们的可选择空间,自然而然地赢得了更多“出镜”机会。
  但更重要的是,社会走过了自工业革命始的两个世纪,经历了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可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却并没有同比例的丰饶起来。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
  如何在物质欲望的漩涡中自处?
  面对不断发达的技术世界,我们又该拥有怎样的灵魂居所与之匹配?
  这些不但是贫穷艺术家们的思考,同时也是摆在所有现代人面前的难题。正是这种渴求克制与内省,希望物质生活和精神家园可以同步的,并持续进步的心情,让我们有了反思的冲动,并与贫穷艺术的主张最终合流。当我们学会了活在当下,学会不再奢求所谓“增长”去解决一切问题,学会对不断膨胀的欲念进行自我限制时,美妙的精神天堂才能对我们敞开大门。
其他文献
动物,曾经是地球  的主角,后来渐渐地变成了寓言和故事中的主角。无论是文学家,设计师,还是不同身份的人,此生都无法和动物划清界限。人在孤独之时,甚至会觉得与动物为伴更妙。而动物事实上却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弱小,几乎将成为传说。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瑞典学院的讲话中,也多次提到了动物:“……到了荒滩上,我把牛羊放开,让它们自己吃草。蓝天如海,草地一望无际,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没有人的声音,只
期刊
去年一场上海博物馆的“宝光璀璨——法贝热珠宝艺术展”带来的“喀山圣母像” 出自上世纪初的莫斯科,以镀银黄金材料作外框,其上装饰着珐琅、钻石、珍珠和祖母绿。它以令人惊叹的技艺展现了古书的经典之美。在这个纸质书似乎必趋消亡的时代,再次以触摸甚至亲造一本书的方式去感受还在残喘不息的经典文化,既为要事,也为乐事。  装帧的缘起  回顾文学史的诞生以及初期,那些古老的手稿们是一片片满载文字的羊皮纸或埃及莎草
期刊
民间工艺和技术如果不希望成为博物馆中的文献资料,就只能想办法发掘出现代化语境中的新价值。  最近,一则“成龙准备将4幢徽派古建筑构件捐给新加坡高校”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民间艺术保护,再次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其实,不过仅仅几十年前,“民间艺术”还常被国人当作“落后文化”的象征,时时欲除之而后快。当我们经历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经济高速增长后,终于有机会停下来喘口气,并准备开始回味自己的历史时,却尴尬
期刊
美国的历史可谓短暂,相比欧洲和中国,其民间工艺传统也算不上深厚,但也许恰恰是少了传统的背负,让美国在民间艺术的保护上不遗余力。保存是一切的前提,经由政府和其他组织、个人保护下来的,各具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犹如一间间生动的“博物馆”,记录着这个国家五光十色的历史。  如果需要举例说明美国人在“遗产保护”方面的执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想到瓦茨铁塔(Watts Towers)。形容瓦茨铁塔最形象的词汇,恐
期刊
晚间九点五十九分之后,你的灵魂想要放空,肉体还须栖荡之所。酒吧,就是你的另一个小客厅。  普契尼的知名歌剧波希米亚人,取材法国作家穆尔朱的小说《波希米亚人的生活情景》,为我们带来莫穆思酒馆里爱情的发生与用情不专。威廉·福克纳一生都浸泡在酒精之中。即使1949年得知自己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去斯德哥尔摩领奖前夜依旧喝个烂醉。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在自传《田纳西·威廉斯忏悔录》中记载他跟海明威初次见面
期刊
游历过日本的朋友,可能都会讶于当地手工业的发达,更让人惊异的是,这些动辄经营百年的作坊,似乎毫无衰败之象,反而在一众了无个性的工业制成品中,成就了独树一帜的美感和地位。日本匠人的诀窍是什么?下面这些老店的少主告诉我们: 只有深入细节,和时代直接交锋,才能最终获胜。  一块布上的新大陆  西阵织 “细尾”  第十二代传人 细尾真孝  采用现代手法将传统品质延续下去,凭借想象力、开放的态度和技术开发,
期刊
2009年3月5日,安帝古伦拍卖行在纽约组织的一场拍卖让世界屏住了气息,圣雄甘地的遗物在拍卖会上重现于世。虽数年过去,但遥望当时,却依稀可闻当年世人的惊叹与感念。  遗物重回故里  在那年的拍卖会上,一切在甘地遗物的光环下都黯然失色,印度富豪VijayMallya先生以创纪录的209万美元的连佣成交价让圣雄曾经的贴身之物重回故里。这巨额成交价所拍下的,是一块小秒针已脱落的怀表,昂贵,因为它曾属于甘
期刊
对于很多人来说,胶片和机械快门组成的,不仅是回忆,也是情结。共和国同龄人,如今依然能回忆起父辈用整年积蓄买下一部国产相机时的表情,而他们的相册中,也依然保留着自己亲手留下的,关于那个逝去时代的光影记忆。  海鸥相机是见证时代印迹的记忆光圈  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海鸥牌照相机堪称国货精品,是民族工业的典范,并打入国际市场,改写了中国150年来相机零出口的历史。谁能想到,“海鸥”的雏型
期刊
在艺术与设计的领域,“师法自然”一直备受推崇,可惜的是,真正能够称得上经典的却并不多。毕竟要再现自然造化之美,徒具其形是远远不够的。已有60年历史的Serpenti系列珠宝,以蛇的蜿蜒灵动为设计语言,在抽象几何线条之中再现灵蛇游弋的妖娆魅惑,可谓当代珠宝设计中的经典之作。  在各种传说与神话中,蛇被赋予互相矛盾的多面性形象:圣经里是蛇诱惑了夏娃;日本传说里妒火中烧的女人化作口吐烈焰烧尽一切的大蛇;
期刊
人用语言和手势进行交流,语言往往是思想的综合,而通过手势将其可见。手势不仅是演讲时的潇洒,或厨灶前的妙用;这里的手势,指向作家、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的表达,它可以是文本、图画、雕刻、装置,其所携带的表演性也恰来自于语言本身。  说话,是人类独有的能力;鹦鹉可以学舌,但那不过是效仿。说话,是主观的行为,体现表达与交流的欲望;说话的媒介,是语言。语言饱含感情,同时表达思想:它时而疯狂,如菲利普 · 迪昂(
期刊